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zhì
  • 拼音:zhi
  • 注音:ㄓˋ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4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IAQH
  • 五筆98:IAQH
  • 五行:
  • Unicode:U+6EEF
  • 四角號(hào)碼:34127
  • 倉頡輸入法:EKPB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
提交資料
  • 滯字拼音(帶聲調(diào))
    zhì
  • 滯字筆順
    捺捺橫橫撇豎豎橫折捺折豎折豎
  • 基本解釋

    zhì ? ㄓˋ ◎ 見“滯”。

  • 漢語字典

    [①][zhì][《廣韻》直例切,去祭,澄。]“滯1”的繁體字。亦作“蹛2”。(1)積聚;凝結(jié);積壓。(2)指積壓的事物。(3)靜止;停止。(4)逗留;耽擱。(5)久,長期。(6)局限;拘泥;固執(zhí)。(7)遲緩;遲鈍。(8)滯澀,阻礙,不流暢。(9)指不舒展。(10)疑難,不易通曉。(11)指捍格不通。(12)遺落,遺漏。(13)廢,廢置不用。(14)指廢置不用的人。[②][chì][《集韻》丑例切,去祭,徹。]“滯2”的繁體字。見“滯2沛”。

    音韻參考

    [廣 韻]:直例切,去13祭,zhì,蟹開三去祭B澄[平水韻]:去聲八霽[唐 音]:*djhi??i[國 語]:zhì,chì[粵 語]:zai6[閩南語]:toa3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巳集上】【水字部】 滯; 康熙筆畫:15; 頁碼:頁643第29【唐韻】【集韻】【韻會(huì)】【正韻】??直例切,音彘?!菊f文】凝也?!局苷Z】震雷出滯?!∮址e也?!爵斦Z】敢告滯積,以紓執(zhí)事。 又漏也?!驹姟ば⊙拧看擞袦搿!∮帧局芏Y·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臼琛恐^沈滯不售者。 又【左傳·成十八年】晉悼公命百官振廢滯?!∮帧炯崱砍咧魄?,音摯。音敗不和也?;蜃鲬?。亦作慸???!∮殖罄校糈?。水灑散貌?!∮帧卷嵮a(bǔ)】葉直帶切,音與??近。【楚辭·九章】乗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jìn)兮,淹回水以凝滯。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duì)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