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百家姓支姓專欄主要介紹支姓的起源知識及由來歷史資料,以及推薦多個好聽的支姓男孩/女孩名字。
  • 支姓來源
    支姓起源
    據(jù)《古今姓氏書辨證》云:其先月支胡人,后為氏。漢代月支即為月氏,后分為大月氏與小月氏。古代月支國人來中國定居,有的就以支為氏。
  • 支姓郡望堂號

    郡望

    瑯琊郡:亦稱瑯琊國、瑯岈郡、瑯玡郡。春秋時期的齊國有瑯琊邑,在今山東膠南縣瑯琊臺西北,有越王勾踐遷都至此之說。秦朝統(tǒng)一六國后,在境內(nèi)設(shè)瑯琊郡,并附置瑯琊縣,治所均在瑯琊(今夏河)郡境為山東半島東南部。西漢時期治東武(今山東諸城)并增瑯琊國、柜縣和祝茲侯國治于境內(nèi),下轄五十一縣,包括今山東半島東南部的海陽、即墨、嶗山、膠縣、膠南、沂水、營南、日照、五蓮、贛榆(今江蘇贛榆)及青島等地。東漢朝時期瑯琊國改治到開陽(今山東臨沂)。晉朝時期改置為瑯琊省。北魏時期治即丘(今山東臨沂)。隋朝時期又復(fù)置瑯琊縣。唐朝時期又裁廢,境地歸膠州、諸城,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東南部諸城、臨沂、膠南一帶,唐朝乾元初年(戊戌,公元758年)曾廢黜,后又有沂州瑯琊郡。從魏、晉朝時期起,瑯琊臺及秦朝瑯琊郡治均不屬瑯琊郡(國)。另一處瑯琊郡在今江蘇南京一帶,此后在唐朝時期也被廢除不再。

    定 州:即今河北省保定市,是一座有三千余年悠久歷史的古城。戰(zhàn)國時期始建城池。北宋太平興國六年(辛巳,公元981年)升為保州,為當(dāng)時北方較大的城市,有“北控三關(guān),南通九州”稱譽。窩闊臺十一年(己亥,公元1239年)改保州為順天路治所,后于元至元十二年(乙亥,公元1275年)改順天路為保定路,保定始名,轄十五州縣,順平更名為保定,寓保衛(wèi)元朝大都安定之意。明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改保定路為保定府。明永樂元年(癸未,公元1403年)遷都北京,保定直屬京師,設(shè)寧都司,負(fù)責(zé)保衛(wèi)京師附近安全。清沿舊制,仍設(shè)保定府,轄兩州十五縣,屬直隸省。清康熙八年(己酉,公元1669年)直隸巡撫由正定遷保定,始為省會。至民國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直隸省會遷天津。保定為直隸省會歷時二百四十四年。直隸省會遷天津后,保定改府道,轄四十縣。民國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廢直隸省改建河北省,轄區(qū)各縣直屬省政府。民國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省會遷保定。民國二十六年(丁丑,公元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保定市區(qū)滄陷。民國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建立新的保定市,為冀中區(qū)直轄市。1949年8月1日建河北省,保定為省會,8月9日建立保定專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58年4月省會遷天津,11月29日保定專區(qū)所屬二十二縣一市分別合并為保定市、定縣、阜平、淶源、涿縣、易縣、高陽、徐水、安國、唐縣十縣(市)。1960年2月專署、市合并稱保定市。1961年5月恢復(fù)保定專區(qū)建制,市屬各縣變專區(qū)所屬,合并的大縣陸續(xù)撤銷。1962年恢復(fù)二十二縣一市建制。1966年省會返遷保定,1968年遷石家莊,同年8月18日保定專區(qū)改保定地區(qū),建保定地區(qū)革命委員會,1978年改為保定地區(qū)行政公署。1983年11月15日保定市由地區(qū)析出,復(fù)為省轄市,滿城縣劃歸,1986年5月7日增轄清苑縣,保定市轄新市區(qū)、南市區(qū)、北市區(qū)、郊區(qū)和清苑縣、滿城縣四區(qū)兩縣。1987年撤銷郊區(qū)。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1994年12月23日保定地區(qū)和保定市合并,建立新保定市。

    邰陽郡:即今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傳說為周族遠(yuǎn)祖至公劉所居地。武功建縣始于秦孝公十二年(辛未,公元前350年)。西漢時期置為邰陽縣。王莽新朝天鳳二年(乙亥,公元15年)改為新光縣。東漢初期廢入眉縣,東漢永平八年(乙丑,公元65年)復(fù)置武功縣。北魏太和十一年(丁卯,公元487年)置武功郡。北周建德三年(甲午,公元574年)廢郡設(shè)縣。隋、唐時期沿襲。五代后晉時期置武功郡,后周時期改郡為縣。金大定二十九年(己酉,公元1189年)改縣名為武亭。元朝時期復(fù)名武功縣。明、清、民國時期沿襲。1958年12月武功縣并入興平縣。1961年9月武功縣制恢復(fù)。1983年10月武功縣從寶雞市改屬咸陽市。

    中山郡:古代稱“中山”者有四:①戰(zhàn)國時期原為顧國的都城(今河北定縣)一度為魏所滅,復(fù)國后遷靈壽(今河北平山),周郝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為趙國所滅;秦朝時期歸屬于巨鹿郡。②西漢漢高祖劉邦初年(乙未,公元前206年)設(shè)置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漢景帝執(zhí)政時期改回為中山國,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與河北省正定縣之間一帶,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國、唐縣、新樂、無極、滿城、完縣、望都和保定一帶;南北朝時期后燕以為都城;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國置郡。③宋朝時期以定州為中山府,治所為安喜(今河北定縣)。④宋朝時期的香山縣;民國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孫中山逝世后,民國政府將其改為中山縣,今為廣東中山市,孫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鄱陽郡:本為春秋楚之番邑,秦朝時期置番縣。西漢時期改名為番陽,三國時期孫權(quán)設(shè)鄱陽郡,治鄱陽縣,轄境為今江西省東北部地區(qū)。其地的東部和東南部緊鄰浙江、福建省,西部和西南部毗鄰九江、南昌、撫州、鷹潭市,北部連接安徽省環(huán)接景德鎮(zhèn)市。治所在今江西省波陽市一帶地區(qū),境內(nèi)有著名的鄱陽湖,下轄信州區(qū)和上饒、廣豐、玉山、鉛山、橫峰、弋陽、余干、鄱陽、萬年、婺源十縣,代管德興市。隋朝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鄱陽郡為饒州,后罷饒州復(fù)鄱陽郡。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改鄱陽郡為饒州,是域?qū)兖堉?、衢州、翕州。唐乾元元?戊戌,公元758年)析饒州之弋陽、衢州之常山、玉山三縣置信州,是域?qū)兖堉荨⑿胖?、歙州,隸江南東、西兩道。宋朝時期主屬信州上饒郡、饒州都陽郡,隸江南東路。元朝時期主屬信州路、饒州路及鉛山州,隸江浙行中書省。明朝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分江西為五道,是域主屬九江道饒州府、湖東道廣信府。清朝時期沿明制。民國初期主屬豫章道、潯陽道。民國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年)主屬江西第四、第六行政區(qū)。1949年屬上饒、樂平二專區(qū),轄景德鎮(zhèn)市和上饒、弋陽、橫峰、鉛山、余江、廣豐、東鄉(xiāng)、玉山、貴溪、樂平、德興、鄱陽、萬年、余干、婺源、浮梁十六縣。1950年樂平專區(qū)更名為浮梁專區(qū),上饒專區(qū)增設(shè)縣級上饒市。1952年上饒、浮梁2專區(qū)合并設(shè)立鷹潭專區(qū),旋改稱上饒專區(qū)。1953年景德鎮(zhèn)市升為地級市,由省直轄。1957年鄱陽縣更名為波陽縣。1958年浮梁縣劃歸景德鎮(zhèn)市。1960年上饒縣并入上饒市。1964年恢復(fù)上饒縣。1968年東鄉(xiāng)縣劃歸撫州專區(qū)。1970年上饒專區(qū)改稱上饒地區(qū)。1983年樂平縣劃歸景德鎮(zhèn)市,貴溪、余江二縣劃歸鷹潭市。1990年德興縣改市。2000年撤銷上饒地區(qū),設(shè)立地級上饒市,原縣級上饒市境置信州區(qū)。2003年波陽縣名恢復(fù)為鄱陽縣。以前,洞庭湖為我國第一大淡水湖,后被人為破壞,湖面劇減,而今鄱陽湖成為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湖區(qū)周圍有許多奇峰異洞,密林幽谷,是著名的游覽勝地。如今已被并入饒州市。

    此外,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定州(今河北省保定市),東京(北宋的四京分別是: 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 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南京應(yīng)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建,今河南商丘, 北京大名府,公元1042年建,今河北大名),汴州(古地名。今河南開封市),樂平(江西東北丘陵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等派系屢見族譜序內(nèi),郡望一說尚待考證。(支殊達理)

    堂號

    堂號,本意是廳堂、居室的名稱。堂號是家族門戶的代稱,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因古代同姓族人多聚族而居,往往數(shù)世同堂,或同一姓氏的支派、分房集中居住于某一處或相近數(shù)處庭堂、宅院之中,堂號就成為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號。同姓族人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廟的匾額上題寫堂名,因而堂號也含有祠堂名號之含義,是表明一個家族源流世系,區(qū)分族屬、支派的標(biāo)記;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揚祖德、敦宗睦族的符號標(biāo)志;是尋根意識與祖先崇拜的體現(xiàn)。所以,堂號和郡望一樣,都是中國姓氏文化中特有的范疇。也是中國人進行尋根問祖時不可不先熟悉的一個概念。

    堂號,不僅僅是用在祠堂,還多用在族譜、店鋪、書齋及廳堂、禮簿等處;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錢袋、燈籠等上面大書堂號,以標(biāo)明姓氏及族別。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屬的人,都不會忘記本族世代相傳的堂號。不僅漢族,許多遷居內(nèi)地的其它少數(shù)民族,如匈奴的呼延氏“太原堂”、回紇族的愛氏“西河堂”、蠕蠕族的苕氏“河內(nèi)堂”等少數(shù)民族,內(nèi)遷后接受了漢文化,也有以其繁衍地的郡名或祖上業(yè)績之典故作堂號的。這就是中國人的堂號,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和實際意義。

    歷來每個姓氏、每個宗族、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堂號。堂號的歷史悠久,應(yīng)用廣泛,在中國宗法社會中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和作用。

    從功能上說,堂號的意義主要在于區(qū)別姓氏、區(qū)分宗派,勸善懲惡,教育族人。如果說,郡望是高一級別的宗族尋根標(biāo)志,那么堂號就比郡望堂低一級的宗族標(biāo)志??ね梢宰鳛樘锰?,但堂號卻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個姓的堂號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數(shù)個多至數(shù)十個,但堂號往往有數(shù)百甚至上千個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開始走向統(tǒng)一和固定,但堂號卻隨著宗族的發(fā)展,一直在不斷的增加。

    瑯琊堂:以望立堂。

    邰陽堂:以望立堂。

    另如:

    1,浙江義烏市稠江街道霸陵橋村 堂號:1,敦睦堂 敦:厚道,睦:和睦,主人把房子取名為敦睦堂,是希望家人處事為人要厚道,相互間和睦共處,家和才能萬事興。 2,追遠(yuǎn)堂

    2,浙江東陽市南馬鎮(zhèn)大元村 堂號:至德堂

    以上兩村3堂都是鄱陽郡,而且同宗。

  • 支姓家乘譜牒

    浙江嵊縣剡西鑒路支氏宗譜六卷,(清)支啟鳳著,清道光甲申年(公元1824年)永慕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F(xiàn)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江蘇無錫錫山支氏宗譜十卷,(民國)支鴻欽主修,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江蘇省圖書館。

    江蘇鎮(zhèn)江支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F(xiàn)被收藏在江蘇省圖書館。

    江蘇無錫尊敬堂支氏宗譜一卷,(民國)支菊泉修,1990年手抄本一冊?,F(xiàn)被收藏在江蘇省圖書館。

  • 支姓遷徙分布

    支氏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的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一百六十三位門閥。

    支姓的來源比較復(fù)雜,而且模糊。相傳堯舜二帝時有個名叫支父的人,他的后代就是支氏。亦有一說是源于周朝后代中一個姓支的氏族。西漢時中亞有一個月支國,是秦朝、漢朝時候,位于絲調(diào)之路上敦煌那一帶的一個小國,位于今甘肅省中西部和青海省東部。最初在陜西、山西等地落腳,后逐漸移遷分布于全國各地。到晉代的時候,月支國人有的留在中原等地定居。到了唐王朝統(tǒng)一天下之后,受漢文化同化,變成完完全全的中國人。他們學(xué)習(xí)中原人使用姓名的習(xí)慣,有的從國名中取一個支字,作為姓。另外一個支姓,源于遠(yuǎn)古,但古書記載很簡單,如《高士傳》里說,堯帝時候有人名叫支父。又有本《路史》里說,周朝后代有姓支的氏族。在古代,支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瑯琊,今山東臨沂就有不少姓支的人家。支姓主要居住在河北省衡水市,保定市,石家莊市和張家口市,有支家莊,支麻申,支家村等村莊等(略)。河南周口市商水縣馬營村,漯河市,有老支村,中支村,小支村,小列莊,老撾鎮(zhèn)等。貴州六盤水市也有不少支姓分布。

  • 支姓男孩名字推薦
    支華琪  支永翔  支恒雨  支卓爾  支全博  支九運  支國偉  支傳玉  支開益  支宇鵬  支云龍  支偉立  支不凡  支忻煬  支澤宇  支宇凡  支雄勝  支藝成  支繽卿  支有龍  支龍祥  支乙丁  支彥凱  支嘯天  支云華  支勁章  支睿哲  支乙添  支中浪  支偉杰  支昶璇  支國盛  支中和  支弋凡  支為凱  支亦那  支茵喑  支仁興  支俊文  支俊杰  支一揚  支天立  支亞飛  支浩天  支元宏  支鶴達  支興剛  支中華  支其文  支哲涵  支下不  支飛躍  支樟武  支正平  支韜銘  支舒笠  支建中  支效群  支冊狀  支益新  支沛津  支健韜  支德龍  支文化  支欽邦  支恒康  支藝名  支嘉成  支忻楊  支澤亞  支彥君  支騰飛  支晉中  支帥帥  支冠博  支曉文  支沐傲  支皓岑  支與凡  支阿根  支劉福  支為博  支天彤  支慶云  支冰刑  支嘉澤  支宏道  支家林  支丹臣  支洪林  支成瑞  支永輝  支國林  支炳樂  支瀚宇  支沾水  支秉源  支星言  支鐸羲  支見鈞   查看更多支姓男孩名字
  • 支姓女孩名字推薦
    支楊蘭  支淑君  支悅嵐  支藝媛  支愉晴  支路花  支會雅  支玲芳  支涇瀅  支眉夢  支藝穎  支馨華  支鳳梅  支繪淇  支紅芹  支美淋  支玉靜  支櫻桃  支鈴鐺  支楊讕  支秀鈴  支筱凡  支峪花  支瑞婕  支姝蓉  支媛惠  支彩霞  支風(fēng)萍  支馨櫻  支涵璐  支俊雅  支鳳孌  支亦白  支晗璐  支少花  支心瞳  支亦欣  支韻雯  支梅芳  支雅男  支玉英  支葉馨  支欣迪  支愛鳳  支楊蕓  支敏艷  支映玉  支文艷  支馨樺  支缸齡  支艾佳  支黃穎  支玉琳  支芊芊  支鎂箐  支廣娜  支彥婷  支春蘭  支藝芯  支素英  支麗婷  支慧萍  支萱樺  支銥潔  支舒李  支仲芹  支建萍  支虹日  支真珍  支楊葒  支夢惠  支萌瑩  支藝嘵  支柳雅  支笑吟  支曉春  支小秋  支愛雪  支嫣孌  支舒云  支媛瑛  支瀅倩  支蓮娣  支映馨  支麗喬  支廣玲  支久芳  支慧軒  支姝凝  支小白  支景靜  支星穎  支楊芩  支茗仙  支妍媼  支玉亭  支妍心  支慧慧  支藝華  支佳音   查看更多支姓女孩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