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 拼音:si
  • 注音:
  • 部首筆畫:4
  • 總筆畫:10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jiǎn)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TLQN
  • 五筆98:TLRN
  • 五行:
  • Unicode:U+6056
  • 四角號(hào)碼:26330
  • 倉頡輸入法:XXHWP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
提交資料
  • 恖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恖字筆順
    撇豎折撇捺橫捺折捺捺
  • 基本解釋

    sī ? ㄙˉ ◎ 古同“思”。

  • 漢語字典

    [①][sī][《廣韻》息茲切,平之,心。][《廣韻》相吏切,去志,心。]亦作“恖1”。(1)思想,意念。(2)指構(gòu)思。(3)心情;思緒。(4)懷念;想望。(5)思索;考慮。(6)引申為尋味、體味。(7)悲傷,哀愁。(8)道德完備。(9)詩體的一種。(10)助詞。用于句首或句中。(11)語氣詞。用于句末,猶啊。(12)通“司”。參見“思次”。(13)姓。明有思志道。見《續(xù)通志·氏族六》。[②][sāi][《集韻》桑才切,平咍,心。]多須貌。

    音韻參考

    [廣 韻]:息茲切,上平7之,sī,止開三平之心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卯集上】【心字部】 恖; 康熙筆畫:10; 頁碼:頁384第20【集韻】思,古作恖。註詳五畫。 從囟從心。【六書精蕰】元神何宅?心爲(wèi)之宅。元神何門?囟爲(wèi)之門。
  • 字源字形
    字形對(duì)比: 中國(guó)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guó)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