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yu
  • 注音:ㄩˋ
  • 部首筆畫:5
  • 總筆畫:17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jiǎn)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CBTG
  • 五筆98:CNHG
  • 五行:
  • Unicode:U+9E6C
  • 四角號(hào)碼:17227
  • 倉(cāng)頡輸入法:NBPYM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6308
提交資料
  • 鷸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鷸字筆順
    折捺折豎撇豎折撇捺豎折橫撇折捺折橫
  • 鷸字的組詞
    蚌鷸相持 刺虎持鷸 紅頸濱鷸 蠣鷸 鷸蚌相爭(zhēng),漁翁得利。 鷸蚌相爭(zhēng)漁翁得利 鷸鴕 鷸子 鷸鷸 鷸聚 鷸冠 鷸蚌相爭(zhēng),漁翁得利 鷸蚌相爭(zhēng) 鷸蚌相危 鷸蚌相斗 鷸蚌相持,漁翁得利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鷸蚌相持 鷸蚌持爭(zhēng),漁翁得利 鷸蚌 小濱鷸
  • 與鷸相關(guān)的成語(yǔ)
    蚌鷸相持 蚌鷸爭(zhēng)衡 刺虎持鷸 鷸蚌相爭(zhēng);漁翁得利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鷸蚌相危 鷸蚌相斗 鷸蚌相持,漁翁得利 鷸蚌相持 鷸蚌相爭(zhēng),漁翁得利 鷸蚌相爭(zhēng) 鷸蚌持爭(zhēng),漁翁得利
  • 基本解釋

    (鷸) yù ? ㄩˋ ◎ 鳥,羽毛茶褐色,嘴、腳都很長(zhǎng),趾間無(wú)蹼,常在水邊或田野中捕吃小魚、小蟲和貝類:鷸蚌相爭(zhēng),漁翁得利。

    英文翻譯

    snipe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鷸 yù? 〈名〉 (1) (形聲。從鳥,矞( yù?)聲。本義:水鳥鷸) (2) 同本義 [snipe] 鷸,翠鳥也。知天將雨?!墩f(shuō)文》 知天文者冠鷸?!抖Y記》 鷸如鶉,色蒼嘴長(zhǎng),在泥涂間鷸鷸聲,村民云田雞所化,亦鵪鶉類也。蘇秦所謂鷸蚌相持者,即此?!侗静菥V目》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稇?zhàn)國(guó)策》 (3) 又如:鷸鷸(水鷸鳥的叫聲);鷸冠(鷸毛冠。古代為天文者之冠) (4) 鷸科多數(shù)種類鳥的通稱 [tattler]。若干狩獵禽(沙錐屬Capella)之一,與丘鷸近似,但較小,有十分細(xì)長(zhǎng)的嘴,用它插入泥中搜尋蠕蟲和其他食物,上體通常雜黑褐色;皮黃色和栗色,尾和體側(cè)具有橫斑

  • 漢語(yǔ)字典

    [①][yù][《廣韻》餘律切,入術(shù),以。]“鷸1”的繁體字。(1)水鳥名。體色暗淡,喙細(xì)長(zhǎng),腿亦長(zhǎng),趾間沒有蹼。常棲田澤,捕食小魚及昆蟲。是一種候鳥。天將雨即鳴。(2)翠鳥的別名。(3)今為鷸科多種鳥的通稱。有時(shí)也專指鷸屬各種鳥。常見的有丘鷸、細(xì)嘴濱鷸、烏腳濱鷸、三趾鷸、闊嘴鷸等。(4)疾飛貌。[②][shù]“鷸2”的繁體字。見“鷸2子”。

    音韻參考

    [平水韻]:入聲四質(zhì)[粵 語(yǔ)]:wat6[閩南語(yǔ)]:ut8,lut8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亥集中】【鳥字部】 鷸; 康熙筆畫:23; 頁(yè)碼:頁(yè)1505第14【廣韻】餘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huì)】【正韻】以律切,??音聿?!菊f(shuō)文】鷸,知天將雨鳥也。知天文者冠鷸。陳藏器云:鷸如鶉,色蒼喙長(zhǎng),在泥塗。邨民云:田鷄所化?!緫?zhàn)國(guó)策】蘇秦曰:鷸蚌相持。又一種翠鳥曰鷸?!緺栄拧め岠B】翠鷸?!竟]】似燕,紺色,生鬰林?!臼琛坷钛苍唬胡?,一名翠,其羽可以爲(wèi)飾。又一種,赤足,黃文,曰鷸?!咀髠鳌べ叶哪辍苦嵶雨昂镁埴柟?,是也。又【正韻】疾飛貌?!灸救A·海賦】鷸如驚鳧之失侶。又【集韻】食律切,音術(shù)?!緩V雅】鶙鵳鷸子籠脫?dān)_也?!静軕椩]】鷸音述。驚字原刻從敬從鳥。【考證】已改正??甲C:〔【木華·海賦】鷸如〈敬下鳥〉鳧之失侶?!场≈?jǐn)照原文〈敬下鳥〉鳧改驚鳧。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duì)比: 中國(guó)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韓國(guó)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