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ti
  • 注音:ㄊㄧˊ
  • 部首筆畫:6
  • 總筆畫:13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XUXT
  • 五筆98:XUXT
  • 五行:
  • Unicode:U+7D88
  • 四角號碼:28927
  • 倉頡輸入法:VFCNH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綈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綈字筆順
    折折捺捺捺捺捺撇折橫折豎撇
  • 綈字的組詞
    敝綈惡粟
  • 與綈相關(guān)的成語
    敝綈惡粟
  • 基本解釋

    tí ? ㄊㄧˊ

  • 漢語字典

    [①][tí][《廣韻》杜奚切,平齊,定。]“綈1”的繁體字。厚實平滑而有光澤的絲織物。[②][tì]“綈2”的繁體字。比綢子粗厚的紡織品,用蠶絲或人造絲為經(jīng)、棉線為緯織成。

    音韻參考

    [廣 韻]:杜奚切,上平12齊,tí,蟹開四平齊定[平水韻]:上平八齊[粵 語]:tai4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中】【糸字部】 綈;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925第07【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音題?!菊f文】厚繒?!踞屆克??蟲之色,綠而澤?!炯本推]】綈,今謂之平紬?!臼酚洝し额鳌咳∫唤惻垡再n之?!驹]】索隱曰:今之絁也。正義曰:今之麄袍?!厩皾h·文帝紀】身衣弋綈。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