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古籍
- 清代小說。八回。未完。署,趼人,即吳沃堯撰。情變第九、十回存目。卷首楔子列出全書回目。宣統(tǒng)二年(1910)《上海輿論時事報》連續(xù)刊載寫至情變第八回的一半作者去世。后收入阿英編《晚清文學(xué)叢抄·小說二卷》(1960 中華書局)
《情變》系吳沃堯之絕筆。描寫一對舊時代的小兒女的愛情悲劇揭示了人性與禮教的深刻沖突。
- 林紓(1852—1924)原名群玉、秉輝,字琴南,號畏廬、畏廬居士,別署冷紅生。晚稱蠡叟、踐卓翁、六橋補柳翁、春覺齋主人。福建閩縣(今福州)人,我國近代著名文學(xué)家。
林紓少孤,自云“四十五以內(nèi),匪書不觀”。十一歲從同里薛錫極問古文辭,讀杜詩、歐文務(wù)于精熟。自十三齡至于二十,“雜收斷簡零篇用自磨治”,校閱古籍不下二千余卷。三十一歲結(jié)識李宗言,見其兄弟積書連楹,一一借讀且盡。非但經(jīng)、子、史籍,凡唐宋小說家言也無不搜括。后由博覽轉(zhuǎn)為精讀。對生平所嗜書,沉酣求索,如味醇酒,枕籍至深。
林紓崇尚程、朱理學(xué),讀程朱二氏之書“篤嗜如飫粱肉”,卻能揭露“宋儒嗜兩廡之冷肉,凝拘攣曲局其身,盡日作禮容,雖心中私念美女顏色,亦不敢少動”的虛偽性,嘲笑“理學(xué)之人宗程朱,堂堂氣節(jié)誅教徒。兵船一至理學(xué)懾,文移詞語多模糊”。他維護封建禮教,指責(zé)青年人“欲廢黜三綱,夷君臣,平父子,廣其自由之途轍”,還說“蕩子人含禽獸性,吾曹豈可與同群”,又敢把與封建禮教不相容的《迦茵小傳》整部譯出。嚴(yán)復(fù)《甲辰出都呈同里諸公》詩云:
孤山處士音瑯瑯,皂袍演說常登堂。
可憐一卷茶花女,斷盡支那蕩子腸。
林紓的古文論,以桐城派提倡的義法為核心,以左、馬、班、韓之文為“天下文章之祖庭”,以為“取義于經(jīng),取材于史,多讀儒先之書,留心天下之事,文字所出,自有不可磨滅之光氣”。同時林紓也看到了桐城派的種種弊病,反對墨守成規(guī),要求“守法度,有高出法度外之眼光;循法度,有超出法度外之道力”。并提醒人們,“蓋姚文最嚴(yán)凈。吾人喜其嚴(yán)凈,一沉溺其中,便成薄弱”;專于桐城派古文中揣摩聲調(diào),“亦必?zé)o精氣神味”。他認(rèn)為學(xué)桐城不如學(xué)左、莊、班、馬,韓、柳、歐、曾。并以為在學(xué)習(xí)中應(yīng)知變化,做到能入能出。“入者,師法也;出者,變化也?!?
林紓青年時代便關(guān)心世界形勢,認(rèn)為中國要富強,必須學(xué)習(xí)西方。中年而后,“盡購中國所有東西洋譯本讀之,提要鉤元而會其通,為省中后起英雋所矜式”。他不懂外語,不能讀原著,只靠“玩索譯本,默印心中”,常向馬尾船政學(xué)堂師生“質(zhì)西書疑義”。后來他與朋友王壽昌、魏易、王慶驥、王慶通等人合作,翻譯外國小說,曾筆述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臘、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幾個國家的幾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生著譯甚豐,翻譯小說達二百余種,為中國近代譯界所罕見,曾被人譽為“譯界之王”。
- 清康熙年間,童林虎山拜尚道明,保道源二位道長為師,苦練武藝十五年后,奉師命下山興一家武術(shù)。因困臥京城被四皇子胤禎收為貝勒府教師。童林與八卦山三結(jié)一掌之仇。 八卦山韓寶,吳志廣為報三掌之仇,進宮盜寶嫁禍童林。童林和雍正親王下江南經(jīng)歷了千難萬險,在西方俠于成,北俠秋田、南俠司馬空、鎮(zhèn)東俠侯行之有廷等的協(xié)助下,終于破了達靡堂,平定了鐵善寺,瓦解了八卦連環(huán)堡,在玲瓏島捉住了盜寶之人,請回國寶。童林在靈隱寺獻藝駕號,成為鎮(zhèn)八方紫面昆侖俠,名震天下。
感謝1990523網(wǎng)友指正 昆化俠已改為昆侖俠
- 大歷中有崔生者,其父為顯僚,與蓋代之勛臣一品者熟。生是時為千牛,其父使往省一品疾。生少年,容貌如玉,性稟孤介,舉止安詳,發(fā)言清雅。一品命伎召主人室。生拜傳父命,一品忻然慕愛,命坐與語。時三伎人,艷皆絕代,居前以金甌貯緋桃而擘之,沃以甘酪而進。一品遂命衣紅絹伎者,擎一甌與生食。生少年赦伎輩,終不食。一品命紅綃伎以匙而進之,生不得已而食,伎曬之。遂告辭而去。一品曰:“郎君閑暇,必須一相訪,無間老夫也?!泵t綃送出院。時生回顧,伎立三指,又反掌者三,然后指胸前小鏡子,云:“記取。”余更無言。生歸,達一品意,返學(xué)院,神迷意奪,語減容沮,然凝思,日不暇食,但吟詩曰:
誤到蓬山頂上游,明玉女動星眸。
朱扉半掩深宮月,應(yīng)照瓊芝雪艷愁。左右莫能究其意。時家中有昆侖奴磨勒,顧瞻郎君曰:“心中有何事。如此抱恨不已,何不報老奴?”生曰:“汝輩何知,而問我襟懷間事?”磨勒曰:“但言,當(dāng)為郎君釋解。遠(yuǎn)近必能成之?!鄙斊溲援?,遂具告知。磨勒曰:“此小事耳,何不早言之,而自苦耶?”生又白其隱語。勒曰:“有何難會。立三指者,一品宅中有十院歌姬,此乃第三院耳。反掌三者,數(shù)十五指,以應(yīng)十五日之?dāng)?shù)。胸前小鏡子,十五夜月圓如鏡,令郎來耳?!鄙笙玻蛔詣?,謂磨勒曰:“何計而能達我郁結(jié)乎?”磨勒笑曰:“后夜乃十五夜,請深青絹兩匹,為郎君制束身之衣。一品宅有猛犬守歌伎院門外,常人不得輒人,人必噬殺之。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曹州孟海之犬也。世間非老奴不能斃此犬耳。今夕當(dāng)為郎君撾殺之。”遂宴犒以酒肉,至三更,攜煉椎而往。食頃而回曰:“犬已斃訖,固元障塞耳?!笔且谷c生衣青衣,遂負(fù)而逾十重垣,乃人歌伎院內(nèi),止第三門。繡戶不扃,金睢微明,惟聞伎長嘆而坐,若有所伺。翠環(huán)初墜,紅臉才舒,幽恨方深,殊愁轉(zhuǎn)結(jié)。但吟詩曰:
深谷鶯啼恨院香,偷來花下解珠。
碧云飄斷音書絕,空倚玉蕭愁鳳凰。
侍衛(wèi)皆寢,鄰近闃然。生遂掀簾而入。姬默然良久,躍下榻,執(zhí)生手曰:“知郎君穎悟,必能默識,所以手語耳,又不知郎君有何神術(shù),而能至此?生具告磨勒之謀,負(fù)荷而至。姬曰:“磨勒何在?”曰:“簾外耳?!彼煺偃?,以金甌酌酒而飲之。姬白生曰:“某家本居朔方。主人擁旄,逼為姬仆。不能自死,尚且偷生,臉雖鉛華,心頗郁結(jié)??v玉箸舉饌,金爐泛香,云屏而每近绔羅,繡被而常眠珠翠,皆非所愿,如在桎梏。賢爪牙既有神術(shù),何妨為脫狴牢。所愿既申,雖死不侮。請為仆隸,愿侍光容。又不知郎君高意如何?”生揪然不語。磨勒曰:“娘子既堅確如是,此亦小事耳?!奔跸?。磨勒請先為姬負(fù)其囊橐妝奩,女”此三復(fù)焉。然后曰:“恐遲明?!彼熵?fù)生與姬而飛出峻垣十余重。一品家之守御,無有驚者。遂歸學(xué)院匿之。
及旦,一品家方覺。又見犬已斃。一品大駭曰:“我家門垣,從來邃密,扃甚嚴(yán),勢似飛騰,寂無形跡,此必是一大俠矣。無更聲聞,徒為患禍耳?!奔щ[崔生家二載。因花時駕小車而游曲江, 為一品家人潛志認(rèn)。遂白一品。一品異之,召崔生而詰之。生懼而不敢隱,遂細(xì)言端由,皆因奴磨勒負(fù)荷而去。一品曰:“是姬大罪過。但郎君驅(qū)使年,即不能問是非。某須為天下人除害?!泵资课迨耍瑖?yán)持兵仗,圍崔生院,使擒磨勒。磨勒遂持匕首,飛出高垣,瞥若翅翎,疾同鷹隼,攢矢如雨,莫能中之。頃刻之間,不知所向。然崔家大驚愕。后一品悔懼,每夕多以家童持劍戟自衛(wèi)。如此周歲方止。十余年,崔家有人見磨勒賣藥于洛陽市,容發(fā)如舊耳。
- 本書是我國第一部以妓女為主要人物的長篇小說,書中描寫韋癡珠、劉秋痕和韓荷生、杜采秋這兩對才子與妓女的故事,敘述他們空達升沉的不同遭遇。韋、韓角逐官場,流連妓院。韋風(fēng)流文采,名傾一時,而懷才不遇,終身潦倒;秋痕也因不得嫁韋,以身殉情。韓則飛黃騰達,累遷官至封侯;采秋終于歸韓,亦得一品夫人封號。全書布局巧妙,行文纏綿,文筆細(xì)膩、哀艷姜婉。其中劉秋痕,雖墮娼門,但不甘沉淪,以死殉情,是中國古代小說中少見的一處身遭侮辱損害而奮力抗?fàn)幉返墓獠收杖说募伺蜗?。作者通過這一窮一達兩對人物追求。其中關(guān)于韋、劉二人的描寫,凄婉動人,頗具藝術(shù)感染力。
《花月痕》出現(xiàn)在《紅樓夢》一個世紀(jì)之后,流行于清末狹邪小說及鴛鴦蝴蝶派小說浪潮之前,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到狹邪小說的過渡環(huán)節(jié)。
- 唐代文人,有用散文和韻文合寫一個故事的風(fēng)氣。陳鴻作《長恨傳》,合力描寫當(dāng)時人們最喜歡談?wù)摰奶泼骰?、楊貴妃的故事,是這種合作的范例。兩個內(nèi)容相同,傾向也完全一致。前半部分譴責(zé)唐明皇的喜好女色,導(dǎo)致政治腐敗,激發(fā)安祿山的叛亂,內(nèi)容差不多是“女人是禍水”的傳統(tǒng)觀念。后半部分描寫唐明皇和楊貴妃的生死不渝和刻骨相思,天上人間,七夕情話,顯然是虛構(gòu)的,或許用了當(dāng)時傳說中的一些情節(jié),但是這種纏綿俳惻的愛情描寫,卻又叩擊著讀者的心扉,使人轉(zhuǎn)而同情唐明皇和楊貴妃的遭遇。故事的傾向前后有矛盾,只是由于生離死別的描寫更為細(xì)致生動,所以詩文也是后面哀艷的悲劇部分,產(chǎn)生的影響比較深遠(yuǎn)。
==============================================================================
唐開元中,泰階平,四海無事。玄宗在位歲久,倦于旰食宵衣,政無大小,始委于丞相。稍深居游宴,以聲色自娛。先是,元獻皇后武惠妃皆有寵,相次即世;宮中雖良家子千萬數(shù),無悅目者。上心忽忽不樂。時每歲十月,駕幸華清宮,內(nèi)外命婦,昆耀景従,浴日余波,賜以湯沐,春風(fēng)靈液,淡蕩其間。上心油然,恍若有遇,顧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詔高力士,潛搜外宮,得弘農(nóng)楊玄琰女于壽邸。既笄矣,鬢發(fā)膩理,纖中度,舉止閑冶,如漢武帝李夫人。別疏湯泉,詔賜澡瑩。既出水,體弱力微,若不任羅綺,光彩煥發(fā),轉(zhuǎn)動照人。上甚悅。進見之日,奏《霓裳羽衣》以導(dǎo)之。定情之夕,授金釵钅田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搖,垂金。明年,冊為貴妃,半后服用。由是冶其容,敏其詞,婉孌萬態(tài),以中上意,上益嬖焉。時省風(fēng)九州,泥金五岳,驪山雪夜,上陽春朝,與上行同輦,止同室,宴專席,寢專房。雖有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暨后宮才人、樂府妓女、使天子無顧盼意。自是六宮無復(fù)進幸者。非徒殊艷尤態(tài),獨能致是;蓋才知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焉。叔父昆弟皆列在清貴,爵為通侯,姊妹封國夫人,富埒主室。車服邸第,與大長公主侔,而恩澤勢力,則又過之。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cè)目。故當(dāng)時謠詠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歡喜?!庇衷唬骸澳胁环夂蚺麇?,君看女卻為門楣。”其為人心羨慕如此。天寶末,兄國忠盜丞相位,愚弄國柄。及安祿山引兵向闕,以討楊氏為辭。潼關(guān)不守,翠華南幸。出咸陽道,次馬嵬,六軍徘徊,持戟不進。従官郎吏伏上馬前,請誅錯以謝天下。國忠奉牦纓盤水,死于道周。左右之意未快,上問之,當(dāng)時敢言者,請以貴妃塞天下之怒。上知不免,而不忍見其死,反袂掩面,使?fàn)慷ブ?。倉皇展轉(zhuǎn),竟就絕于尺組之下。既而玄宗狩成都,肅宗禪靈武。明年,大兇歸元,大駕還都,尊玄宗為太上皇,就養(yǎng)南宮,自南宮遷于西內(nèi)。時移事去,樂盡悲來。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蓮夏開,宮槐秋落,梨園弟子,玉管發(fā)音,聞《霓裳羽衣》一聲,則天顏不閱。左右欷歔三載一意,其念不衰。求之夢魂,杳杳而不能得。適有道士自蜀來,知上心念楊妃如是,自言有李少君之術(shù)。玄宗大喜,命致其神。方士乃竭其術(shù)以索之,不至。又能游神馭氣,出天界,沒地府,以求之,又不見。又旁求四虛上下,東極絕天涯,跨蓬壺,見最高仙山。上多樓閣,西廂下有洞戶,東向,窺其門,署曰《玉妃太真院》。方士抽簪扣扉,有雙鬟童出應(yīng)門。方士造次未及言,而雙鬟復(fù)入。俄有碧衣侍女至,詰其所従來。方士因稱唐天子使者,且致其命。碧衣云:“玉妃方寢,請少待之?!庇跁r云海沈沈,洞天日晚,瓊戶重闔,悄然無聲。方士屏息斂足,拱手門下。久之而碧衣延入,且曰:“玉妃出?!倍硪娨蝗?,冠金蓮,披紫綃,珮紅玉,曳鳳舄,左右侍者七八人,揖方士,問皇帝安否。次問天寶十四載已還事,言訖憫然。指碧衣女,取金釵鈿合,各拆其半,授使者曰:“為謝太上皇,謹(jǐn)獻是物,尋舊好也?!狈绞渴苻o與信,將行,色有不足。玉妃因徵其意,復(fù)前跪致詞:“乞當(dāng)時一事,不聞于他人者,驗于太上皇。不然,恐鈿合金釵,罹新垣平之詐也。”玉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曰:“昔天寶十年,侍輦避暑驪山宮,秋七月,牽牛織女相見之夕,秦人風(fēng)俗,夜張錦繡,陳飲食,樹花燔香于庭,號為乞巧。宮掖間尤尚之。時夜始半,休侍衛(wèi)于東西廂,獨侍上。上憑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為夫婦。言畢,執(zhí)手各嗚咽。此獨君王知之耳。”因自悲曰:“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fù)于下界,且結(jié)后緣?;蛟谔?,或在人,決再相見,好合如舊。”因言“太上皇亦不久人間,幸唯自安,無自苦也?!笔拐哌€奏太上皇,上心嗟悼久之。余具國史。至憲宗元和元年,周至縣尉白居易為歌,以言其事。并前秀才陳鴻作傳,冠于歌之前,目為《長恨歌傳》。居易歌曰: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不識。
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cè)?;仨恍Π倜纳?,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従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従春游夜專夜。漢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驪宮高處入青云,仙樂風(fēng)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漁陽革卑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翠華搖搖行復(fù)止,西出都門百余里。
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ㄢ毼?zé)o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黃埃散漫風(fēng)蕭索,云??M回登劍閣。
峨眉山下少行人,旌旗無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天旋日轉(zhuǎn)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fēng)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fā)新,椒房阿監(jiān)青娥小。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漏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jīng)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展轉(zhuǎn)思,遂令方士殷勤覓。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殿玲瓏五云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名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zhuǎn)教小玉報雙成。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云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fēng)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空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劈黃金合分鈿。但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為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 唐語林,八卷, 北宋王讜撰。系作者根據(jù)唐五代小說雜記資料,分類編纂而成。
- 《三字經(jīng)》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的啟蒙讀物,20世紀(jì)80年代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性的啟蒙教材,關(guān)于它的作者一直是個歷史“公案”。
2002年人民日報曾刊登了一則報道,說在廣東順德舉辦的一次歷史檔案文獻展上,展出了一件由清朝咸豐探花、順德人李文田編輯的《三字經(jīng)句釋》,其封面上“區(qū)適子手著”5字表明了《三字經(jīng)》出自順德。而寧波學(xué)者認(rèn)定,《三字經(jīng)》的作者應(yīng)是鄞州籍大學(xué)者王應(yīng)麟。
《三字經(jīng)》誕生于元初,直到明代才廣為流傳,王應(yīng)麟的文集中雖未見載有《三字經(jīng)》,但明清人多認(rèn)定作者是王應(yīng)麟。這次在洞橋頭村發(fā)現(xiàn)的王應(yīng)麟所撰的《碑記》尾部就有《三字經(jīng)》句式,這無疑為《三字經(jīng)》作者是王應(yīng)麟提供了一個佐證?! ∑涑晒χ幵谟?,雖然全書只有千余字,但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文字簡練,內(nèi)容豐富,涵蓋面廣;而且此書三字一段,句句押韻,讀來瑯瑯上口,便于少兒記誦。為了更好發(fā)揮《三字經(jīng)》的作用,讓小朋友們了解中國燦爛的古文明,作者對這一古老的典籍進行了全面的詮釋,結(jié)合《三字經(jīng)》的內(nèi)容,增加了相應(yīng)的典故和常識,并配以現(xiàn)代卡通插圖和英文翻譯,從而使古老的經(jīng)典散發(fā)出現(xiàn)代的氣息。知識性和趣味性完善的結(jié)合,給閱讀帶來一種全新的感覺,相信小朋友們在傳統(tǒng)文化的沐浴中,一定會不斷進步,成為新時代的弄潮兒!
- 《明皇雜錄》唐鄭處誨撰。處誨字延美,滎陽人。宰相馀慶之孫。太和八年登進士第。官至檢校刑部尚書,宣武軍節(jié)度使。事跡附見《舊唐書·鄭馀慶傳》。是書成於大中九年,有處誨自序。案史稱處誨為校書郎時,撰次《明皇雜錄》三篇,行於世。
- 《說唐》清代長篇小說。作者不詳。又名《說唐全傳》、《說唐演義全傳》。后與《說唐后傳》合刻,改名《說唐前傳》。68回。故事起于隋文帝平陳,終于唐太宗統(tǒng)一。以瓦崗寨群雄的風(fēng)云際會為中心,塑造了一大批起義英雄的形象,如秦瓊、程咬金、羅成、尉遲恭等,再現(xiàn)了當(dāng)時"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動亂的社會現(xiàn)實,同時也揭露了隋煬帝和宇文氏等統(tǒng)治者的荒淫殘暴。具有濃厚的民間傳說風(fēng)味和傳奇色彩,是清初演義向英雄傳奇演變的代表作。作品有濃厚的封建正統(tǒng)觀念和宿命論思想,藝術(shù)上較為粗糙。今存最早刻本是清代乾隆癸卯(1783)刊本?,F(xiàn)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說唐》主要人物表宇文泰 北周主。
楊 忠 北周護衛(wèi)大將軍,封隋公。
楊 林 楊忠胞弟,靠山王。隋朝第八條好漢。
楊 堅 楊忠之子,奪周皇位,稱隋文帝。
楊 勇 楊堅長子,立為太子。
楊 廣 楊堅次子,封晉王,篡位稱隋煬帝。
秦 彝 北齊武衛(wèi)大將軍。
秦 旭 北齊親軍護衛(wèi),秦彝之父。
秦 瓊 字叔寶,秦彝之子,降唐后封為護國并肩王、天下都督大元帥。隋朝第十 六條好漢。
羅 藝 北齊勛爵燕公,隋封為靖邊侯,秦瓊之姑夫。
羅 成 羅藝之子,降唐后封為越國公。隋朝第七條好漢。
高阿左 北齊國丞相。
程咬金 字知節(jié),瓦崗寨之主,混世魔王。降唐后封為總管、魯國公,
李 淵 隋將,叛隋后稱唐王,后稱唐高祖。
李建成 李淵長子。封殷王,立為太子。
李世民 李淵次子,被煬帝封為秦王,即帝位稱唐太宗。
李元吉 李淵之三子。封為齊王。
李元霸 李淵之四子,被煬帝封為趙王,隋朝第一條好漢。
柴 紹 李淵之女婿。
宇文述 隋護衛(wèi)。
宇文化及 宇文述之長子,始官拜御史,后篡位稱許王。
宇文士及 宇文述之次子,官拜駙馬都尉。
宇文成都 宇文化及長子,隋朝第二條好漢。
伍建章 隋文帝時右仆射(太師)。
伍云召 伍建章之子,隋時官封侯爵,后自稱忠孝王。隋朝第五條好漢。
韓擒虎 隋朝大將,齊國公。
羅 芳 楊林繼子,大太保。
薛 亮 楊林繼子,二太保:
邱 瑞 隋煬帝時為兵部尚書,長平王,后降瓦崗寨。
魏文通 隋潼關(guān)總兵,隋朝第九條好漢。
裴仁基 隋朝山馬關(guān)總兵。
裴元慶 裴仁基三子,隋朝第三條好漢。后降瓦崗寨。
張大賓 隋煬帝時國丈。
王世充 隋洛陽守將,被煬帝封瓊花太守。
尚師徒 隋臨潼關(guān)總兵,隋朝第十條好漢。
新文禮 隋紅泥關(guān)總兵,隋朝第十一條好漢。
竇建德 隋將,后稱夏明王。
劉黑闥 竇建德帳下先鋒,后自稱后漢王。
朱 燦 隋將,后為南陽王。
蘇定方 隋將,降唐后封為錫國公。
楊 素 隋將,突厥人,因有武功,御賜楊姓,稱越公。
楊 約 隋大理寺卿,楊素之弟。
李 密 隋將,在瓦崗寨被擁為西魏王,后降唐。
徐茂公 瓦崗寨軍師,降唐后封為鎮(zhèn)國軍師英國公。
魏 征 瓦崗寨軍師,唐時授兵部尚書。
尤俊達 綠林人物,后投瓦崗寨。
尉遲恭 字敬德,先為劉武周帳下先鋒,降唐后封為鄂國公。
劉武周 十八家反王之一,稱定陽王。
雄闊?! 【G林人物,隋朝第四條好漢。
伍天錫 綠林人物,伍云紹之族弟。隋朝第六條好漢。
齊國遠(yuǎn) 綠林人物,少華山頭領(lǐng)。
李如珪 綠林人物,少華山頭領(lǐng)。
單雄信 綠林人物,王世充處為駙馬。隋朝第十八條好漢。
喬公山 隱士,被秦王李世民封為參軍。
李 靖 京兆三原人,號藥師,越公府主簿。唐封魏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