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摘自《中國醫(yī)藥報》記者吳曉川
中藥鑒定是中藥學中的一個關鍵學科,它在鑒別中藥品種、評價中藥品質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日,記者從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藥鑒定研討班上獲悉,隨著新技術的引入和多學科的交叉發(fā)展,中藥鑒定學已經走出了外觀鑒別、顯微鑒別、理化鑒別等老方法的局限,發(fā)展出了基因鑒別法、生物效應鑒別法、紅外指紋圖譜法和RAPD(隨機擴增多態(tài)性DNA)技術等新方法,為制定中藥現代化標準和中藥品質評價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準確無誤中藥復方基因鑒定法
基因技術,無疑是當今科學的熱點。把基因技術用于中藥鑒定也是熱門課題。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藥學院中藥生藥系主任張貴君教授介紹說,中藥的品質鑒定是中醫(yī)藥研究的基礎,選擇最佳的方法和手段鑒定、評價中藥是新藥開發(f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F在中藥鑒定面臨著許多新問題,如中藥樣品和數據信息庫的建立、中藥鑒定體系和模式的確定,以及研究體系的問題等。這些問題的核心就是要求中藥鑒定要講清楚其專屬性的鑒別特征和客觀的質量評價指標及方法。以往在中成藥方面,人們利用中藥鑒定的關鍵技術對中藥復方質量進行綜合評價的工作做得較少,在質量評價方面忽視了中藥材及其復方鑒定特征的相關性。張貴君教授認為,由于中藥絕大部分是以復方和成藥形式進入臨床,對復方的質量鑒定研究非常重要,中藥鑒定必須注重藥材和復方的相關性。
張教授對復方的基因鑒定是在對單味動物中藥材基因鑒定的基礎上進行的。此前,他們成功地完成了“蜈蚣等5種動物類中藥18SrRNA基因酶切鑒定的初步研究”,為后面的復方研究提供了基礎。他們用PCR法(聚合酶鏈反應)與酶切法,發(fā)現利用限制性內切酶EcoRⅡ可以一次性鑒別出5種動物性中藥,篩選出4個有鑒別意義的內切酶。在此基礎上,他們進一步以“小兒抽風散”為載體,運用基因鑒定法研究中藥復方鑒別技術,通過對用量較多的節(jié)肢類動物藥遺傳標記特征的提煉、整合研究,確立其專屬性的評價指標和數據庫。通過對5種動物藥材18SrRN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設計了5種藥材的特異性引物。其鑒定結果表明,這5種合成的引物都能特異性地將復方中5種藥材鑒別出來,且具有專屬性。這一方法能在粉末性中成藥中檢測出有無指定的動物藥成分的存在,不會因為有少量DNA污染而對鑒定結果的正確性產生影響。張教授以此為例說明,由于中成藥的組分及成分很復雜,干擾因素多,用傳統(tǒng)中藥鑒定方法鑒定像玉屏風散、大活絡丹、龜鱉膠囊等中藥制劑的真?zhèn)渭凹兌扔休^大難度,而基因鑒定法能準確地鑒別出其中的微量中藥成分,是一種很有潛力新方法??焖贌o損紅外和拉曼光譜法
在研討班上,快人快語的清華大學分析中心副主任孫素琴以她的中藥紅外和拉曼圖譜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自稱不懂中藥的孫素琴是個紅外光譜分析專家,談起紅外光譜分析來如數家珍。據她講,原來的中藥鑒定方法,如色譜法、紫外光譜法和紅外光譜法都要做許多復雜的前處理工作,而經過處理的中藥難以保持原來中藥的特性,對最終圖譜影響很大。她現在找到的這種紅外和拉曼光譜法則不用復雜的前處理,可快速測定中藥材,并借助模式識別技術(光譜聚類和人工神經網絡等),最后能識別出不同產地、野生與栽培的同種藥材,初步建立了一種快速鑒別中藥材道地性和真?zhèn)蝺?yōu)劣的檢測系統(tǒng)。
孫素琴介紹說,光譜法對中藥進行的快速、無損分析將在中藥的質量控制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中藥材是多種成分的混合物,其紅外和拉曼光譜是中藥材所含各成分光譜的疊加,只要所含化學成分不同,各成分含量的比例不同,就會導致紅外和拉曼圖譜的差異。
對于不同產地、野生以及栽培的同一種中藥材,盡管其紅外和拉曼圖譜相似但再采甩計算機模式識別技術進行系統(tǒng)地研究,仍可以達到分類識別的目的。在紅外和拉曼檢測過程中,樣品無需分離提取,中藥材的主體成分(纖維素、淀粉、揮發(fā)油、多糖、生物堿等)并不干擾藥材的鑒別,相反與某些有效成分相結合會增強圖譜的識別能力。另外,從中醫(yī)藥的觀點看,指標成分的控制,難以真正控制中藥功效。中醫(yī)辨證施治用的是藥味而非某個化學成分。所以要控制中藥功效,不能只針對某個化學成分,必須對方劑物質群整體予以控制。而中藥內含物質群復雜,要把質量控制建立在研究清楚每個內合成分的基礎上是相當困難的。這就需要在尚不清楚全體化學成分的情況下,實現對整體的控制。紅外和拉曼光譜可以最大限度地獲取中藥材的信息。與此同時,她引入了化學計量學的方法,通過運用統(tǒng)計學和應用數學方法及計算機技術,最大限度地抽取不同特性樣本中的定性、定量化學信息,為紅外和拉曼光譜法用于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了現代科學技術基礎。
在研究中,孫素琴首先用紅外和拉曼光譜法對大量藥材進行了研究,建立了包括紅外圖譜庫(1000種)、拉曼圖譜庫(200種)的紅外/拉曼圖譜庫,對未知的中藥材和中成藥,通過光譜檢索,根據分子光譜的指紋圖譜判斷真?zhèn)巍T趯Σ煌a地、野生和栽培的赤芍、白芍圖譜分析的基礎上,根據不同中藥材所含化學成分及含量存在差異的特點,用光譜一聚類分析法將不同樣本在化學
成分及含量上的差異反映出來,將差異的信息轉化為計算機的數量化特征,用聚類分析的數學方法進行分類決策。她所做的“芍藥屬、黃芩、玄參三種藥材的聚類分析”、“牡丹:栽培與野生的聚類分析”、“黃芩:栽培與野生的聚類分析”結果表明,同屬同種的藥材由于受藥材品種、收加工、產地的地理及氣候條件等多種因素影響,藥材總體化學成分會有差異,相對含量也有所不同,而這些差別都會引起光譜的細微區(qū)別。利用化學計量學和計算機技術,從光譜中提
取這些差異信息,可以達到同屬同種藥材道地性檢驗鑒別的目的。
在數據處理上,她運用了人工神經網絡(ANN)理論,做了“栽培、野生和粘毛黃芩紅外光譜的ANN識別法產地”等研究,開發(fā)出“紅外指紋圖譜庫與陣列相關系數比對軟件”,用于分析處理實驗數據。實驗表明,采用陣列相關系數閾值控制法,可以正確鑒別未知黃芩樣品的產地。對江陰天江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7個白術樣品進行的比對分析表明,陣列相關系數能明顯反映生、白術的差異,判斷白術炮制的程度。
通過以上一系列研究表明,對同種藥材不同產地,野生與栽培品種可憑借譜線增強技術進行鑒別。同時,各藥材所富含的化學成分和有效成分與分子光譜有很大的相關性,結合模式識別技術可對藥材進行光譜聚類,還可以尋找類同品和代用品,開發(fā)新藥源。
靈敏專一生物效應鑒定法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藥鑒定室的王秀坤所做的“腦神經系統(tǒng)抑制性遞質γ一氨基丁酸受體中藥活性成分研究”,將受體理論與實驗技術引向中藥鑒定研究領域,從受體角度鑒定法。
王秀坤認為,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以中藥的歸經、功能主治為線索,通過高效液相、液一質聯用、氣一質聯用等現代分離分析手段和放射性配體、受體結合分析法研究中藥活性成分對機體生物分子的作用,可以建立國際承認的中藥質量評價、控制方法。王秀坤介紹,受體研究是當代生命科學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也是藥量學和分子生物學迅猛發(fā)展的領域之一。中藥有效無效最終要由它對生物體的作用來評價,利用生物效應評判中藥質量優(yōu)劣是一種新興的中藥鑒定方法。
中藥生物效應鑒定法的目的是通過受體與中藥的作用,搞清中藥的組成成分、結構性質、體內活性和藥效,闡明有效中藥的作用機制和藥效物質基礎,實現對中藥質量和療效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評價。生物效應分析高度、靈敏、專一,同時又具備快速、微量、經濟的特點,一天內可同時做數十種受體,測試幾百個樣品,所得親和力數據對定量構效關系的計算很有價值。生物效應分析法能使中藥鑒定直接服務于臨床、服務于現代化的中藥新藥的研制開發(fā)。
當前,中藥鑒定學同中醫(yī)藥研究一樣,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不同專業(yè)的科學家投身其中,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手段和科學工具也被廣泛地應用到中藥鑒定研究中來。可以看出,中藥鑒定技術的發(fā)展,其研究內容巳從種間差異深入到種內差異;研究深度從細胞生物學向分子生物學發(fā)展,并且在器官、組織、細胞、分子各個水平,全方位展開;研究學科由醫(yī)學、藥物學向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數學等多學科滲透;研究技術不斷地推陳出新;研究方法學追求標準化、快速化、信息化??梢灶A見,中藥鑒定學將同中醫(yī)中藥一起在新的世紀里取得長足的發(fā)展,煥發(fā)出無限生機。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摘自《中國醫(yī)藥報》記者吳曉川
中藥鑒定是中藥學中的一個關鍵學科,它在鑒別中藥品種、評價中藥品質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日,記者從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藥鑒定研討班上獲悉,隨著新技術的引入和多學科的交叉發(fā)展,中藥鑒定學已經走出了外觀鑒別、顯微鑒別、理化鑒別等老方法的局限,發(fā)展出了基因鑒別法、生物效應鑒別法、紅外指紋圖譜法和RAPD(隨機擴增多態(tài)性DNA)技術等新方法,為制定中藥現代化標準和中藥品質評價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準確無誤中藥復方基因鑒定法
基因技術,無疑是當今科學的熱點。把基因技術用于中藥鑒定也是熱門課題。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藥學院中藥生藥系主任張貴君教授介紹說,中藥的品質鑒定是中醫(yī)藥研究的基礎,選擇最佳的方法和手段鑒定、評價中藥是新藥開發(f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F在中藥鑒定面臨著許多新問題,如中藥樣品和數據信息庫的建立、中藥鑒定體系和模式的確定,以及研究體系的問題等。這些問題的核心就是要求中藥鑒定要講清楚其專屬性的鑒別特征和客觀的質量評價指標及方法。以往在中成藥方面,人們利用中藥鑒定的關鍵技術對中藥復方質量進行綜合評價的工作做得較少,在質量評價方面忽視了中藥材及其復方鑒定特征的相關性。張貴君教授認為,由于中藥絕大部分是以復方和成藥形式進入臨床,對復方的質量鑒定研究非常重要,中藥鑒定必須注重藥材和復方的相關性。
張教授對復方的基因鑒定是在對單味動物中藥材基因鑒定的基礎上進行的。此前,他們成功地完成了“蜈蚣等5種動物類中藥18SrRNA基因酶切鑒定的初步研究”,為后面的復方研究提供了基礎。他們用PCR法(聚合酶鏈反應)與酶切法,發(fā)現利用限制性內切酶EcoRⅡ可以一次性鑒別出5種動物性中藥,篩選出4個有鑒別意義的內切酶。在此基礎上,他們進一步以“小兒抽風散”為載體,運用基因鑒定法研究中藥復方鑒別技術,通過對用量較多的節(jié)肢類動物藥遺傳標記特征的提煉、整合研究,確立其專屬性的評價指標和數據庫。通過對5種動物藥材18SrRNA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設計了5種藥材的特異性引物。其鑒定結果表明,這5種合成的引物都能特異性地將復方中5種藥材鑒別出來,且具有專屬性。這一方法能在粉末性中成藥中檢測出有無指定的動物藥成分的存在,不會因為有少量DNA污染而對鑒定結果的正確性產生影響。張教授以此為例說明,由于中成藥的組分及成分很復雜,干擾因素多,用傳統(tǒng)中藥鑒定方法鑒定像玉屏風散、大活絡丹、龜鱉膠囊等中藥制劑的真?zhèn)渭凹兌扔休^大難度,而基因鑒定法能準確地鑒別出其中的微量中藥成分,是一種很有潛力新方法??焖贌o損紅外和拉曼光譜法
在研討班上,快人快語的清華大學分析中心副主任孫素琴以她的中藥紅外和拉曼圖譜引起了大家的關注。自稱不懂中藥的孫素琴是個紅外光譜分析專家,談起紅外光譜分析來如數家珍。據她講,原來的中藥鑒定方法,如色譜法、紫外光譜法和紅外光譜法都要做許多復雜的前處理工作,而經過處理的中藥難以保持原來中藥的特性,對最終圖譜影響很大。她現在找到的這種紅外和拉曼光譜法則不用復雜的前處理,可快速測定中藥材,并借助模式識別技術(光譜聚類和人工神經網絡等),最后能識別出不同產地、野生與栽培的同種藥材,初步建立了一種快速鑒別中藥材道地性和真?zhèn)蝺?yōu)劣的檢測系統(tǒng)。
孫素琴介紹說,光譜法對中藥進行的快速、無損分析將在中藥的質量控制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中藥材是多種成分的混合物,其紅外和拉曼光譜是中藥材所含各成分光譜的疊加,只要所含化學成分不同,各成分含量的比例不同,就會導致紅外和拉曼圖譜的差異。
對于不同產地、野生以及栽培的同一種中藥材,盡管其紅外和拉曼圖譜相似但再采甩計算機模式識別技術進行系統(tǒng)地研究,仍可以達到分類識別的目的。在紅外和拉曼檢測過程中,樣品無需分離提取,中藥材的主體成分(纖維素、淀粉、揮發(fā)油、多糖、生物堿等)并不干擾藥材的鑒別,相反與某些有效成分相結合會增強圖譜的識別能力。另外,從中醫(yī)藥的觀點看,指標成分的控制,難以真正控制中藥功效。中醫(yī)辨證施治用的是藥味而非某個化學成分。所以要控制中藥功效,不能只針對某個化學成分,必須對方劑物質群整體予以控制。而中藥內含物質群復雜,要把質量控制建立在研究清楚每個內合成分的基礎上是相當困難的。這就需要在尚不清楚全體化學成分的情況下,實現對整體的控制。紅外和拉曼光譜可以最大限度地獲取中藥材的信息。與此同時,她引入了化學計量學的方法,通過運用統(tǒng)計學和應用數學方法及計算機技術,最大限度地抽取不同特性樣本中的定性、定量化學信息,為紅外和拉曼光譜法用于定性定量分析,提供了現代科學技術基礎。
在研究中,孫素琴首先用紅外和拉曼光譜法對大量藥材進行了研究,建立了包括紅外圖譜庫(1000種)、拉曼圖譜庫(200種)的紅外/拉曼圖譜庫,對未知的中藥材和中成藥,通過光譜檢索,根據分子光譜的指紋圖譜判斷真?zhèn)巍T趯Σ煌a地、野生和栽培的赤芍、白芍圖譜分析的基礎上,根據不同中藥材所含化學成分及含量存在差異的特點,用光譜一聚類分析法將不同樣本在化學
成分及含量上的差異反映出來,將差異的信息轉化為計算機的數量化特征,用聚類分析的數學方法進行分類決策。她所做的“芍藥屬、黃芩、玄參三種藥材的聚類分析”、“牡丹:栽培與野生的聚類分析”、“黃芩:栽培與野生的聚類分析”結果表明,同屬同種的藥材由于受藥材品種、收加工、產地的地理及氣候條件等多種因素影響,藥材總體化學成分會有差異,相對含量也有所不同,而這些差別都會引起光譜的細微區(qū)別。利用化學計量學和計算機技術,從光譜中提
取這些差異信息,可以達到同屬同種藥材道地性檢驗鑒別的目的。
在數據處理上,她運用了人工神經網絡(ANN)理論,做了“栽培、野生和粘毛黃芩紅外光譜的ANN識別法產地”等研究,開發(fā)出“紅外指紋圖譜庫與陣列相關系數比對軟件”,用于分析處理實驗數據。實驗表明,采用陣列相關系數閾值控制法,可以正確鑒別未知黃芩樣品的產地。對江陰天江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7個白術樣品進行的比對分析表明,陣列相關系數能明顯反映生、白術的差異,判斷白術炮制的程度。
通過以上一系列研究表明,對同種藥材不同產地,野生與栽培品種可憑借譜線增強技術進行鑒別。同時,各藥材所富含的化學成分和有效成分與分子光譜有很大的相關性,結合模式識別技術可對藥材進行光譜聚類,還可以尋找類同品和代用品,開發(fā)新藥源。
靈敏專一生物效應鑒定法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藥鑒定室的王秀坤所做的“腦神經系統(tǒng)抑制性遞質γ一氨基丁酸受體中藥活性成分研究”,將受體理論與實驗技術引向中藥鑒定研究領域,從受體角度鑒定法。
王秀坤認為,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以中藥的歸經、功能主治為線索,通過高效液相、液一質聯用、氣一質聯用等現代分離分析手段和放射性配體、受體結合分析法研究中藥活性成分對機體生物分子的作用,可以建立國際承認的中藥質量評價、控制方法。王秀坤介紹,受體研究是當代生命科學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也是藥量學和分子生物學迅猛發(fā)展的領域之一。中藥有效無效最終要由它對生物體的作用來評價,利用生物效應評判中藥質量優(yōu)劣是一種新興的中藥鑒定方法。
中藥生物效應鑒定法的目的是通過受體與中藥的作用,搞清中藥的組成成分、結構性質、體內活性和藥效,闡明有效中藥的作用機制和藥效物質基礎,實現對中藥質量和療效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評價。生物效應分析高度、靈敏、專一,同時又具備快速、微量、經濟的特點,一天內可同時做數十種受體,測試幾百個樣品,所得親和力數據對定量構效關系的計算很有價值。生物效應分析法能使中藥鑒定直接服務于臨床、服務于現代化的中藥新藥的研制開發(fā)。
當前,中藥鑒定學同中醫(yī)藥研究一樣,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不同專業(yè)的科學家投身其中,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手段和科學工具也被廣泛地應用到中藥鑒定研究中來。可以看出,中藥鑒定技術的發(fā)展,其研究內容巳從種間差異深入到種內差異;研究深度從細胞生物學向分子生物學發(fā)展,并且在器官、組織、細胞、分子各個水平,全方位展開;研究學科由醫(yī)學、藥物學向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數學等多學科滲透;研究技術不斷地推陳出新;研究方法學追求標準化、快速化、信息化??梢灶A見,中藥鑒定學將同中醫(yī)中藥一起在新的世紀里取得長足的發(fā)展,煥發(fā)出無限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