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li
  • 注音:ㄌㄧˋ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9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中右結(jié)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IDTH
  • 五筆98:IDTH
  • 五行:
  • Unicode:U+701D
  • 四角號碼:31111
  • 倉頡輸入法:EMDM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瀝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瀝字筆順
    捺捺橫橫撇撇橫豎撇捺撇橫豎撇捺豎橫豎橫
  • 基本解釋

    lì ? ㄌㄧˋ ◎ 見“瀝”。

  • 漢語字典

    [①][lì][《廣韻》郎擊切,入錫,來。]“瀝1”的繁體字。(1)水、淚、酒等液體下滴。(2)水流淌。(3)滲出;使?jié)B出。(4)汁液。(5)清酒。(6)猶表露、傾吐。(7)湖名。在廣東省肇慶市。

    音韻參考

    [廣 韻]:郎擊切,入23錫,lì,梗開四入青來[平水韻]:入聲十二錫[國 語]:lì[粵 語]:lik1lik6[閩南語]:lek8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巳集上】【水字部】 瀝; 康熙筆畫:20; 頁碼:頁660第06【唐韻】郞擊切【集韻】【韻會】【正韻】狼狄切,??音歷?!菊f文】浚也。一曰水下滴。【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動滴瀝以成響?!∮诛嚲茖⒈M餘滴曰瀝。【史記·滑稽傳】時賜餘瀝。 又瀝液,微流也?!緩埡狻に??賦】漱飛泉之瀝液?!∮咒罏r,雨雪聲?!局x惠連·雪賦】霰淅瀝而先集。 【集韻】或作??。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