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全陳文
全唐詩
全上古三代文
全后魏文
篋中集
全秦文
全北齊文
薛濤、李冶詩集
全漢文
全后周文
管子
作者:
管仲
《管子》是戰(zhàn)國時各學派的言論匯編,內(nèi)容很龐雜,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陰陽家、名家、兵家和農(nóng)家的觀點,傳說是春秋時期管仲的著作。
現(xiàn)在版本的《管子》是在西漢時由劉向編定的,原有八十六篇,現(xiàn)只有七十六篇,內(nèi)容分為八類:《經(jīng)言》九篇,《外言》八篇,《內(nèi)言》七篇,《短語》十七篇,《區(qū)言》五篇,《雜篇》十篇,《管子解》四篇,《管子輕重》十六篇。
在劉向編定之前,韓非、賈誼、司馬遷等人都認為它有一個中心思想,即主張法治的同時也提倡用道德教化來進行統(tǒng)治,對禮和法是并重的。所以有人推測這是齊國學者結合本國特點,托名管仲提出的一種新學說。也許是劉向或其他人把各派的著作編進了《管子》,造成了內(nèi)容龐雜的結果。盡管如此,《管子》還是在保存豐富的史料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
清戴望所著《管子校正》很有參考價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寫的《管子集校》把前人研究成果匯集一書,學習、使用都很方便。
相關資料
目錄
牧 民 第 一
形 勢 第 二
權 修 第 三
立 政 第 四
乘 馬 第 五
七 法 第 六
版 法 第 七
幼 官 第 八
幼 官 圖 第 九
五 輔 第 十
宙 合 第 十 一
樞 言 第 十 二
八 觀 第 十 三
法 禁 第 十 四
重 令 第 十 五
法 法 第 十 六
兵 法 第 十 七
匡 君 大 匡 第 十 八
匡 君 中 匡 第 十 九
匡 君 小 匡 第 二 十
王 言 第 二 十 一
霸 形 第 二 十 二
霸 言 第 二 十 三
問 第 二 十 四
謀 失 第 二 十 五
戒 第 二 十 六
地 圖 第 二 十 七
參 患 第 二 十 八
制 分 第 二 十 九
君 臣 上 第 三 十
君 臣 下 第 三 十 一
小 稱 第 三 十 二
四 稱 第 三 十 三
正 言 第 三 十 四
侈 靡 第 三 十 五
心 術 上 第 三 十 六
心 術 下 第 三 十 七
白 心 第 三 十 八
水 地 第 三 十 九
四 時 第 四 十
五 行 第 四 十 一
勢 第 四 十 二
正 第 四 十 三
九 變 第 四 十 四
任 法 第 四 十 五
明 法 第 四 十 六
正 世 第 四 十 七
治 國 第 四 十 八
內(nèi) 業(yè) 第 四 十 九
封 禪 第 五 十
小 問 第 五 十 一
七 主 七 臣 第 五 十 二
禁 藏 第 五 十 三
入 國 第 五 十 四
九 守 第 五 十 五
桓 公 問 第 五 十 六
度 地 第 五 十 七
地 員 第 五 十 八
弟 子 職 第 五 十 九
言 昭 第 六 十 雜 篇 十 一
脩 身 第 六 十 一 雜 篇 十 二
問 霸 第 六 十 二 雜 篇 十 三
牧 民 解 第 六 十 三 管 子 解 一
形 勢 解 第 六 十 四
立 政 九 敗 解 第 六 十 五
版 法 解 第 六 十 六
明 法 解 第 六 十 七
臣 乘 馬 第 六 十 八
乘 馬 數(shù) 第 六 十 九
問 乘 馬 第 七 十
事 語 第 七 十 一
海 王 第 七 十 二
國 蓄 第 七 十 三
山 國 軌 第 七 十 四
山 權 數(shù) 第 七 十 五
山 至 數(shù) 第 七 十 六
地 數(shù) 第 七 十 七
揆 度 第 七 十 八
國 準 第 七 十 九
輕 重 甲 第 八 十
輕 重 乙 第 八 十 一
輕 重 丙 第 八 十 二
輕 重 丁 第 八 十 三
輕 重 戊 第 八 十 四
輕 重 己 第 八 十 五
輕 重 庚 第 八 十 六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現(xiàn)在版本的《管子》是在西漢時由劉向編定的,原有八十六篇,現(xiàn)只有七十六篇,內(nèi)容分為八類:《經(jīng)言》九篇,《外言》八篇,《內(nèi)言》七篇,《短語》十七篇,《區(qū)言》五篇,《雜篇》十篇,《管子解》四篇,《管子輕重》十六篇。
在劉向編定之前,韓非、賈誼、司馬遷等人都認為它有一個中心思想,即主張法治的同時也提倡用道德教化來進行統(tǒng)治,對禮和法是并重的。所以有人推測這是齊國學者結合本國特點,托名管仲提出的一種新學說。也許是劉向或其他人把各派的著作編進了《管子》,造成了內(nèi)容龐雜的結果。盡管如此,《管子》還是在保存豐富的史料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
清戴望所著《管子校正》很有參考價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寫的《管子集校》把前人研究成果匯集一書,學習、使用都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