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古籍
  • 宋書 卷三十五志第二十五 州郡一

    作者: 《宋書》沈約
      揚(yáng)州南徐州徐州南兗州兗州唐堯之世,置十有二牧,及禹平水土,更制九州,冀州堯都,土界廣遠(yuǎn),濟(jì)、河為兗州,海、岱為青州,海、岱及淮為徐州,淮、海為揚(yáng)州,荊及衡陽為荊州,荊、河為豫州,華陽、黑水為梁州,黑水、西河為雍州。自虞至殷,無所改變。周氏既有天下,以徐并青,以梁并雍,分冀州之地以為幽、并。漢初又立徐、梁二州。

      武帝攘卻胡、越,開地斥境,南置交趾,北置朔方,改雍曰涼,改梁曰益,凡為十三州,而司隸部三輔、三河諸郡。東京無復(fù)朔方,改交趾曰交州,凡十二州;司隸所部如故。及三國鼎歭,吳得揚(yáng)、荊、交三州,蜀得益州,魏氏猶得九焉。吳又分交為廣。魏末平蜀,又分益為梁。晉武帝太康元年,天下一統(tǒng),凡十有六州。后又分涼、雍為秦,分荊、揚(yáng)為江,分益為寧,分幽為平,而為二十矣。

      自夷狄亂華,司、冀、雍、涼、青、并、兗、豫、幽、平諸州一時(shí)淪沒,遺民南渡,并僑置牧司,非舊土也。江左又分荊為湘,或離或合,凡有揚(yáng)、荊、湘、江、梁、益、交、廣,其徐州則有過半,豫州唯得譙城而已。及至宋世,分揚(yáng)州為南徐,徐州為南兗,揚(yáng)州之江西悉屬豫州;分荊為雍,分荊、湘為郢,分荊為司,分廣為越,分青為冀,分梁為南北秦。太宗初,索虜南侵,青、冀、徐、兗及豫州淮西,并皆不守;自淮以北,化成虜庭。于是于鐘離置徐州,淮陰為北兗,而青、冀二州治贛榆之縣。今志大較以大明八年為正,其后分派,隨事記列。內(nèi)史、侯、相,則以升明末為定焉。

      地理參差,其詳難舉,實(shí)由名號(hào)驟易,境土屢分,或一郡一縣,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離合,千回百改,巧歷不算,尋校推求,未易精悉。今以班固馬彪二志、太康元康定戶、王隱《地道》、晉世《起居》、《永初郡國》、何徐《州郡》及地理雜書,互相考覆。且三國無志,事出帝紀(jì),雖立郡時(shí)見,而置縣不書。今唯以《續(xù)漢郡國》?!短档刂尽罚瑓⑽楫愅?,用相征驗(yàn)。自漢至宋,郡縣無移改者,則注云“漢舊”,其有回徙,隨源甄別。若唯云“某無”者,則此前皆有也。若不注置立,史闕也?! P(yáng)州刺史,前漢刺史未有所治(它州同),后漢治歷陽,魏、晉治壽春,晉平吳治建業(yè)。成帝咸康四年,僑立魏郡(別見),肥鄉(xiāng)(別見)、元城(漢舊縣,晉屬陽平)二縣,后省元城。又僑立廣川郡(別見),領(lǐng)廣川一縣,宋初省為縣,隸魏郡。江左又立高陽(別見)、堂邑二郡(別見),高陽領(lǐng)北新城(別見)、博陸(博陸縣,霍光所封,而二漢無,晉屬高陽。)二縣。堂邑,領(lǐng)堂邑一縣,后省堂邑并高陽,又省高陽并魏郡,并隸揚(yáng)州,寄治京邑。文帝元嘉十一年省,以其民并建康。孝建元年,分揚(yáng)州之會(huì)稽、東陽、新安、永嘉、臨海五郡為東揚(yáng)州。大明三年罷州,以其地為王畿,以南臺(tái)侍御史部諸郡,如從事之部傳焉,而東揚(yáng)州直云揚(yáng)州。八年,罷王畿,復(fù)立揚(yáng)州,揚(yáng)州還為東揚(yáng)州。前廢帝永光元年,省東揚(yáng)州并揚(yáng)州。順帝升明三年,改揚(yáng)州刺史曰牧。領(lǐng)郡十,領(lǐng)縣八十。戶一十四萬三千二百九十六,口一百四十五萬五千六百八十五。

      丹陽尹,秦鄣郡,治今吳興之故鄣縣。漢初屬吳國,吳王濞反敗,屬江都國。

      武帝元封二年,為丹陽郡,治今宣城之宛陵縣。晉武帝太康二年,分丹陽為宣城郡,治宛陵,而丹陽移治建業(yè)。元帝太興元年,改為尹。領(lǐng)縣八,戶四萬一千一十,口二十三萬七千三百四十一。

      建康令,本秣陵縣。漢獻(xiàn)帝建安十六年置縣,孫權(quán)改秣陵為建業(yè)。晉武帝平吳,還為秣陵。太康三年,分秣陵之水北為建業(yè)。愍帝即位,避帝諱,改為建康?! ★髁炅睿涞乇久鹆?,秦始皇改。本治去京邑六十里,今故治村是也。晉安帝義熙九年,移治京邑,在斗場。恭帝元熙元年,省揚(yáng)州府禁防參軍,縣移治其處。

      丹楊令,漢舊縣。

      江寧令,晉武帝太康元年,分秣陵立臨江縣。二年,更名。

      永世令,吳分溧陽為永平縣,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莸凼溃葘倭x興,尋復(fù)舊。義興又有平陵縣,董覽《吳地志》云:“晉分永世?!薄短怠贰ⅰ队缹幍刂尽凡o,疑是江左立。文帝元嘉九年,以并永世、溧陽二縣。

      溧陽令,漢舊縣。吳省為屯田。晉武帝太康元年復(fù)立。

      湖熟令,漢舊縣。吳省為典農(nóng)都尉。晉武帝太康元年復(fù)立。

      句容令,漢舊縣。

      會(huì)稽太守,秦立,治吳。漢順帝永建四年,分會(huì)稽為吳郡,會(huì)稽移治山陰。領(lǐng)縣十,戶五萬二千二百二十八,口三十四萬八千一十四。去京都水一千三百五十五,陸同。

      山陰令,漢舊縣。

      永興令,漢舊余暨縣,吳更名。

      上虞令,漢舊縣。

      余姚令,漢舊縣。

      剡令,漢舊縣?! ≈T暨令,漢舊縣。

      始寧令,何承天志,漢末分上虞立。賀《續(xù)會(huì)稽記》云:“順帝永建四年,分上虞南鄉(xiāng)立?!薄独m(xù)漢志》無?!稌x太康三年地志》有。

      句章令,漢舊縣。

      鄮令,漢舊縣。  鄞令,漢舊縣?! 强ぬ兀謺?huì)稽立。孝武大明七年,度屬南徐。八年,復(fù)舊。領(lǐng)縣十二,戶五萬四百八十八,口四十二萬四千八百一十二。去京都水六百七十,陸五百二十。

      吳令,漢舊縣。

      婁令,漢舊縣。

      嘉興令,此地本名長水,秦改曰由拳。吳孫權(quán)黃龍四年,由拳縣生嘉禾,改曰禾興。孫皓父名和,又改名曰嘉興。

      海虞令,晉武帝太康四年,分吳縣之虞鄉(xiāng)立。

      海鹽令,漢舊縣?!秴怯洝吩疲骸氨久湓l(xiāng),秦以為海鹽縣。”

      鹽官令,漢舊縣。《吳記》云:“鹽官本屬嘉興,吳立為海昌都尉治,此后改為縣。”非也。

      錢唐令,漢舊縣。

      富陽令,漢舊縣。本曰富春。孫權(quán)黃武四年,以為東安郡;七年,省。晉簡文鄭太后諱“春”,孝武改曰富陽。

      新城令,浙江西南名為桐溪,吳立為新城縣,后并桐廬?!稌x太康地志》無。

      張勃云:“晉末立?!币墒翘的┝?,尋復(fù)省也。晉成帝咸和九年又立。

      建德令,吳分富春立。

      桐廬令,吳分富春立。

      壽昌令,吳分富春立。新昌縣,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吳興太守,孫皓寶鼎元年,分吳、丹陽立。領(lǐng)縣十,戶四萬九千六百九,口三十一萬六千一百七十三。去京都水九百五十,陸五百七十。

      烏程令,漢舊縣,先屬吳。

      東遷令,晉武帝太康三年,分烏程立。后廢帝元徽四年,更名東安。順帝升明元年復(fù)舊。

      武康令,吳分烏程、余杭立永安縣,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長城令,晉武帝太康三年,分烏程立。

      原鄉(xiāng)令,漢靈帝中平二年,分故鄣立。

      故鄣令,漢舊縣,先屬丹陽。

      安吉令,漢靈帝中平二年,分故鄣立?! ∮嗪剂?,漢舊縣,先屬吳?! ∨R安令,吳分余杭為臨水縣,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跐摿?,漢舊縣,先屬丹陽?! 』茨咸?,秦立為九江郡,兼得廬江豫章。漢高帝四年,更名淮南國,分立豫章郡,文帝又分為廬江郡。武帝元狩元年,復(fù)為九江郡,治壽春縣。后漢徙治陰陵縣。魏復(fù)曰淮南,徙治壽春。晉武帝太康元年,復(fù)立歷陽(別見)、當(dāng)涂、逡道諸縣,二年,復(fù)立鐘離縣(別見),并二漢舊縣也。三國時(shí),江淮為戰(zhàn)爭之地,其間不居者各數(shù)百里,此諸縣并在江北淮南,虛其地,無復(fù)民戶。吳平,民各還本,故復(fù)立焉。其后中原亂,胡寇屢南侵,淮南民多南度。成帝初,蘇峻、祖約為亂于江淮,胡寇又大至,民南度江者轉(zhuǎn)多,乃于江南僑立淮南郡及諸縣。晉末,遂割丹陽之于湖縣為淮南境。宋孝武大明六年,以淮南郡并宣城,宣城郡徙治于湖。八年,復(fù)立淮南郡,屬南豫州。明帝泰始三年,還屬揚(yáng)州。領(lǐng)縣六,戶五千三百六十二,口二萬五千八百四十。去京都水一百七十,陸一百四十。

      于湖令,晉武帝太康二年,分丹楊縣立,本吳督農(nóng)校尉治。

      當(dāng)涂令,晉成帝世,與逡道俱立為僑縣,晉末分于湖為境。

      繁昌令,漢舊名,本屬潁川。魏分潁川為襄城,又屬焉。晉亂,省襄城郡,以此縣屬淮南,割于湖為境。

      襄垣令,其地本蕪湖。蕪湖縣,漢舊縣。至于晉末,立襄垣縣,屬上黨。上黨民南過江,立僑郡縣,寄治蕪湖,后省上黨郡為縣,屬淮南。文帝元嘉九年,省上黨縣并襄垣。

      定陵令,漢舊名,本屬襄城,后割蕪湖為境。

      逡道令,漢作逡遒,晉作逡道,后分蕪湖為境?! ⌒翘兀瑫x武帝太康元年,分丹陽立。領(lǐng)縣十,戶一萬一百二十,口四萬七千九百九十二。去京都水五百八十,陸五百?! ⊥鹆炅睿瑵h舊縣。  廣德令,何志云:“漢舊縣?!薄抖h志》并無,疑是吳所立。

      懷安令,吳立。

      寧國令,吳立。

      宣城令,漢舊縣。

      安吳令,吳立。

      涇令,漢舊縣。

      臨城令,吳立?! V陽令,漢舊縣曰陵陽,子明得仙于此縣山,故以為名。晉成帝杜皇后諱“陵”,咸康四年更名。

      石城令,漢舊縣。

      東陽太守,本會(huì)稽西部都尉,吳孫皓寶鼎元年立。領(lǐng)縣九,戶一萬六千二十二,口一十萬七千九百六十五。去京都水一千七百,陸同。  長山令,漢獻(xiàn)帝初平二年,分烏傷立。

      太末令,漢舊縣。

      烏傷令。

      永康令,赤烏八年,分烏傷上浦立?! ⌒虐擦?,漢獻(xiàn)帝初平三年,分太末立曰新安。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吳寧令,漢獻(xiàn)帝興平二年,孫氏分諸暨立。

      豐安令,漢獻(xiàn)帝興平二年,孫氏分諸暨立?! 《柫?,漢獻(xiàn)帝建安二十三年,孫氏分信安立。

      遂昌令,孫權(quán)赤烏二年,分太末立曰平昌。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臨海太守,本會(huì)稽東部都尉。前漢都尉治鄞,后漢分會(huì)稽為吳郡,疑是都尉徙治章安也。孫亮太平二年立。領(lǐng)縣五,戶三千九百六十一,口二萬四千二百二十六?! ∪ゾ┒妓б皇牛懲?。

      章安令,《續(xù)漢志》:“故治,閩中地,光武更名?!薄稌x太康記》:“本鄞縣南之回浦鄉(xiāng),漢章帝章和中立?!蔽丛斒胧恰! ∨R海令,吳分章安立。

      始豐令,吳立曰始平,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寧海令,何志,漢舊縣。按《二漢志》、《晉太康地志》無。

      樂安令,晉康帝分始豐立。

      永嘉太守,晉明帝太寧元年,分臨海立。領(lǐng)縣五,戶六千二百五十,口三萬六千六百八十。去京都水二千八百,陸二千六百四十?! ∮缹幜?,漢順帝永建四年,分章安東甌鄉(xiāng)立,或云順帝永和三年立?! “补塘?,吳立曰羅陽,孫皓改曰安陽;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松陽令,吳立。

      樂成令,晉孝武寧康三年,分永寧立。

      橫陽令,晉武帝太康四年,以橫藇船屯為始陽,仍復(fù)更名?! ⌒掳蔡?,漢獻(xiàn)帝建安十三年,孫權(quán)分丹陽立曰新都,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領(lǐng)縣五,戶一萬二千五十八,口三萬六千六百五十一。去京都水一千八百六十,陸一千八百。

      始新令,孫權(quán)分歙立。

      遂安令,孫權(quán)分歙為新定縣,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歙令,漢舊縣。

      海寧令,孫權(quán)分歙為休陽縣,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分歙置諸縣之始,又分置黎陽,大明八年,省并海寧。

      黟令,漢舊縣。

      南徐州刺史,晉永嘉大亂,幽、冀、青、并、兗州及徐州之淮北流民,相率過淮,亦有過江在晉陵郡界者。晉成帝咸和四年,司空郗鑒又徙流民之在淮南者于晉陵諸縣,其徙過江南及留在江北者,并立僑郡縣以司牧之。徐、兗二州或治江北,江北又僑立幽、冀、青、并四州。安帝義熙七年,始分淮北為北徐,淮南猶為徐州。

      后又以幽、冀合徐,青、并合兗。武帝永初二年,加徐州曰南徐,而淮北但曰徐。

      文帝元嘉八年,更以江北為南兗州,江南為南徐州,治京口,割揚(yáng)州之晉陵、兗州之九郡僑在江南者屬焉,故南徐州備有徐、兗、幽、冀、青、并、揚(yáng)七州郡邑?!  队莱醵昕尽酚钟心吓妗⒛舷纶?、廣平、廣陵、盱眙、鐘離、海陵、山陽八郡。南沛、廣陵、海陵、山陽、盱眙、鐘離割屬南兗,南下邳并南彭城,廣平并南泰山。今領(lǐng)郡十七,縣六十三,戶七萬二千四百七十二,口四十二萬六百四十。去京都水二百四十,陸二百。

      南東海太守(東??e見),晉元帝初,割吳郡海虞縣之北境為東???,立郯、朐、利城三縣,而祝其、襄賁等縣寄治曲阿。穆帝永和中,郡移出京口,郯等三縣亦寄治于京。文帝元嘉八年立南徐,以東海為治下郡,以丹徒屬焉。郯、利城并為實(shí)土?!队莱蹩酚邢遒S(別見)、祝其、厚丘(并漢舊名)、西隰(何江左立)

      四縣,文帝元嘉十二年,省厚丘并襄賁。何、徐無厚丘,余與《永初郡國》同。其襄賁、祝其、西隰,是徐志后所省也。領(lǐng)縣六,戶五千三百四十二,口三萬三千六百五十八。

      郯令,漢舊名。文帝元嘉八年,分丹徒之峴西為境?! 〉ね搅?,本屬晉陵,古名硃方,后名谷陽,秦改曰丹徒。孫權(quán)嘉禾三年,改曰武進(jìn)。晉武帝太康三年,復(fù)曰丹徒。

      武進(jìn)令,晉武帝太康二年,分丹徒、曲阿立。

      毗陵令,宋孝武大明末,度屬此。

      朐令,漢舊名。晉江左僑立。宋孝武世,分郯西界為土。

      利城令,漢舊名。晉江左僑立。宋文帝世,與郡俱為實(shí)土。

      南瑯邪太守(瑯邪郡別見),晉亂,瑯邪國人隨元帝過江千余戶,太興三年,立懷德縣。丹楊雖有瑯邪相而無此地。成帝咸康元年,桓溫領(lǐng)郡,鎮(zhèn)江乘之蒲洲金城上,求割丹陽之江乘縣境立郡,又分江乘地立臨沂縣?!队莱蹩酚嘘柖迹ㄇ皾h屬城陽,后漢、《晉太康地志》屬瑯邪。)、費(fèi)、即丘(并別見)三縣,并割臨沂及建康為土。費(fèi)縣治宮城之北。元嘉八年,省即丘并陽都。十五年,省費(fèi)并建康、臨沂。孝武大明五年,省陽都并臨沂。今領(lǐng)縣二,戶二千七百八十九,口一萬八千六百九十七。去州水二百,陸一百;去京都水一百六十。

      臨沂令,漢舊名。前漢屬東海,后漢、晉屬瑯邪。

      江乘令,漢舊縣。本屬丹陽,吳省為典農(nóng)都尉。晉武帝太康元年復(fù)立。

      晉陵太守,吳時(shí)分吳郡無錫以西為毗陵典農(nóng)校尉。晉武帝太康二年,省校尉,立以為毗陵郡,治丹徒,后復(fù)還毗陵。東海王越世子名毗,而東海國故食毗陵。永嘉五年,帝改為晉陵。始自毗陵徙治丹徒。太興初,郡及丹徒縣悉治京口,郗鑒復(fù)徙還丹徒。安帝義熙九年,復(fù)還晉陵。本屬揚(yáng)州,文帝元嘉八年,度屬南徐。領(lǐng)縣六,戶一萬五千三百八十二,口八萬一百一十三。去州水一百七十五,陸同;去京都水四百,陸同。

      晉陵令,本名延陵,漢改曰毗陵,后與郡俱改。

      延陵令,晉武帝太康二年,分曲阿之延陵鄉(xiāng)立?! o錫令,漢舊縣。吳省,晉武帝太康元年復(fù)立。

      南沙令,本吳縣司鹽都尉署。吳時(shí)名沙中。吳平后,立暨陽縣割屬之。晉成帝咸康七年,罷鹽署,立以為南沙縣。

      曲阿令,本名云陽,秦始皇改曰曲阿。吳嘉禾三年,復(fù)曰云陽。晉武帝太康二年,復(fù)曰曲阿。  暨陽令,晉武帝太康二年,分無錫、毗陵立。  義興太守,晉惠帝永興元年,分吳興之陽羨、丹陽之永世立。永世尋還丹陽。

      本揚(yáng)州,明帝泰始四年,度南徐。領(lǐng)縣五,戶一萬三千四百九十六,口八萬九千五百二十五。去州水四百,陸同;去京都水四百九十,陸同。

      陽羨令,漢舊縣。

      臨津令,故屬陽羨,立郡分立。

      義鄉(xiāng)令,故屬長城、陽羨,立郡分立。

      國山令,故屬陽羨,立郡分立。  綏安令,武帝永初三年,分宣城之廣德、吳興之故鄣、長城及陽羨、義鄉(xiāng)五縣立。

      南蘭陵太守(蘭陵郡別見),領(lǐng)縣二,戶一千五百九十三,口一萬六百三十四。

      蘭陵令。(別見)

      承令(別見),文帝元嘉十二年,以合鄉(xiāng)縣并承?!队莱蹩?、何、徐并無合鄉(xiāng)縣。

      南東莞太守(東莞郡別見),《永初郡國》又有蓋縣(別見)。領(lǐng)縣三,戶一千四百二十四,口九千八百五十四。

      莒令。(別見)

      東莞令(別見),文帝元嘉十二年,以蓋縣并此。

      姑幕令,漢舊名。

      臨淮太守,漢武帝元狩六年立,光武以并東海。明帝永平十五年,復(fù)分臨淮之故地為下邳郡。晉武帝太康元年,復(fù)分下邳之淮南為臨淮郡,治盱眙。江左僑立。

      《永初郡國》又有盱眙縣,何、徐無。領(lǐng)縣七,戶三千七百一十一,口二萬二千八百八十六。

      海西令,前漢屬東海,后漢、晉屬廣陵。

      射陽令,前漢屬臨淮,后漢屬廣陵,三國時(shí)廢,晉武帝太康元年復(fù)立。

      凌令,前漢屬泗水,后漢屬廣陵,三國時(shí)廢,晉武帝太康二年又立,屬廣陵。

      淮浦令,前漢屬臨淮,后漢屬下邳,《晉太康地志》屬廣陵。

      淮陰令,前漢屬臨淮,后漢屬下邳,《晉太康地志》屬廣陵。

      東陽令,前漢屬臨淮,后漢屬廣陵,《晉太康地志》屬臨淮。

      長樂令,本長樂郡(別見),并合為縣。

      淮陵太守,本淮陵縣,前漢屬臨淮,后漢屬下邳,晉屬臨淮,惠帝永寧元年,以為淮陵國?!队莱蹩酚钟邢孪啵ㄇ皾h屬臨淮,后漢屬下邳,《晉太康地志》屬臨淮。)、廣陽(廣陽,漢高立為燕國,昭帝更名。光武省并上谷,和帝永元八年復(fù)立。魏、晉復(fù)為燕國。前漢廣陽縣,后漢無,晉復(fù)有此也。)二縣。今領(lǐng)縣三,戶一千九百五,口一萬六百三十。

      司吾令,前漢屬東海,后漢屬下邳,《晉太康地志》屬臨淮。后廢帝元徽五年五月,改名桐梧,順帝升明元年復(fù)舊。

      徐令,前漢屬臨淮,后漢屬下邳,《晉太康地志》屬臨淮。

      陽樂令,漢舊名,本屬遼西。文帝元嘉十三年,以下相并陽樂。

      南彭城太守(彭城郡別見),江左僑立。晉明帝又立南下邳郡,成帝又立南沛郡。文帝元嘉中,分南沛為北沛,屬南兗,而南沛猶屬南徐。孝武大明四年,以二郡并并南彭城。領(lǐng)縣十二,戶一萬一千七百五十八,口六萬八千一百六十三。

      呂令。(別見)

      武原令,漢舊名。

      傅陽令,漢舊名。

      蕃令(別見),義旗初,免軍戶立遂誠縣。武帝永初元年,改從舊名。

      薛令(別見),義旗初,免軍戶為建熙縣。永初元年,改從舊名。

      開陽令,前漢屬東海,章帝建初五年屬瑯邪。晉僑立,猶屬瑯邪,安帝度屬彭城。

      杼秋令,漢舊名。

      洨令,前漢屬梁,后漢、晉屬沛。

      下邳令(別見),本屬南下邳。

      北凌令,本屬南下邳,二漢無,《晉太康地志》屬下邳。本名凌,而廣陵郡舊有凌縣,晉武帝太康二年,以下邳之凌縣非舊土而同名,改為北凌。

      僮令(別見),本屬南下邳。南下邳有良城縣(別見),文帝元嘉十二年并僮。

      南清河太守(清河郡別見),領(lǐng)縣四,戶一千八百四十九,口七千四百四。

      清河令。(別見)

      東武城令。(別見)

      繹幕令。(別見)

      貝丘令。(別見)

      南高平太守(高平郡別見),《永初郡國》又有鉅野、昌邑二縣(并漢舊名)。

      今領(lǐng)縣三,戶一千七百一十八,口九千七百三十一。

      金鄉(xiāng)令。(別見)

      湖陸令,前漢曰湖陵,漢章帝更名。

      高平令(別見)。文帝元嘉十八年,以鉅野并高平。

      南平昌太守(平昌郡別見),領(lǐng)縣四,戶二千一百七十八,口一萬一千七百四十一。

      安丘令。(別見)  新樂令,二漢無,魏分平原為樂陵郡,屬冀州,而新樂縣屬焉。晉江左立樂陵郡及諸縣,后省,以新樂縣屬此。

      東武令。(別見)

      高密令(別見),江左立高密國,后為南高密郡。文帝元嘉十八年,省為高密縣,屬此?! ∧蠞?jì)陰太守,二漢、晉屬兗州,前漢初屬梁國,景帝中六年,別為濟(jì)陰國,宣帝甘露二年,更名定陶國,后還曰濟(jì)陰。《永初郡國》又有句陽、定陶二縣(并漢舊名)今領(lǐng)縣四,戶一千六百五十五,口八千一百九十三。  城武令。(別見)  冤句令,漢舊名。

      單父令,前漢屬山陽?! 〕顷柫?,漢舊名。

      南濮陽太守,本東郡,屬兗州。晉武帝咸寧二年,以封子允,以東不可為國名,東郡有濮陽縣,故曰濮陽國。濮陽,漢舊名也,允改封淮南,還曰東郡。趙王倫篡位,廢太孫臧為濮陽王,王尋廢,郡名遂不改?!队莱蹩酚钟雄渤强h。(二漢屬濟(jì)陰,《晉太康地志》屬濮陽也。)今領(lǐng)縣二,戶二千二十六,口八千二百三十九。

      廩丘令,前漢及《晉太康地志》有廩丘縣,后漢無。文帝元嘉十二年,以鄄城并廩丘?! ∮艽瘟?,漢舊名,至?xí)x屬太原。

      南泰山太守(泰山郡別見),《永初郡國》有廣平(漢武帝征和二年,立為平干國。宣帝五鳳二年,改為廣平。光武建武十三年,省并鉅鹿。魏分鉅鹿、魏郡復(fù)為廣平。江左僑立郡,晉成帝咸康四年省,后又立。),寄治丹徒,領(lǐng)廣平、易陽(易陽,二漢屬趙,《晉太康地志》屬廣平。)、曲周(前漢屬廣平,作曲周。后漢屬鉅鹿。《晉太康地志》屬廣平,作曲梁。)三縣。文帝元嘉十八年,省廣平郡為廣平縣,屬南泰山。今領(lǐng)縣三,戶二千四百九十九,口一萬三千六百。

      南城令。(別見)

      武陽令。(別見)  廣平令,前漢屬廣平,后漢屬鉅鹿,《太康地志》屬廣平。

      濟(jì)陽太守,晉惠分陳留為濟(jì)陽國。領(lǐng)縣二,戶一千二百三十二,口八千一百九十二。  考城令,前漢曰甾,屬梁國,章帝更名,屬陳留?!短档刂尽窡o。

      鄄城令。(別見)

      南魯郡太守(魯郡別見),又有樊縣。(前漢屬東平,后漢、《晉太康地志》屬任城也。)今領(lǐng)縣二,戶一千二百一十一,口六千八百一十八。

      魯令。(別見)

      西安令,漢舊名,本屬齊郡。齊郡過江僑立,后省,以西安配此。文帝元嘉十八年,以樊并西安?!队莱蹩窡o西安縣。

      徐州刺史,后漢治東海郯縣,魏、晉、宋治彭城。明帝世,淮北沒寇,僑立徐州,治鐘離。泰豫元年,移治東海朐。后廢帝元徽元年,分南兗州之鐘離、豫州之馬頭,又分秦郡之頓丘、梁郡之谷熟、歷陽之酂,立新昌郡,置徐州,還治鐘離?! 〗裣攘行熘菖f郡于前,以新割系。舊領(lǐng)郡十二,縣三十四。戶二萬三千四百八十五,口十七萬五千九百六十七。今領(lǐng)郡三,縣九。彭城去京都水一千三百六十,陸一千。

      彭城太守,漢高立為楚國,宣帝地節(jié)元年,改為彭城郡;黃龍?jiān)?,又為楚國;章帝還為彭城。領(lǐng)縣五,戶八千六百二十七,口四萬一千二百三十一。

      彭城令,漢縣?! 瘟?,漢舊縣。

      蕃令,漢舊縣,屬魯。晉惠帝元康中度。蕃音皮;漢末太傅陳蕃子逸為魯相,改音。

      薛令,漢舊縣,屬魯。晉惠帝元康中度。

      留令,漢舊縣?! ∨婵ぬ?,秦泗水郡,漢高更名。舊屬豫州,江左改配。領(lǐng)縣三,戶五千二百九,口二萬五千一百七十。去州陸六十;去京都一千?! ∈捔睿瑵h舊縣。

      相令,漢舊縣。

      沛令,漢舊縣。

      下邳太守,前漢本臨淮郡,武帝立,明帝改為下邳。晉武帝分下邳之淮南為臨淮,而下邳如故。領(lǐng)縣三;戶三千九十九,口一萬六千八十八。去州水二百,陸一百八十;去京都水一千一百六十,陸八百。

      下邳令,前漢屬東海,后漢、《晉太康地志》屬下邳。

      良成令,前漢屬東海,后漢、《晉太康地志》屬下邳。

      僮令,前漢屬臨淮,后漢、《晉太康地志》屬下邳。

      蘭陵太守,晉惠帝元康元年,分東海立。領(lǐng)縣三,戶三千一百六十四,口一萬四千五百九十七。去州陸二百;去京都水一千六百,陸一千三百。

      昌慮令,漢舊縣。

      承令,漢舊縣?! 『相l(xiāng)令,漢舊縣。

      東海太守,秦郯郡,漢高更名。明帝失淮北,僑立青州于贛榆縣。泰始七年,又立東??h屬東??ぃ指钰M檢置郁縣,立西???,并隸僑青州。領(lǐng)縣二,戶二千四百一十一,口一萬三千九百四十一。去州水一千,陸八百;去京都水一千,陸六百七十?! ∠遒S令,漢舊縣?! ≮M榆令,前漢屬瑯邪,后漢屬東海。魏省,晉武帝太康元年復(fù)立。

      東莞太守,晉武帝泰始元年,分瑯邪立。咸寧三年,復(fù)以合瑯邪,太康十年復(fù)立。領(lǐng)縣三,戶八百八十七;口七千三百二十。去州陸七百。去京都水二千,陸一千四百。

      莒令,前漢屬城陽,后漢屬瑯邪。孝武大明五年改為長。

      諸令,前漢屬城陽,后漢屬瑯邪,《晉太康地志》屬城陽。

      東莞令,漢舊縣。

      東安太守,東安故縣名,前漢屬城陽,后漢屬瑯邪,《晉太康地志》屬東莞,晉惠帝分東莞立。領(lǐng)縣三,戶一千二百八十五,口一萬七百五十五。去州陸七百;去京都陸一千三百。

      蓋令,前漢屬瑯邪,后漢屬太山,《晉太康地志》屬樂安。孝武大明五年改為長。

      新泰令,魏立,屬泰山。

      發(fā)干令,漢舊名,屬東郡?!短档刂尽窡o,江左來配。

      瑯邪太守,秦立。領(lǐng)縣二,戶一千八百一十八,口八千二百四十三。去州陸四百;去京都水一千五百,陸一千一百。  費(fèi)令,前漢屬東海,后漢屬泰山,《晉太康地志》屬瑯邪?! 〖辞鹆睿皾h屬東海,后漢、《晉太康地志》屬瑯邪。

      淮陽太守,晉安帝義熙中土斷立。領(lǐng)縣四,戶二千八百五十五,口一萬五千三百六十三。去州水六百,陸五百;去京都水七百,陸五百五十。

      角城令,晉安帝義熙中土斷立。

      晉寧令,故屬濟(jì)岷,流寓來配。

      宿預(yù)令,晉安帝立。

      上黨令,本流寓郡,并省來配。

      陽平太守,陽平本縣名,屬東郡。魏分東郡及魏郡為陽平郡。故屬司州,流寓來配?!队莱蹩酚钟袕[丘縣(別置)。今領(lǐng)縣三,戶一千七百二十五,口一萬三千三百三十。

      館陶令,漢舊名。

      陽平令,漢舊名。

      濮陽令,本流寓郡,并省來配。

      濟(jì)陰太守,漢景帝立,屬兗州。流寓徐土,因割地為境。領(lǐng)縣三,戶二千三百五,口一萬一千九百二十八?! ☆×炅?,前漢屬臨淮,后漢屬下邳。孝武大明元年度。

      定陶令,漢舊名。孝武大明五年改為長。

      頓丘令,屬頓丘,流寓割配。

      北濟(jì)陰太守,孝武孝建元年升立。領(lǐng)縣三,戶九百二十七,口三千八百十。

      城武令,前漢屬山陽,后漢、《晉太康地志》屬濟(jì)陰。

      豐令,漢舊名,屬沛。孝武大明元年復(fù)立。

      離狐令,前漢屬東郡,后漢、《晉太康地志》屬濟(jì)陰?! $婋x太守,本屬南兗州,晉安帝分立。案漢九江郡、晉淮南郡有鐘離縣,即此地也。領(lǐng)縣三,戶三千二百七十二,口一萬七千八百三十二。去京都陸六百二十,水一千三十。

      燕縣令(別見),故屬東燕。流寓因配?! 〕枇睿緦俸觾?nèi),晉武帝分河內(nèi)為汲,又屬焉。流寓因配。

      樂平令,前漢曰清,屬東郡,章帝更名,《晉太康地志》無。流寓因配。

      馬頭太守,屬南豫州,故淮南當(dāng)涂縣地,晉安帝立,因山形立名。領(lǐng)縣三,戶一千三百三十二,口一萬二千三百一十。去京都水一千七百五十,陸六百七十。

      虞縣令,漢舊名,屬梁郡。流寓因配。

      零縣令,晉安帝立。

      濟(jì)陽令,故屬濟(jì)陽。流寓因配。

      新昌太守,后廢帝元徽元年立。

      頓丘令,二漢屬東郡,魏屬陽平;晉武帝泰始二年,分淮陽置頓丘郡,頓丘縣又屬焉。江左流寓立,屬秦。先有沛縣,元嘉八年并頓丘,后廢帝元徽元年度屬此。

      谷熟令,前漢無,后漢、晉屬梁?!队莱蹩贰⒑?、徐志并屬南梁。后廢帝元徽元年度。

      酂令,漢屬沛,晉屬譙。文帝元嘉八年,自南譙度屬歷陽,后廢帝元徽元年度屬此。

      南兗州刺史,中原亂,北州流民多南渡,晉成帝立南兗州,寄治京口。時(shí)又立南青州及并州,武帝永初元年,省并并南兗。文帝元嘉八年,始割江淮間為境,治廣陵。《永初郡國》領(lǐng)十四郡。南高平、南平昌、南濟(jì)陰、南濮陽、南泰山、濟(jì)陽、南魯山郡,今并屬徐州。又有東燕郡,江左分濮陽所立也,領(lǐng)燕縣(前漢曰南燕,后漢曰燕,并屬東郡?!短档刂尽穼馘ш枴#?、白馬、平昌、考城凡四縣。文帝元嘉十八年,省考城并燕。十九年,省東燕郡為東燕縣,屬南濮陽,后又省東燕郡。

      南東平郡領(lǐng)范、蛇丘、歷城凡三縣。高密郡領(lǐng)淳于、黔陬、營陵、夷安凡四縣。南齊郡領(lǐng)安西、臨菑凡二縣。南平原郡領(lǐng)平原、高唐、茌平(并別見)凡三縣。濟(jì)岷郡(江左立),領(lǐng)營城、晉寧(江左立)凡二縣。雁門郡(漢舊郡)領(lǐng)樓煩(別見)、陰館(前漢作“觀”,后漢、晉作“館”也。)、廣武(前漢屬太原,后漢、《晉太康地志》屬雁門也。)、崞、馬邑(并漢舊名)凡五縣。凡七郡,二十三縣,并省屬南徐州。諸僑郡縣何志又有鐘離、雁門、平原、東平、北沛五郡。鐘離今屬徐州。雁門領(lǐng)樓煩、陰館、廣武三縣。平原領(lǐng)茌平、臨菑、營城、平原四縣。東平領(lǐng)范、朝陽、歷城三縣。北沛領(lǐng)符離、蕭、相、沛四縣。(符離,漢舊縣。余并別見。)

      凡十四縣?!镀鹁幼ⅰ?,元嘉十一年,以南兗州東平之平陸并范,壽張并朝陽,平原之濟(jì)岷、晉寧并營城(先是,省濟(jì)岷郡為縣。),高唐并茌平。按此五縣,元嘉十一年所省,則平陸、壽張疑在《永初郡國志》,而無此二縣,未詳。徐志有南東平郡,領(lǐng)范、朝陽、歷城、樓煩、陰觀、廣武、茌平、營城、臨菑、平原十縣,則是雁門、平原并東平也。孝武大明五年,以東平并廣陵。宋又僑立新平、北淮陽、北濟(jì)陰、北下邳、東莞五郡。元嘉二十八年,南兗州徙治盱眙。三十年,省南兗州并南徐,其后復(fù)立,還治廣陵。徐志領(lǐng)郡九,縣三十九,戶三萬一千一百一十五,口十五萬九千三百六十二。宋末領(lǐng)郡十一,縣四十四。去京都水二百五十,陸一百八十。

      廣陵太守,漢高六年立,屬荊國,十一年,更屬吳;景帝四年,更名江都國;武帝元狩三年,更名廣陵。舊屬徐州。晉武帝太康三年,治淮陰故城,后又治射陽(射陽別見)。江左治廣陵?!队莱蹩酚钟休洠ㄇ皾h屬臨淮,后漢省臨淮屬廣陵,文帝元嘉十三年并江都也。)、肥如、潞、真定、新市五縣。(并二漢舊名。

      肥如屬遼西,潞屬上黨,真定前漢屬真定,后漢省真定屬常山,晉亦屬常山。新市二漢、晉屬中山?!队莱蹩吩扑目h本屬遼西,則是晉末遼西僑郡省并廣陵也。

      何有肥如、新市,徐與今同也。)今領(lǐng)縣四,戶七千七百四十四,口四萬五千六百一十三。

      廣陵令,漢舊縣。

      海陵令,前漢屬臨淮,后漢、晉屬廣陵,三國時(shí)廢,晉武帝太康元年復(fù)立。

      高郵令,漢舊縣。三國時(shí)廢,晉武帝太康元年復(fù)立。

      江都令,漢舊縣。三國時(shí)廢,晉武帝太康六年復(fù)立。江左又省并輿縣,元嘉十三年復(fù)立,以并江都。

      海陵太守,晉安帝分廣陵立?!队莱蹩穼傩熘?。領(lǐng)縣六,戶三千六百二十六,口二萬一千六百六十。去州水一百三十,陸同;去京都水三百九十,陸同?! 〗炅睿瑫x安帝立。

      臨江令,晉安帝立。

      如皋令,晉安帝立。

      寧海令,晉安帝立?! ∑褲睿瑫x安帝立。

      臨澤令,明帝泰豫元年立。

      山陽太守,晉安帝義熙中土斷分廣陵立。案漢景帝分梁為山陽,非此郡也。

      《永初郡國》屬徐州。領(lǐng)縣四,戶二千八百一十四,口二萬二千四百七十。去州水三百,陸同;去京都水五百,陸同?! ∩疥柫?,射陽縣境,地名山陽,與郡俱立?! ←}城令,舊曰鹽瀆,前漢屬臨淮,后漢、晉屬廣陵;三國時(shí)廢,晉武帝太康二年復(fù)立。晉安帝更名。

      東城令,晉安帝立。

      左鄉(xiāng)令,晉安帝立。

      盱眙太守,盱眙本縣名,前漢屬臨淮,后漢屬下邳,晉屬臨淮,晉安帝分立。

      領(lǐng)縣五,戶一千五百一十八,口六千八百二十五。去州水四百九十,陸二百九;去京都水七百,陸五百。

      考城令。(別見)

      陽城令,晉安帝立。

      直瀆令,晉安帝立。

      信都令,信都雖漢舊名,其地非也。地在河北,宋末立。

      睢陵令,前漢屬臨淮,后漢屬下邳,《晉太康地志》無。宋末立。

      秦郡太守,晉武帝分扶風(fēng)為秦國,中原亂,其民南流,寄居堂邑。堂邑本為縣,前漢屬臨淮,后漢屬廣陵,晉又屬臨淮。晉惠帝永興元年,分臨淮淮陵立堂邑郡,安帝改堂邑為秦郡?!队莱蹩穼僭ブ荩伟四甓饶蟽?。《永初郡國》又領(lǐng)臨涂(晉、宋立)、平丘(漢舊,屬陳留,《晉太康地志》無。)、外黃(漢舊名,屬陳留。)、沛、雍丘、浚儀、頓丘(別見)凡七縣。何無雍丘、外黃、平丘、沛,徐又無浚儀。元嘉八年,以沛并頓丘。后廢帝元徽元年,割頓丘屬新昌。領(lǐng)縣四,戶三千三百三十三,口一萬五千二百九十六。去州水二百四十一,陸一百八十;去京都水一百五十,陸一百四十。

      秦令,本屬秦國,流寓立。文帝元嘉八年,以臨涂并秦,以外黃并浚儀。孝武孝建元年,以浚儀并秦。

      義成令,江左立。

      尉氏令,漢舊名,屬陳留。文帝元嘉八年,以平丘并尉氏。

      懷德令,孝武大明五年立。又以歷陽之烏江,并此為二縣,立臨江郡。前廢帝永光元年,省臨江郡。懷德即住郡治,烏江還本也。

      南沛太守(沛郡別見),何志云,北沛新立;徐云南沛?!队莱蹩酚钟蟹x、洨(并別見)、竹邑(前漢曰竹。李奇曰,今邑也。后漢曰竹邑。至?xí)x并屬沛。)

      杼秋(前漢屬梁,后漢、《晉太康地志》屬沛。)四縣。杼秋治無錫,余并治廣陵。

      文帝元嘉十二年,以北沛郡竹邑并杼秋,何、徐并無此二縣,不詳?!镀鹁幼ⅰ罚⑽浯竺魑迥?,分廣陵為沛郡,治肥如縣。時(shí)無復(fù)肥如縣,當(dāng)是肥如故縣處也。二漢、《晉太康地志》并無肥如縣。沛郡宜是大明五年以前省,其時(shí)又立也。今領(lǐng)縣三,戶一千一百九,口一萬二千九百七十。

      蕭縣令。(別見)

      相縣令。(別見)  沛縣令。(別見)

      新平太守,明帝泰始七年立。

      江陽令。郡同立。

      海安令??ね?。

      北淮陽太守,宋末僑立。

      晉寧令。(別見)

      宿預(yù)令。(別見)

      角城令。(別見)  北濟(jì)陰太守(濟(jì)陰郡別見),宋失淮北僑立?! V平令,前漢臨淮有廣平縣,后漢以后無。  定陶令。(別見)  陽平令。(別見)

      上黨令。(別見)

      冤句令。(別見)

      館陶令。(別見)

      北下邳太守(下邳郡別見),宋失淮北僑立。

      僮縣令。(別見)

      下邳令。(別見)

      寧城令。(別見)  東莞太守(東莞郡別見),宋失淮北僑立?! ≤炜h令。(別見)

      諸縣令。(別見)

      東莞令。(別見)

      柏人令,漢舊名,屬趙國。宋失淮北僑立。

      兗州刺史,后漢治山陽昌邑,魏、晉治廩丘;武帝平河南,治滑臺(tái);文帝元嘉十三年,治鄒山,又寄治彭城。二十年,省兗州,分郡屬徐、冀州。三十年六月復(fù)立,治瑕丘。(二漢山陽有瑕丘縣)?!队莱蹩酚袞|郡、陳留、濮陽三郡,而無陽平。東郡領(lǐng)白馬(別見)、涼城(二漢東郡有聊城縣,《晉太康地志》無,疑此是。)、東燕(別見)三縣。陳留郡領(lǐng)酸棗(漢舊縣)、小黃、雍丘、白馬、襄邑、尉氏六縣。(郡縣并別見。)濮陽郡領(lǐng)濮陽、廩丘(并別見)二縣。宋末失淮北,僑立兗州,寄治淮陰(淮陰別見)。兗州領(lǐng)郡六,縣三十一,戶二萬九千三百四十,口一十四萬五千五百八十一。

      泰山太守,漢高立。《永初郡國》又有山茌(別見)、萊蕪(漢舊名)、太原(本郡,僑立此縣)三縣,而無鉅平縣。今領(lǐng)縣八,戶八千一百七十七,口四萬五千五百八十一。去州陸八百;去京都陸一千八百。

      奉高令,漢舊縣。

      鉅平令,漢舊縣。

      嬴令,漢舊縣。

      牟令,漢舊縣。

      南城令,前漢屬東海,后漢、晉屬泰山。

      武陽令,漢舊縣。

      梁父令,漢舊縣。

      博令,漢舊縣。  高平太守,故梁國,漢景帝中六年,分為山陽國;武帝建元五年為郡;晉武帝泰始元年更名?!队莱蹩芳靶觳⒂钟腥纬强h(前漢屬東平,章帝元和元年,分東平為任城,又屬焉。晉亦屬任城。江左省郡為縣也。),后省。今領(lǐng)縣六,戶六千三百五十八,口二萬一千一百一十二。去州陸二百二十;去京都陸一千三百三十。

      宋明帝泰始五年,僑立于淮南當(dāng)涂縣界,領(lǐng)高平、金鄉(xiāng)二縣。其年,又立睢陵縣。

      高平令,前漢名稿,章帝更名?! 》脚c令,漢舊縣。

      金鄉(xiāng)令,前漢無,后漢、晉有。

      鉅野令,漢舊縣?! ∑疥柫睿瑵h舊縣。曰南平陽。

      亢父令,漢舊縣。舊屬任城。  魯郡太守,秦薛郡,漢高后更名。本屬徐州,光武改屬豫州,江左屬兗州。領(lǐng)縣六,戶四千六百三十一,口二萬八千三百七。去州陸三百五十;去京都陸一千一百。

      鄒令,漢舊縣。

      汶陽令,漢舊縣。

      魯令,漢舊縣。

      陽平令,孝武大明元年立。

      新陽令,孝武大明中立。

      卞令,明帝泰始二年立。

      東平太守,漢景帝分梁為濟(jì)東國,宣帝更名。領(lǐng)縣五,戶四千一百五十九,口一萬七千二百九十五。去州水五百,陸同;去京都水二千,陸一千四百。宋末又僑立于淮陰。

      無鹽令,漢舊縣。

      平陸令,漢舊縣。

      須昌令,前漢屬東郡,后漢、《晉太康地志》屬東平?! 鄄?,春秋時(shí)曰良,前漢曰壽良,屬東郡;光武改曰壽張,屬東平。

      范令,漢舊縣。四縣并治郡下。

      陽平太守,魏分魏郡立。文帝元嘉中,流寓來屬,后省,孝武大明元年復(fù)立?! ☆I(lǐng)縣五,戶二千八百五十七,口一萬一千二百七十一。

      館陶令,漢舊名,寄治無鹽。

      樂平令,魏立,屬陽平。后漢東郡有樂平,非也。寄治下平陸?! ≡橇睿瑵h舊。寄治無鹽。

      平原令(別見),孝武大明中立?! ☆D丘令(別見),孝武大明中立。

      濟(jì)北太守,漢和帝永元二年,分泰山立?!队莱蹩酚信R邑(二漢屬東郡,《晉太康地志》屬濟(jì)北。)、東阿(二漢屬東郡,晉無。)二縣,孝武大明元年省,應(yīng)在何志而無,未詳。領(lǐng)縣三,戶三千一百五十八,口一萬七千三。去州陸七百;去京都水二千,陸一千五百。宋末又僑立于淮陽。

      蛇丘令,前漢屬泰山,后漢、《晉太康地志》屬濟(jì)北?! ”R令,前漢屬泰山,后漢、《晉太康地志》屬濟(jì)北。  谷城令,前漢無,后漢屬東郡,《晉太康地志》屬濟(jì)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