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kuí
  • 拼音:kui
  • 注音:ㄎㄨㄟˊ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21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UHTT
  • 五筆98:UTHT
  • 五行:
  • Unicode:U+5914
  • 四角號碼:80407
  • 倉頡輸入法:TCHE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6457
提交資料
  • 夔字拼音(帶聲調(diào))
    kuí
  • 夔字筆順
    捺撇橫撇豎折橫橫橫豎橫豎橫折橫折撇捺撇折捺
  • 夔字的組詞
    皋夔稷契 皋夔稷契 皋夔 皋夔 后夔 夔龍紋簋 夔子 夔一足 夔牙 夔魖 夔卨 夔襄 夔峽 夔魍 夔頭 夔契 夔牛 夔跜 夔門 夔律 夔龍紋 夔龍 夔樂 夔夔 夔曠 夔鼓 夔臯 夔皋 夔府 夔鳳紋 靈夔 伶夔 龍夔 蟠夔紋 蟠夔 山夔 首夔 四夔 伊夔 一夔足 一夔已足 一夔一契 一夔 鐘夔
  • 與夔相關(guān)的成語
    夔龍禮樂
  • 基本解釋

    kuí ?ㄎㄨㄟˊ ◎ 〔夔夔〕敬謹(jǐn)恐懼的樣子。 ◎ 〔夔立〕肅立。 ◎ 古代傳說中的一種龍形異獸。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kuí? 〈名〉 (1) 傳說中的一條腿的怪物 [a one-legged monster in fable]。商周銅器上多夔狀紋飾 (2) 人名。相傳為堯、舜時樂官 [musical offical]。如:夔摯(夔:舜時樂官名。摯:太史摯,周官) (3) 夔州 [Kui prefecture],舊府名,府治在今四川奉節(jié)縣

  • 漢語字典

    [①][kuí][《廣韻》渠追切,平脂,羣。]亦作“蘷1”。(1)傳說中的獸名。(2)山林中的精怪。(3)人名。相傳舜時樂官。(4)恭敬貌。(5)見“夔跜”。(6)古國名。

    音韻參考

    [廣 韻]:渠追切,上平6脂,kuí,止合三平脂B群[平水韻]:上平四支[唐 音]:ghyui[國 語]:kuí[粵 語]:kwai4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夔; 康熙筆畫:23; 頁碼:頁245第28【字彙補(bǔ)】古夔字。註見夊部十七畫。夔字自下從幾,十八畫。夔,夊部十六畫。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