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gōu
  • 拼音:gou
  • 注音:ㄍㄡ
  • 部首筆畫:8
  • 總筆畫:12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QQCY
  • 五筆98:QQCY
  • 五行:
  • Unicode:U+920E
  • 四角號碼:87120
  • 倉頡輸入法:CPI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鈎字拼音(帶聲調(diào))
    gōu
  • 鈎字筆順
    撇捺橫橫豎捺撇橫撇折折捺
  • 鈎字的組詞
    鼻鈎 藏鈎 蠆尾銀鈎 車鈎 秤鈎 鋤鈎 窗鈎 錘鈎 捶鈎 純鈎 搭鈎 帶鈎 釣文鈎 釣詩鈎 釣鈎 毒鈎 飛魚鈎 飛鈎 掛一鈎子 掛心鈎 掛鈎 滾鈎 火鈎 棘鈎 腳鈎 金鈎子 金鈎 簾鈎 撩鈎 溜鈎子 輪鈎 木鈎子 牽鈎 竊鈎盜國 竊鈎 沙鈎 珊瑚鈎 上鈎 沈鈎 雙鈎 送鈎 太公釣魚,愿者上鈎 絳鈎 鐵鎖銀鈎 鐵畫銀鈎 鐵鈎鎖 鐵鈎槍 兔鈎 吞鈎 脫鈎
  • 基本解釋

    gōu ? ㄍㄡˉ ◎ 見“鉤”。

  • 漢語字典

    [①][gōu][《廣韻》古侯切,平侯,見。]亦作“鈎1”。(1)鈎子。用于鉤取、連結(jié)或懸掛器物的工具。(1)釣鉤?!肚f子·外物》:“任公子爲(wèi)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爲(wèi)?zhàn)D。”唐韓愈《寄三學(xué)士》詩:“歸舍不能食,有如魚中鉤?!彼未鲝?fù)古《鷓鴣天·題趙次山魚樂堂》詞:“休結(jié)網(wǎng),莫垂鉤?!保?)帶鉤?!赌印まo過》:“鑄金以爲(wèi)鉤?!庇谑∥帷峨p劍誃諸子新證·墨子一》:“按鉤謂帶鉤。近世出土之晚周帶鉤習(xí)見,其花文多錯金銀以爲(wèi)飾?!薄肚f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爲(wèi)諸侯。”成玄英疏:“鉤者,腰帶鉤也。”《國語·晉語四》:“申孫之矢集于桓鉤?!表f昭注:“鉤,帶鈞?!瘪R衡《中國金石學(xué)概要》第三章五:“鈎者,古革帶之飾,管仲射齊桓公中帶鈎是也。胡語謂之師比,趙武靈王賜周紹胡服衣冠、貝帶、黃金師比是也。其字或作胥紕(《史記·匈奴列傳》),或作犀毗(《漢書·匈奴傳》及班固《與竇憲牋》),或作鮮卑(《東觀漢記》),皆師比一音之轉(zhuǎn)耳?!保?)掛鉤?!稑犯娂は嗪透柁o三·陌上桑一》:“青絲爲(wèi)籠係,桂枝爲(wèi)籠鈎?!薄端鍟ぬK威傳》:“威見宮中以銀爲(wèi)幔鈎,因盛陳節(jié)儉之美以諭上?!蹦咸评瞽Z《浣溪沙》詞:“手卷真珠上玉鈎,依前春恨鎖重樓?!保?)鑰匙。參見“鑰鉤”。(2)鉤距;鉤梯。(3)即鉤心。輿下鉤心之木。(4)金飾的馬頷鉤絡(luò)帶?!吨芏Y·春官·巾車》:“金路,鉤,樊纓九就,建大旂?!睂O詒讓正義:“凡馬頷間亦皆有革絡(luò),更以金飾之,則謂之鈎也。”一說,金飾的馬胸帶。(5)圓規(guī)。用來畫圓的工具。(6)彎曲。(7)環(huán)繞;回旋。參見“鉤百”。(8)鉤刺。(9)鉤?。汇^住。(10)鉤掛。(11)引致;誘致。(12)事先設(shè)好的圈套。(13)約束。(14)試探;探聽。(15)探索;探討。(16)扣留;截留。(17)牽連。(18)附于劍頭的環(huán)。(19)兵器名。(20)鐮刀。(21)漢字的一種筆形。有橫鉤、豎鉤、彎鉤等。(22)書法術(shù)語。執(zhí)筆指法之一。在用拇指、食指將筆管約束住的情況下,再以中指之第一、二兩指節(jié)彎曲如鉤,鉤住筆管之外側(cè)。(23)用筆鉤勒出字形或圖畫的輪廓。(24)鉤形符號,形狀是“”。一般用來標(biāo)志內(nèi)容正確的文字、算式或合格的事物,也用作勾乙或刪除的符號。(25)檢查。參見“鉤校”。(26)勾銷;消除。(27)古代的一種博具。(28)藏鉤。(29)病名。(30)中醫(yī)脈象的一種。(31)特指《孝經(jīng)緯》之《鉤命訣》等緯書。參見“鉤讖”。(32)彈奏弦樂器的指法之一。(33)縫紉方法。用針粗縫。(34)用帶鉤的針編結(jié)。(35)量詞。(36)象聲詞。(37)姓。本姓句。因避宋高宗趙構(gòu)諱,有的句字更音,如句(gōu)濤;有的就加金為鉤,如句光祖改為鉤光祖。見宋戴埴《鼠璞·姓氏改易》。[②][qú][《集韻》權(quán)俱切,平虞,羣。]見“鉤2町”。

    音韻參考

    [上古音]:侯部見母,ko[粵 語]:gau1ngau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 鈎; 康熙筆畫:12; 頁碼:頁1298第14【字彙】俗鉤字。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