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棠陰比事
折獄龜鑒
揚子法言
管子輕重篇新詮
管子
鄧子
商君書
申子
韓非子
翠微先生北征錄
南村輟耕錄 《輟耕錄》、《說郛》述評
作者:
《南村輟耕錄》陶宗儀
嚴(yán)振非 傅亞文
元末明初史學(xué)家陶宗儀著作有26部近400卷,其中被清代《四庫全書》全文收錄有《輟耕錄》30卷、《說郛》120卷、《書史會要》9卷、《古刻叢鈔》1卷、《南村詩集》4卷,共5種164卷?!端膸烊珪婺俊酚小秶L(fēng)尊經(jīng)》1卷、《草莽私乘》1卷、《滄浪擢歌》1卷,共3部3卷。陶宗儀的著作是臺州歷史上被《四庫全書》收錄最多者,可見他對中國歷史文化所作出的重大貢獻(xiàn)。所有著作中,以《輟耕錄》和《說郛》學(xué)術(shù)價值最高,是他窮盡畢生精力的代表著作。
歷史筆記《輟耕錄》
《輟耕錄》所記多是歷史瑣聞筆記,以元代為主,宋代為次,少數(shù)上溯。有的是陶宗儀所見所聞,摘抄前人史料,作考證辨?zhèn)?,所以《輟耕錄》保存了豐富的史料。有元朝典制、史事雜錄、文化科技、民俗掌故等等?!遁z耕錄》是陶宗儀于元末客寓松江南村時撰寫,從其好友孫作的序中,可見成書過程:
孫作序曰:余友天臺陶君九成,避兵三吳間,有田一廛,家于松南。作勞之暇,每以筆墨自隨,時時輟耕,休于樹蔭,抱膝而嘆,鼓腹而歌。遇事肯綮,摘葉書之,貯一破盎,去則埋于樹根,人莫測焉。為是者十載,遂累盎至十?dāng)?shù)。一日,盡發(fā)其藏,俾門人小子萃而錄之,得凡若干條,合三十卷,題曰南村輟耕錄。上兼六經(jīng)百家之旨,下及稗官小史之談,昔之所未考,今之所未聞……。
《四庫全書提要》:此書乃雜記聞見瑣事,前有至正丙午孫作序中稱明兵曰集慶軍或曰江南游軍,蓋丙午為至正二十七年,猶未入明時所作也。郎瑛七修類稿,謂宗儀多錄舊書,如廣客談通本錄之類,皆攮為己作,今其書未見傳本,無由證瑛說之確否。但就此書而論,則有元一代法令制度,乃至正末東南兵亂之事紀(jì)錄頗詳,所考訂書畫文藝亦多,足備參證。唯多雜以俚俗戲謔之語,閭里鄙穢之事,頗乖著作之體。葉盛水日記深病其所載猥褻,良非苛論。然其首尾賅貫要為能,留心于掌故。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宗儀練習(xí)舊章,元代朝野舊事實借此書,以存而許有稗史學(xué),則雖瑜不瑕,固亦論古者所不廢矣。
《輟耕錄》雖然“上兼六經(jīng)百家之旨,不及稗官小史之談”,但陶宗儀久居松江,所記載之事多是松郡舊事,而對原籍黃巖和臺州的史料記載很少。記黃巖的史料主要有:卷4“賢烈”,記戴復(fù)古流寓江右武寧縣娶妻,二三年后歸家,其妻書斷腸之詞,赴水而死。卷7“委羽山”,說“形如落鳳”,“好道之人嘗持炬入行兩日,不可窮,聞櫓聲乃出。洞之側(cè)產(chǎn)方石,同正光澤”。卷15“吊四狀元”,記泰不華戰(zhàn)死永寧江。卷15“隱趣”,記帳媳炯宜踴蒲夜實亍>恚保埂扒淥嗵?,记五代吴越国钱王铁券哉熎严亞菹赦A揮婷褳謾>恚玻啊罷媛駛帷?,记黄岩文士林昉《田間書》中的記事。卷28“軍前談法師”,記方國珍義軍與元軍水戰(zhàn)軼事。
記臺州的史料主要有:卷3“貞烈”,記臨海民婦王氏,被元兵搶去,誓死不從,路過嵊縣清風(fēng)嶺,題血詩于巖壁,投崖而死。卷5“假宅以死”,記臨海周仁榮新宅讓給友人后死,友人遺財全歸還其子。卷7“金鰲山”,記宋高宗趙構(gòu)南逃暫住章安。卷8“五馬入門”,記臨海陳剛中元初削發(fā)為僧避世,后又出仕為禮部郎中,出使安南國。卷8“雙硯堂”,記臨海發(fā)現(xiàn)唐代鄭虔遺物青石雙硯。卷12“貞烈墓”,記天臺縣郭氏堅貞不屈的奇案。卷14“風(fēng)入松”,記元著名書畫家柯九思(仙居人)與人推敲元曲。卷29“楊貞婦”,記天臺王靜安對其夫的忠貞事跡。其中“金鰲山”,記趙構(gòu)于建炎四年(1130)正月三日“航海次章安鎮(zhèn),灘淺擱舟,落帆于鎮(zhèn)之福濟(jì)壽以候潮。”其間,上金鰲山進(jìn)香,當(dāng)山下黃椒村婦女“瞻拜龍顏,歡聲如雷”,“帝敕夫人,各逢遂便。故至今村婦皆曰夫人?!庇钟性娫唬骸皟蓪m不歸汴水流,此地空傳帝子舟。惜無健筆驅(qū)風(fēng)雨,一洗江山萬古愁?!备S趙構(gòu)的護(hù)駕兵馬有“千乘馬騎”之眾,因而,僅從這則記載說明趙構(gòu)沒有到過黃巖,更沒有在隱居寺住過。
《輟耕錄》于80年代初和1991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五百年三?!墩f郛》
陶宗儀編纂的《說郛》100卷,匯集東漢至宋元名家作品,包括各種筆記、經(jīng)史諸子和詩話、文論,共617篇,為歷代私人編集大型叢書較重要的一部巨著。其內(nèi)容包羅萬象,有考古博物、古文奇字、奇異怪事、問卜星象、史實紀(jì)事、稗官雜說、詩詞評論等。元代著名學(xué)者楊維楨作序說:“學(xué)者得是書,開所聞、護(hù)所見者多矣?!逼鋾?,取于“天地萬物郭也,五經(jīng)眾說郛也,是五經(jīng)郛眾說也。”陶宗儀青年時離黃巖定居松江,晚年編成《說郛》后病亡,抄本被松江文士抄藏,散落民間。70多年后的明成化十七年(1481),官居湖廣副使的郁文博罷官回歸松江,在友人家借得《說郛》手抄本細(xì)閱,說:“是書搜集萬事萬物,備載無遺,有益后人?!钡翘兆趦x手跡,“字多訛缺,兼有重出,未暇校正”。原來這部抄本已是孤本,抄錄之人馬虎了草,抄錯之字恐被校對發(fā)現(xiàn)受責(zé),竟然以錯掩錯。于是郁文博將《說郛》所采錄的諸書原本,逐一進(jìn)行??保炚哒?,缺者初之,重出刪之。每日端坐“萬卷樓”,費時10年,于弘治九年(1496)三月,重新編成100卷,時已79歲,書成而卒。陶宗儀的后裔遠(yuǎn)孫陶挺,明中葉遷居云南,于萬歷三十八年(1610)中進(jìn)士,官任按察副使。明亡之后,隱居在家對《說郛》加以增補(bǔ),搜集古籍1292種,于清初順治四年(1647)編成《說郛》120卷。接著,陶挺又搜集明代名家作品527種,編成《續(xù)說郛》46卷,使《說郛》一書自東漢至明末的名人作品得以連貫成書。
陶挺增訂的《說郛》,百余年之后很難見到全本,大都?xì)埲辈蝗逵赫觊g的文士往往嘆息說:“《說郛》亡于剞劂。”直至民國初,無人為此書重新校勘。1919年,著名學(xué)者張宗祥籌辦京師圖書館。時魯迅在教育部任職,對張說館中藏有明代《說郛》12卷抄本,要他抄錄出來供大家研究。張宗祥首先抄錄館藏殘本,再廣泛搜求民間收藏,凡缺者借抄,重復(fù)者借校閱,費時6年終使《說郛》??蓖戤叄勒蘸瓌跇敲魅f歷抄本目錄,恢復(fù)陶宗儀原本面目。商務(wù)印書館張元濟(jì)得悉后,向張宗祥要去抄校本,以“涵勞樓”之名,于1927年11月出版《說郛》,初版很快售完,英國牛津大學(xué)也訂購兩套。張宗祥一生先后校勘古籍10余種,抄書6000余卷,又是文瀾閣《四庫全書》抄校補(bǔ)全的主持者,其中《說郛》與《罪惟錄》是校勘最精確的兩部。1986年7月,北京圖書館據(jù)涵勞樓的1927年版,影印出版張宗祥??北荆保埃熬恚玻保矁?,。1990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將陶宗儀、陶挺120卷本和《續(xù)說郛》46卷本,匯集影印出版,定名《說郛三種》,這是當(dāng)代出版最大的古籍叢書之一。
上一章
返回目錄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元末明初史學(xué)家陶宗儀著作有26部近400卷,其中被清代《四庫全書》全文收錄有《輟耕錄》30卷、《說郛》120卷、《書史會要》9卷、《古刻叢鈔》1卷、《南村詩集》4卷,共5種164卷?!端膸烊珪婺俊酚小秶L(fēng)尊經(jīng)》1卷、《草莽私乘》1卷、《滄浪擢歌》1卷,共3部3卷。陶宗儀的著作是臺州歷史上被《四庫全書》收錄最多者,可見他對中國歷史文化所作出的重大貢獻(xiàn)。所有著作中,以《輟耕錄》和《說郛》學(xué)術(shù)價值最高,是他窮盡畢生精力的代表著作。
歷史筆記《輟耕錄》
《輟耕錄》所記多是歷史瑣聞筆記,以元代為主,宋代為次,少數(shù)上溯。有的是陶宗儀所見所聞,摘抄前人史料,作考證辨?zhèn)?,所以《輟耕錄》保存了豐富的史料。有元朝典制、史事雜錄、文化科技、民俗掌故等等?!遁z耕錄》是陶宗儀于元末客寓松江南村時撰寫,從其好友孫作的序中,可見成書過程:
孫作序曰:余友天臺陶君九成,避兵三吳間,有田一廛,家于松南。作勞之暇,每以筆墨自隨,時時輟耕,休于樹蔭,抱膝而嘆,鼓腹而歌。遇事肯綮,摘葉書之,貯一破盎,去則埋于樹根,人莫測焉。為是者十載,遂累盎至十?dāng)?shù)。一日,盡發(fā)其藏,俾門人小子萃而錄之,得凡若干條,合三十卷,題曰南村輟耕錄。上兼六經(jīng)百家之旨,下及稗官小史之談,昔之所未考,今之所未聞……。
《四庫全書提要》:此書乃雜記聞見瑣事,前有至正丙午孫作序中稱明兵曰集慶軍或曰江南游軍,蓋丙午為至正二十七年,猶未入明時所作也。郎瑛七修類稿,謂宗儀多錄舊書,如廣客談通本錄之類,皆攮為己作,今其書未見傳本,無由證瑛說之確否。但就此書而論,則有元一代法令制度,乃至正末東南兵亂之事紀(jì)錄頗詳,所考訂書畫文藝亦多,足備參證。唯多雜以俚俗戲謔之語,閭里鄙穢之事,頗乖著作之體。葉盛水日記深病其所載猥褻,良非苛論。然其首尾賅貫要為能,留心于掌故。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宗儀練習(xí)舊章,元代朝野舊事實借此書,以存而許有稗史學(xué),則雖瑜不瑕,固亦論古者所不廢矣。
《輟耕錄》雖然“上兼六經(jīng)百家之旨,不及稗官小史之談”,但陶宗儀久居松江,所記載之事多是松郡舊事,而對原籍黃巖和臺州的史料記載很少。記黃巖的史料主要有:卷4“賢烈”,記戴復(fù)古流寓江右武寧縣娶妻,二三年后歸家,其妻書斷腸之詞,赴水而死。卷7“委羽山”,說“形如落鳳”,“好道之人嘗持炬入行兩日,不可窮,聞櫓聲乃出。洞之側(cè)產(chǎn)方石,同正光澤”。卷15“吊四狀元”,記泰不華戰(zhàn)死永寧江。卷15“隱趣”,記帳媳炯宜踴蒲夜實亍>恚保埂扒淥嗵?,记五代吴越国钱王铁券哉熎严亞菹赦A揮婷褳謾>恚玻啊罷媛駛帷?,记黄岩文士林昉《田間書》中的記事。卷28“軍前談法師”,記方國珍義軍與元軍水戰(zhàn)軼事。
記臺州的史料主要有:卷3“貞烈”,記臨海民婦王氏,被元兵搶去,誓死不從,路過嵊縣清風(fēng)嶺,題血詩于巖壁,投崖而死。卷5“假宅以死”,記臨海周仁榮新宅讓給友人后死,友人遺財全歸還其子。卷7“金鰲山”,記宋高宗趙構(gòu)南逃暫住章安。卷8“五馬入門”,記臨海陳剛中元初削發(fā)為僧避世,后又出仕為禮部郎中,出使安南國。卷8“雙硯堂”,記臨海發(fā)現(xiàn)唐代鄭虔遺物青石雙硯。卷12“貞烈墓”,記天臺縣郭氏堅貞不屈的奇案。卷14“風(fēng)入松”,記元著名書畫家柯九思(仙居人)與人推敲元曲。卷29“楊貞婦”,記天臺王靜安對其夫的忠貞事跡。其中“金鰲山”,記趙構(gòu)于建炎四年(1130)正月三日“航海次章安鎮(zhèn),灘淺擱舟,落帆于鎮(zhèn)之福濟(jì)壽以候潮。”其間,上金鰲山進(jìn)香,當(dāng)山下黃椒村婦女“瞻拜龍顏,歡聲如雷”,“帝敕夫人,各逢遂便。故至今村婦皆曰夫人?!庇钟性娫唬骸皟蓪m不歸汴水流,此地空傳帝子舟。惜無健筆驅(qū)風(fēng)雨,一洗江山萬古愁?!备S趙構(gòu)的護(hù)駕兵馬有“千乘馬騎”之眾,因而,僅從這則記載說明趙構(gòu)沒有到過黃巖,更沒有在隱居寺住過。
《輟耕錄》于80年代初和1991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五百年三?!墩f郛》
陶宗儀編纂的《說郛》100卷,匯集東漢至宋元名家作品,包括各種筆記、經(jīng)史諸子和詩話、文論,共617篇,為歷代私人編集大型叢書較重要的一部巨著。其內(nèi)容包羅萬象,有考古博物、古文奇字、奇異怪事、問卜星象、史實紀(jì)事、稗官雜說、詩詞評論等。元代著名學(xué)者楊維楨作序說:“學(xué)者得是書,開所聞、護(hù)所見者多矣?!逼鋾?,取于“天地萬物郭也,五經(jīng)眾說郛也,是五經(jīng)郛眾說也。”陶宗儀青年時離黃巖定居松江,晚年編成《說郛》后病亡,抄本被松江文士抄藏,散落民間。70多年后的明成化十七年(1481),官居湖廣副使的郁文博罷官回歸松江,在友人家借得《說郛》手抄本細(xì)閱,說:“是書搜集萬事萬物,備載無遺,有益后人?!钡翘兆趦x手跡,“字多訛缺,兼有重出,未暇校正”。原來這部抄本已是孤本,抄錄之人馬虎了草,抄錯之字恐被校對發(fā)現(xiàn)受責(zé),竟然以錯掩錯。于是郁文博將《說郛》所采錄的諸書原本,逐一進(jìn)行??保炚哒?,缺者初之,重出刪之。每日端坐“萬卷樓”,費時10年,于弘治九年(1496)三月,重新編成100卷,時已79歲,書成而卒。陶宗儀的后裔遠(yuǎn)孫陶挺,明中葉遷居云南,于萬歷三十八年(1610)中進(jìn)士,官任按察副使。明亡之后,隱居在家對《說郛》加以增補(bǔ),搜集古籍1292種,于清初順治四年(1647)編成《說郛》120卷。接著,陶挺又搜集明代名家作品527種,編成《續(xù)說郛》46卷,使《說郛》一書自東漢至明末的名人作品得以連貫成書。
陶挺增訂的《說郛》,百余年之后很難見到全本,大都?xì)埲辈蝗逵赫觊g的文士往往嘆息說:“《說郛》亡于剞劂。”直至民國初,無人為此書重新校勘。1919年,著名學(xué)者張宗祥籌辦京師圖書館。時魯迅在教育部任職,對張說館中藏有明代《說郛》12卷抄本,要他抄錄出來供大家研究。張宗祥首先抄錄館藏殘本,再廣泛搜求民間收藏,凡缺者借抄,重復(fù)者借校閱,費時6年終使《說郛》??蓖戤叄勒蘸瓌跇敲魅f歷抄本目錄,恢復(fù)陶宗儀原本面目。商務(wù)印書館張元濟(jì)得悉后,向張宗祥要去抄校本,以“涵勞樓”之名,于1927年11月出版《說郛》,初版很快售完,英國牛津大學(xué)也訂購兩套。張宗祥一生先后校勘古籍10余種,抄書6000余卷,又是文瀾閣《四庫全書》抄校補(bǔ)全的主持者,其中《說郛》與《罪惟錄》是校勘最精確的兩部。1986年7月,北京圖書館據(jù)涵勞樓的1927年版,影印出版張宗祥??北荆保埃熬恚玻保矁?,。1990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將陶宗儀、陶挺120卷本和《續(xù)說郛》46卷本,匯集影印出版,定名《說郛三種》,這是當(dāng)代出版最大的古籍叢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