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zhì
  • 拼音:zhi
  • 注音:ㄓˋ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9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RGCF
  • 五筆98:RGCF
  • 五行:
  • Unicode:U+6303
  • 四角號碼:51014
  • 倉頡輸入法:QMIG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挃字拼音(帶聲調)
    zhì
  • 挃字筆順
    橫豎橫橫折捺橫豎橫
  • 基本解釋

    zhì ? ㄓˋ ◎ 搗,撞:“五指之更彈,不若手之一挃。” ◎ 割禾聲。 ◎ 刺。

  • 漢語字典

    [①][zhì][《廣韻》陟栗切,入質,知。](1)搗,撞擊。(2)縶絆;約束。

    音韻參考

    [上古音]:質部端母,tiet[廣 韻]:陟栗切,入5質,zhi,臻開三入眞B知[平水韻]:入聲四質[國 語]:zhì[粵 語]:zat1zat6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卯集中】【手字部】 挃; 康熙筆畫:10; 頁碼:頁429第11【唐韻】【集韻】【韻會】??陟栗切,音窒。【說文】穫禾聲?!驹姟ぶ茼灐糠傊畳敀??!緺栄拧め層枴繏敀?,穫也?!炯崱炕蜃鞫垺S肿??。 又【廣韻】撞挃也?!净茨献印け杂枴课逯钢鼜棧蝗魭允种粧??!∮峙c??通。擣也?!∮帧炯崱恐辟|切,音秩。亦穫也?!∮滞浇Y切,音迭。擿也。與??同?!虬磼斻嚵x異?!墩滞ā芬栄沤胤f謂之銍,誤。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