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wu
  • 注音:ㄨˇ
  • 部首筆畫:4
  • 總筆畫:11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TRGK
  • 五筆98:CGKG
  • 五行:
  • Unicode:U+727E
  • 四角號碼:21561
  • 倉頡輸入法:HQMMR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4889
提交資料
  • 牾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牾字筆順
    撇橫豎橫橫豎折橫豎折橫
  • 牾字的組詞
    悖牾 錯牾 抵牾 乖牾 犄牾 訐牾 疏牾 牾逆
  • 基本解釋

    wǔ ? ㄨˇ ◎ 逆,不順:抵牾(抵觸,沖突)。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wǔ? 〈動〉 (1) 相逢 [meet] 重華不可牾兮,孰知余之從容?!妒酚洝でZ生列傳》 (2) 背逆 [violate] 牾,逆也?!墩f文》 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與牾?!稘h書·嚴延年傳》 (3) 又如:抵牾(矛盾。也作牴牾);牾逆(違逆,觸犯)

  • 漢語字典

    [①][wǔ][《字彙》五故切](1)逢。(2)違逆,不順從。

    音韻參考

    [廣 韻]:五故切,去11暮,wù,遇開一去模疑[粵 語]:ng5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巳集下】【牛字部】 牾; 康熙筆畫:11; 頁碼:頁701第07【集韻】【正韻】??訛胡切,音吾。獸名?!虬磫?,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字彙云:五故切,與忤同,謬甚。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