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le
  • 注音:ㄌㄜˋ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7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IBLN
  • 五筆98:IBET
  • 五行:
  • Unicode:U+6CD0
  • 四角號碼:34127
  • 倉頡輸入法:ENLS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3782
提交資料
  • 泐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泐字筆順
    捺捺橫折豎折撇
  • 泐字的組詞
    變泐 剝泐 殘泐 端泐 謹(jǐn)泐 泐嵃 泐潭 泐蝕 泐失 泐滅 泐布 漫泐 銘泐 磨泐 摹泐 圮泐 石泐???/a> 手泐 肅泐 銷泐
  • 基本解釋

    lè ?ㄌㄜˋ ◎ 石頭被水沖激而成的紋理。 ◎ 石頭依其紋理而裂開。 ◎ 凝合的樣子。 ◎ 同“勒”。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lè? 〈名〉 石頭因風(fēng)化遇水而形成的裂紋 [cracks marks of perforations on rocks caused by actions of waves] 泐,水石之理也?!墩f文》詞性變化 lè? 〈動〉 (1) 裂開;解裂 [split of rocks according to their natural veins] 石有時以泐,水有時以凝,有時以澤,此天時也?!吨芏Y·考工記》 (2) 銘刻,用刻刀書寫 [carve]。如:泐石 (3) 用鋼筆或鉛筆在紙上或其它材料上記錄書寫 [write]。如:手泐

  • 漢語字典

    [①][lè][《廣韻》盧則切,入德,來。](1)石頭因風(fēng)化、遇水而形成的紋理;石頭依其紋理而裂開。(2)通“勒”。銘刻。(3)通“勒”。引申為書寫。(4)通“勒”。抑制。

    音韻參考

    [廣 韻]:林直切,入24職,lì,曾開三入蒸來[平水韻]:入聲十三職[國 語]:lè[粵 語]:lak6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巳集上】【水字部】 泐; 康熙筆畫:9; 頁碼:頁616第04【唐韻】盧則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德切,??音勒。【說文】水石之理也。【徐鍇曰】言石因其脈理而解散也?!局芏Y·冬官考工記】石有時以泐?!∮帧緩V韻】凝合也。 又潭名?!咎啤づ嵝蓊}泐潭詩】泐潭形勝地,祖塔在雲(yún)湄?!∮帧炯崱苛鼻?,音力。義同。 或作氻??。考證:〔【周禮·冬官考工記】石有時而泐。〕 謹(jǐn)照原文而泐改以泐。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