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jiá
  • 拼音:jia
  • 注音:ㄐㄧㄚˊ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0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ADWW
  • 五筆98:ADWW
  • 五行:
  • Unicode:U+83A2
  • 四角號碼:44808
  • 倉頡輸入法:TKOO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莢字拼音(帶聲調(diào))
    jiá
  • 莢字筆順
    橫豎豎橫撇捺撇捺撇捺
  • 基本解釋

    莢? (莢?) jiá ?ㄐㄧㄚˊ 〈名〉 ◎ 一種植物果實的類型。由一個心皮生成的單子房發(fā)育而成,果皮成熟時乾燥,扁而長,沿兩邊裂開;開裂後,果皮成對稱的兩片。豆類植物的果實,大都如此。如:“豆莢”﹑“皂莢”﹑ ◎ “榆莢”。宋·范成大《初夏詩二首之一》:“桑葉露枝蠶向老,菜花成莢蝶飛來。”亦稱為“莢果”。 ◎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莢成僖子。

  • 漢語字典

    [①][jiá][《廣韻》古協(xié)切,入帖,見。]“莢1”的繁體字。豆類植物的果實。有一層外皮包裹著,外皮通常為狹長形。單室,多籽,成熟時外皮裂成兩片。這種果實如草本的大豆、豌豆、蠶豆、花生以及木本的榆莢、槐莢、皂莢等皆是。

    音韻參考

    [廣 韻]:古協(xié)切,入30怗,jie,咸開四入添見[平水韻]:入聲十六葉[粵 語]:gaap3[閩南語]:ngeh4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上】【艸字部】 莢;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1035第04【唐韻】【正韻】古協(xié)切【韻會】吉協(xié)切,??音夾?!菊f文】草實?!静┭拧慷菇侵^之莢?!局芏Y·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莢物?!驹]】莢物,薺莢、王棘之屬?!臼琛繀u今人謂之皁莢是也。 又蓂莢,堯時瑞草?!∮智v蒾?!颈静荨咳~似木槿及楡、柞小樹?!∮皱X名?!厩皾h·食貨志】漢興,以爲(wèi)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莢錢?!驹]】如楡莢也。 又陵名。【水經(jīng)注】李夫人塚,塚形三成,世謂之莢陵?!∮中??!就ㄖ尽な献迓浴壳v氏?!撅L(fēng)俗通】莢成僖子,晉大夫?!就跎妗ぐ偌抑尽寇饔乐⑵疥柷v氏??甲C:〔【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莢?!场≈?jǐn)照原文莢字下增物字。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