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黃芪功效核心:治肌表衰弱

    張英棟 山西省晉中市第三人民醫(yī)院

    汪昂在《本草備要》中指出黃芪“無汗能發(fā),有汗能止”。張元素也說過黃芪“無汗則汗之,有汗則止之”。“知其要者一言以終”,筆者認為,黃芪所有功用都源自其核心功效“治肌表衰弱”,“無汗能發(fā),有汗能止”只是其中一例。

    黃芪之“有汗能止”

    “有汗能止”較易理解。如《湯液本草》稱黃芪“治氣虛盜汗并自汗”。包亦林《世醫(yī)得效方》設(shè)玉屏風散,以黃芪180克,白術(shù)、防風各60克,研細末。每服6克,每日2次,治表虛自汗惡風。關(guān)于玉屏風散諸家有不同意見,但對于黃芪止汗則無異議。秦伯未在《謙齋醫(yī)學講稿》中寫到:某男,67歲,經(jīng)常感冒,往往一二月接連不斷,癥狀僅見鼻塞咳痰,頭面多汗,稍感疲勞。曾服玉屏風散,半個月無效果。用桂枝湯加黃芪,服后自覺體力增強,感冒隨之減少。同樣用黃芪而收效不同,理由是桂枝湯調(diào)和營衛(wèi),加黃芪固表,是加強正氣以御邪。玉屏風散治虛人受邪,邪戀不解,目的在于益氣以祛邪。一般認為黃芪和防風相畏相使,黃芪得防風,不慮其固邪,防風得黃芪,不慮其散表,實際上散中寓補,補中寓疏,不等于扶正固表。正因如果本無表邪,常服防風疏散,反而給予外邪侵襲的機會。以上是關(guān)于黃芪固表時的配伍問題,接下來談黃芪固表中的緩急問題,岳美中先生對此有深刻體會。他曾說:“我往年嘗以玉屏風散做湯用,大其量,治表虛自汗。3~5劑后即得汗收的效驗。但不日又復(fù)發(fā),再服再效,再復(fù)發(fā),似乎此方只有短效而無鞏固的長期作用。后見我院蒲輔周老醫(yī)師治療這種病癥,用散劑每日服9克,堅持服到一個月,不獨汗止,且療效鞏固,不再復(fù)發(fā)。我才恍然悟到表虛自汗是較慢性的肌表生理衰弱癥,想以藥力改變和恢復(fù)生理,必須容許它由量變達到質(zhì)變,3~5帖湯劑,豈能使生理驟復(fù)?”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將黃芪列為上品,謂其“主癰疽久敗瘡,排膿止痛,大風,癩疾,五痔鼠瘺,補虛”,這應(yīng)該是“無汗能發(fā)”的最早論述?!秲?nèi)經(jīng)·素問·陰陽應(yīng)象大論》云“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fā)之”。“癰疽久敗瘡……大風,癩疾,五痔鼠瘺”都是“在皮”、“有邪者”,“汗而發(fā)”當為正治。

    黃芪之“無汗能發(fā)”

    以“無汗能發(fā)”的思路使用黃芪,歷代不乏名方。如《備急千金要方》大棗湯,以黃芪四兩,麻黃五兩,附子一枚,甘草一尺,生姜二兩,大棗十五枚,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治歷節(jié)疼痛;《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神效托里散,以黃芪、忍冬草各五兩,當歸一兩二錢,炙甘草八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酒一盞半,煎至一盞,治癰疽發(fā)背、腸癰、奶癰、無名腫毒,焮作疼痛,憎寒壯熱,類若傷寒,不問老、幼、虛人,并皆治之;《本草切要》載一方,黃芪、當歸各二兩,漢防己三兩,金銀花一兩,煮酒飲之,治療遍身蟲癬瘡疥;《外科全生集》代刀散,用炒黃芪、皂刺各一兩,乳香、生甘草各五錢,研細末,陳酒送下,每服三錢,立穿一切外癥。《驗方新編》四神煎,用生黃芪八兩,川牛膝三兩,遠志肉三兩,石斛四兩,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銀花一兩,煎一碗,一氣服之。服后覺兩腿如火之熱,即蓋暖睡,汗出如雨,待汗散后,緩緩去被,忌風,治療鶴膝風,一服病去大半,再服除根,不論久近皆效。筆者常以四神煎加減,加入白酒后下,治療很多衰弱癥表現(xiàn)為無汗者,如下肢動脈閉塞、體表頑固性潰瘍、銀屑病等,多數(shù)在3劑內(nèi)見效。

    黃芪核心功效在于“治肌表衰弱”

    黃芪一藥,而有發(fā)汗止汗截然相反之功用,其理何在?鄒澍《本經(jīng)疏證》指出防己茯苓湯中用黃芪“非止汗者,特能引營衛(wèi)中氣,營衛(wèi)中氣行,邪氣遂無以干……”岳美中先生說“黃芪治肌表衰弱,是從仲景用黃芪諸方歸納出來的。肌表組織之能力恢復(fù)……”無汗是因為“肌表衰弱”,汗出也是因為“肌表衰弱”,黃芪的核心功效就在于“治肌表衰弱”,肌表“恢復(fù)”,則水去腫消;則無汗者得汗、汗多者汗止;則血痹得除;則肌力可復(fù),等等。

    張元素言黃芪“甘溫純陽,其用有五:補諸虛不足一也;益元氣二也;壯脾胃三也;去肌熱四也;排膿止痛、活血生血、內(nèi)托陰疽,為瘡家圣藥五也”,看似無所不容,實則未及本質(zhì)?!包S芪是今日應(yīng)用最廣泛的一種補藥,因為它應(yīng)用最廣泛,所以有的人在臨床上應(yīng)用得漫無標準,超出了它的應(yīng)用范圍,這是不能發(fā)揮黃芪本來的長處的”,岳美中先生所言之狀況如今依然。如果追究其造成之緣由,張元素怕難辭其咎。歷代本草書籍多羅列其末——配伍后的各種用途,而不究其本——“核心功效”,此風源遠流長,學醫(yī)者不可不知,不可不慎。

    黃芪的應(yīng)用

    明白了黃芪的核心功效,使用黃芪便可脫卻有汗、無汗的羈絆?!督饏T要略》防己黃芪湯,條文中明言主治“脈浮身重,汗出惡風”,但方后注中卻言“服后當如蟲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繞腰以下,溫令微汗,差?!庇袑W者提出《千金要方》卷八所載才為本方真面目:黃芪五兩,漢防已四兩,生姜、白術(shù)各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方后注為“服了坐被中,欲解如蟲行皮中,臥取汗”。從主治看本方證當有“汗出”,而從見效的標志來看也當有“汗”。此方證實際體現(xiàn)的是“汗出無效”和“汗出不勻”的兩種病理狀況?!昂钩觥敝C從“汗”來解,這就提示了有汗的情況也能用發(fā)的思路治療。

    作為“補諸虛不足”之藥,我們不僅要了解每類藥的共性,更要努力去掌握每味藥的個性,只有對于藥物的個性,即核心功效掌握得越深入,臨證才越能開出如經(jīng)方般精煉,功用集中、不散漫的方子來。具體到黃芪,李東垣認為“黃芪與人參、甘草三味,為除燥熱肌熱之圣藥”,如果我們止步于此,開方子的時候只能三藥并用,不會分開來用。岳美中先生卻能把這三味藥分開,他說“補中益氣湯之補脾胃的虛餒,乃方中參術(shù)的職事,黃芪是負鼓蕩谷氣以充肌表力量之職責,東垣謂內(nèi)傷者,上焦陽氣下陷為虛熱……補中益氣湯之應(yīng)用黃芪,仍未出仲景用黃芪之范疇,不過在視于方劑的組織法度與配合品味如何,而隨時發(fā)揮其振起肌表衰弱的能力罷了”?!夺t(yī)宗金鑒》中描述更為精辟,“黃芪五物湯,治因虛召風,中人經(jīng)絡(luò)而病半身不遂者……此方君黃芪而補衛(wèi)……其功力專于補外,所以不用人參補內(nèi)、甘草補中也?!秉S芪補外,人參補內(nèi),甘草補中,說得何其明白。相對于經(jīng)方中人參所補之氣陰,甘草所護之脾胃,肌與表的確都為“外”。識得此,則臨證處方中,黃芪與人參、甘草三味便可分可合了。(注:本文所引岳美中先生言論均出自《岳美中醫(yī)學文集》)

更多中藥材
  • 我們都知道,肝癌一直素有“癌癥之王”的稱號。其實,肝癌僅僅是肝病大家族當中的一種,其他還有脂肪肝、酒精肝、藥物肝、甲肝、乙肝、肝硬化、肝腹水等等,看著這一串跟肝有關(guān)的疾病,你會不會感到心驚肉跳、毛骨悚然呢,我們在驚恐之后的當務(wù)之急還是想想如......
  • 肝癌術(shù)后康復(fù)食物1、菌類食物:如木耳,香菇,冬蟲夏草,猴頭菇,灰樹花,巴西蘑菇,平菇,靈芝,銀耳等食物應(yīng)該對腫瘤患者特別有益。靈芝香菇木耳等藥用,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現(xiàn)代科學分析,食用菌含有多糖,可增加酶腺細胞功能,提高細胞免疫功能,增強免疫......
  • 肝癌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它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chǎn)生很大的傷害,同時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yīng)該及時預(yù)防肝癌這種疾病,一旦患病及時治療,在治療的同時也要注意合理飲食。下面就由專家詳細介紹一下,希望大家能夠重視這種疾病。肝癌晚......
  • 1、斑番燒雞蛋組成:斑蝥2只,雞蛋1只。用法:雞蛋打一小孔,納人斑蝥(去頭、足)棉紙封之,文火燒熟,去斑蝥,吃雞蛋。2、田七末藕汁燉雞蛋組成:田七2~3克,藕汁30ml,新鮮雞蛋1只。用法:將雞蛋去殼,打人碗中攪拌,加人藕汁(用新鮮藕洗凈,......
  • 中醫(yī)治療腫瘤有著不可代替的優(yōu)勢:肝癌是一種復(fù)雜的疾病,受到眾多因素多年作用的影響才會發(fā)生,在治療上也是相當困難的,在治療方法的選擇上不能單一。中醫(yī)治療腫瘤優(yōu)勢:1、緩解病情:在中醫(yī)治療肝癌上應(yīng)用多是很常見的事情,首先我們要針對腫瘤的癥狀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