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kuǎ
  • 拼音:kua
  • 注音:ㄎㄨㄚˇ
  • 部首筆畫:8
  • 總筆畫:14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QDFN
  • 五筆98:QDFN
  • 五行:
  • Unicode:U+9299
  • 四角號碼:84127
  • 倉頡輸入法:CKMS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銙字拼音(帶聲調(diào))
    kuǎ
  • 銙字筆順
    撇捺橫橫豎捺撇橫橫撇捺橫橫折
  • 銙字的組詞
    帶銙
  • 基本解釋

    kuǎ ? ㄎㄨㄚˇ ◎ 古代附于腰帶上的裝飾品,用金、銀、鐵、犀角等制成:“至唐高祖……一品、二品銙以金,六品以上以犀,九品以上以銀,庶人以鐵?!? ◎ 形似帶銙的一種茶,稱“銙茶”。 ◎ 量詞,計算茶葉銙數(shù)的單位。

  • 漢語字典

    [①][kuǎ][《廣韻》苦瓦切,上馬,溪。](1)古代附于腰帶上的扣版,作方、橢圓等形。原用來受環(huán)懸物,后純用作裝飾。其質(zhì)料、數(shù)目隨時代或飾者的身份而異。(2)銙茶,形似帶銙,故名。(3)計茶的量詞。(4)懸掛。

    音韻參考

    [廣 韻]:苦瓦切,上35馬,kuǎ,假合二上麻溪[平水韻]:上聲二十一馬[粵 語]:kwaa1kwaa3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上】【金字部】 銙;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1305第08【廣韻】【集韻】【韻會】??苦瓦切,音骻。帶具?!咎茣ち鴾唫鳌坑窆?wèi)帝作帶,誤毀一銙?!菊滞ā刻浦疲瑤?,一、二品銙以金,六品已上犀,九品已上銀,庶人鐵。明制,革帶前合口處曰三臺,左右排三圓桃,排方左右曰魚尾,有輔弼二小方,後七枚,前大小十三枚。唐之十三銙卽此式初制也?!∮帧炯崱靠葙I切,音胯。義同。 【集韻】本作??。亦作錁。
  •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