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百家姓
郡望
中山郡:中國古代稱“中山”者有四:①戰(zhàn)國時期原為顧國的都城(今河北定縣),一度為魏所滅,復(fù)國后遷靈壽(今河北平山),周郝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為趙國所滅;秦朝時期歸屬于巨鹿郡。②西漢漢高祖劉邦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設(shè)置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漢景帝執(zhí)政時期改稱中山國,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與河北省正定縣之間一帶,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國、唐縣、新樂、無極、滿城、完縣、望都和保定一帶;南北朝時期后燕以為都城;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國置郡。③宋朝時期以定州為中山府,治所為安喜(今河北定縣)。④宋朝時期的香山縣;民國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孫中山逝世后,民國政府將其改為中山縣,今為廣東中山市,孫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太原府:亦稱太原郡。戰(zhàn)國時期秦國莊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其時轄地在今山西省五臺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帶、霍山北部一帶地區(qū)。北魏時期轄地在今山西省陽曲縣、交城市、平遙市、和順縣之間的晉中一帶地區(qū)。隋朝時期改晉陽為太原,又另設(shè)晉陽,與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興國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為太原府,移治陽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國的河?xùn)|路、河?xùn)|北路,明、清兩朝以來皆為府。民國時期改為市,成為山西省會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陳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陳留縣,漢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陳留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開封)。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東部至民權(quán)縣、寧陵縣、西至開封市、尉氏縣、北至延津縣、南至杞縣一帶地區(qū)。北魏時期改治到浚儀。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隋、唐兩朝皆為汴州陳留郡。1957年丁酉并入河南省開封縣。
堂號
中山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陳留堂:以望立堂。
緱氏是一個源出多民族的古老姓氏,但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的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臺灣省也名列第一千零三十位,望族出中山郡(今河南登封)、太原郡、陳留郡。緱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根據(jù)《通志·氏族略》上的記載,原來是周朝卿士的采邑,后代以緱為氏,是以邑為姓的姓氏。另一支緱姓,是由后魏時的渴侯氏改復(fù)姓為單姓緱,亦稱緱氏。“緱”本來是河南省境內(nèi)的一座山谷,又叫做覆釜堆或撫父堆。相傳2500多年前,周靈王的太子晉,曾經(jīng)在這座山上駕鶴成仙。緱地位于河南偃縣的南方,春秋時期是滑國的領(lǐng)域,后來改置緱氏邑。時至今日,緱氏山的名稱仍然繼續(xù)保存,山下還有一個緱氏鎮(zhèn),是通往登封縣的必經(jīng)之道。這里便是侯氏家族的發(fā)祥之地。
今河南省的鄭州市封丘縣、洛陽市偃師市、安陽市滑縣、商丘市西華縣、三門峽市、焦作市孟州市,甘肅省的天水市麥積山區(qū)、北道區(qū)、秦安縣、慶陽合水縣,山東省的淄博市、齊河縣、曹縣,山西省的高平市、侯馬市,浙江省的寧海縣,四川省的三臺縣、綿陽市北川縣、廣元市劍閣縣、江油縣、樂山市,陜西省的西安市北關(guān)區(qū)、雁塔區(qū)、高新區(qū)、臨潼縣、延安市富平縣、渭南縣、蒲城縣,上海市,北京市,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河北省的廊坊市永清縣、衡水市武邑縣,遼寧省的沈陽市,湖北省的武漢市等地,均有緱氏族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