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ju
  • 注音:ㄐㄩ
  • 部首筆畫:5
  • 總筆畫:10
  • 漢字結構:半包圍結構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UEGD
  • 五筆98:UEGD
  • 五行:
  • Unicode:U+75BD
  • 四角號碼:00112
  • 倉頡輸入法:KBM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4618
提交資料
  • 疽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疽字筆順
    捺橫撇捺橫豎折橫橫橫
  • 疽字的組詞
    鼻疽 逼疽疽 瘭疽 痤疽 癉疽 彈疽 釘疽 對口疽 風疽 疽腫 疽疣 疽癰 疽食 疽囊 疽瘡 疽腸 口頰壞疽 內(nèi)疽 腦疽 漂疽 吮疽舐痔 吮疽 炭疽桿菌 炭疽恐懼癥 炭疽病 炭疽 蝸疽 癰疽 贅疽
  • 與疽相關的成語
    短針攻疽 吮疽舐痔
  • 基本解釋

    jū ? ㄐㄩˉ ◎ 中醫(yī)指一種毒瘡:癰疽。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jū? 〈名〉 (形聲。從疒( chuáng,表示與疾病有關),且聲。本義:毒瘡) 同本義。在皮肉深處的叫疽 [subcuaneous ulcer;deep-rooted ulcer]。如:疽疣(毒瘡和贅疣);疽食(瘡毒侵蝕肌肉。比喻禍患蔓延);疽腸(猶言狠毒的心腸);疽腫(局部皮膚腫脹堅硬的毒瘡)

  • 漢語字典

    [①][jū][《廣韻》七余切,平魚,清。]中醫(yī)指局部皮膚腫脹堅硬的毒瘡。

    音韻參考

    [廣 韻]:七余切,上平9魚,qū,遇開三平魚清[平水韻]:上平六魚·上聲六語[粵 語]:zeoi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午集中】【疒字部】 疽; 康熙筆畫:10; 頁碼:頁771第16【唐韻】七余切【集韻】千余切【韻會】七餘切,??音苴?!菊f文】久癰也。【醫(yī)書】癰者,六腑不和之所生。疽者,五藏不調(diào)之所致,陽滯於隂則生癰,隂滯於陽則生疽。【左傳·襄十九年】荀偃癉疽【注】癉疽,惡創(chuàng)?!臼琛烤野b也?!臼酚洝O吳傳】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菊滞ā堪b之深者曰疽。疽深而惡,癰淺而大?!∮帧炯崱孔优c切【正韻】再呂切,??苴上聲。【集韻】?疽,癢病。
  •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