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nǎi,rèng
  • 拼音:nai
  • 注音:ㄋㄞˇ,ㄖㄥˋ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5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jiǎn)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AEB
  • 五筆98:ABR
  • 五行:
  • Unicode:U+827F
  • 四角號(hào)碼:44227
  • 倉(cāng)頡輸入法:TNHS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3531
提交資料
  • 艿字拼音(帶聲調(diào))
    nǎi,rèng
  • 艿字筆順
    橫豎豎折撇
  • 艿字的組詞
    陂艿 艿稗 芋艿
  • 基本解釋

    nǎi ? ㄋㄞˇ ◎ 〔芋艿〕見“芋”。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nǎi? ——見“芋艿”( yùnǎi):即芋頭基本詞義 芿 rèng 〈名〉 (1) 亂草;雜草 [weeds] 艿,艿草也。從草,乃聲。…字亦作芿。——《說文》 藉艿燔林?!读凶印S帝》 (2) 又如:艿稗(泛指雜草。亦以喻蕪雜的事物) (3) 另見 nǎi?

  • 漢語(yǔ)字典

    [①][réng][《廣韻》如乘切,平蒸,日。]舊草未割新草又生曰艿。引申為茂密的草。[②][rèng][《集韻》如證切,去證,日。]同“芿1”。(1)割后再生的新草。(2)亂草;雜草。[③][nǎi]見“芋艿”。

    音韻參考

    [廣 韻]:如乗切,下平16蒸,réng,曾開三平蒸日[平水韻]:下平十蒸[粵 語(yǔ)]:jing4naai5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艿; 康熙筆畫:8; 頁(yè)碼:頁(yè)1017第10【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huì)】如蒸切【正韻】如陵切,??音仍。謂陳根草不芟,新草又生,相因仍也。所謂燒火艿者也。【唐書·裴延齡傳】延齡妄言:長(zhǎng)安咸陽(yáng)閒,得陂艿數(shù)百頃?!菊滞ā科e、艿同?!虬础短祈崱贩譅?wèi)兩字,艿平聲,芿去聲?!都崱范蛛m通,然平聲則以艿爲(wèi)主,去聲則以艿爲(wèi)附,其意微有差別,古人必有所據(jù)。且考《唐書》,亦兩字分見,不宜倂合,今從《唐韻》。
  •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