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gēng
  • 拼音:geng
  • 注音:ㄍㄥ
  • 部首筆畫:6
  • 總筆畫:12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XGHG
  • 五筆98:XGHG
  • 五行:
  • Unicode:U+7D5A
  • 四角號碼:21912
  • 倉頡輸入法:VFMBM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絚字拼音(帶聲調(diào))
    gēng
  • 絚字筆順
    折折捺捺捺捺橫豎折捺捺橫
  • 絚字的組詞
    鐵絚
  • 基本解釋

    gēng ? ㄍㄥˉ ◎ 古同“緪”。

  • 漢語字典

    [①][gēng][《廣韻》古恒切,平登,見。]亦作“絚1”?!翱K1”的今字。(1)粗繩索。(2)緊;急。[②][gèn][《集韻》居鄧切,去隥,見。]亦作“絚2”。通“亙2”。接連;通貫。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中】【糸字部】 絚; 康熙筆畫:12; 頁碼:頁922第15【廣韻】古恒切【集韻】居曾切【正韻】居登切,??音??。緪或省作絚?!鸢此鬃F作絙。詳上絙註?!∮止培嚽?,音亙。【楚辭·九歌】緪瑟兮交鼓?!驹]】緪,急張絃也。一作絚。又【招魂】姱容修態(tài),絚洞房些?!驹]】絚,竟也。一作緪。 又【後漢·班固傳】北彌明光而絚長樂?!鸢唇c,《文選》作亙。善註:亙與絚古字通。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