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索:
bèi

百家姓貝姓專欄主要介紹貝姓的起源知識(shí)及由來歷史資料,以及推薦多個(gè)好聽的貝姓男孩/女孩名字。
  • 貝姓來源
    貝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庶子姬奭后裔的封地郥國,屬于以國名為氏。姬奭,就是西周初期著名的召公奭,在輔佐周武王滅了殷商之后,被封于燕國,都城在九州之一的薊。周武王病逝后,其子周成王姬誦年紀(jì)還很小,只有十二歲,因此召公奭與周公旦一樣,都沒有去自己的封國,而是留在宗周繼續(xù)輔佐周成王,成為輔政大臣。燕國傳至召公奭的后裔召公康,賜封其支庶子孫食邑于巨鹿甘泉浿水流域,建立了郥國(今河北清河),為燕國的附庸國,其子孫遂以國名為姓氏,稱郥氏。由于人口稀少,其勢不強(qiáng),燕國與郥國境內(nèi)實(shí)際上以北戎民族(山戎)居多。公元前七世紀(jì),北戎民族乘鄭、宋兩國相爭,齊、魯兩國合謀伐宋國之機(jī),南下攻伐并逐漸蠶食燕、鄭、齊諸國,燕桓侯被迫遷都至臨易(今河北雄縣)以躲避北戎民族的侵?jǐn)_。

    貝氏幣周惠王姬閬十三年(公元前664年),爆發(fā)了貝姓著名的北戎攻燕國之戰(zhàn),素來癭弱的燕國一敗涂地,燕莊公急忙向春秋霸主齊桓公姜小白求救。齊國當(dāng)時(shí)在賢相管仲、鮑叔牙的大力輔佐下,國力鼎盛,兵強(qiáng)馬壯。齊桓公同時(shí)也為了解決多年的戎?jǐn)_,遂發(fā)兵攻伐北戎,在巨鹿一線擊潰北戎,將北戎驅(qū)趕至太行山以北孤竹(今河北盧龍),挽救了救燕國。之后,齊桓公乘機(jī)占據(jù)了甘泉一帶大片肥沃地區(qū),吞滅了郥國。燕國君主燕莊公也無可奈何,為表示感謝救國之恩,還親自送齊桓公出境。燕莊公也很機(jī)敏,有意違反諸侯禮法,將齊桓公送進(jìn)了齊國境內(nèi)五十里。齊桓公挾恩霸占了燕國的大片土地,也很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在管仲的建議下,齊桓公假惺惺地奉送給燕莊公五十里齊國的邊荒之地,取名為燕留(今河北滄州),以示回憒。在占據(jù)了郥國之地后,齊桓公把甘泉改名為貝丘,成為了齊國的屬邑。失國的郥國王族子民,遂去邑改姓氏為貝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貝氏正宗,皆以河北清河為郡望。

    召公#93貝氏族人大多尊奉召公康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地名,出自古代貝丘地區(qū),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在先秦時(shí)期,稱貝丘之地,除了今河北省的清河與巨鹿以外,還有今山東省的博興與臨湽、江蘇省的鎮(zhèn)江、廣東省的肇慶、朝鮮的清川江等地,皆古稱浿水、浿丘等,其地住民多有以居地名稱為姓氏者,稱浿氏,后省文簡化為貝氏。

    顯然,貝氏有源起“浿”之地名者,多支多源,不可一論。

    源流三

    源于滿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八旗通志》記載:

    ⑴.滿族洪鄂春氏,亦稱洪厄春氏、洪鄂綽氏,滿語為Hongecun Hala,世居伊漢阿拉屯(今俄羅斯西伯利亞尼布楚)、雅蘭(今俄羅斯雅蘭河流域)、綏分(今中俄交界綏分河上游地區(qū))、輝發(fā)(今吉林柳河、輝發(fā)河以及沙河下游,樺甸、輝南一帶)、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zhèn)二道村)等地,后多冠漢姓為洪氏、關(guān)氏、貝氏等。該支貝氏鼻祖為洪鄂綽·貝和納,滿洲正白旗人,原任護(hù)軍參領(lǐng),后贊譽(yù)安撫西藏,功授世襲云騎尉。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首音之諧音漢字為姓氏者,稱貝氏,世代相傳至今。

    ⑵.滿族黃佳氏,滿語為Huang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后融入鮮卑族,后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后有蒙古族引為姓氏者。滿族世居貝琿山秦(今吉林蛟河張廣才嶺)、佛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zhèn)二道村)、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蒙古族世居扎魯特(今內(nèi)蒙古扎魯特旗)、土默特(今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大凌河(今遼寧錦縣),后多冠漢姓為黃氏、貝氏等。該支貝氏鼻祖為黃佳·永福,滿洲正黃旗人,累官至內(nèi)大臣。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世居地“貝琿山秦”的地名首音之諧音漢字為姓氏者,稱貝氏,世代相傳至今。

    ⑶.另外有滿族、蒙古族的一些貝勒、貝子,在清朝晚期以后其后裔子孫逐漸喪失了權(quán)承,有取其身份爵位官稱的首音之諧音漢字為姓氏者,稱貝氏,世代相傳至今。

  • 貝姓郡望堂號(hào)

    郡望

    清河郡:西漢高祖劉邦五年己亥(己亥,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屢改為國,漢元帝永光年間(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為郡,治所在清陽(今河北清河)。東漢改為國,移治甘陵(今山東臨清),其時(shí)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縣至山東省博興縣、臨清縣一帶地區(qū)。元朝以后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棗強(qiáng)縣、南宮縣各一部分、山東省臨清縣、夏津縣、武城縣及高唐縣、平原縣各一部分地。到了明朝時(shí)期,清河縣改歸京師廣平府(今河北大名)管轄。此后直至清朝時(shí)期,清河縣隸屬于直隸省廣平府。民國初期,清河縣初屬直隸省冀南道,民國三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為大名道,民國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直隸于河北省,民國二十五年(丙子,公元1936年)初劃屬河北省十四督察區(qū)。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的民國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9月,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立了冀南區(qū)抗日根據(jù)地,清河縣為其轄地。民國三十年(辛巳,公元1941年)8月晉冀魯豫邊區(qū)成立,轄冀南區(qū),清河縣為冀南區(qū)十三專區(qū)??谷諔?zhàn)爭勝利后,于民國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11月清河縣改屬冀南區(qū)二專區(qū)。民國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晉冀魯豫邊區(qū)即行撤銷,清河縣隨冀南區(qū)二專區(qū)歸屬華北行政區(qū)。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清河縣劃歸河北省衡水專區(qū)。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清河縣人民政府由城關(guān)遷駐葛仙莊。于1952年11月7日撤銷了衡水專區(qū),清河縣改隸邢臺(tái)專區(qū)。1958年4月 28日撤銷邢臺(tái)專區(qū),清河縣歸屬邯鄲專區(qū);同年12月20日,撤銷清河縣并入南宮縣。1960年5月3日又撤銷邯鄲專區(qū),清河縣境隨南宮縣歸邯鄲市轄。1961年5月23日,復(fù)設(shè)邢臺(tái)專區(qū),南宮縣還屬。同年7月9日,恢復(fù)清河縣建制,仍隸邢臺(tái)專區(qū)。1970年邢臺(tái)專區(qū)改為邢臺(tái)地區(qū),繼轄清河縣。1993年7月,邢臺(tái)地區(qū)與邢臺(tái)市合并,改由邢臺(tái)市管轄。

    堂號(hào)

    留任堂:明朝時(shí)貝恒任邵陽知縣,后改東阿知縣。他為官仁察明恕,甚得民心。朝廷調(diào)他另有任用,東阿耆老數(shù)百人到朝廷挽留,朝廷只好升他一級(jí)仍留東阿。

    修史堂:明朝初年,貝瓊被召修《元史》,因此“修史”成為貝氏的另一個(gè)堂號(hào)。

    豐谷堂:宋朝貝欽臣任江陰縣令時(shí),重視開墾田地、發(fā)展生產(chǎn),政績顯著,全縣民眾歡歌慶豐收,素有縣歌豐谷之稱,因以為豐谷堂。

    東武堂:東漢時(shí)期,黃門令(中常侍)貝瑗曾因誅權(quán)臣梁冀家族有功,被漢桓帝封為東武陽侯。他的貝氏后裔為了紀(jì)念貝瑗的豐功偉績,所以把東武作為貝氏的一個(gè)堂號(hào)。

    清河堂:以祖籍地為堂號(hào),今廣西、廣東兩地貝氏春節(jié)對(duì)聯(lián)橫批“清河堂”,有時(shí)也寫“東武第”“豐谷第”。

    光裕堂:吳越世澤;太學(xué)家聲。明代太學(xué)士貝泰,字宗魯,金華人。少以文行聞,永樂舉人。(浙江金華義烏~光裕堂)。

  • 貝姓家乘譜牒

    江蘇蘇州吳中貝氏族譜五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四冊(cè)。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蘇蘇州吳中貝氏宗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珂羅版印本四冊(cè)?,F(xiàn)被收藏在江蘇省蘇州市博物館。

    江蘇蘇州吳中貝氏家譜不分卷,(民國)貝傳禮、貝光禮等纂,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精抄本四冊(cè)?,F(xiàn)被收藏在江蘇省蘇州市圖書館。

    江蘇蘇州吳中貝氏家譜四卷,(民國)貝仁元重修,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石印本四冊(cè)?,F(xiàn)被收藏在吉林大學(xué)圖書館。

    浙江義烏都貝氏宗譜七卷,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冊(cè)。現(xiàn)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xué)會(huì)。

  • 貝姓遷徙分布
    遷徙分布

    貝氏是一個(gè)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體,但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的大陸與臺(tái)灣省均未進(jìn)入前三百大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yàn)榈谝话僖皇婚T閥。

    貝氏遠(yuǎn)祖起源于西周時(shí)期,上古時(shí)周文王的一個(gè)兒子被封在今天的河北省巨鹿浿水,建立了郥國,公族子孫就時(shí)代以國名為郥姓,后來他們?nèi)サ?ldquo;邑”字邊旁,改姓“貝”。因此,“貝”姓也是出自周朝王室之姓,即姬姓。

    后來,有一支貝氏從河北巨鹿浿水遷移到今山東省博興縣東南一帶,由于貝氏人口逐漸增多,該地被稱為貝丘。另一些居住在貝丘的人,也有的人就此起姓為“貝”。貝氏后來在清河郡發(fā)展成望族,世稱清河郡望。

  • 貝姓男孩名字推薦
    貝駿臣  貝為新  貝漪茗  貝伊漪  貝依漪  貝淑穎  貝依馨  貝曉嫻  貝喏漪  貝石強(qiáng)  貝曾熹  貝建彤  貝聿明  貝杰森  貝俊熹  貝杰成  貝紹虎  貝鑫輝  貝志文  貝昱知  貝專鼓  貝宗云  貝煜駿  貝曉蓓  貝紫菱  貝雨軒  貝松濱  貝松彬  貝若菱  貝欣妍  貝馨蕊  貝婧琪  貝靜宸  貝璟雯  貝雅琳  貝夢(mèng)蕓  貝夢(mèng)研  貝晨曦  貝凌薇  貝蕓怡  貝文才  貝松海  貝紫曦  貝茹雪  貝語嫣  貝詩研  貝凌霜  貝寒霜  貝夏雪  貝語熙  貝熙語  貝馨彤  貝樂彤  貝璐怡  貝紫怡  貝瑾瑜  貝晉鵬  貝經(jīng)賦  貝啟陽  貝欽庭  貝弘鵬  貝杰泉  貝軒耀  貝梓暢  貝君野  貝尚瑋  貝天昌  貝易易  貝景朋  貝尚東  貝易達(dá)  貝潭彬  貝軍偉  貝梓晨  貝昆杰  貝家爍  貝言彬  貝昊蒼  貝彬煌  貝震軒  貝官遠(yuǎn)  貝昂杰  貝文岐  貝堂耀  貝浩民  貝吳彬  貝雨臨  貝弈峰  貝圣琪  貝古昊  貝方柏  貝瑞嘉  貝靖隆  貝倫樂  貝坤果  貝亞林  貝博華  貝曦瑾  貝少昊  貝藝渲   查看更多貝姓男孩名字
  • 貝姓女孩名字推薦
    貝碧岑  貝子琪  貝紫琪  貝貝樂  貝光芳  貝蕊藉  貝麗珠  貝淑芳  貝琰孜  貝從芹  貝癡卉  貝癡容  貝凡陽  貝尋蝶  貝問凝  貝映藍(lán)  貝新安  貝憐蕊  貝聽兒  貝宛菱  貝冰雪  貝平萍  貝語容  貝從海  貝若松  貝翠凝  貝海旋  貝冷筠  貝向夏  貝芷珍  貝含芙  貝夜云  貝依萱  貝凝雁  貝以蓮  貝易容  貝芷雪  貝以松  貝夢(mèng)槐  貝寒梅  貝芷文  貝寄春  貝南晴  貝恨之  貝曼雙  貝水海  貝含露  貝思寒  貝慕煙  貝冰菱  貝初彤  貝詩兒  貝韻寒  貝莉姿  貝夢(mèng)璐  貝沛玲  貝靈蕓  貝婉君  貝麗君  貝玉潔  貝小美  貝小雪  貝小雨  貝小萍  貝雪枚  貝昀舒  貝承瑛  貝坪楓  貝斯嘉  貝秀楣  貝冰珊  貝丹怡  貝冬倩  貝穎翔  貝岳琪  貝蕓楚  貝冰寒  貝麗姬  貝如波  貝白容  貝映安  貝雨旋  貝芷珊  貝雨竹  貝語燕  貝山彤  貝傲柔  貝寄容  貝家欣  貝家馨  貝以珊  貝傲晴  貝語蘭  貝又菱  貝碧彤  貝安蓮  貝冬萱  貝曉山  貝春雁  貝仲媛   查看更多貝姓女孩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