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漢字
● 正 zhèng ?ㄓㄥˋ ◎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 合于法則的:正當(dāng)。正派。正楷。正規(guī)。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確。正義。正氣。 ◎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懷。 ◎ 表示動作在進行中:他正在開會。 ◎ 兩者相對,好的、強的或主要的一方,與“反”相對,與“副”相對:正面。正本。 ◎ 純,不雜:正色。正宗。正統(tǒng)。純正。 ◎ 改去偏差或錯誤:正骨。正誤。正音。正本清源。 ◎ 圖形的各個邊的長度和各個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 指失去電子的,與“負”相對:正電。 ◎ 大于零的,與“負”相對:正數(shù)(shù)。 ◎ 姓。
歪、反、邪、誤、偏、副、負、倒、斜、枉、側(cè)
◎ 正 correctitude just positive
詳細字義◎ 正 zhēng? 〈名〉 (1) 農(nóng)歷一年的第一個月 [the first month of the lunar year] 正,歲之首月,夏以建寅月為正, 殷以建丑月為正,周以建子月為正?!都崱で屙崱? (2) 箭靶的中心 [bull’s eye] 終日射候,不出正兮?!对姟R風·猗嗟》 (3) 引申為目標 [target] 刑(形)名已立,聲號已建,則無所逃跡若正匿?!恶R王堆漢墓帛書》詞性變化 ◎ 正 zhēng? 〈動〉 (1) 通“征” (2) 征稅[levy] 正其貨賄?!吨芏Y·地官·司門》。鄭注:“正,讀為征。” 唯加田無國正?!吨芏Y·夏官·司勛》 謹正鹽筴?!豆茏印ずM酢?。李哲明云:“正,稅也,正、征古字通用。” (3) 出兵,征討[go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 予畏上帝不敢不正?!稌摹? 故諸侯服而無正?!豆茏印ど街翑?shù)》 司馬弗正。——《禮記·燕義》 (4) 另見 zhèng?基本詞義◎ 正 zhèng? 〈形〉 (1)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號表示方向、目標,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這個方位或目標不偏不斜地走去。本義:不偏斜,平正) (2) 同本義 [central] 席不正不坐?!墩撜Z·鄉(xiāng)黨》 有繩不以正。——《呂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 稍稍正坐。——《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泰山正南。——清· 姚鼐《登泰山記》 正則無景?!濉?龔自珍《病梅館記》 斫其正。 (3) 又如:正門;正廳;正殿;正宮;正所兒(正屋);正陽(日中之氣);正鋒(中鋒);正院(正中的院子);正分(正半,恰好一半);正脅(三分牲牛之脅,中脅為正脅);正位(中正之位);正東;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端莊的情態(tài)) (4) 圖形各邊、角都相等 [regular]。如:正印(正方形的官印);正方形;正多邊形;正方體 (5) 正直,正派 [honest;upright] 平心持正?!稘h書·李廣蘇建傳》 (6) 又如:正人君子;忠正;廉正;正明公道(正大光明,不偏私);正明交易(正大光明的事);正士(正直之士);正人(正直的人;品行端正的上等人) (7) 純正不雜(多指色、味) [pure] 古書之正?!啤?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正而不至焉。 正赤如丹。(純紅得像朱砂。正:純;丹:朱砂。)——清· 姚鼐《登泰山記》 (8) 又如:正一(純真之一);正意(純正的心志);正黑(純黑色);正風(純正的民歌;純正的風氣);正性(純正的稟性);正味(純正的滋味);正青(純青) (9) 作為主體的,與“副”相對 [main] 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方苞《獄中雜記》 (10) 又如:正職;正角;正團長;正房大院(院落中的主要房舍及較大活動場所);正賦(主要的賦稅。指地丁稅) (11) 正當;合適 [fair] 雖成敗事異,而同居正號者,竝列于篇?!逗鬂h書·皇后紀序》 名不正則言不順?!墩撜Z·子路》 (12) 又如:正號(正當?shù)拿?;正條兒(比喻正經(jīng)、非淫亂之事);正用情借(正為有正當用途托情借債) (13) 有關(guān)正電,由正電組成,或帶正電 [positive]。如:正電子;正離子 (14) 代數(shù)上為正號;大于零的 [plus]。如:正數(shù);正號 (15) 正點 [sharp;be punctual in time]。如:十二點正;正午 (16) 正面,面對觀察者或?qū)κ值囊幻?[obverse side] 從搭連中取出個正反兩面皆可照人的鏡子來?!都t樓夢》 (17) 又如:這張紙正好都很光潔
[①][zhèng][《廣韻》之盛切,去勁,章。]亦作“1”。(1)當中;不偏。(2)直,不彎曲。(3)端正,不斜不歪。(4)正直,正派。(5)公正合理;不偏頗。(6)正確。(7)準確,無偏差。參見“正正”。(8)標準;準則。(9)合乎法度、規(guī)律或常情。(10)整齊。參見“正正”。(11)純一不雜。(12)真誠。(13)正式的;主要的。(14)正當?shù)?,正?jīng)的。(15)指正面。同“背”、“側(cè)”、“反”相對。(16)指圖形的各個邊的長度和各個角的大小都相等。(17)嚴肅,嚴正。(18)使莊重嚴肅。(19)辨別是非,判定正誤。(20)糾正,修正。指將歪斜不正或有偏差、謬誤的事物改正過來。(21)特指在政治、道德、思想、言論、禮儀等方面,將違反原則、標準或規(guī)定的匡正過來。(22)治理。(23)謂治罪。(24)止,制止。(25)登位;就職。(26)決定;確定。(27)預定。(28)敕令,命令。(29)嫡。與“庶”相對。(30)君長。(31)指君臨,統(tǒng)治。(32)泛指官長。(33)古官名。軍官名。(34)古官名。行政長官名。(35)“正書”、“正楷”的簡稱。(36)副詞。正在。表示動作的進行或狀態(tài)的持續(xù)。(37)副詞。正好,恰好。(38)副詞。偏偏。表示同所要求或所期望的相反。(39)副詞。僅;只。(40)副詞。的確,實在。表示肯定的強調(diào)語氣。(41)連詞??v然,即使。(42)代詞。猶這么,這樣。(43)古代指軍隊作戰(zhàn)的常法。與“奇”相對。其含義甚廣,如先出為正、后出為奇,正面為正、側(cè)翼為奇,明戰(zhàn)為正、暗攻為奇,等等。(44)古代用的數(shù)目字,為十億萬。(45)古代記時術(shù)語,指“時”的后半部分。(46)數(shù)學上指大于零的,物理學上指失去電子的。與“負”相對。(47)通“政”。政治;政事。(48)通“證”。憑證。(49)通“證”。證實。(50)通“證”。諫。(51)姓。戰(zhàn)國有正伯僑。見《史記·封禪書》。[②][zhēng][《廣韻》諸盈切,平清,章。](1)正月。農(nóng)歷一年的第一個月。(2)用以代稱歷法。(3)箭靶的中心位置。(4)見“正2營”。(5)通“征”。賦稅。(6)通“征”。指征稅。(7)通“征”。征伐。(8)通“征”。征役。
[上古音]:耕部照三母,tjieng[廣 韻]:諸盈切,下平14清,zhēng,梗開三平清章[平水韻]:下平八庚·去聲二十四敬[唐 音]:*ji??ng[國 語]:zhèng,zhēng[粵 語]:zeng3zing1zing3[閩南語]:cheng3,chiaN1,chia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