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fǒu
  • 拼音:fou
  • 注音:ㄈㄡˇ
  • 部首筆畫:6
  • 總筆畫:10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RMGN
  • 五筆98:TFBY
  • 五行:
  • Unicode:U+7F3B
  • 四角號碼:81717
  • 倉頡輸入法:OUMVN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缻字拼音(帶聲調(diào))
    fǒu
  • 缻字筆順
    折橫橫豎折豎橫折折捺
  • 缻字的組詞
    擊缻 木罌缻 盆缻 罌缻
  • 基本解釋

    fǒu ? ㄈㄡˇ ◎ 古同“缶”。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fǒu? 〈名〉 同“缶”。瓦制的打擊樂器 [ fou, a clay musical instrument] 某年月日,秦王為 趙王擊缻。——《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漢語字典

    [①][fǒu][《廣韻》方久切,上有,非。]亦作“缻1”。(1)盛酒漿的瓦器。亦有用銅制造者。(2)汲水或盛水的瓦器。(3)瓦盆。(4)瓦質(zhì)的打擊樂器。(5)古量器名。一缶為十六斗。(6)古量器名。一缶為三十二斗。

    音韻參考

    [廣 韻]:下江切,上平4江,xiáng,江開二平江匣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中】【缶字部】 缻; 康熙筆畫:10; 頁碼:頁945第05【集韻】缶或從瓦作缻。【史記·藺相如傳】請奉盆缻秦王,以相娛樂。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