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hu
  • 注音:ㄏㄨ
  • 部首筆畫:4
  • 總筆畫:8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QRNU
  • 五筆98:QRNU
  • 五行:
  • Unicode:U+5FFD
  • 四角號碼:27332
  • 倉頡輸入法:PHP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1197
提交資料
  • 忽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忽字筆順
    撇折撇撇捺折捺捺
  • 忽字的組詞
    阿那忽 阿木忽郎 諳忽 岸忽 驁忽 傲忽 暴忽 貶忽 飆忽 伯忽 長忽 潮忽忽 超忽 粗忽 大忽雷 怠忽 淡忽 等忽兒 佚忽 短忽 俄忽 二二忽忽 防忽悠熱線 感忽 感忽 干忽剌 干忽剌 含忽 豪忽 毫厘絲忽 毫忽 忽諸 忽驟 忽眨 忽悠悠 忽悠 忽隱忽現(xiàn) 忽易 忽遺 忽焉 忽微 忽忘 忽突 忽通 忽騰騰 忽速 忽似 忽視 忽哨 忽扇
  • 與忽相關(guān)的成語
    毫厘絲忽 忽忽不樂 眇眇忽忽 玩忽職守 恤近忽遠 瞻前忽后
  • 基本解釋

    hū ? ㄏㄨˉ ◎ 粗心,不注意:忽視。疏忽。忽略。玩忽職守。 ◎ 迅速,突然:忽而。忽然。忽地。忽高忽低。 ◎ 長度和重量單位(十忽為一絲,十絲為一毫):忽微(極言細微)。微忽其微。

    英文翻譯

    ignore   neglect   overlook   suddenly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hū? 〈動〉 (1) (形聲。從心,勿聲。本義:不重視;忽略) (2) 同本義 [neglect] 忽,忘也?!墩f文》 忽,輕也?!稄V雅·釋詁三》 奈何而忽?!稘h書·食貨志》 忽于小過?!稘h書·王嘉傳》 忽于道德?!稘h書·東平思王宇傳》 不可忽也?!读凝S志異·促織》 (3) 又如:疏忽;忽忘(忘記);忽易(忽略,忽視);忽睨(傲視);忽怠(輕慢);忽慢(輕慢);忽薄(輕視) (4) 好像 [seem]。如:忽似(恍若,好像);忽若(恍若,好像);忽怳(似有似無)詞性變化 hū? 〈副〉 (1) 忽然;突然 [suddenly] 忽逢桃花林。——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路轉(zhuǎn)溪頭忽見?!巍?辛棄疾《西江月》詩 忽聞客大呼?!鳌?魏禧《大鐵椎傳》 忽一人大呼?!鳌?高啟《書博雞者事》 (2) 又如:忽冷忽熱;忽明忽暗;忽漫(忽而,偶然);忽剌巴(忽然);忽兒(突然,忽然);忽流(忽然) ◎ hū? 〈形〉 (1) 急速 [swiftly] 其亡也忽焉?!蹲髠鳌でf公十一年》 忽反顧以游目兮。——《楚辭·離騷》 (2) 又如:忽眨(眼睛不停地開閉);忽焉(快速的樣子);忽溜(轉(zhuǎn)動的樣子);忽騰騰(快迅奔騰的樣子);忽驟(猶急速) (3) 渺茫;遼遠;恍忽 [dim;remote] 忽乎吾將行兮。——《楚辭·屈原·涉江》 ◎ hū? 〈名〉 (1) 中國古代的長度和重量單位,1忽等于1/1000分,即等于1/3000厘米或1/20000克 [hu] (2) 姓

  • 漢語字典

    [①][hū][《廣韻》呼骨切,入沒,曉。]“芴2”的被通假字。(1)忽略;不經(jīng)心。(2)輕視;怠慢。(3)亂。(4)滅亡;湮沒。(5)恍惚;不明貌。(6)迅速。(7)古代極小的度量單位名。(8)同“笏”。(9)象聲詞。(10)副詞。突然;忽然。(11)副詞?;?;倘或。

    音韻參考

    [上古音]:物部曉母,xu?t[廣 韻]:呼骨切,入11沒*,hu,臻合一入魂曉[平水韻]:入聲六月[唐 音]:*xu?t[國 語]:hū[粵 語]:fat1[閩南語]:hut4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卯集上】【心字部】 忽; 康熙筆畫:8; 頁碼:頁378第34【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呼骨切,音笏?!菊f文】忘也。忽忽不省事也?!娟套哟呵铩R役者歌】忽忽矣,若之何?!∮帧緩V韻】倏忽也。【爾雅·釋詁】盡也?!驹]】忽然盡貌?!咀髠鳌の奈迥辍颗V陶庭堅,不祀忽諸?!∮譁缫??!驹姟ご笱拧渴墙^是忽?!緜鳌亢?,滅也。 又【集韻】輕也。一蠶爲一忽,十忽爲一絲?!緞⒌略弧亢觯┲刖W(wǎng)也?!∮致鲆?。【後漢·崔駰傳】公愛班固而忽崔駰。 又忽荒,空無著也?!举Z誼·服賦】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中?。明有忽忠,忽明?!∮滞ㄗ鲿??!厩皾h·揚雄傳】時人皆曶之。【註】與忽同。又仲忽,人名?!厩皾h·古今人表】作中曶?!∫嗤ㄗ黧恕!緝x禮·士喪禮】竹笏?!驹]】今文笏作忽?!∫嗤ㄗ鬈獭!拒髯印ふ寇倘欢??!驹]】與忽同。無根本貌?!∮秩~火一切,音翕?!厩皾h·班固敘傳】元元本,木數(shù)始於一,產(chǎn)氣黃鍾,造計杪忽?!∮秩~許月切,音血?!娟憴C·雲(yún)賦】盈八紘以餘憤,雖彌天其未泄。豈假期于遷晷,邁崇朝而倏忽?! 菊f文】從心勿聲。【長箋】亦書作??。◎按今字,皆從小篆出,止可依《說文》疏解,如忽字,借義通義甚多,而精蕰正譌必援古文大篆,以折今文,則衆(zhòng)義皆可廢矣。說今文之字,惟從今文,駁正經(jīng)史借用處,則字義已明,不必過爲迂論臆斷也。凡諸部字,不多引精蕰正譌辨駁者,俱倣此。
  •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