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li
  • 注音:ㄌㄧˇ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6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IMAU
  • 五筆98:IMAU
  • 五行:
  • Unicode:U+6FA7
  • 四角號碼:35118
  • 倉頡輸入法:ETWT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6177
提交資料
  • 澧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澧字筆順
    捺捺橫豎折橫豎豎橫橫豎折橫捺撇橫
  • 澧字的組詞
    澧源 澧水 澧泉 澧沛 澧澧 澧蘭沅芷 沅芷澧蘭 沅茞澧蘭
  • 與澧相關(guān)的成語
    沅芷澧蘭 沅茞澧蘭
  • 基本解釋

    lǐ ?ㄌㄧˇ ◎ 〔澧水〕水名,在中國湖南省。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Lǐ 〈名、形〉 (1) 澧水 [Li River]。發(fā)源于湖南省西北與湖北省鶴峰縣交界處,向東南流經(jīng)桑植,再向南向東經(jīng)大庸、慈利、石門、澧縣、津市市,再向南流入七里湖、洞庭湖 又東至于澧?!稌び碡暋贰V煸?“出今 湖南澧州永定縣西歷山,至 安鄉(xiāng)縣會 赤沙河入 洞庭湖。史記正作醴?!? (2) 〈形〉 通“醴”。甘美 [sweet] 甘露降,澧泉涌。——《列子·湯問》

  • 漢語字典

    [①][lǐ][《廣韻》盧啟切,上薺,來。](1)水名。源出湖南省西北與湖北省鶴峰縣交界處,向東南流經(jīng)桑植,再向南向東經(jīng)大庸、慈利、石門、澧縣、津市,再向南流入七里湖。(2)水名。源出河南省桐柏縣西北胎簪山,西北流至唐河縣南注入唐河。(3)水名。源于河南省方城縣北伏牛山,流經(jīng)葉縣、舞陽之間,至漯河市北與沙河合,再向東北然后折向東南流至周口鎮(zhèn)與潁河匯合。古稱澧水,今稱澧河。(4)見“澧沛”。(5)象聲詞。參見“澧澧”。(6)古州名。治所在澧陽(今湖南省澧縣)。隋置,唐宋因之,公元1912年改澧縣。(7)通“醴”。甜美。參見“澧泉”、“澧源”。

    音韻參考

    [廣 韻]:盧啓切,上11薺,lǐ,蟹開四上齊來[平水韻]:上聲八薺[唐 音]:le?i[國 語]:lǐ[粵 語]:lai5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巳集上】【水字部】 澧;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653第03【唐韻】盧啓切【集韻】【韻會】里第切,??音禮。水名。【說文】水出南陽雉衡山。【山海經(jīng)】雅山,澧水出焉?!∮炙??!厩皾h·地理志】武陵郡充縣歷山,澧水所出。【書·禹貢】岷山導(dǎo)江,東別爲(wèi)沱,又東至于澧?!∮种菝??!卷崟繚h屬武陵郡,隋置澧州。【廣輿記】今屬岳州府。 又通作醴?!玖凶印珕柶扛事督?,澧泉涌??甲C:〔【列子·殷湯篇】甘露降,澧泉涌。〕 謹(jǐn)照原書改湯問篇。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金文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