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liáng,liàng
  • 拼音:liang
  • 注音:ㄌㄧㄤˊ,ㄌㄧㄤˋ
  • 部首筆畫:2
  • 總筆畫:10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UYIY
  • 五筆98:UYIY
  • 五行:
  • Unicode:U+51C9
  • 四角號碼:30196
  • 倉頡輸入法:IMYRF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2040
提交資料
  • 涼字拼音(帶聲調(diào))
    liáng,liàng
  • 涼字筆順
    捺橫捺橫豎折橫豎撇捺
  • 涼字的組詞
    白涼衫 半高跟拖鞋,半高跟涼鞋 悲涼 避涼附炎 辨日炎涼 冰涼 不涼不酸 蒼涼 滄涼 滄滄涼涼 蹭涼綜合癥 趁涼 趁風(fēng)涼 乘涼 吃涼不管酸 沖涼死 沖涼 初涼 愴涼 大樹底下好乘涼 大涼山 的確涼 風(fēng)涼人 風(fēng)涼話 風(fēng)涼 浮涼 伏涼兒 伏涼兒 甘肅平?jīng)鲕嚨?/a> 甘肅平?jīng)鲕嚨?/a> 甘肅平?jīng)雠D掏抖景?/a> 甘肅平?jīng)雠D掏抖景?/a> 膏涼姜 膏涼姜 寒涼 賀新涼 黑米涼皮 后涼 荒涼 踽涼 踽踽涼涼 空涼 涼皮 涼茶 涼緇巾 涼州曲 涼州破 涼州詞 涼州 涼齋
  • 與涼相關(guān)的成語
    辨日炎涼 涼了半截 滿目凄涼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世態(tài)炎涼
  • 基本解釋

    liáng ? ㄌㄧㄤˊ ◎ 溫度低:涼快。涼爽。涼意。涼氣。陰涼。涼絲絲。涼亭。荒涼。 ◎ 喻灰心,失望:聽到這消息,我涼了半截。 ◎ 中國西晉末年至北魏,各族統(tǒng)治者在西北地區(qū)建立的割據(jù)政權(quán):五涼(前、后、南、北、西)。

    反義詞

    英文翻譯

    cold   cool   disappointed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涼 liáng? 〈形〉 (1) (形聲。從水,京聲。本義:寒) (2) 同本義 [cold] 北風(fēng)其涼?!对姟ぺL(fēng)·北風(fēng)》 北風(fēng)謂之涼風(fēng)。——《爾雅·釋天》 涼風(fēng)至?!抖Y記·月令》 涼雨時降?!端貑枴の宄U笳摗? 涼州,西方所在寒涼也。——《釋名·釋州國》 水漿,醴涼?!吨芏Y·漿人》 (3) 微寒,稍冷 [cool;cold] 日初出,滄滄涼涼?!读凶印珕枴?。注引《字林》:“涼,微寒。” 曰燠,曰寒。——《書·洪范》。疏:“燠是熱之始,暑是熱之極;涼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極?!? 涼風(fēng)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唐· 杜甫《天末懷李白》 (4) 又如:冬暖夏涼;涼生生(微涼貌);涼宇(涼秋的天空);涼吹(涼風(fēng));涼榻(竹制矮床);涼轎(一種無帷轎);涼衣(涼衫;內(nèi)衣);涼風(fēng)(初秋涼爽的西南風(fēng)。八風(fēng)之一) (5) 薄;輕微;刻薄 [thin;unkind] 職涼善背?!对姟ご笱拧どH帷? 虢多涼德。——《左傳·莊公三十二年》 (6) 又如:涼德(薄德);涼能(才能微薄);涼菲(才德微薄);涼厚(薄與厚);涼薄(微薄,淺薄);涼駁(淺薄蕪雜) (7) 人煙稀少;冷落 [bleak and desolate]。如:涼落(衰落);涼涼(寂寞冷落的樣子);涼野(荒寒的曠野);涼聲(悲涼肅殺的聲音) (8) 悲愴,內(nèi)心凄苦,又比喻灰心、失望 [sad;discouraged;disappointed]。如:悲涼;涼思(凄涼的思緒);見此慘狀,心都涼了 (9) 〈方〉∶痛快;舒服 [very happy]。如:當(dāng)干部的態(tài)度好,人家窮也窮得心涼 (10) 通“諒”。誠信 [honest] 民之罔極,職涼善背。——《詩·大雅·桑柔》詞性變化 liáng? 〈名〉 (1) 秋季 [winter]。如:涼天(秋天);涼月(涼蟾。秋月);涼宇(涼秋的天空);涼沙(秋天的飛沙);涼夜(秋夜) (2) 國名 [liang state]。東晉十六國時期建立在今甘肅省一帶的政權(quán),國號皆稱“涼”。有前涼、后涼、北涼、南涼、西涼等 (3) 通“辌”。辒辌,喪車 [funeral carriage] 棺載辒涼車中?!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jì)》 (4) 姓 (5) 另見 liàng?基本詞義 涼 liàng? 〈動〉 (1) 假借為“倞”。輔佐 [assist] 涼彼武王?!对姟ご笱拧ご竺鳌贰?“佐也?!? (2) 又如:涼貳(副貳。特指太子。涼,輔佐) (3) 把東西放在通風(fēng)處使干燥。今作“晾” [dry in air]。如:涼衣服 (4) 信,實(shí)。通“諒” [believe] 涼曰不可,覆背善詈?!对姟ご笱拧どH帷? 君子作法于涼。——《左傳·昭公四年》 (5) 把熱的東西放置一會兒,讓溫度降低 [make or become cool]。如:把開水涼一涼再喝 (6) 〈方〉∶冷落,撇在一邊 [treat coldly]。如:別把客人涼在一邊 (7) 另見 liáng?

  • 漢語字典

    漢語字典

    [①][liáng][《廣韻》呂張切,平陽,來。][《廣韻》力讓切,去漾,來。]亦作“涼1”。(1)薄酒。(2)薄;輕微。(3)寒冷。(4)微寒;清涼。(5)指秋季。參見“涼天”、“涼月”。(6)愁苦。(7)比喻灰心、失望。(8)人煙稀少;冷落。(9)方言。舒適,痛快。(10)通“”。雜色。(11)國名。東晉十六國時期建立在今甘肅省一帶的政權(quán),國號皆稱“涼”。有前涼、後涼、北涼、南涼、西涼等。(12)州名。西漢置,轄境相當(dāng)今甘肅寧夏和青海湟水流域。為漢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參閱《晉書·地理志上》、《清一統(tǒng)志·涼州府一》。(13)姓。三國魏有涼茂。見《三國志·魏志》本傳。[②][liàng][《廣韻》力讓切,去漾,來。]亦作“涼2”。(1)把熱東西放一會兒,使之變涼。(2)把東西放在通風(fēng)處使干燥。今作“晾”。(3)方言。猶冷落,撇在一邊。(4)通“亮”。輔佐。(5)通“諒”。參見“涼2陰”。

    音韻參考

    [上古音]:陽部來母,liang[廣 韻]:呂章切,下平10陽,liáng,宕開三平陽來[平水韻]:下平七陽[唐 音]:li?ng[國 語]:liáng,liàng[粵 語]:loeng4[閩南語]:liang5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子集下】【冫字部】 涼; 康熙筆畫:10; 頁碼:頁132第41【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音良?!菊崱繘?,通作涼。【韻會】薄寒爲(wèi)涼。【前漢·五行志】??涼,冬殺也?!驹]】師古曰:涼,薄也。(涼)【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音良。【說文】薄也?!咀髠鳌でf三十二年】虢多涼德。 又風(fēng)名?!径Y·月令】孟秋之月涼風(fēng)至?!∮种菝??!緩V韻】漢武帝攺雍州爲(wèi)涼州?!∮中铡N禾犹瞪疥枦雒??!∮峙c?同。【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yī)酏?!∮帧咎祈崱俊炯崱俊卷崟苛ψ屒小菊崱苛φ糖?,??音亮。佐也?!驹姟ご笱拧繘霰宋渫酢1疽嘧髡彙!卷n詩】作亮?!∮中乓??!驹姟ご笱拧繘鲈徊豢伞?/dd>
  •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