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huá
  • 拼音:hua
  • 注音:ㄏㄨㄚˊ
  • 部首筆畫:8
  • 總筆畫:11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QGFH
  • 五筆98:QGFH
  • 五行:
  • Unicode:U+91EA
  • 四角號(hào)碼:81140
  • 倉頡輸入法:CMD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
提交資料
  • 釪字拼音(帶聲調(diào))
    huá
  • 釪字筆順
    撇捺橫橫豎捺撇橫橫橫豎
  • 釪字的組詞
    缽釪
  • 基本解釋

    huá ? ㄏㄨㄚˊ ◎ 古同“鏵”,耕地起土的農(nóng)具。

  • 漢語字典

    [①][yú][《廣韻》羽俱切,平虞,云。]缽釪。僧人所用的盛飯器。

    音韻參考

    [廣 韻]:羽俱切,上平10虞,yú,遇合三平虞云[平水韻]:上平七虞[粵 語]:jyu4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 釪; 康熙筆畫:11; 頁碼:頁1296第21【廣韻】羽俱切【韻會(huì)】【正韻】雲(yún)俱切,??音于。錞釪,樂器,形如鐘,以和鼓。亦作淳于。譌作將于?!∮帧静┭拧跨佉病!緭P(yáng)子·方言】鐏謂之釪,或謂之鐓?!∮帧咀謴⊙a(bǔ)】鉢釪,僧家飯器?!臼勒f新語】王劉聽林公講,王語劉曰:向高坐者,故是兇物,復(fù)東聽。王又曰:自是鉢釪後王何人也。
  • 字源字形
    字形對(duì)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