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xué)古籍
  • 文獻(xiàn)通考 卷一百四十二·樂考十五

    作者: 《文獻(xiàn)通考》馬端臨
      ○樂歌

      晉武帝受命之初,百度草創(chuàng)。泰始二年,詔郊祀明堂禮樂權(quán)用魏儀,遵周室肇稱殷禮之義,但改樂章而已,使傅元為之詞云。

      祠天地五郊夕牲歌(十句)

      祠天地五郊迎送神歌(十句)

      饗天地五郊歌(三十六句) 天地郊明堂夕牲歌(十六句)

      天地郊明堂降神歌(十二句)

      天郊饗神歌(四十句)

      地郊饗神歌(四十四句)

      明堂饗神歌(十二句) 祠廟夕牲歌(八句)

      祠廟迎送神歌(十二句)

      祠征西將軍登歌(八句)

      祠豫章府君登歌(八句)  祠潁川府君登歌(八句)

      祠京兆府君登歌(八句)  祠宣皇帝登歌(十二句)

      祠景皇帝登歌(十二句)

      祠文皇帝登歌(十二句)

      祠廟饗神歌二首(一首二十二句, 一首二十三句)

      《杜夔》傳舊雅樂四曲,一曰《鹿鳴》,二曰《騶虞》,三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聲辭。及太和中,左延年改夔《騶虞》、《伐檀》、《文王》三曲,更自作聲節(jié),其名雖存,而聲實(shí)異,唯因夔《鹿鳴》,全不改易。每正旦大會,太尉奉璧,群臣行禮,東廂雅樂常作是也。後又改三篇之行禮詩:第一曰《於赫篇》,詠武帝,聲節(jié)與古《鹿鳴》同;第二曰《巍巍篇》,詠文帝,用延年所改《騶虞》聲;第三曰《洋洋篇》,詠明帝,用延年所改《文王聲》。第四曰復(fù)用《鹿鳴》?!堵锅Q》之聲重用,而除古《伐檀》。及晉初,食舉亦用《鹿鳴》。至泰始五年,尚書奏,使太仆傅元、中書監(jiān)荀勖、黃門侍郎張華各造正旦行禮及王公上壽酒、食舉樂歌詩。荀勖云:“魏氏行禮、食舉,再取周詩《鹿鳴》以為樂章。又《鹿鳴》以宴嘉賓,無取於朝,考之舊聞,未知所應(yīng)?!臂媚顺堵锅Q》舊歌,更作行禮詩四篇,先陳三朝朝宗之義。又為正旦大會、王公上壽歌食并食舉樂歌詩,合十三篇。又以魏氏歌詩或二言,或三言,或四言,或五言,與古詩不類,以問司律中郎將陳頎(音祈)。頎曰:“被之金石,未必皆當(dāng)。”故勖造晉歌,皆為四言,唯王公上壽酒一篇為三言五言焉。張華以為“魏上壽、食舉詩及漢氏所施用,其文句長短不齊,未皆合古。蓋以依詠弦節(jié),本有因循,而識樂知音,足以制聲度曲,法用率非凡近之所能改。二代三京,襲而不變,雖詩章辭異,興廢隨時(shí),至其韻逗留曲折,皆系於舊,有由然也。是以一皆因就,不敢有所改易。”此則華、勖所明異旨也。時(shí)詔又使中書侍郎成公綏亦作焉,今并采列之云。

      △四廂樂歌

      正旦大會行禮歌五首(成公綏撰,一首六十一句,一首九句,一首六十七句,一首一十七句,一首四十四句)正旦大會王公上壽酒歌(荀勖撰,八句)食舉樂東西廟歌(荀勖撰,一百六十七句)冬至初歲小會歌(張華撰,二十句)宴會歌(張華撰,二十二句)命將出征歌(張華撰,二十句)勞還師歌(張華撰,二十句)中宮所歌(張華撰,十六句)宗親會歌(張華撰,十六句),

      泰始九年,命郭夏、宋識等造《正德》、《大豫》二舞,其樂章亦張華所作。

      《正德舞歌》(二十四句)《大豫舞歌》(二十四句)

      永嘉之亂,四海分崩,伶官樂器,皆沒於劉、石。至太元中,破苻堅(jiān),始獲樂工楊蜀等,閑習(xí)舊樂,於是四廂金石始備。乃使曹毗、王等增造宗廟歌詩,然郊祀遂不設(shè)樂云。

      歌宣帝(曹毗撰,十二句)

      歌景帝(曹毗撰,十二句)

      歌文帝(曹毗撰,十二句)

      歌武帝(曹毗撰,十二句)

      歌元帝(曹毗撰,十二句)  歌明帝(曹毗撰,十二句)

      歌成帝(曹毗撰,十二句)  歌康帝(曹毗撰,八句) 歌穆帝(曹毗撰,十二句) 歌哀帝(曹毗撰,十二句)

      歌簡文帝(王撰,十二句)

      歌孝武帝(王撰,十二句)

      四時(shí)祠祀(曹毗撰,二十五句)  武帝令傅元作《短簫鐃歌曲》二十二篇,以述功德?!  鹅`芝祥》(代《朱鷺》,三十句,言宣帝佐魏,有石瑞之祥)

      《宣受命》(代《思悲翁》,二十句,言宣帝御諸葛)

      《征遼東》(代《艾如張》,十句,言宣帝討滅公孫氏)

      《宣輔政》(代《上之回》,十九句,言宣帝之業(yè))  《時(shí)運(yùn)多艱》(代《擁離》,十二句,言宣帝討吳,有征無戰(zhàn))

      《景龍飛》(代《戰(zhàn)城南》,二十一句,言景帝也)。

      《平玉衡》(代《巫山高》,十三句,言景帝調(diào)萬國)  《文皇統(tǒng)百揆》(代《上陵》二十三句,言文帝也)

      《因時(shí)運(yùn)》(代《將進(jìn)酒》,十句,言時(shí)運(yùn)之變,圣策潛施)

      《惟庸蜀》(代《有所思》二十六句,言文帝平蜀)  《天序》(代《芳樹》,十五句,言用人盡其才)

      《大晉承運(yùn)期》(代《上邪》,十四句,言應(yīng)受圖)

      《金靈運(yùn)》(代《君馬黃》,三十六句,言晉乘金運(yùn))

      《於穆我皇》(代《稚子班》,三十五句,言武帝也)

      《仲春振旅》(代《圣人出》,二十一句,言晉田以時(shí))

      《夏苗田》(代《臨高臺》,二十二句,言田為苗除害)

      《仲秋田》(代《遠(yuǎn)如期》,二十二句,言狩以時(shí),不廢武事)

      《順天道》(代《石留》,二十九句,言仲冬大閱,用武修文也)

      《唐堯》(代《務(wù)成》,二十句,言圣皇即位,化被四表)

      《元》(仍漢舊名,二十八句,言用人各盡其才)

      《伯益》(代《黃爵行》,二十八句,言圣皇受命,神爵來也)

      《釣竿》(仍漢舊名,三十八句,言德配堯舜,有呂望之佐)

      晉《鼙舞歌詩》五篇 《洪業(yè)篇》(代魏《明明魏皇帝》,六十句)。

      《天命篇》(代魏《太和有圣帝》,三十四句)

      《景皇篇》(代魏《魏歷長》五十一句)

      《天晉篇》(代魏《天生蒸民》,五十句)

      《明君篇》(代魏《為君既不易》,五十二句)

      拂舞,出自江左。舊云吳舞,檢其歌,非吳辭也。亦陳於殿庭。楊泓序云:

      “自到江南,見《白符舞》,或言《白鳧鳩舞》,云有此來數(shù)十年矣。察其辭旨,乃是吳人患孫皓虐政,思屬晉也?!苯窳徐夺帷!  斗魑韪琛肺迤 栋坐F篇》(二十二句,亦曰《白鳧舞》)

      《濟(jì)濟(jì)篇》(二十四句)《獨(dú)祿篇》(二十四句,或作《獨(dú)鹿》)

      《碣石篇》(晉樂奏魏武帝分為四篇。一曰《觀滄?!?,二曰《冬十日》,三曰《七不同》,四曰《龜雖壽》,凡四篇,每篇各一十四句)

      《淮南王篇》(舊說淮南王安求仙,禮方士,遂與八公相攜而去,其家臣小山之徒思戀不已,乃作是歌,言安仙去,此則恢誕家為此說耳。不然,亦是後人附會也)

      夾氵祭鄭氏曰:“按晉楊泓《舞序》云‘自到江南,見《白符舞》’。符即鳧也?!栋坐D舞》即《白鳩舞》也?!栋坐D》之辭出於吳,其木歌云:‘平平白鳧,思我君惠,集我金堂。’謂晉為金德,吳人患孫皓虐政而思從晉也。然《碣石》章又出於魏武,則知《拂舞》五篇,并晉人采集三國之前所作,惟《白鳧》不用吳舊歌而更作之,命以《白鳩》焉?!?br>
      胡角本以應(yīng)胡笳之聲,後漸用之。橫吹有雙角,即胡樂也。張博望入西域,傳其法於西京,惟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解,乘輿以為武樂。後漢以給邊將,和帝時(shí),萬人將軍得之。魏晉以來二十八解不復(fù)具存,用者有《黃鵠》、《壟頭》、《出關(guān)》、《入關(guān)》、《出塞》、《折楊柳》、《黃覃子》、《赤之楊》、《望行人》十曲。  鼓角橫吹十五曲 《黃鵠》(一作鶴)《吟》《隴頭吟》(亦曰《隴頭水》)

      《望行人》 《折楊柳》 《關(guān)山月》 《洛陽道》 《長安道》 《豪俠行》

      《梅花落》(胡笳曲)

      《紫騮馬》《驄馬》(復(fù)有《驄馬驅(qū)》,非橫吹曲)

      《雨雪》 《劉生》(不知何代人,觀齊梁以來,所謂《劉生》之辭,皆稱其任俠,周游三秦間。或云抱劍專征,為符節(jié)郎)《古劍行》 《洛陽公子行》

      夾氵祭鄭氏曰:“右鼓角橫吹曲。按《周禮》以{卉鼓}鼓鼓軍事,舊云用角。

      其說謂蚩尤氏帥魑魅與黃帝戰(zhàn)於涿鹿之野,帝命吹角為龍吟以御之。其後魏武帝北征烏桓,越涉沙漠,軍士聞之悲思,於是減為十鳴,尤更悲矣。按此有十五曲,後之角工所傳者只得《梅花》耳。今太常所試樂工第三等,五十曲抽試十五曲,及鳴角人習(xí)到《大梅花》、《小梅花》可汗曲,是《梅花》又有小大之別也。然角之制始於胡,中國所用鼓角,蓋習(xí)胡角而為也。黃帝之說多是謬悠,況鼓角與胡角聲類既同,故其曲亦相參用。而《梅花》之辭,本於胡笳,今人為角鳴為邊聲,初由邊徼所傳也?!蛾P(guān)山月》、《洛陽道》、《長安道》、《豪俠行》、《梅花落》、《紫騮馬》、《驄馬》八曲,後代所加也。

      《相和歌》 相和,漢舊歌也絲竹更相和,執(zhí)節(jié)者歌。本一部,魏明帝分為二,更遞夜宿。本十七曲。朱生、宋識、列和者復(fù)合之為十三曲。

      《吳歌雜曲》 并出江南,晉宋以來,稍有增廣。凡此諸曲,始皆徒歌,既而被之弦管。又有因弦管金石,造歌以被之。魏世三調(diào)歌辭之類是也。

      《鳳將雛》 漢代舊歌曲也。應(yīng)璩《百一詩》云“為作《陌上?!罚囱浴而P將雛》”,然則其來久矣,將由聲音訛變以至於此矣。

      《碧玉歌》 晉汝南王妾名,寵愛,故作歌之。

      《懊歌》 石崇綠珠所作《絲布澀難縫》一曲而已。東晉隆安初,人聞訛謠之曲云:“春草可攬結(jié),女兒可攬纈?!饼R高帝謂之《中朝歌》。

      《子夜》 《子夜歌》者,有女子曰子夜,造此歌。晉武太元中,瑯琊王軻家有鬼歌《子夜》,庾僧虔家亦有鬼歌之,則子夜太元以前人也。

      《長史變》 晉司徒長史王臨敗所制。

      《阿子歌》 《歡聞歌》 晉穆帝升平初,童子輩或歌於道,歌畢,輒呼“阿子,汝聞否?”又呼“歡聞否?”以為送聲。後人演其聲以為此二曲。宋、齊時(shí)用莎乙子之語,稍訛異也。

      《桃葉歌》 晉王子敬妾名,緣於篤愛,所以作歌。

      《前溪歌》 車騎將軍沈充所制。

      《團(tuán)扇歌》 晉中書令王珉與嫂婢有情,愛好甚篤,嫂鞭撻過苦,婢素善歌,而珉好持白團(tuán)扇,故云“團(tuán)扇復(fù)團(tuán)扇,持許自遮面。憔悴無復(fù)理,羞與郎相見。”  《公莫舞》 即《巾舞》也。蓋取高祖鴻門會飲,項(xiàng)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高祖,且語莊云“公莫”,古人相呼為公,莫莫害漢王也,亦謂之《公莫曲》。  後之舞者用巾,蓋像項(xiàng)伯衣袖之遺式。本即舞,後人因?yàn)檗o焉。

      《白舞》 按舞辭有巾袍之言。本吳地所出,疑是吳舞也。晉《俳歌》又云:“皎皎白緒,節(jié)節(jié)為雙?!眳且艉艟w為,疑白即白緒也。

      《鐸舞歌》一篇 《幡舞歌》一篇 《鼓舞伎》六曲,并陳於元會。宋武帝永初中,太常鄭鮮之等撰立新歌,王韶之所撰歌辭七曲并施於郊廟。文帝元嘉中,南郊,始設(shè)登歌,詔顏延之造郊天夕牲、迎、送神饗歌詩三篇。孝武大明中,使商談造文帝太后廟歌。明帝又自造昭、宜二太后歌詩。謝莊造明堂歌,王儉造太廟二室及郊配辭,其他多仍晉舊。

      《督護(hù)歌》 彭城內(nèi)史徐逵之為魯軌所殺,宋武帝使內(nèi)直督護(hù)丁午(音五)

      收殯殮之。逵之妻,帝長女也,呼午至ト下,自問殮送之事,每問,輒嘆息曰:

      “丁督護(hù)!”其聲哀切,後人因其聲,廣其曲焉。歌是宋武帝所制,云:“督護(hù)上征時(shí),儂亦惡聞許。愿作石尤風(fēng),四面斷行旅?!?br>
      《讀曲歌》 宋人為彭城王義康所制,其歌云:“死罪劉領(lǐng)軍,誤殺劉四弟?!?br>
      《烏夜啼》 宋臨川王義慶所作。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義康於章郡,義慶時(shí)為江州,至鎮(zhèn),相見而哭,為文帝所怪,徵還,義慶大懼。伎妾聞烏夜啼聲,叩齋ト云:“明日應(yīng)有赦?!逼淠?,更為兗州刺史,因作此歌,故其和云:“籠扌監(jiān)扌監(jiān)不開,烏夜啼,夜夜憶郎來(今所傳歌似非義慶本旨,詞曰:“歌舞諸年少,娉婷無種跡,菖蒲花可憐,聞名不相識?!保!薄  妒菢贰贰∷侮百|(zhì)所作。石城在竟陵,質(zhì)嘗為竟陵太守,於城上眺矚,見群少歌謠通暢,因此作曲云:“生長石城下,開門對城頭。樓中美少年。出入見依投。”

      《莫愁樂》 出於《石城樂》。石城女子名莫愁,善歌謠,歌云:“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

      容齋洪氏《隨筆》曰:“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畫工傳其貌,好事者多寫寄四方?!短茣分尽吩唬骸赌顦贰氛?,出於《石城樂》。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謠?!旁~曰‘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者是也。李義山詩曰:‘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諅骰⒙螟Q宵柝,無復(fù)雞人送曉籌。此日六軍同駐馬,他時(shí)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jì)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四钫撸尻柸?。梁武帝《河中之歌》曰‘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似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早嫁東家王’者是也。盧氏之盛如此。所云‘不早嫁東家王’,莫詳其義。近世周美成樂府《西河》一闋,專詠金陵,所云‘莫愁艇子曾系’之語,豈非誤指石頭城為石城乎?”

      《襄陽樂》 劉道彥為襄陽太守,有惠政,由此有《襄陽樂》歌。

      《壽陽樂》 南平穆王為荊河州作。

      《棲烏夜飛》 荊州刺史沈攸之作,攸之舉兵發(fā)荊州來,未敗之前,思?xì)w京師,所以歌云:“日落西山還去來?!?br>
      《三州歌》 諸商客數(shù)由巴陵三江口往還,因共作此歌。又因《三州曲》而作《采?!?。

      齊高帝建元初,有司奏郊廟雅樂歌辭舊使學(xué)士、博士并撰,擇而用之,至於請敕之外,凡肄學(xué)者,亦令制焉。參議太廟登歌,宜用司徒褚淵辭,馀悉用黃門郎謝超宗辭。然超宗所撰,又多刪顏延之、謝莊之詞,用者新曲而己。鼓吹之樂,宋、齊并用。漢曲竄易其名,以實(shí)當(dāng)代之事,其充庭用十六曲,高祖乃去其四,存其十二,以合四時(shí)。如漢曲《朱鷺》易為《木紀(jì)》,漢曲《有所思》易為《期運(yùn)集》之類是已。

      《估客樂》 齊武帝所作。帝為布衣時(shí),常游樊、鄧,踐祚以後,追憶往事作是歌,使太樂令劉瑤教習(xí),百日無成。或啟釋寶月善音律,乃使寶月奏之,便就。敕歌者重為感憶之聲,梁改為《商旅行》,其辭二首(一曰:“昔經(jīng)樊鄧役,假楫梅根渚。感昔念往事,意滿情不敘?!倍唬骸坝行艛?shù)寄書,無信長相憶。

      莫作瓶落井,一去無消息?!保?br>
      《楊叛兒》 本童謠也。齊隆昌時(shí),女巫之子曰楊者,隨母入內(nèi),及長,為太后所寵愛。童謠云:“楊婆兒,共戲來!”語訛,轉(zhuǎn)婆為叛也(歌云:“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歡作沈水香,儂作博山爐?!保?。

      梁武帝即位之初,思弘古樂。帝素善鍾律,詳悉舊事,遂自制定禮樂,乃定郊、宗廟及三朝之樂。國樂以“雅”為稱,取《詩序》云:“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fēng),謂之雅。雅者,正也。”作樂歌十二,則天數(shù)也,其辭并沈約所制,凡三十曲。

      《俊雅》三曲,四言(取《禮記》“司徒論選士之序而升之學(xué),曰俊士”也?! ”姽俪鋈?,奏《俊雅》。二郊、太廟、明堂,三朝同用); 《皇雅》三曲,五言(取《詩》“皇矣上帝,臨下有赫”也?;实鄢鋈耄唷痘恃拧?,二郊、太廟同用);《允雅》一曲,四言(取《詩》“君子萬年,永錫爾允”也?;侍映鋈耄嘀?,三朝用焉);《寅雅》一曲,三言(取《尚書》、《周官》“貳公弘化,寅亮天地”也。王公出入,奏《寅雅》三朝用焉);《介雅》三曲,五言(取《詩》“君子萬年,介爾景福”也。上壽酒,奏《介雅》,三朝用焉);《需雅》八曲,七言(取《易》“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也。食舉,奏《需雅》,三朝用焉);《雍雅》三曲,四言(取《禮記》“大享,客出以《雍》徹”也。徹饌,奏《雍雅》,三朝用焉);《滌雅》一曲,四言(取《禮記》“帝牛必在滌三月”也。牲出入,奏《滌雅》,北郊、明堂、太廟同用);《雅》一曲,四言(取《春秋左傳》“牲肥盾”也。薦毛血,奏《雅》。北郊、明堂、太廟同用);《П雅》三曲,二曲三言,一曲四言(取《尚書》“至П感神”也。南北郊、明堂太廟并用?!锭毖拧罚瞪窦坝妥嘀弧东I(xiàn)雅》一曲,四言(取《禮記祭統(tǒng)》“尸飲五,洗玉爵獻(xiàn)卿”。今之飲福酒,亦古獻(xiàn)爵之意也?;实埏嬀?,奏《獻(xiàn)雅》。北郊、明堂、太廟同用);《雅》一曲,四言(取《周禮·大宗伯》“以祀祀昊天上帝”也。北郊、明堂、太廟之禮、埋燎俱奏《雅》)。

      夾氵祭鄭氏曰:“有宗廟之樂,有天地之樂,有君臣之樂。尊親異制,不可以不分;幽明異位,不可以無別。按漢叔孫通始定廟樂,有降神、納俎、登歌、薦等曲。武帝始定郊祀之樂,有十九章之歌。明帝始定黃門鼓吹之樂,天子所以宴群臣也。鳴呼!風(fēng)、雅、頌三者不同聲,天地、宗廟、君臣三者不同禮。自漢之失,合雅而風(fēng),合頌而雅,其樂已失,而其禮猶存。至梁武十二曲成,則郊廟、明堂、三廟之禮,展轉(zhuǎn)用之;天地、君臣、宗廟之事,同其事矣。此禮之所以亡也。雖曰本周《九夏》而為《十二雅》,然《九夏》自是樂奏,亦如《九淵》、《九莖》可以播之絲竹,有譜無辭,而非《雅》、《頌》之流也。

      梁南北郊、明堂、宗廟之禮,加有登歌。其歌詩一十八曲。南郊,皇帝初獻(xiàn)奏登歌,二曲,三言。北郊,皇帝初獻(xiàn)奏登歌,二曲,四言。宗廟,皇帝初獻(xiàn)奏登歌,七曲,四言。明堂,遍歌五帝登歌,五曲,四言。太祖太夫人廟舞歌,一曲,四言。太祖太夫人廟登歌,一曲,四言?!丁〈髩盐韪琛罚磺?,四言。

      《大觀舞歌》,一曲,四言。

      相和五引:角、徵、宮、商、羽。每引一首。鼓吹:宋、齊并用漢曲,又充庭用十六曲。梁高祖去四曲,留其十二,合四時(shí)也。更制新歌以,述功德。

      《木紀(jì)謝》(代《朱鷺》,言齊謝梁升也)

      《賢首山》(代《思悲翁》,言武帝被魏軍於司部,肇王跡也)  《桐柏山》(代《艾如張》,言武帝牧司,王業(yè)彌章也)

      《道亡》(代《上之回》,言東昏喪道,義師起樊鄧也)

      《忱威》(代《擁離》,言破加湖元?jiǎng)滓玻?br>
      《漢東流》(代《戰(zhàn)城南》,言義師克魯山城也)  《鶴樓峻》(代《巫山高》,言平郢城,兵威無敵也)

      《昏主恣淫慝》(代《上陵》,言東昏政亂,武帝起兵,吊民伐罪也)

      《石首局》(代《將進(jìn)酒》,言義師平京城,廢昏定大事也)  《期運(yùn)集》(代《有所思》,言武帝膺受禪,德盛化遠(yuǎn)也)

      《於穆》(代《芳樹》,言大梁開運(yùn),君臣和樂,休祚方遠(yuǎn)也)

      《惟大梁》(代《上邪》,言梁德廣運(yùn),仁化泠也)

      武帝崇信佛法,置佛法十曲,名為正樂。又有法樂童子伎、童子倚歌梵唄,設(shè)無遮大會則為之。

      《善哉》 《大樂》 《大歡》 《天道》 《仙道》 《神王》 《龍王》

      《滅過惡》 《除愛水》 《斷苦轉(zhuǎn)》

      《襄陽蹋銅蹄》 武帝西下所作也。帝鎮(zhèn)雍,有童謠云:“襄陽白銅蹄,反縛揚(yáng)州兒?!奔傲x師之興,實(shí)以鐵騎,揚(yáng)州之士皆面縛,果如謠言。故即位之後,更造新聲,帝自為詞三曲,又令沈約為三曲,以被管弦。

      《上聲歌》 此因上聲促柱得名?;蛴靡徽{(diào),或用無調(diào)名,如古歌詞,所謂哀思之音,不合中和。梁武因之改辭無邪句。

      《常林歡》 宋、梁間曲。宗世荊、雍為南方重鎮(zhèn),皆王子為之牧。江左詞詠,莫不稱之,以為樂土。故宋隋王誕作《襄陽之歌》,齊武帝追憶樊、鄧,作《估客樂》是也。梁簡文樂府歌云:“分手桃林岸,遂別峴山頭。若欲寄音信,漢水向東流。”又曰:“宜城投酒今行熟,停鞍系馬暫棲宿?!碧伊衷跐h水上,宜城在荊山北,荊州有長林縣。江南謂情人為歡,“?!薄ⅰ伴L”聲相近,蓋取樂人誤“長”為“常”。

      陳并用梁樂,堆改七室舞辭?;首娌奖袷易唷秳P容舞辭》 皇祖正員府君神室奏《凱容舞辭》 皇祖懷安府君神室奏《凱容舞辭》 皇高祖安成府君神室奏《凱容舞辭》 皇曾祖太常府君神室奏《凱容舞辭》 皇祖景皇帝神室奏《景德凱容舞辭》 皇考高祖武皇帝神室奏《武德舞辭》。

      △右各一曲四言

      後主嗣位,沈荒淫佚,遣宮嬪習(xí)北方簫鼓、謂之《代北》,酒酣則奏之。江南遂亡,舉宗北歸,是《代北》之應(yīng)也。

      《玉樹後庭花》(其辭曰:“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fù)久?!币喽天裰髡滓玻?br>
      《黃鸝留》 《金釵兩臂垂》(或言煬帝作)

      《堂堂》

      右四曲,并陳後主時(shí)所造,恒與宮女學(xué)士及朝臣相唱和為詩,太樂令何胥采其尤輕艷者以為此曲。

      《桃葉》 陳之世,盛歌王獻(xiàn)之《桃葉曲》,曰:“桃葉復(fù)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贬崴鍟x王伐陳,始營於桃葉山下,韓擒虎渡江,陳大將任蠻奴至新林以導(dǎo)北軍。

      後魏來自、朔,肇有諸夏,樂操土風(fēng),未忘其俗。道武天興初,吏部郎鄧彥海奏上樂,創(chuàng)制宮懸,而鐘管不備。樂章既闕,雜以《箕邏回歌》。至太武平河西,得沮渠蒙遜之伎,賓、嘉大禮皆雜用焉。此聲所興,蓋苻堅(jiān)之末,呂光出平西域,得胡戎之樂,因又作改變,雜以秦聲,所謂《秦漢樂》也。孝文頗為詩歌,以勖在位,謠俗流傳,布諸音律。大臣馳騁漢、魏,旁羅宋、齊,功成奮豫,代有制作,莫不各揚(yáng)廟舞,自造郊歌,宣暢功德,輝光當(dāng)世,而移風(fēng)易俗,浸以陵夷。

      按:歷代樂歌,惟南之宋、齊,北之拓跋魏無所考見,此段姑摭《隋書·禮樂志》序數(shù)語以括之。前編宋、齊二段皆出陳氏《樂書》,俱言其大概耳。宋、齊運(yùn)祚短促,元魏出夷戎,故史籍不備,後來難以稽據(jù)云。

      北齊文宣初禪,未遑改制,至武成之時(shí),始定四郊、宗廟、三朝之樂,各有樂章。

      大圜丘及北郊歌辭:夕牲群臣入門,奏《肆夏》,一曲,四言。迎神奏《高明》,一曲,四言(登歌辭同)。牲出入,奏《昭夏》,一曲,四言。

      薦毛血,奏《昭夏》,一曲,四言(群臣出,奏《肆夏》,進(jìn)熟,群臣入,奏《肆夏》,辭同初入)。進(jìn)熟,皇帝入門,奏《皇夏》,一曲,四言。皇帝升丘,奏《皇夏》,一曲,四言(壇上登歌辭同)?;实鄢醌I(xiàn),奏《高明》,一曲,三言。

      皇帝奠爵訖,奏《高明樂》,《覆燾之舞》,一曲,四言?;实郢I(xiàn)太祖配饗神座,奏《武德之樂》、《昭烈之舞》一曲,四言(皇帝小退,當(dāng)昊天上帝神座前,奏《皇夏》,辭同上《皇夏》)?;实埏嫺>?,奏《皇夏》,一曲,五言(皇帝詣東陛,還便坐,又奏《皇夏》,辭同初入門)。

      送神,降丘南陛,奏《高明》,一曲,五言(皇帝之望燎位,又奏《皇夏》,辭同上《皇夏》)。柴壇既燎,奏《昭夏》,一曲,四言(皇帝自望燎還本位,奏《皇夏》,辭同上《皇夏》)。

      皇帝還便殿,奏《皇夏》,一曲,四言(群臣出,奏《肆夏》,辭同上《肆夏》。

      祠感帝,用圜丘辭)。五郊迎氣,奏《高明》。每帝各一曲。

      祠五帝於明堂樂歌辭:先祀一日,夕牲,群官入自門,奏《肆夏》,一曲四言。太祝令迎神,奏《高明樂》、《覆燾舞辭》,一曲,三言。

      太祖配饗,奏《武德樂》、《昭烈舞辭》一曲,四言(五方天地奏《高明之樂》、《覆燾之舞》,辭同迎氣)。牲出入,奏《昭夏》,一曲,四言。薦毛血,奏《昭夏》,一曲,四言(群臣出,奏《肆夏》;進(jìn)熟,群臣入,奏《肆夏》,同上《肆夏辭》。)

      進(jìn)熟,皇帝入門,奏《皇夏》,一曲,四言(皇帝升壇,奏《皇夏》,辭同)。

      皇帝初獻(xiàn),奏《高明樂》、《覆燾舞辭》,一曲,三言?;实埤颢I(xiàn),奏《高明樂》、《覆燾舞》辭,一曲,四言?;实埏嫺>疲唷痘氏摹?,一曲,五言。太祝送神,奏《高明樂》、《覆燾舞》,一曲,三言?;实圻€便殿,奏《皇夏》,一曲,四言。

      享廟樂辭:先祀一日,夕牲,群臣入,奏《肆夏》,一曲,四言。迎神,奏《高明》登歌,一曲,四言。牲出入,奏《昭夏》,一曲,四言。薦毛血,奏《昭夏》,一曲,四言(三公出,奏《肆夏》;進(jìn)熟,群臣入,奏《肆夏》,辭同)。進(jìn)熟,皇帝入北門,奏《皇夏》,一曲,四言。太祝地,奏登歌,一曲,四言(皇帝詣東陛,奏《皇夏》;升殿,又奏《皇夏》,辭同)。皇帝升殿,殿上作登歌,一曲,四言?;实鄢醌I(xiàn)皇祖司空公神室,奏《始基樂》、《恢祚舞辭》,一曲,四言。初獻(xiàn)皇祖吏部尚書神室,同上樂、舞辭,一曲,四言。初獻(xiàn)皇祖秦州使君神室,同上樂、舞辭,一曲,四言。獻(xiàn)太祖武貞公神室,同上樂、舞辭,一曲,四言。獻(xiàn)皇祖文穆皇帝神室,同上樂、舞辭,一曲,四言。皇帝獻(xiàn)高祖神武皇帝神室,奏《武德樂》、《昭烈舞辭》,一曲,四言。獻(xiàn)文襄皇帝神室,奏《文德樂》、《宣政舞辭》,一曲,四言。獻(xiàn)《文宣皇帝》神室,奏《文正樂》、《光大舞辭》,一曲,四言?;实圻€東壁,飲福酒,奏《皇夏》,一曲,四言。

      送神,奏《高明樂辭》一曲,三言?;实墼劚愕睿唷痘氏摹?,一曲,四言(群官出,奏《肆夏》,辭同)。

      元會大饗,協(xié)律不得升陛,黃門舉麾於殿上。今列其歌辭:賓入門,四廂奏《肆夏》,一曲,四言?;实鄢謦龋唷痘氏摹?,一曲,四言?;实郛?dāng),群臣奉賀,奏《皇夏》,一曲,四言?;实廴雽幾兎?,黃鍾、太蔟二廂奏《皇夏》,一曲,四言。皇帝變服,移幄座於西廂,帝出升御座,姑洗奏《皇夏》,一曲,四言。王公奠璧,奏《肆夏》,一曲,四言。上壽,黃鍾廂奏上壽曲辭,一曲,三言。皇太子入,至座位,酒至御,殿上奏登歌,三曲,四言。食至御前,奏食舉樂辭,十曲,三言。文舞將作,先設(shè)階步辭,一曲,四言。文舞辭,一曲,四言。武舞將作,先設(shè)階步辭,一曲,四言。武舞辭,一曲,四言?;实廴?,鐘鼓奏《皇夏辭》,一曲,四言。鼓吹二十曲,皆改古名,以敘功德。

      《水德謝》(代《朱鷺》,言魏謝齊興)《出山東》(代《思悲翁》,言神武戰(zhàn)廣阿,破爾朱兆,創(chuàng)大業(yè))

      《戰(zhàn)韓陵》(代《艾如張》,言神武滅四胡,定京洛)

      《殄關(guān)隴》(代《上之回》,言神武誅賀拔岳,定關(guān)隴)

      《滅山胡》(代《擁離》,言神武屠劉蠡升,高車、蠕蠕向化)《立武定》(代《戰(zhàn)城南》,言神武立魏主,天下安,遷於鄴)

      《戰(zhàn)芒山》(代《巫山高》,言神武破周十萬之師)

      《禽蕭明》(代《上陵》,言文襄破梁兵,俘馘萬計(jì))

      《破侯景》(代《將進(jìn)酒》,言文襄殄侯景,克復(fù)河南)《定汝潁》(代《君馬黃》,言文襄擒周大將於長葛,平汝、潁)

      《克淮南》(代《芳樹》,言文襄遣將南剪梁國,盡取江北之地)

      《嗣丕基》(代《有所思》,言文宣統(tǒng)纘大業(yè))

      《圣道洽》(代《雉子班》,言文宣克隆堂構(gòu),無思不服) 《受魏禪》(代《圣人出》,言文宣應(yīng)天順人也)

      《平瀚海》(代《上邪》,言文宣平殄蠕蠕)《服江南》(代《臨高臺》,言梁主蕭繹遠(yuǎn)來附化)《刑罰中》(代《遠(yuǎn)如期》,言孝昭舉直錯(cuò)枉,獄訟無怨)

      《遠(yuǎn)夷至》(代《石留行》,言化г海外,西夷遣使朝貢也)

      《嘉瑞臻》(代《務(wù)成》,言河清龍見,符瑞總至也)

      《成禮樂》(代《元》,言功德化洽制禮作樂)  古又有《黃雀》、《釣竿》二曲,略而不用,并議定其名,被於鼓吹?!  稛o愁》 《伴侶》 後主賞胡戎樂,耽愛無巳。於是繁手淫聲,爭新哀怨。

      故曹妙達(dá)、安末弱、安馬駒之徒,至有封王開府者,服簪纓而為伶人之事。後主亦自能度曲,親執(zhí)樂器,倚弦而歌。別采新聲,為《無愁》、《伴侶》曲,音韻窈窕,極於哀思,使胡兒閹宦輩齊唱和之,曲終樂闋,莫不殞涕。雖行幸道路,或時(shí)馬上奏之,樂往哀來,以至亡國。

      後周太祖迎魏武入關(guān),聲樂闕焉。恭帝元年,平荊州,大獲梁氏樂器,乃詔曰:“六樂尚矣,其聲歌之節(jié),舞蹈之容,不可得而詳也。自宜依準(zhǔn)成周,制其歌舞,祀五帝日月星辰?!庇没实蹣罚璐髤?;祭九州、社稷、水旱雩,用唐堯樂,歌應(yīng)鍾;祀四望、饗諸侯,用虞舜樂,歌南呂;祀四類,幸辟雍,用夏禹樂,歌函鍾;祭山川,用殷湯樂,歌小呂;饗宗廟,用周武王樂,歌夾鍾?;实鄢鋈耄唷痘氏摹?;賓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藩國客出入,奏《納夏》;功臣出入,奏《章夏》;皇后進(jìn)羞,奏《深夏》;宗室會聚,奏《族夏》;上酒宴樂,奏《陔夏》;諸侯見,奏《驁夏》。皇帝大射,歌《騶虞》,諸侯歌《首》,大夫歌《采》,士歌《采蘩》。其文雖具,而未及施用,而閔帝受禪。明帝踐祚,雖革魏氏之樂,未臻雅正。天和元年,武帝初造《山舞》,以備六代。建德二年,六代樂成,奏於崇信殿。其宮縣,依梁三十六架。朝會皇帝出入,奏《皇夏》;太子出入,奏《肆夏》;王公出入,奏《驁夏》;諸侯正日獻(xiàn)玉帛,奏《納夏》;宴族人,奏《族夏》;大會至尊執(zhí)爵,奏登歌十八曲;舉食,奏《深夏》。

      陳氏《樂書》曰:“嗚呼!六樂復(fù)於後周,而後周無成王之治;《後庭》作於大唐,而大唐無煬帝之亂。是無他,樂在人和,不在聲音故也?!?br>
      圜丘歌辭:降神,奏《昭夏》,一曲,七言。皇帝將入門,奏《皇夏》,一曲,四言。俎入,奏《昭夏》,一曲,四言。奠玉帛,奏《昭夏》,一曲,四言。

      皇帝升壇,奏《皇夏》,一曲,四言。

      皇帝初獻(xiàn),作《門舞》,一曲,三言。

      皇帝初獻(xiàn)配帝,作《門舞》,一曲,四言。皇帝初獻(xiàn)及獻(xiàn)配帝畢,奏登歌,一曲,三言。皇帝飲福酒,奏《皇夏》,一曲,四言。擁奠,奏《擁樂》,一曲,三言。帝就望燎位,奏《皇夏》,一曲,四言。帝還便坐,奏《皇夏》,一曲,四言。降神,奏《昭夏》。

      奠玉,奏《昭夏》。

      初獻(xiàn),奏登歌(舞辭同《圜丘》)。望坎位,奏《皇夏》?!「饕磺难?。

      祀五帝歌辭:奠玉帛,奏《皇夏》;初獻(xiàn),奏《皇夏》;各一曲,四言?;实鄢醌I(xiàn)青帝,奏《門舞》,一曲,三言。初獻(xiàn)配帝,奏舞,一曲,四言。初獻(xiàn)赤帝,奏《門舞》,一曲,七言。獻(xiàn)配帝,奏舞,一曲,四言。初獻(xiàn)黃帝,奏《門舞》,一曲,五言。獻(xiàn)配帝,奏舞,一曲,五言。初獻(xiàn)白帝,奏《門舞》,一曲,四言。獻(xiàn)配帝,奏舞,一曲,四言。初獻(xiàn)黑帝,奏《門舞》,一曲,六言。初獻(xiàn)配帝。奏舞,一曲,六言。

      宗廟歌辭:皇帝入廟門,奏《皇夏》,一曲,四言。降神奏《昭夏》,一曲,四言。俎入,皇帝升階,奏《皇夏》,一曲,四言。

      皇帝獻(xiàn)皇高祖,奏《皇夏》一曲,五言。獻(xiàn)皇曾祖德皇帝,奏《皇夏》,一曲,五言。獻(xiàn)皇祖太祖文皇帝奏《皇夏》,一曲,五言。獻(xiàn)文宣皇太后,奏《皇夏》,一曲,四言。獻(xiàn)閔皇帝,奏《皇夏》,一曲,五言?;实圻€東壁,飲福酒,奏《皇夏》,一曲,四言。還便坐,奏《皇夏》,一曲,四言。

      皇帝革前代鼓吹,制為十五曲,以頌功德。《元精季》(代《朱鷺》,言魏道陵遲,太祖肇基王業(yè))

      《征隴西》(代《思悲翁》,言太祖起兵,誅侯莫陳悅,清隴西)《迎魏帝》(代《艾如張》,言太祖迎孝武西幸,都關(guān)中)

      《平竇泰》(代《上之回》,言太祖討擒竇泰)

      《復(fù)恒農(nóng)》(代《擁離》,言太祖攻復(fù)陜城,震關(guān)東)《克沙苑》(代《戰(zhàn)城南》,言太祖俘斬齊眾於沙苑)《戰(zhàn)河陰》(代《巫山高》,言太祖破齊於河上)

      《平漢東》(代《上陵》,言太祖命將平隋郡安陸)《取巴蜀》(代《將進(jìn)酒》,言太祖遣軍定蜀)《拔江陵》(代《有所思》,言太祖遣將擒蕭釋,平南土)

      《受魏禪》(代《芳樹》,言閔帝受禪即位)  《宣重光》(代《上邪》,言明帝入承大統(tǒng))

      《哲皇出》(代《君馬黃》,言高祖繼統(tǒng)天下向風(fēng))

      《平東夏》(代《雉子班》,言高祖平齊,定山東)

      《禽明徹》(代《圣人出》,言高祖禽陳將吳明徹)

      隋高祖嘗詔李元操、盧思道等制清廟歌辭十二曲,令齊樂工曹妙達(dá)於太樂教習(xí),以代周歌。太廟之中,迎神七言,象《元基曲》,獻(xiàn)奠登歌六言,象《傾杯曲》,送神五言,象《行天曲》。其後牛洪等但改其聲,使合鍾律,而調(diào)經(jīng)敕定,不敢易也。至仁壽初,煬帝為皇太子,乃上言曰:“清廟歌辭,文多浮麗,不足以揄揚(yáng)功德,請更議之?!膘妒侵圃t牛洪、許善心等更詳故實(shí),改定樂辭。其祀圜丘,皇帝入,至版位,及降神,奏《昭夏》;升壇,奏《皇夏》;受玉帛,登歌,奏《昭夏》;初獻(xiàn),奏《П夏》;飲福酒,奏《需夏》;反爵於坫,復(fù)位,及就燎位,復(fù)大次,奏《皇夏》。有司未及施行。煬帝大業(yè)初,又令柳顧等多增開皇樂器,大益樂員,郊廟歌辭,并依舊制,惟新造《高祖廟歌》九曲而已。繼又令秘書省定殿前工歌十四首,太常刪定樂曲一百四首:五曲宮調(diào),黃鍾也;一曲應(yīng)調(diào),大呂也;二十五曲商調(diào),太蔟也;十四曲角調(diào),姑洗也;十三曲變徵調(diào),蕤賓也;八曲徵調(diào),林鍾也;二十五曲羽調(diào),南呂也;十三曲變宮調(diào),應(yīng)鍾也。

      凡此以詩為本,參以古調(diào),雖欲播之弦歌,被之金石,亦竟無成功焉。

      圜丘:降神,奏《昭夏》,一曲,五言?;实凵龎?,奏《皇夏》,一曲,四言(皇帝就燎,還大次,并奏《皇夏》,辭同)。

      登歌辭,一曲,四言?;实鄢醌I(xiàn),奏《П夏》辭,一曲,四言?;实奂全I(xiàn),奏文舞辭,一曲,四言?;实埏嫺>疲唷缎柘摹?,一曲,四言。武舞辭,一曲,四言。

      送神,奏《昭夏》,一曲,三言。

      五郊歌辭五首(迎送神、登歌,與圜丘同):青帝歌辭,奏角音,一曲,四言。赤帝歌辭,奏徵音,一曲,四言。黃帝歌辭,奏宮音,一曲,四言。白帝歌辭,奏商音,一曲,四言。黑帝歌辭,奏羽音,一曲,四言。

      感帝奏《П夏》辭,一曲,四言(迎送神、登歌,與圜丘同)。

      雩祭奏《П夏》辭,一曲,七言(迎送神、登歌,與圜丘同)。

      礻昔祭奏《П夏》辭,一曲,四言(迎送神、登歌,與圜丘同)。朝日、夕月歌辭二首(迎送神、登歌,與圜丘同):朝日奏《П夏》辭,一曲,五言。夕月奏《П夏》辭,一曲,五言。

      方丘歌辭四首(唯此四者異,馀并同圜丘):迎神奏《昭夏》辭,一曲,三言?! 〉煊癫歉?,一曲,四言?;实佚鸥柁o,奏《П夏》,一曲,四言。送神歌辭,奏《昭夏》,一曲,三言。

      神州奏《П夏》辭,一曲,四言(迎送神、登歌,與圜丘同)。

      社稷歌辭四首(迎送神、登歌,與圜丘同):春祈社、奏《П夏》一曲,四言。春祈稷,奏《П夏》一曲,四言。秋報(bào)社,奏《П夏》,一曲,四言。秋報(bào)稷,奏《П夏》,一曲,四言?! ∠绒r(nóng),奏《П夏》辭,一曲,四言(迎送神,與方丘同)。

      先圣先師,奏《П夏》辭,一曲,四言。

      太廟歌辭:迎神歌辭,一曲,四言。登歌辭,一曲,四言。俎入歌辭,一曲,四言(郊丘、社、廟同)?;矢咦嫣袷腋柁o,皇曾祖康王神室歌辭,皇祖獻(xiàn)王神室歌辭,皇考太祖武元皇帝神室歌辭,已上并一曲,四言。飲福酒歌辭,一曲,四言(郊丘、社、廟同)。送神歌辭,一曲,三言。

      元會:皇帝出入殿庭,奏《皇夏》辭,一曲,四言(郊丘、社、廟同)?;侍映鋈耄唷端料摹忿o,一曲,四言。食舉歌辭,八曲,七言。上壽歌辭,一曲,三言。宴群臣祭歌辭,一曲,四言。文舞歌辭,一曲,四言。武舞歌辭,一曲,四言。大射登歌辭,一曲,五言。凱樂歌辭三首:述帝德,一曲。四言。述諸軍用命,一曲,四言。述天下太平,一曲,四言?;屎蠓績?nèi)歌辭,一曲四言。

      《地厚》、《天高》 高祖潛龍時(shí),頗好音樂,常倚琵琶作歌二首,名曰《地厚》、《天高》,記言夫婦之義,因即取之為皇后房內(nèi)曲,命婦人并登歌、上壽并用之。

      《驍壺》 蓋投壺樂也,隋煬帝所造,以投壺有躍矢為驍壺,今謂之《驍壺》。

      《泛龍舟》 煬帝幸江都宮所作,又令太樂令白明達(dá)造新聲《期萬歲樂》、《藏鉤樂》、《七夕樂》、《相逢樂》《舞席同心髻》、《玉女行觴》、《神仙留客》、《擲磚縛命》《斗雞子》《斗百草》、《還舊宮樂》掩抑擁藏,哀音斷絕。

      唐高祖受禪,軍國多務(wù),未遑改創(chuàng),樂府尚用隋氏舊文。至武德九年,始命太常少卿祖孝孫考正雅樂,乃作大唐雅樂,以十二律各順其月,旋相為宮。按《禮記》:“大樂與天地同和”《禮》云:“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惫手剖椭畼?,合三十一曲,八十四調(diào)。

      一曰《豫和》 二曰《順和》 三曰《永和》 四曰《肅和》 五曰《雍和》

      六曰《壽和》 七曰《太和》 八曰《舒和》 九曰《昭和》 十曰《休和》  十一曰《正和》 十二曰《承和》(其所用已見樂用)

      夾氵祭鄭氏曰“祖孝孫本梁十二雅以作十二和,故可采也。周太祖迎魏帝入關(guān),平荊州,大獲梁氏之樂,乃更為《九夏》之奏。皇帝出入奏《皇夏》,賓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藩國客出入奏《納夏》,有功臣出入奏《章夏》,皇后進(jìn)羞奏《深夏》,宗室會聚奏《族夏》,上酒宴樂奏《陔夏》,諸侯相見奏《驁夏》。雖曰本於周賓祭之樂,抑亦取於梁氏十二雅,有其議而未能行,後復(fù)變更。大抵自兩朝以來,祀饗之章,隨時(shí)改易,任理不任音,任情不任樂,明樂之人,不能主樂,主樂之司,未必明樂,所行非所,作所作非所行。惟梁武帝自曉音律,又詔百司各陳所聞,帝自糾レ前違,裁成十二雅,付之大樂,自此始定。雖制作非古,而聲有倫,準(zhǔn)十二律以法天之成數(shù),故世世因之而不能易也?!薄 √铺氛拢骸 √鍖m薦獻(xiàn)大圣祖元元皇帝奏混成《紫極之舞》。天寶元年四月十四日有司奏,請降神用《混成之樂》,送神用《泰一之樂》,樂章十一(檢撰人名姓未獲)?! ○嫷旅髋d圣皇帝廟,酌獻(xiàn)并奏《長發(fā)之舞》,樂章九(吏部侍郎李撰)。

      獻(xiàn)祖宣皇帝室酌獻(xiàn)奏《光大之舞》。貞觀十四年,秘書監(jiān)顏師古議,皇祖弘農(nóng)府君、宣簡公、懿皇三廟之樂,諸同奏《長發(fā)之舞》,至開元十三年封禪定廟樂,改用《光大之舞》,樂章闕。

      懿祖光皇帝室酌獻(xiàn),奏《長發(fā)之舞》。開元十三年定議,依舊用《長發(fā)之舞》。

      至貞元十四年四月,太常奏與德明興圣獻(xiàn)祖廟并同用宮懸,祭月饗之,樂章闕。  太祖景皇帝室酌獻(xiàn),奏《大政》之舞。貞觀十四年,秘書監(jiān)顏師古定議,請奏《永錫》之舞。給事中許敬宗議,奏《大有之舞》。至開元十年改定,用《大政之舞》,樂章闕?! ∈雷嬖实凼易毛I(xiàn),用《大成之舞》。

      貞觀十四年,秘書監(jiān)顏師古議,奏《大有之舞》。許敬宗議,改用《大成之舞》,樂章闕。

      高祖太武皇帝室酌獻(xiàn),奏《大明之舞》貞觀十四年,秘書監(jiān)顏師古議,奏《大明之舞》。

      太宗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室酌獻(xiàn),奏《崇德》之舞。

      先是,文德皇后廟樂,貞觀十四年,顏師古請奏《光大之舞》,許敬宗議同。

      及太宗廟,遂停《光大之舞》,唯奏《崇德之舞》,樂章闕。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室酌獻(xiàn),奏《鈞天之舞》。

      中宗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室酌獻(xiàn),奏《太和之舞》。

      睿宗元真大圣大興孝皇帝室酌獻(xiàn),奏《景之舞》。

      以上廟,貞觀十四年六月,顏師古、許敬宗已定樂章廟舞之號。至開元二十九年六月十日,太常又奏,準(zhǔn)十三年封禪日有司所定九廟酌獻(xiàn)用舞之號,皆列於次。

      元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室酌獻(xiàn),奏《廣運(yùn)之舞》(中書令郭子儀撰樂章)。

      肅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室酌獻(xiàn),奏《惟新之舞》(吏部尚書劉晏撰樂章)。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室酌獻(xiàn),奏《保大之舞》(中書令郭子儀撰樂章)。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室酌獻(xiàn),奏《文明之舞》(尚書左丞、平章事鄭馀慶撰樂章)。

      順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室酌獻(xiàn),奏《大順之舞》(中書侍郎平章事鄭撰樂章)。

      憲宗圣神章武孝皇帝室酌獻(xiàn),奏《象德之舞》(中書侍郎、平章事段文昌撰樂章)。

      穆宗睿圣文思孝皇帝室酌獻(xiàn),奏《和寧之舞》(中書侍郎、平章事牛僧孺撰樂章)。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室酌獻(xiàn),奏《大鈞之舞》(中書侍郎、韋處厚撰樂章)。

      文宗元圣昭獻(xiàn)孝皇帝室酌獻(xiàn),奏《大成之舞》(中書侍郎、崔珙撰樂章)?! ∥渥谥恋勒衙C孝皇帝室酌獻(xiàn),奏《大定之舞》(中書侍郎、李回撰樂章)。

      宣宗圣武獻(xiàn)文孝皇帝室舞號(檢未獲)。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室舞號(檢未獲)。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室舞號(檢未獲)。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室酌獻(xiàn),奏《咸享之舞》(撰樂章人闕)。

      饗讓皇帝廟樂章六(吏部侍郎李撰)。

      饗諸太子廟樂章六(檢撰人姓名未獲)?! x坤廟樂章十二(散騎常侍徐彥伯撰)。

      惠昭太子廟樂章六(左散騎常侍歸登、諫議大夫杜羔、給事中李逢吉、孟簡、職方郎中知制誥王涯等其撰)。

      悼懷太子廟樂章六(檢撰人姓名未獲)?! ∏f恪太子廟樂章六(給事中裴泰章蘇條等共撰)。

      祀五帝樂章十五(顯慶元年,左仆射于志寧撰)。

      立春日,祀青帝壇,降神奏角音之舞,六變;立夏日,祀赤帝壇,降神奏徵音之舞,六變;季夏土王,祀黃帝壇,降神奏宮音之舞,六變;立秋日,祀白帝壇,降神奏商音之舞,六變;立冬日,祀黑帝壇,降神奏羽音之舞,六變;冬至日,祭昊天上帝,樂章三,奏《豫和之舞》,六變;夏至日祭神州地,樂章三,奏《順和之舞》,六變(開元十二年,禮部侍郎賀知章撰)。祭神州地,樂章三,奏《順和之舞》,八變(貞觀十七年,太府卿蕭撰)。春分日,祀朝日,樂章三,奏《元和》之舞,六變(顯慶元年,禮部侍郎許敬宗撰,至乾元元年,中書舍人徐浩又撰)?! 〖捞?、太稷,樂章四(貞觀十七年,左仆射于志寧撰)。

      祭風(fēng)師、樂章四,降神奏《元和之舞》(貞元六年,秘書監(jiān)包佶撰)。

      祭雨師、雷師,樂章五,降神奏《元和之舞》(貞元六年,秘書監(jiān)包佶撰)。  礻昔祭百神,樂章四,降神奏《豫和之舞》(禮部侍郎許敬宗撰)。

      《祭先農(nóng)》,樂章三,奏《豐和之舞》,二變(顯慶三年,太子洗馬郭瑜撰)。

      祭先蠶,樂章二,奏《永和之舞》,(顯慶三年,太子洗馬郭瑜撰)。

      釋奠,樂章八,文宣王廟,奏《宣和之舞》(顯慶三年,國子博士范κ等撰)。

      武成王廟,樂章五,奏《宣和之舞》,三變(貞元六年原王傅于邵撰)。

      祀九宮貴神,樂章六,奏《元和之舞》,(檢撰人姓名未獲)。

      祭龍池,樂章十。開元元年,內(nèi)出編入雅樂。十六年,筑壇於興慶宮,以仲春之月祭(之紫微令姚元崇等撰)。

      殿庭元日、冬至朝會,樂章七。元日迎送皇帝,奏《太和》(開元十三年,侍中源乾躍撰)。

      群官行,奏《舒和》。上公上壽,奏《休和》(顯慶五年,中書侍郎李義府撰)。

      皇帝受酒登歌,奏《昭和》。

      中宮朝會,樂章四?;屎蟆墩汀吩僮啵ㄖ袝汤衫盍x府撰)。

      東宮朝會,樂章五,迎送皇太子,奏《永和》(中書侍郎李義府撰)。

      太子受酒登歌,奏《昭和》。

      鄉(xiāng)飲,樂章十七(檢撰人姓名未獲)?!  堵锅Q》三奏,《南陔》一奏,《嘉魚》四奏,《崇邱》一奏,《關(guān)雎》五奏,《鵲巢》三奏。

      大射,樂章四(檢撰人姓名未獲)。

      皇帝射,《騶虞》一奏;王公射,《首》一奏;卿大夫射,《采》一奏;士射,《采蘩》一奏。

      唐朝五十五曲(舞曲夷樂并不在此)?!  秲A杯曲》(長孫無忌作)《樂社樂曲》(魏徵作)《英雄樂曲》(虞世南作)  《黃驄疊曲》(太宗破竇建德,所乘馬名黃驄驃。及征高麗,死於道,頗哀之,命樂工制《黃驄疊曲》。)

      右四曲,太宗內(nèi)宴,詔無忌等作之,皆宮調(diào)也。

      《景河清歌》(亦名《燕歌》。高宗即位,景見,河水清,張文收采古義為《景河清歌》。)

      《慶善樂》 《破陣樂》 《承天樂》 《一戎大定樂》(將伐高麗,宴洛陽城門觀,屯營教舞,按親征用武之勢)

      《八弦同軌樂》(象高麗平,天下大定)

      《夷美賓曲》(遼東平,李作是曲以獻(xiàn))  右七曲,高宗朝所作也?! ×⒉考堪饲ㄌ_x坐部伎無性識者,退入立部伎。又選立部伎無性識者退入雅樂部,則雅聲可知)

      一《安舞》 二《太平樂》(安舞太平并周、隋遺音)

      三《破陣樂》 四《慶善樂》 五《大定樂》 六《上元樂》 七《圣壽樂》

      八《光圣樂》  坐部伎六曲 一《燕樂》 二《長壽樂》 三《天授樂》 四《鳥歌萬歲樂》(武后時(shí),有鳥能人言萬歲)

      五《龍池樂》(明皇為平王時(shí),賜第隆慶坊之南,地忽變?yōu)槌亍V凶谟纬?,厭其祥。明皇即位,乃作《龍池樂》)  六《小破陣樂?br>
      《夜半樂》(明皇自路州還京師,舉兵夜半誅韋后,故作《夜半樂》、《還京樂》)  《還京樂》 《文成曲》(明皇作)

      《霓裳羽衣曲》(河西節(jié)度使楊敬忠獻(xiàn)。一說羅公遠(yuǎn)與明皇游月宮,見仙女?dāng)?shù)百,皆素練霓裳衣舞,問其曲,曰《霓裳羽衣》。帝默記其音而還,故作是曲)

      《元真道曲》(道士司馬承禎奉詔作)  《大羅天曲》(茅山道士李會元作)  《紫清上圣道曲》(工部侍郎賀知章作)

      《景》 《九真》 《紫極》 《小長壽》 《承天樂》 《順天樂》(六曲并大清宮成,太常卿韋纟舀作)

      《君臣相遇樂曲》(商調(diào),韋纟舀作)

      《荔枝香》(明皇幸驪山,楊貴妃生日,命小部張樂長生殿,因奏新曲,未有名,會南方進(jìn)荔枝,故名《荔枝香》)

      《梨園法曲》(法曲,本隋樂。

      其音清而近雅。煬帝厭其聲淡,明皇愛法曲,選坐伎三百,教梨園宮女?dāng)?shù)百,亦為梨園弟子)

      《涼州》 《伊州》 《甘州》(天寶樂曲,皆以邊地名之。又詔選調(diào)法曲與胡部新聲合作)

      《千秋節(jié)》(明皇生日)

      右三十四曲,并明皇朝所作也。

      容齋洪氏《隨筆》曰:“今樂府所傳大曲皆出於唐,而以州名者五,伊、涼、熙、石、渭也。涼州今轉(zhuǎn)為梁州,唐人已多誤用,其實(shí)從西涼府來也。凡此諸曲,唯伊、涼最著,唐詩詞稱之極多,聊記十?dāng)?shù)聯(lián),以資談助。如:‘老去將何散旅愁?新教小玉唱《伊州》’,‘求守管弦聲疑逐,側(cè)商調(diào)里唱《伊州》,’‘鈿蟬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淚萬行’,‘公子邀歡月滿樓,雙成揭調(diào)唱《伊州》’,‘賺殺唱歌樓上女,《伊州》誤作《石州》聲’,‘胡部笙歌西部頭,梨園弟子和《涼州》’,‘唱得《涼州》意外聲,舊人空數(shù)米嘉榮’,‘《霓裳》奏罷唱《梁州》,紅袖斜翻翠黛愁’,‘行人夜上西城宿,聽得《涼州》雙管逐’,‘丞相新裁別離曲,聲聲飛出舊《涼州》’,‘只愁拍盡涼州杖,畫出風(fēng)雷是撥聲’,‘一曲《涼州》今不清,邊風(fēng)蕭颯動江城’,‘滿眼由來是舊人,那堪更奏《梁州》’,‘曲昨夜蕃軍報(bào)國仇,儲沙州都護(hù)破梁州’,‘邊相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皆王建、張祜、劉禹錫、王昌齡、高駢、溫庭筠、張籍諸人詩也。”

      夾氵祭鄭氏曰:“按:今之樂,有《伊州》、《涼州》、《甘州》、《渭州》之類,皆西地也。又按:隋煬帝所定九部夷樂,西涼、龜茲、天竺、唐居之類,皆西夷也。觀《詩》之雅頌,亦自西周始。凡是清歌妙舞,未有不從西出者。八音之音,以金為主;五方之樂,惟西是承。雖曰人為,亦莫非樂五行之精氣而然。”

      陳氏《樂書》曰:“唐明皇天寶中,樂章多以邊地名曲,如《涼州》、《甘州》、《伊州》之類。曲終繁聲,名為入破,已而三州之地,悉為西蕃蹈籍,境浸削矣,故江南偽唐李煜樂曲有《念家山破》識者謂不祥之兆也。我宋龍興,開寶八祀,悉收其地,煜乃入朝,國破念家山之應(yīng)也。今誠削去繁聲,革入破之名,庶幾古樂之發(fā)也。”

      又曰:“竊觀唐之樂歌,《突厥》監(jiān)歌於龍朔,而閻知微卒有陷突厥之誅;《楊柳》唱於永淳,而徐敬業(yè)卒構(gòu)楊、柳二州之亂?!秾殤c》之曲作,而太子任咎;《堂堂》之曲奏,而唐祚中絕。以至《舞媚》、《桑條》、《黃獐》、《挈》之作,未有無其應(yīng)者,由是知聲音之道,實(shí)與政通,而治亂之兆,皆足聽而知之,況其昭昭者乎?然明皇雅好度曲,未嘗使蕃漢雜奏。迨天寶之末,始詔選調(diào)法曲與胡部新聲合作,識者異之。明年,遂及祿山之難。豈得無所感召而然哉然?則帝王奏樂可不謹(jǐn)乎!”

      按鄭氏主於聲音而言,陳氏主於證應(yīng)而言,故其說不同。然成周之時(shí),未嘗不以夷樂參用於祭享之間也。跡明皇所以召釁稔禍者,自有其故,豈皆入破合奏致之乎?

      《寶應(yīng)長寧樂》(代宗由廣平王復(fù)二京,梨園供奉官劉日進(jìn)作以獻(xiàn)。十八曲,宮調(diào))

      《廣平太一樂》(大歷元年作)

      右二曲,代宗朝所作也。

      《定難曲》(河?xùn)|節(jié)度馬燧獻(xiàn))

      《中和樂》(德宗生日自作) 《繼天誕圣樂》(德宗生日,昭義節(jié)度王虔休所獻(xiàn),以宮為調(diào))《孫武順圣樂》(山南節(jié)度于ν所獻(xiàn))  右四曲,德宗朝所作也。

      《韶法曲》 《霓裳羽衣舞曲》

      右二曲,文宗詔太常卿馮定采開元雅樂作也。臣下功高者賜之樂,又改法曲為仙韶曲。

      《萬斯年曲》

      右一曲,武宗朝李德裕命樂工作《萬斯年》以獻(xiàn)。

      《播皇猷曲》

      右一曲,宣宗每宴群臣,備百戲,帝自制新曲,故有《播皇猷》之作。

      柳宗元撰唐《鐃歌鼓吹》十二曲

      《晉陽武》(言隋亂極,唐師起晉陽拯亂。二十六句)

      《獸之窮》(言李密既敗來歸,唐斥東土。二十二句)

      《戰(zhàn)武牢》(言太宗討王世充、竇建德。

      十八句)  《涇水黃》(言太宗討平薛仁杲,定秦地。二十四句)

      《奔鯨沛》(言輔公┙反江、淮,師討平之。十八句)  《苞》(言討平蕭銑,定楚地?! 《司洌?br>
      《河右平》(言平李軌,定河西。十八句)

      《鐵山碎》(言破突厥,取其地。二十二句)

      《靖平邦》(言劉武周襲有晉陽,太宗滅之。十四句)

      《吐谷渾》(言命李靖討滅吐谷西海。二十六句)

      《高昌》(言命李靖討滅高昌。二十二句)

      《東蠻》(言克東謝蠻。二十二句)

      按自漢有《鐃歌鼓吹曲》,而魏晉以來相襲為之,大概皆以頌時(shí)主之功德。

      唐無其詞,子厚此文進(jìn)於元和間謫永州之時(shí),元未嘗施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