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淖
ní nào
  • 拼 音:ní nào
  • 注 音:ㄋㄧˊ ㄣㄠˋ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 泥淖 ní nào
    (1) [mud]
    (2) 泥濘的低洼地,也指爛泥、泥坑
    (3) 比喻艱難而不易擺脫的困境

  • 近義詞

    泥坑、泥塘

  • 英文翻譯

    1.morass; mire; bog

  • 詳細(xì)解釋

    (1).爛泥;淤泥。 宋 王安石 《次前韻寄楊德逢》:“翻然陂路長(zhǎng),泥淖困臧獲?!?沉從文 《黑夜》:“兩人把兩支連槽盒子槍、兩把刀,以及一些別的東西,都從泥淖極深的河邊搬到了堤上。”
    (2).泥濘的洼地。 宋 張師正 《括異志·德州民》:“泥淖中,足跡長(zhǎng)二尺餘?!?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旋風(fēng)暴作,三馬皆驚逸不可止。不趨其家而趨縣城,飛渡泥淖,如履康莊?!?br>(3).泥爛而滑。 宋 歐陽(yáng)修 《乞罷上元放燈札子》:“目下陰雪未解,假使便得晴明,坊市不免泥淖?!?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再生》:“遇有橋梁道途朽敝泥淖者,輒出所蓄貲,極力修補(bǔ)?!?許地山 《桃金娘》:“但在大雨滂沱的時(shí)候……任她底舞態(tài)輕盈,也踏不了泥淖礫場(chǎng)?!?br>(4).比喻卑下的地位或不能自拔的窘困境地。 明 陳宗之 《漢道》詩(shī):“如何盛明世,棲棲泥淖中?!?秦牧 《藝海拾貝·酷肖》:“在藝術(shù)的道路上,‘自然主義’這個(gè)泥淖曾經(jīng)坑害了不少的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