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
百家姓
姓氏名字大全
? 華姓名字大全
? 金姓名字大全
? 魏姓名字大全
? 陶姓名字大全
? 姜姓名字大全
? 戚姓名字大全
? 謝姓名字大全
? 鄒姓名字大全
? 喻姓名字大全
? 柏姓名字大全
? 水姓名字大全
? 竇姓名字大全
? 章姓名字大全
? 云姓名字大全
? 蘇姓名字大全
? 潘姓名字大全
? 葛姓名字大全
? 奚姓名字大全
? 范姓名字大全
? 彭姓名字大全
查百家姓
搜索
熱門搜索:
余
元
卜
顧
孟
平
黃
和
穆
蕭
尹
姚
邵
湛
汪
huáng
黃
百家姓黃姓專欄主要介紹黃姓的起源知識及由來歷史資料,以及推薦多個好聽的黃姓男孩/女孩名字。
黃姓來源
黃姓
起源
黃姓與本族遠古先民對天然黃色的感悟有關。古人就以青、黃、赤、白、黑五色作為主要的顏色,并配上方位:青一東,黃一中,赤一南,白一西,黑一北。黃色的方位,正好在東南西北四向的中央。古老的中原大地,遍地皆黃,還有奔騰千里的黃河。
黃姓的古代先民,是一個崇拜黃色事物的氏族,故自稱黃人黃族。他們先有了黃色的概念、詞匯,但卻沒有表示這一概念的文字;而喜愛黃色事物的這個“黃族”氏族,恰好他們又喜愛佩玉,于是,他們就以能反映本氏族特征的佩玉的圖形符號來代表他們的氏族,這樣,原來是表示佩玉的“黃”字,被借來表示黃色,成為黃色的符號,也成為表示黃人的標志。文字隨著歷史的演變,黃字的本義早已成為了歷史,后人常用的卻是它的假借義。
以下具體介紹幾種黃姓的來源:
一、來源于少昊氏,在遠古蒙昧洪荒時代的中國東部地區(qū),有許多以鳥為圖騰的原始人群,生活在這一廣大地區(qū),典籍稱之為東夷。其中有9支氏族最為強盛,組成為部落聯(lián)盟集團,史書稱其為九夷。據(jù)《古本竹書紀年》,這九夷是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鳳夷、陽夷。其中的黃夷氏族,就是黃姓的最古老的族源。
黃夷是因為崇拜黃鳥而得此名。其發(fā)源地在今內(nèi)蒙古東部、燕山之南的遼河西源西拉木倫河流域。遠古時代,在燕山南面的古幽州一帶,棲息著各種鳥類,其中有一種后人稱為黃鸝、黃鶯的黃鳥。這種黃鳥,不僅小巧精靈,色澤艷麗,而且叫聲清脆,婉轉(zhuǎn)悅耳。《詩·周南·葛覃》的第一節(jié)這樣描寫:“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于灌木,其鳴喈喈。”對于長期采集、狩獵在山林中的原始先民們來說,這小巧活潑的小黃鳥,它們成群地在空中林間飛騰、跳躍、嗚叫,給先民們帶來天籟般的諧趣和原始愉悅。他們對黃鳥的喜愛之情,轉(zhuǎn)而變?yōu)樽鹁矗髞戆l(fā)展至頂禮膜拜,就把它當作自己氏族的守護神和標志,因而也就成為這一氏族的圖騰。這個氏族就叫做黃鳥族、黃氏族,簡稱為黃夷、黃族、黃人,成為東夷族鳥夷的一支。
黃氏族人所居之地,地名多帶黃字。遼河西源西拉木倫河,古代叫黃水,后來才改為“潢水”?!稛岷又尽肪砥呤讳旰樱?ldquo;《新唐書》始作潢字,遼金史因之?!肚逡唤y(tǒng)志》原本謂別于西黃河,故曰潢。”后來,黃人由內(nèi)蒙東部向東南方向遷徙,經(jīng)河北遷安縣西的黃山和束鹿縣的黃丘進入山東半島,加入東夷集團,成為九夷之一的黃夷。今山東黃縣東南有古黃城,掖縣南有黃山,興博縣有黃山,黃阜、濟南西南60里也有黃山。這一帶就是遠古黃夷棲息活動的地區(qū)。
在東夷集團中,黃人的勢力發(fā)展非常迅速,很快就成為東夷集團中勢力強大的一支,因而被推尊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在野蠻時代中期,東夷部族集團由鳳夷氏族的少昊金天氏為部落聯(lián)盟大首領時,黃夷就與風夷結(jié)成了婚姻氏族,后來又加入了少昊部落。當時,東夷集團都普遍崇拜鳥。由于東夷集團大首領少昊氏族的圖騰是鳳,因此鳳便成為百鳥之王,成為了神鳥。鳳鳥中有一種雌性的鳥,叫做皇(后來寫作凰)。這種鳥與黃鳥一樣,通身都鮮艷亮麗的黃色羽毛,而且這兩種鳥名的讀音完全相同?;束B是鳳鳥的配偶,恰巧黃夷又是鳳夷的婚姻氏族。這些相同、相似、相通之處,黃人便自然地用凰鳥來取代原來作為氏族圖騰的普通小黃鶯,崇拜的對象改成了凰鳥。這樣,黃鳥變成了皇(凰)鳥,黃夷的圖騰由黃鸝鳥變?yōu)榻瘌P凰。
當歷史進入到野蠻時代中期,大約是炎黃之世時,
東方
黃夷部落部分成員陸續(xù)內(nèi)遷到了華北平原和黃河中下游地區(qū)時,展現(xiàn)在他們眼前的盡是一片黃色:黃色的平原,黃色的山巒,還有橫穿北部中國的黃色的大河,人們便崇拜起大地和大河并把這條河叫做黃河。
由于黃人內(nèi)遷中原,用原本是黃鸝鳥的顏色“黃”字來指稱大地的顏色,所以才有了《說文解字》“黃,地之色也”的釋義。
黃人加入東夷集團后,與少昊氏結(jié)成了婚姻氏族的關系。后來,少昊氏族勢力越來越強大,少昊就成為東夷部落集團的大首領,這樣,黃夷降而為少昊部落的附屬氏族,它與少昊鳳鳥族的關系也由婚姻氏族變?yōu)楦缸邮献濉R虼耍S夷便以少昊為本族始祖。《宋學士集》說:少昊世代為水官之長,顓頊時他被封于汾川,后世尊其為汾水之神。春秋時臺駘的后裔建立了沈、姒、蓐、黃等國,后被晉國一一滅掉,其中黃國的公族子孫以國為姓,成為黃姓的一支,晉國的黃淵便是其后裔。
少昊,大約生當炎黃之世,是一位極富傳奇色彩的神話人物。關于他的事跡,各種典籍的記載不盡一致,光是他的名字,各種典籍就有很多種不同的寫法,如“少昊”、“少皓”、“少皋”、“少嗥”、“睥”、“少阜”、“少暉”等,還有不同的稱呼,如稱為“朱宣”、“白帝”、“西皇”、“金天氏”、“窮桑氏”等。
據(jù)《左傳》、《帝王世紀》記載,少昊名叫摯。他的母親,《帝王世紀》說是“女節(jié)”,《拾遺記》說是“皇娥”?!洞呵镌份d:黃帝之時,有大星如虹,下流華渚(今河北鹽山東南),女節(jié)在夢中幻覺這顆巨大的流星落在身上,意感而生下了少昊?!妒斑z記》卷一則更有一段神奇而纏綿的敘述:皇娥處璇宮而夜織,或乘桴木而晝游,當她來到窮桑的蒼茫之浦時,遇到一位神童,他的容貌俊美絕俗,自稱是白帝之子,即太白星之精。這位太白星化身的美少年,下凡降落在蒼茫水邊。他與皇娥相遇,便一見鐘情。帝子與皇娥并坐,撫桐峰梓瑟,皇娥依瑟而清歌,白帝子答歌,從此與皇娥嬉戲宴游,樂而忘歸。享受了一段浪漫生活之后,皇娥便懷有身孕,后來生下一位圣子,取名叫“摯”。因生于窮桑,又取名為“窮桑氏”,也叫“桑丘氏”。這就是黃姓的遠古始祖。
少昊摯長大后,成為東夷族鳥夷的首領,后來氏族壯大,當上了東夷部落聯(lián)盟首領,便從原來的住地窮桑(今山東曲阜一帶)遷都曲阜。
少昊族是古史上確切記載以鳥為圖騰的氏族?!蹲髠?middot;昭公十七年》記載郯子談上古的氏族標記時云:“我高祖少嗥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這是說,少昊即位之日,有風飛集于庭,少昊氏認為這是祥瑞之兆,因此以鳳鳥為族神,以鳳鳥為圖騰,以鳥給各個氏族命名,稱自己氏族為“鳳鳥氏”?!妒斑z記》也有與此大致相同的一段話:“及皇娥生少昊,號曰窮桑氏,一號金天氏。時有五鳳,隨方之色,集于帝庭,因曰鳳鳥氏。”
《左傳·昭公十七年》對少昊的功績,有比較具體的記載:“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大意是,鳳鳥氏,就是掌管天文歷法的官;玄鳥氏,是掌管春分秋分的官;伯趙氏,是掌管夏至冬至的官;青鳥氏,是掌管立春立夏的官;丹鳥氏,是掌管立秋立冬的官……改善器物用具,統(tǒng)一尺度容量,讓
百姓
得到平均的。這段話記載了少昊測量天象、制定歷法、發(fā)展生產(chǎn)、訂立制度標準的功績。在歷正、司分、司至、司啟、司閉這五種鳥宮中,比起司分(春分與秋分)、司至 (夏至與冬至)、司啟(上半年的立春與立夏)、司閉(下半年的立秋立冬)來,鳳鳥氏是觀象授時、確定歷法的主體,故云“鳳鳥氏歷正”。這是少昊氏最大的功績。《路史·后記》也說少昊氏是中國古代最早確定星宿的部族,曾“法度量,調(diào)氣律,行二十有八宿”,還將北辰列為最尊貴的星位。后世以星宿定部族區(qū)域,以星定人,均源于此。少昊氏還是一個會創(chuàng)作樂曲的氏族,史稱少昊曾作樂名曰《九淵》。
另外,大量的神話傳說也以各種神異的方式敘述了少昊在測量天象、制定歷法方面的主要功績?!兜弁跏兰o》說,少昊當東夷部落聯(lián)盟領袖,一直當了一百年后才去世。
二、黃姓的血緣祖先,是夏朝東夷族首領伯益。
伯益的父親是皋陶?!稘摲蛘?middot;志氏姓》說:“梁、葛、江、黃……皆皋陶之后也。”
皋陶,名繇,字庭堅,是歷史上著名的傳說人物。據(jù)《帝王世紀》的說法,他出生于曲阜少昊之墟。曲阜,偃地,故舜帝賜其為偃姓。據(jù)《世本》和劉向《說苑·君道》,皋陶當上了大理之官,作五刑,即負責氏族政權(quán)的刑罰、監(jiān)獄、法治。傳說他的外貌是青綠色,像一個削皮的瓜。他的嘴唇像鳥喙,是至誠的象征,能洞察人情,明白決獄?!墩摵?middot;是應》說皋陶治獄,當判決有疑時,就令獬豸決獄。傳說中的獬豸,就是只有一只角的羊。據(jù)說它很有靈性,能分辨是非曲直,確認犯罪與否,如被疑對象有罪,獬豸就會以角頂觸。這種辦法很靈驗,故典籍稱其為“助獄為驗”的“一角圣獸”,史書上說當時天下無虐刑,無冤獄,小人畏懼,天下太平。舜帝對他的成績極為贊賞,便把他封于皋,所以,又叫皋繇。因為上古“陶”、“繇”讀音相同,所以又寫作皋陶、咎陶、咎繇。皋陶幫助夏禹當上了中原
華夏
部落政權(quán)的領袖,夏禹很感激,便指定他為自己的接班人,正準備讓位,但皋陶卻于這時去世了。死后,葬在六地,即今安徽六安市。古時,這里有皋陶墓。世人又稱為公琴。
皋陶生了六個兒子(或說三個),長子大費(讀bi閉),即伯益,是黃、趙、江、秦等姓的共同血緣祖先。
伯益,原姓伊氏,名益,字賾凱(《水經(jīng)·洛水注》引《百蟲將軍顯靈碑》),又字虞余(《漢書人表考》卷二)。他是傳說中的一位大英雄。
年輕時的伯益,就很聰明,有才智,《呂氏春秋·勿躬》說他發(fā)明了以封占卜歲時吉兇的方法,又最早發(fā)明打井取水。關于打井取水的事,有些典籍說得很有故事性和趣味性,《淮南子·本經(jīng)訓》云:“伯益作井而龍登玄云,神棲昆侖”。
由于伯益富有才華,夏禹就向當時中原氏族聯(lián)盟政權(quán)首領帝舜推薦他,帝舜派他輔佐夏禹治水。在佐禹治水的過程中,他立下了大功,夏禹在治水成功后受賞時對舜說伯益也有功勞。舜便賜給伯益白色的旗旒,并說:“以后你的子孫一定會昌盛的!”(《史記·秦本紀》)舜的話果真靈驗,后來伯益的后嗣非常繁盛發(fā)達。
《國語·鄭語》上說,伯益能議百物,以佐帝舜。伯益來自東夷少昊鳥氏族,所以傳說他能知禽獸之言,能與飛鳥通話,《漢書·地理志》云:“伯益知禽獸。”《后漢書·蔡邕傳》云:“伯益綜聲于鳥語。”說的都是這個意思,這與中國最早的史書《尚書》上所言伯益“佐舜調(diào)馴鳥獸,鳥獸多馴服”的意思是相通的,所以舜曾任命他為虞官?!睹献?middot;滕文公上》另有記載,說舜派遣伯益擔任火官,伯益用火焚燒山澤,迫使猛獸逃匿,使過著畜牧流徙生活的人們從此過上了安居墾種的生活。后世尊他為保佑人們免遭猛獸傷害之神——“百蟲將軍”,并修廟祭祀他,就是這個原因。
舜對伯益的十分信任和器重,便將自己美麗的小女姚氏嫁給了他,并且封伯益于費,所以伯益又叫大費,或叫費侯。
舜之后,夏禹繼承了華夏部落聯(lián)盟首領。禹對皋陶伯益父子都非常信任,先打算把自己的王位禪讓給皋陶,不意皋陶去世,后指定皋陶長子伯益為自己的繼承人,并在晚年授政于益,讓自己的兒子夏啟為臣。夏禹在位10年,東巡會稽時逝世,臨終遺言傳位給伯益。傳說伯益為夏禹守喪三年后,將王位避讓給了夏啟,自己在箕山之北隱居下來。在華夏族人的擁立下,夏啟于是即天子之位。這時,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建立,原來氏族社會“公天下”終于被階級政權(quán)的“家天下”所取代,中國歷史進入了文明時代。夏啟即天子位以后,便開始消滅伯益的勢力,在夏啟六年,將伯益殺害。伯益死后,夏啟以隆重之禮厚葬伯益,又“歲善犧牲以祠之”(《越絕書·吳內(nèi)傳》),即每年都以犧牲來祭祀他的亡靈。
伯益雖然被害,但他的家族后裔卻十分繁榮昌盛,所分衍出黃、趙、江、秦等十多個姓氏,都尊他為始祖。
三、黃姓源自遠古嬴姓
我國上古有三皇五帝的傳說,五帝之一的顓頊與后來的黃姓有直接的血源關系。顓頊實際上是上古的一個部落首領,號高陽氏,相傳他出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
濮陽
東南),曾任命重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任命黎為北正之官,掌管民事??梢婎呿湹牟柯湟呀?jīng)有了國家政權(quán)的雛形。顓頊怒觸不周山的故事在我國廣泛流傳,據(jù)《淮南子·原道》記載,顓頊曾與共工爭帝,顓頊不勝,怒觸不周山,而不周山是天的西北支柱,它的崩毀造成天向西傾斜,江河遂向東流去。顓頊的曾孫陸終娶鬼方之女。傳說此女長期懷孕而不生產(chǎn),11年后,其左肋裂開,生出了3個兒子,同樣右肋也生出了3個兒子。他們的后裔分成了許多氏,其中之一為贏氏。嬴氏又分成了14個分支,其中之一即黃姓。陸終的子孫在周武王滅商之后被封于黃,其都城在光州定城西 12里,即今河南潢川縣西。由于黃國與楚國鄰近,所以長期依附于楚國。其實從血緣上看,楚國王族與黃國有著密切的關系,楚國的祖先是陸終的第六子季連,即從其母肋下生出來的兒子之一。周文王時季連的后裔鬻熊為文王師,由于這個原因,周成王便封其子
于丹
陽,從此建立了楚國。楚國強大以后,便不斷擴張疆土,消滅了周圍許多小國。公元前648年,黃國終于被楚國滅亡了。黃國滅亡后,其國人不忘故國,遂以黃為姓。他們雖然分散于各地,但多距原黃國不遠,其中在江夏(今湖北新洲縣西)一帶聚居最多,故后人遂以江夏為黃姓的郡望。
四、黃姓源自陸終
陸終始祖說相當普遍,尤盛于浙、川、滇、黔、桂、臺灣等省,氏學經(jīng)典《元
和姓
纂》中明言:“黃,陸終之后,受封于黃,為楚所滅,以國為氏。” 在以陸終為始祖之說中,黃姓家譜中還出現(xiàn)了幾種與此緊密相關而又不盡相同的說法。一是以陸終之子為始祖,如廣東《開平黃氏族譜》宋慶元四年(1198)的譜序說:“我黃氏,派出陸終之季子諱云者,
軒轅
黃帝七世孫也。”另一種情況是以陸終之孫為始祖,如《中國文化百科全書》“氏族”章所引臺灣《黃氏宗譜》以陸終長子昆吾之子高為黃氏一世祖。還有一種很特別的情況,如《新安黃氏會通譜·黃氏得姓之祖》中,并列陸終及其后裔四人:陸終、樊(陸終之子)、梁(樊之后,事周武王)、緡(梁澤之后)。在陸終的子孫后裔中,有相當數(shù)量的黃姓家譜都以南陸為公為一世大始祖。
五、黃姓源自湖南陸公
南陸公始祖主要流行于江西、福建、廣東、香港、南洋地區(qū)等。如江西永豐《龍山黃氏宗譜》、鸛藪譜、寶安坪山譜、潮州譜、《客家姓氏淵源》等,都宗南陸為一世大始祖,或稱為“天下黃氏發(fā)源之遠祖”。南陸系昆吾長子。
六、黃淵
黃淵始祖主要流行于江西、福建、云南等省的一些地區(qū),如云南威信譜在“淵”字條下明言:“世譜錄淵公為一世始祖。”又引《十朋譜》之語:“淵公字好善,遷居黃崗之地,子孫多以公為始祖。”
七、黃姓源自黃國以國為姓
黃國的建立:
1.潢川黃國
建國的時間是在公元前21世紀夏代初年。
黃國為伯益后代所建,而伯益是被夏啟殺害的。伯益死后,夏王朝與伯益后裔東夷族的斗爭并未結(jié)束。作為伯益東夷集團的一支,黃國也一直參加了反抗夏王朝的斗爭。這種斗爭從夏啟開始,一直持續(xù)到夏朝第八代國王姒芬時期,《竹書紀年》有這樣的記載:“后芬即位三年,九夷來御,曰畎夷……黃夷、白夷……風夷。”這里所說的黃夷,已不是遠古炎黃時代的黃夷黃鳥氏族,而應是指夏代的黃國。至夏芬時期,黃國已被夏王朝所征服。
被征服的黃國,后來又有許多人參加了商族滅夏的斗爭。公元前16世紀,原來屬于東夷集團的殷商部族在杰出首領成湯的領導下不斷強盛起來,最后消滅了夏王朝,建立起歷史上強大的殷商帝國。黃國與商族同屬原東夷集團,都受夏王朝的壓迫,因此,當商族興起、夏商鼎革之時,黃國人便立即參加了商族反夏、滅夏的斗爭。商朝建立后,黃國成為了商的小盟國。
兩周之際,黃國勢力有所發(fā)展,它與淮水流域的同族,原東夷集團的江、道、柏、弦等諸嬴姓國結(jié)成同盟,并成為東夷諸嬴姓小國的盟主。它還通過與周王朝封在漢陽地區(qū)的同族
姬姓
諸國的聯(lián)婚,以改善與周王朝及中原各國的關系。也正是在 這一時期,南方的荊蠻楚國日益強大,對淮、漢流域諸小國的威脅也日益嚴重,因此,黃國更進一步加強與嬴姓諸國的同盟,又與漢東的姬姓隨國結(jié)成同盟,共同抵抗楚國的威脅和侵略。公元前704年,“楚子會諸侯,黃、隨不會”。黃、隨兩國的抵制,使楚國大為惱火,便在這一年派蓬(wei偉)章出使黃國進行譴責,同時派大軍攻打黃的盟國——隨。
《春秋》記載,僖公二年(前658),黃國與相鄰的同姓小國江國一起參加了齊侯主持的貫(今山東曹縣南10里處)之盟會,次年又參加陽谷(今山東陽谷縣)之盟,從此與中原齊、宋、鄭、衛(wèi)、魯?shù)戎T侯國結(jié)成了反楚同盟。公元前656年,黃國與齊、魯、宋、衛(wèi)、江等盟國一起攻打親楚的陳國。次年,楚國便進行報復,決定滅掉黃國。但黃國的統(tǒng)治者自恃與中原大國的同盟,又有齊、宋等中原大國的庇護,所以,沒有作戰(zhàn)略防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以黃國不向楚王納貢為借口,大舉入侵黃國。因黃國既不設防,盟國又坐視不救,結(jié)果以慘敗告終。歷史上建國長達1400余年的古老黃國,至此被楚國滅亡。
關于古黃國故城的地理位置,據(jù)考古調(diào)查和考證,古黃國故城位于今河南省信陽地區(qū)潢川縣西北6公里淮水之南、潢河西岸的隆古鄉(xiāng)。黃國故城遺址至今仍在,保存完好,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城內(nèi)遍布春秋時代的遺址遺物,鼎足、鬲足、銅鏃、瓦當俯拾皆是。1978年文物普查時,在故城內(nèi)發(fā)現(xiàn)青銅冶煉、制造作坊12處之多,還出土了一批銅器殘片。城西,則是一片密集的墓葬區(qū)。
1983年在河南潢川之南的光山縣城旁寶相寺發(fā)掘了古黃國國君黃君孟夫婦的合葬墓。墓主是春秋早期黃國滅亡前的某一任君主黃君孟夫婦。黃君孟其人,經(jīng)傳無載,也不見于譜牒。墓中夫婦都是三重棺,即內(nèi)槨、外槨、內(nèi)棺。黃君孟的夫人孟姬,是某一周同姓國大貴族之女,生前高貴,故死后陪葬享受了與國君相等的規(guī)格。黃君孟夫婦墓中還出土了不少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竹木漆器、絲織片,共200余件。其中最多的是玉器,而且精美絕倫,這是其他諸侯國墓所沒有的現(xiàn)象。黃君孟的隨葬器物共70件,其中玉器為54件;黃夫人棺中的隨葬器物共 169件,其中玉器131件。玉器中,又是佩玉為主,造型是生動寫實的虎、魚、蠶、人首等形狀,還有獸面紋、竊曲紋等繁復古樸的玉器,十多件色彩艷麗的瑪瑙串飾。從這些玲瓏剔透、造型精美的大批玉器中,我們可以看出黃國極高的琢玉水平。黃國在春秋前期與姬姓國有聯(lián)姻和結(jié)盟關系。黃國在周朝被封為子爵,所以國君自稱“黃君”或“黃子”。
2.晉地汾水黃國
這個汾水之黃,是少昊裔孫臺駘的后裔建立的。少昊去世后,黃帝集團的顓頊取代了少昊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權(quán),原少昊部落的許多鳥夷氏族紛紛向中原內(nèi)地遷徙,有的還加入到中原華夏顓頊集團。據(jù)《左傳·昭公元年》記載,少昊的裔子(嬴)昧,做了華夏部落顓頊的水官。昧生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叫臺駘。臺駘像他的父親昧一樣,很善于治水。當時,汾、洮兩河水澇成災,久治不好。顓頊派善于治水的臺駘前去治理。臺駘采取疏導和障堵相結(jié)合的辦法治水治河,很有成效。汾、洮兩水治好后,人民得以安居。為了嘉獎臺駘治理汾、洮的大功,顓頊便將汾川流域封給他作采邑。臺駘去世后,人們感懷其功德,尊他為汾水之神。以后,臺駘的后裔,在這里建立了沈、姒、蓐、黃四個小邦國。黃夷建立的黃國,是其中杰出的一個。所在之地汾、洮,汾水即今山西汾水,洮水為今山西聞喜縣涑水河上游的洮水。洮水北岸、絳縣西30里有地名橫水(即黃水),旁有一溪名橫水,又叫黃水,是洮水的支流。這一帶便是古黃國的故地。至春秋早期,周人在這里建立的晉國強大起來,兼并這里的小邦國,黃國也被晉國所滅。
嬴姓黃國被滅之后,黃人以國為氏,姓黃氏,成為歷史上黃姓宗族的族源之一。這支嬴姓黃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今山西一帶。春秋時,黃姓宗族的許多成員在晉國做官任職,,如晉國貴族大臣黃淵,就是此支黃氏的后裔。
此支黃氏,后代宗族衰弱,載于典籍史書的人物僅見黃淵一人。這支晉地黃國之后的黃氏,后來日見衰落而至于消失。故天下黃姓,都公認祖根在河南潢川。
八、
別姓
改黃姓
1.王改黃。上古音黃、王相同,今天我國仍有一些地方黃、王不分?!遁浀丶o勝》卷一百二十八:“閩州越地……皆蛇種,有
王姓
,謂林、黃等是其裔。”可知古老閩越王姓中有一部分是因音讀混淆而改姓黃。又據(jù)《幼學堂文稿》卷四《黃忠桓公墓碑》記載:明朝末年著名抗清英雄黃得功,安徽合肥人,本姓王,后改姓黃,遷開原衛(wèi),封靖南王,后以身殉國。
2.陸改黃。浙江富陽黃氏始祖黃公望,本姓陸,名堅,少孤,依永嘉黃氏,遂改其姓名。后遷富陽,其裔為富陽黃氏。
3.巫改黃。巫、黃,古音近似。《江西通志稿》載:宋末進士巫雙瑞,為理宗公主駙馬,元人滅宋時自殺而亡。元朝追殺宋室王親國戚,巫氏后裔遂改巫為黃。今江西石城郭北黃氏,即巫雙瑞后裔。
4.丁改黃。元朝著名文學家黃(氵晉)之父黃鑄,本姓丁,為丁應復之子,人繼義烏人黃塄為后,遂改姓黃,生子黃(氵晉)。今義烏黃氏,多為其后。
5.吳改黃。據(jù)清總理大臣吳廷芳《續(xù)修宗譜序》載:桐城謝河黃氏始祖黃全三,本姓吳,為延陵季子吳季札后裔,原籍鄱陽,元末遷居桐城。為避徭役之苦,投靠親戚鹿城黃氏,后遂改姓黃,成為今桐城黃氏的一派始祖。
6.金改黃。據(jù)《棠溪黃氏族譜序》載,南宋初,有
金姓
武將鎮(zhèn)守江西臨川,居臨川城西。后金氏的一位祖先,因逃難而易金為黃。宋隆興年間,有金氏后裔黃細二遷居崇仁縣穎秀鄉(xiāng)棠溪,成為棠溪黃氏始祖。
7.范改黃?!锻┙?middot;黃堂記》云,邵武人黃洽,本姓范,婺州蘭溪人,嗣黃氏為后,遂改姓黃。
九、少數(shù)民族中的黃姓:——“黃洞蠻”是中國古代南方少數(shù)民族黃姓之源
歷史上的少數(shù)民族黃氏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閩州越地的越族黃氏。歷史上少數(shù)民族黃姓的產(chǎn)生,完全是漢族黃姓宗族與各少數(shù)民族融合、同化的結(jié)果。這一融合同化過程,早在黃國滅亡之后就開始了。
公元前648年,楚滅黃,黃姓遺民們被楚國征服者強制驅(qū)逐出潢川故土,接著便大規(guī)模向東南、西南和廣大江南地區(qū)遷徙。數(shù)百年后,至秦漢時期,黃姓遺民們已散處于江南、閩粵和湘、鄂、川、黔交界地帶的廣大地區(qū)。先秦時期,楚國江南的這些地區(qū)是當時的巴、濮、蠻、越等少數(shù)民族生活和棲息之地,因而被人們視為“南蠻荒服”的不毛之地。黃姓遺民南遷江南后,因長期與當?shù)氐耐林U越雜居生活,到秦漢以后便有一部分黃國遺民被完全同化而融合到土著蠻越民族中去了,形成我國南方蠻越土著民族中的黃姓。
黃洞蠻興于南北朝、盛于唐代中期,是我國古代史上最聞名的少數(shù)民族黃氏。六朝隋唐時期的黃洞蠻是由漢魏時期南方蠻越黃氏族姓發(fā)展演變而成。
它的形成時間大約是在陳朝?!蛾悤?middot;
淳于
量傳》:“天嘉五年(564年),世祖使湘州刺史華皎征衡州黃洞。”又《陳書·孫場傳》:“仍遷衡州平南府
司馬
,破黃洞蠻賊有功。”這就是“黃洞蠻”之史的最早出處。黃洞蠻,也寫作“黃峒蠻”,是指黃姓的溪洞蠻夷。由于漢族封建政權(quán)不斷征伐和拓展,生活于湘南嶺北的一部分黃洞蠻也被迫隨著其他蠻越民族一起不斷向南遷徙。至隋唐時期,他們已廣布于嶺南兩廣地區(qū),成為這一時期嶺南少數(shù)民族西原蠻、烏滸夷等蠻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唐代,黃洞蠻的勢力不斷增強,故《新唐書·西原蠻傳》有這樣的記載,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5年),西原蠻中的黃氏家族,與韋氏、儂氏兩姓共同控制了十余州。后有韋氏、周氏不肯依附,黃氏即行攻擊,把這兩個家族勢力一直驅(qū)趕到了海邊。
生活于嶺南地區(qū)的黃洞蠻,不僅受到唐王朝沉重的賦役剝削,而且深受以買賣僚蠻人為奴再輸于內(nèi)地的“僚市”之害。至德元年(756年),黃洞蠻首領黃乾曜在黃峒(今廣西大新縣西)聚眾起義,得到了陸州(今欽州)、朱蘭 (今東蘭)、武陽(今羅城北)等一百余洞西原蠻僚的積極響應,擁眾20萬,先后攻陷桂管18州,席卷廣西數(shù)千里地,聲勢浩大。黃乾曜又建立起強大的政權(quán)機構(gòu),自稱中越王,并以武承斐、韋敬簡為帥,公然與唐王朝分庭抗禮,堅持起義斗爭達4年之久。乾元二年(759年),唐王朝派大軍鎮(zhèn)壓,同時采取分化瓦解政策,經(jīng)過大小二百余戰(zhàn),才將起義鎮(zhèn)壓,黃乾曜等首領被斬首,余部歸順了唐朝。
后來,黃洞蠻與唐王朝的關系趨于緩和,黃氏峒僚中部分子弟便走出山峒,參加唐政府的科舉考試,有的因此加入了讀書做官的行列。
公元8世紀末9世紀初,嶺南蠻洞黃姓勢力在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后,又迅速強盛起來。唐德宗貞元十年{794年},黃洞蠻首領黃少卿、黃少高兄弟在廠‘西黃洞聚眾起義反唐。唐王朝調(diào)遣大軍鎮(zhèn)壓,起義軍失利,被迫接受招安。元和二年 (807年),唐王朝特任命黃少卿為歸順州(今廣西靖西縣)刺史,其弟黃少高為有州刺史。不久,黃少卿兄弟再次率部起義,接連攻占18州之地,席卷廣西南部和廣東西南部廣大地區(qū),縱橫嶺南兩廣,公開與唐朝分庭抗禮,其聲威遠振宇內(nèi)。
唐文宗李昂太和年間 (827—835年),唐王朝以經(jīng)略史董昌齡、董蘭父子為帥,采取剿撫齊下的政策,終于討平了反叛的各洞勢力,收復黃氏所占的18州,給黃洞蠻以沉重的打擊。從此黃洞蠻一蹶不振,黃氏勢力元氣大傷,族姓成員大多奔散,有的走出山寨,融人漢族;有的南逃至越南,成為今日越南京族中的大姓;有的逃奔至湖南、貴州,成為后世當?shù)囟弊濉⒉家雷宕笮?;留居廣西的黃洞余部,則多歸太州刺史黃伯管轄,其后裔演變成今日廣西壯族黃氏。
黃姓郡望堂號
郡望堂號
(一)郡望
江陵郡:西漢舊族,為黃尚之族所建,唐初已廢。
江夏郡:興於漢之世,為黃香之族所建,今為全球
黃姓
郡望。
會稽郡:興於東漢之世,為黃昌之后所建,唐初已廢。
零陵郡:興於三國吳之世,為黃蓋之族所建,唐初已廢。
巴東郡:興於三國蜀之世,為黃權(quán)之后所建,唐初已廢。
西 郡:興於三國魏之世,為酒泉黃衍之后所建,西魏時廢。
晉安郡(南安郡):晉安郡興於西晉之世;南安郡興於唐之世,為黃元方之后所建,宋初已廢。
洛陽郡:興於南北朝東魏之世,為江夏分支,隋初已廢。
濮陽
郡:興於唐之世,宋初已廢。
東陽郡:興於唐之世,為黃?之后所建,宋初已廢。
松陽郡(縉云郡):興於唐之世,宋初已廢。
(二)堂號
寬和堂:漢代黃霸為河南太守。當時的官吏都很嚴肅,黃霸為政獨尚寬和。宣帝時,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關在監(jiān)獄。從官到民一齊為他呼冤,終于平反昭雪。 江夏堂:后漢黃香,小時死了母親,他對父親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親的席子扇涼,冬天把父親的被褥暖熱。人夸他的孝:"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黃姓堂號還有"思敬"、"逸敦"、"敦睦"、"熾昌"等。"熾昌堂"以黃峭山公外八句詩末"熾昌"二字為名。
黃姓家乘譜牒
黃姓
家譜介紹
黃姓譜牒源起于何時,史籍中沒有明確記載,傳說早在商朝,便有陸終第四十四代孫黃成德,創(chuàng)修最早的黃氏宗譜傳后。黃成德的第十一世孫黃飛虎,因逃避商紂王迫害而改從母姓"王”氏。后黃飛虎曾孫黃愛輔、黃愛弼等以家藏譜牒上呈周武王,得以復姓“黃”氏。商周時期,黃國已是一個獨立的小邦,作為一個國家,已有專門記錄黃國王族歷史和世系的譜牒了,因而商周時期便應有黃姓譜牒。
傳說戰(zhàn)國末年楚相春申君黃歇也曾刪改增修黃氏族譜,并將譜系上呈御覽,又親自制定了黃姓最早的字派。
漢魏之始,門第始興。譜牒學也于此時開始發(fā)達起來。江夏黃氏,這時才開始了確實可信的家史族譜在民間流傳。六朝隋唐是中國譜牒之學始盛時期,但因為當時黃姓的衰落,黃氏族譜也就不見于《魏書·官氏志》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等官方正史,仍在民間流行。
直到宋代,隨著黃姓的興旺,也出現(xiàn)了黃氏譜牒的繁榮。各地黃氏紛紛立祠修譜,家傳、譜序,多見于當時
名人
文集中。
明清以來,黃姓譜牒之學更加發(fā)達,長盛不衰。這一時期的許多族譜,至今仍被流傳和保存下來。“文革”破“四舊”時期,大陸中斷修譜,許多譜牒也遭焚毀,而港臺、南洋則未曾中斷,許多家譜還被公開出版發(fā)行。如臺灣即于1961年、1964年、1965年曾有黃氏族譜公開出版。近年來,在大陸內(nèi)地興起了修譜和尋根之熱。
目前,有較大價值的黃姓族譜,一是《竹橋黃氏族譜》20冊,民國十五年浙江余姚“悼倫堂”
第五
次重修。該譜修撰極精,卷首有大理學家王陽明的序,又載有自漢丞相黃霸以后歷代名人畫像計80幅。族譜體例,“寓紀事于《編年》,以《世表》為倫次”。編年、世表之外,又另立《列傳》一門,入傳者有81人之多。此譜現(xiàn)存浙江余姚市梨洲文獻館。二是《經(jīng)鏗黃氏家譜》,該譜為清光緒“敦睦堂”第七次修譜,計30卷,現(xiàn)存武昌辛亥革命紀念館。三是《禾坪黃氏大成宗譜》4卷,清光緒十五年版,是研究邵武黃氏的重要史料,現(xiàn)存當?shù)攸S峭山裔孫處。四是《渠陽黃氏世譜》18卷,1989年湖南靖州黃氏總祠“江夏堂”第八次重修,是研究南宋大臣黃龜年家族的重要史料,主要流傳于湘黔地區(qū)。
黃姓遷徙分布
黃姓
遷徙史
一、黃姓的原始祖先——黃夷的流徙
黃夷的發(fā)源地在今內(nèi)蒙古東部、燕山之南的遼河西源——西拉木倫河流域。后來向東南遷徙,經(jīng)河北遷安縣西的黃山和束鹿縣的黃丘進入山東半島,加入東夷集團,成為九夷中的一支。再往后,在
華夏
與東夷的大融合之中,黃夷和其他許多少昊子孫氏族,跟隨顓頊從山東半島內(nèi)遷到了中原地區(qū)。
二、黃國人的遷徙
上古黃國之一的潢川黃國在今河南潢川縣的古中原境內(nèi)。自從公元前648年潢川黃國被楚國滅亡后,黃姓族人有少數(shù)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則被迫內(nèi)遷到楚國腹地,定居在湖北黃岡、黃陂、黃安、黃梅、黃石等縣。今日的黃岡、黃陂、黃安、黃梅等地,據(jù)說就是因黃人遷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內(nèi)遷到楚都郢(今江陵、荊州),形成秦時著名的江陵黃氏。還有一支內(nèi)遷到江夏安陸(今湖北云夢縣東南一帶),后來發(fā)展成漢代最著名的江夏黃氏。
亡國后,一部分黃國遺民仍留在潢川故地,堅守家園,頑強生活。
戰(zhàn)國時期,黃國貴族后代黃歇事楚頃襄王,于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任楚相,被封為春申君,最早的封地在今潢川縣,所以,直至清代,潢川城都一直叫春申鎮(zhèn)。后來,黃歇改封于吳 (今江蘇蘇州),他的13個兒子,有的就定居于江蘇。據(jù)《客家姓氏淵源》所載,黃歇曾因避難而遷居于距江夏縣城30里的黃鶴鄉(xiāng)仁義村,其子孫散之四方。從戰(zhàn)國晚期起,江夏郡(今湖北武漢一帶)成為黃氏繁衍發(fā)展的中心,如漢丞相黃霸、太尉黃瓊都世居江夏,故其族人以“江夏”為郡號。
三、兩漢到兩晉的遷徙
漢代以后,主要由于任官的原因,黃氏分別向大江南北遷徙,北遷至河南固始、南陽等地,南遷至江西、湖南、四川等地。
晉代,由于“八王之亂”、“永嘉之亂”、“蘇峻、祖約為亂于江淮”這三次大的戰(zhàn)亂,中原人被迫空前大規(guī)模的持續(xù)南遷。黃氏也是從晉代開始大批人居福建?!堕}書》載:“永嘉二年 (308年),中原板蕩,衣冠始人閩者八族,所謂林、黃、陳、鄭、詹、丘、何、胡是也。”據(jù)福建早期黃氏族譜記載,兩晉之際,江夏黃氏族人黃元方,為官晉安太守,后定居福建,成為福建歷 史上最早的黃氏望族——晉安黃氏。據(jù)說,后來的莆田黃氏、侯官黃氏等,都是黃元方晉安黃氏的后裔。
四、隋唐五代時期的遷徙
唐高宗時,陳政、陳元光開漳州,中原58姓將宮隨其人籍漳州,漳州黃氏即為其中之一。臺灣《紫云黃氏歷代世系表》亦有這方面的記載:有名黃守恭者,于唐高宗總章年間(668—669年)隨陳政、陳元光人閩,墾荒致富,其子孫蕃昌興旺,成為閩南大族。又有浯州牧馬監(jiān)陳淵,也在唐朝初期率許、蔡、張、黃等12姓人閩,定居浯州。今福建金門黃氏,多為這支隨陳淵入閩的黃姓后代。唐末,洛陽人黃子棱隨父入福建,事后梁太祖朱全忠義子,累官侍御史,后避亂居于建陽之東。
唐末五代時期,河南光州固始人王朝、王審知兄弟人據(jù)八閩,中原黃姓特別是固始黃氏紛紛渡江南下入閩,前往投奔。如宋人黃椿,其祖先“光州固始人也,五季之亂,從王審知入閩為判官,因家焉。后析而為三:一居福清之嗒林,一寓閩邑之黃巷,一居長樂北鄉(xiāng)之黃垅。”再如黃振龍,“九世祖自光州固始從王氏入閩,因仕焉居,言路有直聲,后遷至中丞。”據(jù)宋人何澹《黃公(永存)墓志銘》記載,福建邵武峭山派始祖黃惟淡,也是唐末從光州固始人徙昭開的。河南光州固始,是黃氏人閩的一個重要“源頭”或途徑。
據(jù)《唐貞觀八年條舉氏族事體》載,括州松陽郡四姓之首為黃氏,婺州東陽郡五姓有黃氏,濮州
濮陽
郡六姓有黃氏;據(jù)北宋《太平寰宇記》,鄂州江夏郡三大姓之首為黃氏,泉州南安郡五大姓之首為黃氏,處州縉云郡三大姓之首也是黃氏。隋唐時期,黃姓由一而二,開始主宗分流,分為兩大支:金華黃氏和邵武黃氏。
還有一支與浙江金華和福建邵武兩派黃氏都有著淵源關系且也屬于江夏分支的著名黃氏宗族——江西盱江黃氏。
盱江,位于今江西省南城縣東南,是古代的一個小驛站。
盱江黃氏,興起于唐代中期。盱江黃氏是江夏黃香曾孫黃琬的一支后裔,其始祖是黃孟僂。
黃孟僂,字德崇,一字廣成。他是江夏黃香的第十六代孫。生于唐高宗儀風丙子年(676年)二月十五。原籍江夏安陸 (今湖北武昌一帶)。唐玄宗天寶丙戌年(746年),黃孟僂以70歲的高齡中進士,官任西臺御史。不久,他奉命南巡江南臨汝府。在巡視途中病于盱江,后就近安葬。夫人李氏故世后,合葬于此,即盱江麻姑山。黃孟(亻+遴-辶)的子孫為了守護祖先墳陵,沒有再回江夏故地,而是留居落籍于盱江,后來形成了有名的盱江黃氏。他們將自己的族姓郡望定在安陸,故后世凡以“安陸”為郡名的黃姓,都共宗黃孟(亻+遴-辶)為始祖。
盱江黃氏發(fā)展到第四代也即黃孟僻的曾孫輩黃省諭兄弟三人時,各有功名,家族大昌。這時,宗族也開始分枝。
黃翰長子黃省諭,字保仁,唐憲宗年間(806—820年)進士,官御史大夫。夫人吳氏,生5子:羽衣、裘、表、裹、衰。兄弟 5人,支分數(shù)派。黃衰、黃裘兄弟二人,徙居茅山。黃表一支,家族最旺。他排行老二,居盱江。黃表的后裔,極為興旺,散布于江西全省各地。他成為后世官溪黃氏和撫州、金溪等派黃氏的共同始祖。黃表長子黃琬,后遷居福建邵武,成為福建邵武黃氏的一支。次子黃琰,徙居金溪(今江西金溪縣)楓林鄉(xiāng)大柘村。據(jù)《湖南黃氏世譜》記載,僅黃琰這一盱江分支,就裂變出今天的烏石、火源、常豐、桂田、新田、新莊、田步、東鄉(xiāng)、牛頭嶺、五里岡、五鳳、寶峰、貴溪、安仁、團山、峽山、巖背、路口、藍田、瑞州、饒山、砂源、沂陽等不同黃氏支派。
黃翰的次子黃省和,字保義,又字仁甫。生于公元796年。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官任秀州崇德縣令,后升節(jié)度使,封萬戶侯。生子黃榮。五代時期,為避戰(zhàn)亂,這支家族便從盱江遷居至浙江金華府(今金華市),構(gòu)成金華黃氏的一支。
黃翰第三子黃省居,字保信。唐憲宗期間(806—819年)官任淮南轉(zhuǎn)運判官。生2子:寶、賈。長子黃寶,初任仆射之職,后官至銀青光祿大夫。他的后裔,又分居饒州府安仁縣(今江西余江縣),成為今日江西安仁黃氏始祖。次子黃賈,也官至銀青光祿大夫。黃賈生3子:老大黃實,與妻張氏攜三個兒子黃伯、黃住、黃任一起遷往福建邵武靈槎故城開基立業(yè),是盱江黃氏入閩的又一個重要分支。老二黃陳,其后裔遷居河南陳州 (今河南淮陽縣)。老三黃陵,徙江西廣信府(今江西上饒市)。
五、宋元時期的遷徙
黃姓迅速發(fā)展和空前繁榮的時期,據(jù)《黃氏淵源》載,宋代,江夏人黃震,官至煥章閣左
司馬
尚書,重修江夏家譜呈奏皇帝,得到了“黃氏忠孝兩全,江夏無雙,歷代簪纓”的御批。宋代還有尚書左仆射黃潛善,他有9個兒子散處廣東各地,居梅州者為多,后發(fā)展成為廣東大姓。北宋末,金兵攻人開封,河南固始人黃建聯(lián)南徙杭州,后成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饒平、陸豐等地。而最為顯赫的是金華和邵武兩宗。
1.金華黃氏:始祖是黃香裔孫黃(艸必)。自江夏遷婺(金華府)之浦陽(今浙江金華市浦江縣)。
黃(艸必),是東晉時人,黃香的第十代孫。最初在兗州 (今山東鄆城縣)做官,后來升為金陵(今江蘇南京市)按察,故族譜上稱他為按察公。當時,金陵鎮(zhèn)守長官吳英,很賞識黃(艸必)的才干,便招他為婿。后因金陵一帶戰(zhàn)亂頻仍,黃(艸必)夫妻便隱居于浦陽。以后子孫繁衍興旺,成為東南大族浦陽黃氏。
浦陽黃氏自黃(艸必)開始,祖孫3代8人均為官入仕,并出了3個進士,從而奠定了黃氏家業(yè)。但從第四代起,各支大多開始衰落。傳至黃門侍郎(官名)黃汝知一代,浦陽黃氏又家業(yè)復興,聲威重振。
婺州(金華郡)浦陽黃氏主宗傳到第十七代,即江夏黃香的第二十六代黃洪、黃浩兄弟二人時,正值唐末五代之際。洪、浩兄弟二人,共生了8個兒子。其中黃洪生子三人:秘、瑕、琰;黃浩生子五人:琛、璞、圮、琬、珍。浦陽黃氏第十八代的這兄弟8人,后來分居各地:黃(王必)由浦陽遷郯縣(今浙江嵊縣)雙井,黃瑕一支遷江西豐城洗江,黃琰、黃璞同遷江西弋陽,黃琛一支徙居江西清江,黃圯遷居江西洪州分寧(今修水),黃琬一支徙居建寧浦城(今福建浦城),黃珍的兩個兒子黃蘭、黃苣則分別徙居江西崇仁和浙江湖州。
2.邵武黃姓:這支黃氏,最初是由江夏北遷至中原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縣),然后再折而向東,于隋唐之時再遷居于福建邵武。
黃峭山,為海內(nèi)外黃姓萬派共宗的邵武黃氏大顯祖。其名,其事,雖不見于經(jīng)傳史志,但在黃氏族人中、在黃氏家乘中,他事跡獨特,名望尊顯,流傳久遠,幾乎無人不曉。黃峭山名黃峭,字峭山,又名岳,字實登,號十郎。唐末五代人,是邵武黃氏始祖黃惟淡之孫。黃惟淡原籍河南光州固始。據(jù)福建《麟峰黃氏家譜·舊序》,唐末昭宗景福二年(893年)九月,以王潮為福建觀察使,“潮始人閩”。黃惟淡也于此時帶領家族隨王朝、王審知兄弟自光州固苧遷徙至福建,初居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不久遷居邵武,苧籍邵武平灑鄉(xiāng)(今邵武市水北鄉(xiāng)舊縣村),成為后世聞名的邵武黃氏一派始祖。
黃峭山他娶了三位才德兼優(yōu)的夫人:第一夫人
上官
氏(亦作官氏),誥封一品夫人;第二夫人吳氏,誥封一品夫人;第三夫人鄭氏。這三位夫人各生7子。這21個兒子,個個功名卓著,成就斐然,而且子孫興旺,后嗣蕃昌。
五代后周廣順元年(951年)正月初二,年已八十高齡的邵武和平黃氏大族祖峭山公,將21房子孫召集齊全,然后當眾宣布了一個重大決定:將黃家自春申君以后數(shù)千年所積累的祖產(chǎn)——銅錢80萬貫,金銀800余稱,一并均分為21份,合令三妻位下共21房子孫,各領祖?zhèn)骷耶a(chǎn)一份,隨即離開家鄉(xiāng),另立基業(yè),各自自謀發(fā)展。當時三位夫人啼泣請求,峭山公便對原來的決定稍作改動,重新宣布:除官、吳、鄭三位夫人名下各留長子一房奉養(yǎng)老母以盡溫情之義以外,其余18房子孫,不許戀此一方故土,須各自信步天下,擇木而棲,相地而居。接著,峭山公卜占離家吉日,并于這一天將新修的《黃氏家譜》21套,分授21子,各領一套,囑令他們隨身攜帶,妥善珍藏,不忘所出。
邵武黃氏的這次大分析,以及隨之而來的遷徙流布,相當多的黃氏譜牒都有詳細記載。父子兄弟作別時,峭山公曾規(guī)定,以21子所徙居之地的名稱,代替 21子之名。
3.客家黃氏 (屬邵武分支)
寧化客家黃氏是峭山公的支裔,其開基始祖是峭山公的第九子黃化。
黃化,字惟枋,號從章。又名黃寧,或黃朝化,都是因遷居地“寧化”而得名。他生于五代后梁癸酉年(913年)正月十一日,原籍邵武禾坪。公元951年邵武黃氏大分析時,黃化即領家室自禾坪再向西南徙居汀州府寧化縣,落籍寧化石壁村,開拓新的基業(yè)。黃化在宋初中第十九名進士,官任左御史、廣州刺史等職。黃化的后裔,在閩粵為官任職的不少,子孫極為興盛,遍布閩、粵兩省各地。黃化被尊為閩粵客家黃氏的始祖,為許多黃氏家譜所尊稱的著名的“寧化公”。
4.嘉應客家黃氏 (寧化客家黃氏分支)
嘉應客家黃氏的開基始祖名叫黃僚。據(jù)寶安坪山譜和鸛藪譜,黃僚,亦作黃遼,字?;ⅲ柫汲?,南宋(一說元代)人,是峭山公第八子黃化的裔孫。是南宋時期進士,初任大理寺丞,隆興三年(1165年)升瓊州太守,為官海南。任職期滿后告老還鄉(xiāng),途經(jīng)嘉應時,愛此地水秀山清,便卜居于嘉應州城西廂五馬坊水巷口。黃僚移居嘉應后,家族興旺,成為當?shù)赝?。其子孫廣布于粵、閩、贛三省各地。在嘉應州城的黃氏宗祠里,至今供奉黃僚為始祖神。
福建邵武黃氏許多支中除了最著名的一支峭山派,另外黃膺派也很著名。
黃膺,據(jù)多種文獻資料所述,他是唐中葉人。原籍河南光州固始,后徙居福建邵武,成為邵武黃氏一派始祖。
黃膺的后裔,非常顯貴,北宋時出了著名的尚書右丞黃履和大書法家黃伯思,因此,家族名揚天下。
六、明清時期的遷徙
1.遷往臺灣的黃姓:
明末清初,閩粵一帶的黃氏,有一部分遷往臺灣,人丁興旺,與
陳姓
、
林姓
、
鄭姓
,成為臺灣的四大姓,素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的美稱。后來,黃氏又播遷到了海外。
早在明代以前就開始東渡海峽,遷徙人臺。爾后,他們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此,開拓寶島,艱苦創(chuàng)業(yè)。臺灣的發(fā)展歷史進程,將深深地銘記下他們不朽的功績。
明朝天啟末年(1625—1627年),福建大旱,鄭芝龍便舟載饑民數(shù)萬人人臺,其中有大批黃姓成員。但見于史籍記載的最早遷臺黃氏,是明末南安人黃正束,他在明崇禎十年 (1637年)移居今臺灣馬公,后支分澎湖湖西。這以后,黃姓之人臺者,便源源不斷,到了清代的前期和中葉,便形成丁高潮。他們大多來自福建的泉州、漳州、汀州和廣東的嘉應、潮州、惠州等地,散居于臺灣各地。他們往往成為后世臺灣黃姓各支派的人遷始祖。
據(jù)《閩臺關系族譜資料選編》節(jié)選《桃源蓬萊黃氏族譜》記載,福建永春縣桃源蓬萊黃氏家族第十四世的黃毓盼,第十五世的黃宗選、黃宗瑯、黃宗瑤,第十六世的黃文令、黃紹養(yǎng)、黃紹禁,第十七世的黃克涼、黃克甚、黃克讀、黃克爐,第十八世的黃鴻釵、黃鴻胖、黃開倉等大批族人,都先后渡海徙居臺灣。
晉江《安海金墩黃氏族譜》即記載,該族第十一代有黃貽鼐,第十二代有黃微熔、黃素官、黃光輝,均居臺灣。
光緒《臨海黃氏家譜》(抄本)所載,福建泉州臨海黃氏,在清乾隆年間便有人開始遷往臺灣。此后,該族子孫多有徙居臺灣淡水、基隆等地者。如第六代有儒生黃王藝,于雍正時游學臺灣邦寮浪橋,后來就落籍臺灣;第八代有黃佳和遷往基隆、黃昕移居淡水;第九代有黃豆附徙臺灣、黃牒居淡水、黃情遷鹿港;第十代有黃公體、黃蜂、黃熙等遷居臺灣。
臺灣黃姓,遍布全省各地,尤以澎湖列島和臺灣西海岸的基隆、淡水、桃園、新竹、苗栗、鹿港、南投、虎尾、臺南、屏東沿線地區(qū)為多。
2.移居海外的黃姓
東南亞印支半島、南洋、歐美澳等世界各地,到處都有他們在拓荒,在建設,在創(chuàng)造奇跡。
越南 黃姓移居越南,很可能早在黃國滅亡后不久就開始了。當時有大批黃姓遺民被楚國強迫遷徙到江南越人居住地區(qū),加入了越人隊伍。隨著越人的不斷南遷,黃姓也隨之遷入越南。不斷南遷的黃姓中,有秦漢山越黃氏,有六朝唐宋的黃洞蠻,有明清嶺南壯、瑤等族黃姓。越南人中的黃姓,絕大部分是上述移民的后裔。這些越人黃姓后裔,又從越南繼續(xù)擴展,至今已廣布于印支半島各國。
在歷史上,還有一些黃姓中國人,由于政治避難、經(jīng)商等原因遷居越南。明亡后,許多黃姓遺民不甘事清,紛紛外逃避難。1679年,中國龍門副將黃進與總兵楊某等,率3000余眾、戰(zhàn)船50余艘,逃往越南。阮氏王朝迫使他們進入東浦(當時屬柬埔寨)地區(qū)。從此,這批人及其后代便在東浦定居下來。當今,黃姓已繁衍成為越南十大姓之一,在越南全國的200余個姓氏中,黃姓是人口數(shù)排在第八位的大姓。
泰國 是中國黃姓移民較早、人數(shù)很多的國家之一。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泰國黃姓現(xiàn)有30余萬,在泰國華人社會中有很大的影響。泰國黃姓華僑、華人,不僅建立有自己的宗族組織“泰國黃氏宗親會”,還積極參加當?shù)厝A僑華人的社會活動與社團組織。
南洋 大約是在元朝末年,黃姓移居南洋。當時一位名叫黃森屏的官員奉命出使婆羅國(今文萊)。他到達婆羅后,便在婆羅國留居下來。之后,他以杰出的才干被推為文萊華人的領袖。后來,成了整個婆羅國的統(tǒng)治者——蘇丹(實即國王)。他去世后,葬在文萊,子孫世代留居于此,且極為顯赫。黃森屏生有一女,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嫁給渤泥(即文萊)第二蘇丹阿合曼。阿合曼逝世后,黃森屏的女兒便繼位為文萊國王。自此以后,文萊國王按女性血緣世系傳遞。第一位渤泥女王黃氏去世后,王位傳給了她與阿合曼蘇丹所生之女。至本世紀,文萊國王已傳20余代,他們都是黃森屏的女性直系后裔。歷史上文萊王室便奉黃森屏為始祖。
明代開始,遷徙南洋的黃姓大增。公元19世紀,由于中國封閉的國門被西方殖民列強的大炮轟開,因而出現(xiàn)了沿海居民移居南洋的高潮。黃姓也是如此,移居南洋的人數(shù)迅速增長,僅據(jù)菲律賓殖民政府1893年和1894年的統(tǒng)計資料表明,在當時移居菲律賓的近10萬華人中,來自福建晉江、同安、南安、龍溪等地的黃姓華僑就有數(shù)千人之多,在當時旅菲華人七大姓中名列第二,僅次于陳姓。至今,菲律賓黃姓人口已發(fā)展到了5萬余名。
此外,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也有大量的黃姓華人華僑。近代以后,南洋黃姓華僑華人為了聯(lián)絡同宗,都紛紛建立了各種宗族組織。在菲律賓,建有黃江夏堂;在印尼、新加 坡、馬來西亞,建有江夏公所。此外,南洋黃姓華僑還在新加坡建立了統(tǒng)一的“南洋黃氏總會”。
移居歐美澳 黃姓移居美洲的歷史,始于19世紀50年代。在早期的美洲華僑各姓中,黃姓人數(shù)最多,主要來自廣東,其次是福建。廣東華僑,又主要來自興寧、新會、開平、恩平四地,故稱“四邑人”。在1850年成立的美國華僑社團“四邑會館”中,黃姓人數(shù)最多;1854年由廣東興寧華僑創(chuàng)建于三藩市(即圣弗朗西斯科,又稱舊
金山
)的寧陽會館中,黃姓人數(shù)在26姓中排名第一;在1876年由開平、恩平兩地僑民在舊金山成立的合和會館中,黃姓在7大姓中名列第二。至今,在全美華裔各姓宗親中,黃姓宗親人數(shù)仍然是最多的。
黃姓男孩名字推薦
黃奕軒 黃天罡 黃亦琰 黃亦琦 黃茂奇 黃維君 黃益坤 黃振軒 黃明軒 黃浩瑜 黃子軒 黃皓軒 黃元軍 黃嘉賢 黃雅鑫 黃向炎 黃于顥 黃金軒 黃梓軒 黃鐫謦 黃昆生 黃昌平 黃譚東 黃鯤鵬 黃禹鯤 黃鵬鯤 黃子職 黃子烈 黃子繕 黃子謨 黃雨彤 黃熙隴 黃粲靂 黃日洪 黃晨律 黃律熙 黃建國 黃建福 黃辰駿 黃駿哲 黃騫澤 黃昊然 黃偉澤 黃子萱 黃辰逸 黃雨澤 黃榮軒 黃澤雨 黃子辰 黃煜城 黃辰沛 黃晨欣 黃語晨 黃雅靜 黃樂珊 黃晨瑜 黃鯨了 黃熙芮 黃鑫鵬 黃建欽 黃晨萱 黃晗蕊 黃梓煊 黃芷軒 黃孜軒 黃懿軒 黃峻熙 黃哲瀚 黃子燁 黃智宸 黃晨希 黃曦晨 黃辰皓 黃梓暄 黃錦镎 黃梓萱 黃天宇 黃昕愉 黃昕語 黃昕雨 黃駿朗 黃詩晴 黃子煙 黃俊峰 黃宸銘 黃海玲 黃晨銘 黃辰銘 黃子銘 黃銘然 黃一鑫 黃俊欣 黃俊熙 黃俊馳 黃雨淳 黃雨晨 黃儼先 黃從江 黃焱程 黃煊根 查看更多
黃姓男孩名字
黃姓女孩名字推薦
黃惠薇 黃愛欣 黃人婕 黃鶯曇 黃渼苗 黃壩詩 黃岐菡 黃誥蘭 黃琪琪 黃馨方 黃愉欣 黃蘊女 黃珊姍 黃彤菡 黃倩岢 黃碌饅 黃玉芯 黃瑜苊 黃藝萍 黃莉淳 黃蘊俐 黃馨璣 黃月馨 黃翡貝 黃彤雨 黃笫箐 黃丹隰 黃彤昕 黃壩琪 黃菡婷 黃卉繪 黃筱萱 黃潁蘅 黃貝禧 黃茱雯 黃詵敏 黃琪敏 黃秦棱 黃詩佳 黃渙欣 黃懿茉 黃莖戇 黃琳欣 黃茲貞 黃鈺鸚 黃嵊鸚 黃蘩謹 黃荻若 黃飄尼 黃隴舾 黃菡襲 黃櫻小 黃玨錡 黃卉珀 黃月瀧 黃月思 黃二弋 黃嘉玨 黃蓓蕾 黃蕓紫 黃丹萁 黃古玨 黃曦儷 黃紡瑾 黃灶夢 黃蕊妃 黃芩姍 黃藜媚 黃玉馨 黃鐾晴 黃櫳儷 黃茹謹 黃隴詩 黃晴丹 黃碧朕 黃璐鏨 黃茗茹 黃顯謹 黃顯蕊 黃戇玫 黃旖菽 黃蘋濼 黃莉芩 黃卉薩 黃籃葶 黃瓊鶯 黃藝卉 黃葉妃 黃姬穎 黃英湄 黃仔琪 黃婷妃 黃霞月 黃妃馥 黃蕃朵 黃儷湄 黃櫻瓊 黃巧昕 黃蕓仙 黃貝帆 查看更多
黃姓女孩名字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