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百家姓
上海云間丁氏譜一卷,(民國)丁佩撰,民國年間武進(jìn)陶氏石印本一冊?,F(xiàn)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江蘇濡須蘇南丁氏宗譜十六卷,(清)丁大年修,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五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F(xiàn)被收藏在河北大學(xué)圖書館。
江蘇溧水丁氏宗譜二十卷,(民國)丁存泰纂,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繼善堂木刻活字印本。現(xiàn)被收藏在江蘇省溧水縣東屏鄉(xiāng)蔴山村。
江蘇豐縣丁氏譜序一卷,(民國)丁敬尚纂,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手抄本。現(xiàn)被收藏在江蘇省興縣套樓鄉(xiāng)謝集村。
浙江杭州丁氏譜牒一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間丁氏嘉惠堂手抄本一冊?,F(xiàn)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蕭山蕭南歷墅湖丁氏宗譜六卷,(清)丁仕蛟、丁仕彪撰,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瑞松堂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遼寧省圖書館。
浙江蕭山丁氏宗譜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丁起鵬等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安徽徽州丁氏世宗譜,著者待考,手抄本一冊。現(xiàn)被收藏在安徽省績溪縣橫塢鄉(xiāng)。
安徽樅陽樅川丁氏宗譜十二卷,(清)丁子固等纂修,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刊印本十二冊?,F(xiàn)被收藏在安徽省圖書館。
安徽懷寧丁氏宗譜七卷,首三卷、末一卷,(清)丁佐廷等修,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松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F(xiàn)被收藏在人民大學(xué)圖書館。
泉州丁氏族譜,(明)丁儀等修,泉州丁氏手抄本一冊?,F(xiàn)被收藏在福建省圖書館。
山東丁氏族譜四卷,(清)丁元爵、丁研書等續(xù)修,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F(xiàn)被收藏在日本、美國。
先秦時期,丁姓活動的地區(qū)主要是在山東,從此地向四周播遷,大凡丁姓尋祖,都要追溯到山東的濟(jì)陽。[1]
秦、漢時期,丁氏族人聚居地主要在今山東、江蘇、河南境內(nèi),同時,河北、陜西、廣西、湖北、廣東等省也有少量丁氏族人落籍。
丁姓分布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戰(zhàn)亂導(dǎo)致了丁氏族人頻繁的遷徙,可謂丁氏族人歷史上播遷的昌盛時期。三國孫吳的孫匡改姓丁,為丁氏族人的發(fā)展加添了新的支脈,江蘇南部及浙江大部分地區(qū)成為此支丁氏族人繁衍的主要區(qū)域。這一時期,丁氏族人仍以山東、河南為中心繁衍生息,另外,江西、安徽也有丁氏族人遷入者。
唐朝時期,濟(jì)陽丁氏族人有入居福建者。據(jù)《漳州府志》記載:“陳元光軍諮祭酒有丁儒者,先世濟(jì)陽,后徙光州固始,總章二年,從元光開漳州。”此支丁氏族人在唐朝末期遷居泉州、廣東等地。
宋、元時期,有江蘇人丁謂后人分居于崖州(今廣東省崖縣西北)和廣州。有丁允元、丁肇憲分別開基廣東潮州和梅州,被視為當(dāng)?shù)厥甲妗?/p>
清朝時期,居于福建、廣東一帶的丁氏族人有移居臺灣的,后徙居泰國、新加坡、美國等地。至此,從宋朝以來散布全國各地的丁氏族人已日趨向世界各地延續(xù)其支脈。
今日丁氏族人以江蘇、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山東、江西、浙江、貴州、吉林、遼寧等省多此姓,這十一省的丁氏族人約占全國丁氏人口的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