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太陽、少陰、厥陰皆有身痛。當(dāng)以外證與脈別之。太陽證表未解。脈浮緊。法當(dāng)身體痛。宜麻黃湯以汗之。
(脈浮緊當(dāng)身體疼痛。宜以汗解。假令尺脈遲者。不可發(fā)汗。何以知其然。榮氣不出。
血少故也。尺脈遲者。先以小建中湯以養(yǎng)之。脈浮者。麻黃湯主之。)太陽中濕。一身盡痛。發(fā)熱身黃。小便不利。病患中濕。因而傷風(fēng)。風(fēng)濕相搏。一身痛腫。是名風(fēng)濕。當(dāng)于風(fēng)濕中求之。
(麻黃加術(shù)湯主之。)若脈沉。自利而身體痛者。陰證也。急當(dāng)救里。宜四逆湯。附子湯。真武湯之類以溫之。
(大抵大便利而身體疼者。當(dāng)救里。大便如常而體疼者。急當(dāng)救表。此不可不知也。)或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咽喉不利。身如被杖者。當(dāng)作陰毒治之。又問。發(fā)汗后身疼痛。
脈沉而遲。當(dāng)用何藥。仲景有桂枝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蓋為此證也。小建中湯。兼治汗后身疼。脈沉而遲者。若霍亂吐瀉止。而身疼痛不休者。少與桂枝湯即愈。金匱要略云。瘡家雖身體痛。不可發(fā)汗。汗出則。又問身癢者何也。脈浮而遲。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癢。太陽病。七八日。脈微而惡寒。以陰陽俱虛。不可更發(fā)汗更下更吐也。
(小柴胡湯主之。若重反發(fā)汗。則氣虛。必兩耳聾無聞。可芍藥甘草附子湯。素有熱人。
可黃建中湯。)面赤有熱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當(dāng)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歌曰。脅痛多屬少陽家。燥糞陽明并小柴。里水痞堅須十棗。陰脅引痛臟中乖。
脅肋痛滿者。邪氣在半表半里之間也。邪方傳里。即將為實。氣郁不行。法當(dāng)和解。若夫里水痛堅。非下之不可也。少陽病。脅痛。耳聾。寒熱。干嘔。或脅下堅滿。并用小柴胡湯和解之。
陽明病之解。傳入少陽。脅下堅滿。干嘔。小柴胡湯。又陽明燥糞。不大便。脅下堅滿。
舌上胎滑。小柴胡湯。太陽病??人浴8蓢I。微利。心下痞硬。引脅下痛。身涼汗出。或時頭疼。此為表解里有水。十棗湯下之。病者脅下痛。素有痞積在于臍旁。引小腹入陰筋俱作痛。此為臟結(jié)。不治。
身疼浮緊太陽臨。自利肝并腎帶沉。中濕毒因與風(fēng)濕。其余霍亂本條尋。
局方。大柴胡證云。邪結(jié)在里。大便秘澀。心腹痛硬者。可服。若身體疼痛。是表證未解。不可與之。然則身體疼痛。不脈沉。不自利。太陽之表證明矣。其或自利。脈沉。此則陰證之身痛。臟家之里病云。
身痛。大抵多是表證。太陽身痛。脈浮緊。無汗。麻黃湯以汗之。或只脈遲者。血不足也。先用小建中湯以養(yǎng)之。俟其尺脈浮。即用麻黃湯。
病七八日。脈細(xì)惡寒。為陰陽俱虛。吐汗下并不可治。在其人素?zé)o熱??缮炙幐什莞阶訙?。素有熱??牲S建中湯。厥陰、少陽身痛。其脈沉。必自利。四逆湯。真武湯。附子湯。
中濕一身盡痛。不可汗下。但利小便。有本條。陰毒身痛。如被杖。腹中絞痛。脈沉而疾。
有本條。風(fēng)濕一身痛重。但微汗。不可大發(fā)汗。有本條。發(fā)汗后身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人參湯。汗后身痛。為寒邪在表。脈沉遲。為在里。用芍藥入榮人參。安和真氣?;蛴命S建中湯。又汗后霍亂。身痛不休。少與桂枝湯。
方
解肌湯治傷寒往來寒熱。有時肢節(jié)煩疼者。
恒山(二兩)柴胡(四兩)知母甘草青蒿子桃枝(各一兩)桂生姜(二兩)烏梅(十二枚)蔥白薤白(各三寸)柳枝(一握)鱉甲(醋炙去裙二兩)上以水一斗二
防風(fēng)湯治少陽病。筋牽急而疼痛。發(fā)作有時。此為痹也。
防風(fēng)甘草(各一兩炙)天南星生姜(二兩炙)上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
溫服合。日三服。
六物解肌湯治傷寒發(fā)熱身痛。
葛根(四兩)茯苓(三兩)麻黃牡蠣生姜(各二兩)甘草(一兩)上咀。
以水八煮取三升。分三服。再服得汗通。即止。古今錄驗。無生姜、甘草。忌酢物。
參苓散治傷寒。治百節(jié)疼。一切虛勞氣疾。并宜服之。
人參(二兩)茯苓(一兩)白術(shù)(二十兩銼)桔梗(十兩去蘆)橘紅(六兩)香白芷(二兩去蘆)川芎(一兩半)半夏(一兩湯洗七次)濃樸(二兩桂(去皮春夏三兩秋冬四兩)枳殼(四兩麩炒令黃同桂杵為末)干姜(春三兩)上件一處焙干。除官桂、枳殼別杵須是勻。
取出。以凈紙襯。安板床上候冷。勿令侵塵土。入前枳殼、官桂、川芎。和勻。杵為細(xì)末。
每服一錢。水一盞。生姜三片。蔥二寸。煎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候。
陽旦湯治傷寒肢節(jié)疼痛。內(nèi)寒外熱。心下虛煩。
芍藥甘草(各二兩)干姜黃芩(各三兩)桂心(四兩)大棗(十五枚)上咀。以一斗。煮取五升。去滓。
溫服一升。日三服。夜再服。令小汗出。瘥。
黃建中湯治傷寒身痛。尺脈遲。及汗后身痛。脈弱。
黃桂(各一錢半)白芍藥(三錢)甘草(一錢)上以水二錢。姜五片。棗二枚。煎。去滓。入稠餳一大匙。再煎盡。溫服。舊有微溏?;驀I者。不用餳。
人參順氣散治丈夫婦人風(fēng)虛氣弱。榮衛(wèi)不和。肢節(jié)疼痛。身體沉重。頭目眩暈。
肩背拘急。手足冷麻。半身不遂??谘弁嵝薄L迪巡焕?。言語謇澀?;蚱⑽覆缓汀P母?/p>
刺痛。胸膈痞滿。倦怠少力?;魜y轉(zhuǎn)筋。吐瀉不止。胎前產(chǎn)后。并宜服之。
干姜人參(各一兩)川芎(去蘆頭)甘草(炙)白術(shù)(去蘆)苦梗(去蘆)濃樸(去皮姜汁制)陳皮(洗去白)白芷麻黃(去節(jié))干葛(去蘆各四兩)上為細(xì)末。每服二枚。
薄荷五七葉。同煎八分。不拘時候。如傷寒感風(fēng)冷。頭疼腰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夫太陽、少陰、厥陰皆有身痛。當(dāng)以外證與脈別之。太陽證表未解。脈浮緊。法當(dāng)身體痛。宜麻黃湯以汗之。
(脈浮緊當(dāng)身體疼痛。宜以汗解。假令尺脈遲者。不可發(fā)汗。何以知其然。榮氣不出。
血少故也。尺脈遲者。先以小建中湯以養(yǎng)之。脈浮者。麻黃湯主之。)太陽中濕。一身盡痛。發(fā)熱身黃。小便不利。病患中濕。因而傷風(fēng)。風(fēng)濕相搏。一身痛腫。是名風(fēng)濕。當(dāng)于風(fēng)濕中求之。
(麻黃加術(shù)湯主之。)若脈沉。自利而身體痛者。陰證也。急當(dāng)救里。宜四逆湯。附子湯。真武湯之類以溫之。
(大抵大便利而身體疼者。當(dāng)救里。大便如常而體疼者。急當(dāng)救表。此不可不知也。)或身重背強。腹中絞痛。咽喉不利。身如被杖者。當(dāng)作陰毒治之。又問。發(fā)汗后身疼痛。
脈沉而遲。當(dāng)用何藥。仲景有桂枝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蓋為此證也。小建中湯。兼治汗后身疼。脈沉而遲者。若霍亂吐瀉止。而身疼痛不休者。少與桂枝湯即愈。金匱要略云。瘡家雖身體痛。不可發(fā)汗。汗出則。又問身癢者何也。脈浮而遲。遲為無陽。不能作汗。其身必癢。太陽病。七八日。脈微而惡寒。以陰陽俱虛。不可更發(fā)汗更下更吐也。
(小柴胡湯主之。若重反發(fā)汗。則氣虛。必兩耳聾無聞。可芍藥甘草附子湯。素有熱人。
可黃建中湯。)面赤有熱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當(dāng)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歌曰。脅痛多屬少陽家。燥糞陽明并小柴。里水痞堅須十棗。陰脅引痛臟中乖。
脅肋痛滿者。邪氣在半表半里之間也。邪方傳里。即將為實。氣郁不行。法當(dāng)和解。若夫里水痛堅。非下之不可也。少陽病。脅痛。耳聾。寒熱。干嘔。或脅下堅滿。并用小柴胡湯和解之。
陽明病之解。傳入少陽。脅下堅滿。干嘔。小柴胡湯。又陽明燥糞。不大便。脅下堅滿。
舌上胎滑。小柴胡湯。太陽病??人浴8蓢I。微利。心下痞硬。引脅下痛。身涼汗出。或時頭疼。此為表解里有水。十棗湯下之。病者脅下痛。素有痞積在于臍旁。引小腹入陰筋俱作痛。此為臟結(jié)。不治。
身疼浮緊太陽臨。自利肝并腎帶沉。中濕毒因與風(fēng)濕。其余霍亂本條尋。
局方。大柴胡證云。邪結(jié)在里。大便秘澀。心腹痛硬者。可服。若身體疼痛。是表證未解。不可與之。然則身體疼痛。不脈沉。不自利。太陽之表證明矣。其或自利。脈沉。此則陰證之身痛。臟家之里病云。
身痛。大抵多是表證。太陽身痛。脈浮緊。無汗。麻黃湯以汗之。或只脈遲者。血不足也。先用小建中湯以養(yǎng)之。俟其尺脈浮。即用麻黃湯。
病七八日。脈細(xì)惡寒。為陰陽俱虛。吐汗下并不可治。在其人素?zé)o熱??缮炙幐什莞阶訙?。素有熱??牲S建中湯。厥陰、少陽身痛。其脈沉。必自利。四逆湯。真武湯。附子湯。
中濕一身盡痛。不可汗下。但利小便。有本條。陰毒身痛。如被杖。腹中絞痛。脈沉而疾。
有本條。風(fēng)濕一身痛重。但微汗。不可大發(fā)汗。有本條。發(fā)汗后身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人參湯。汗后身痛。為寒邪在表。脈沉遲。為在里。用芍藥入榮人參。安和真氣?;蛴命S建中湯。又汗后霍亂。身痛不休。少與桂枝湯。
方
解肌湯治傷寒往來寒熱。有時肢節(jié)煩疼者。
恒山(二兩)柴胡(四兩)知母甘草青蒿子桃枝(各一兩)桂生姜(二兩)烏梅(十二枚)蔥白薤白(各三寸)柳枝(一握)鱉甲(醋炙去裙二兩)上以水一斗二
防風(fēng)湯治少陽病。筋牽急而疼痛。發(fā)作有時。此為痹也。
防風(fēng)甘草(各一兩炙)天南星生姜(二兩炙)上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
溫服合。日三服。
六物解肌湯治傷寒發(fā)熱身痛。
葛根(四兩)茯苓(三兩)麻黃牡蠣生姜(各二兩)甘草(一兩)上咀。
以水八煮取三升。分三服。再服得汗通。即止。古今錄驗。無生姜、甘草。忌酢物。
參苓散治傷寒。治百節(jié)疼。一切虛勞氣疾。并宜服之。
人參(二兩)茯苓(一兩)白術(shù)(二十兩銼)桔梗(十兩去蘆)橘紅(六兩)香白芷(二兩去蘆)川芎(一兩半)半夏(一兩湯洗七次)濃樸(二兩桂(去皮春夏三兩秋冬四兩)枳殼(四兩麩炒令黃同桂杵為末)干姜(春三兩)上件一處焙干。除官桂、枳殼別杵須是勻。
取出。以凈紙襯。安板床上候冷。勿令侵塵土。入前枳殼、官桂、川芎。和勻。杵為細(xì)末。
每服一錢。水一盞。生姜三片。蔥二寸。煎七分。通口服。不拘時候。
陽旦湯治傷寒肢節(jié)疼痛。內(nèi)寒外熱。心下虛煩。
芍藥甘草(各二兩)干姜黃芩(各三兩)桂心(四兩)大棗(十五枚)上咀。以一斗。煮取五升。去滓。
溫服一升。日三服。夜再服。令小汗出。瘥。
黃建中湯治傷寒身痛。尺脈遲。及汗后身痛。脈弱。
黃桂(各一錢半)白芍藥(三錢)甘草(一錢)上以水二錢。姜五片。棗二枚。煎。去滓。入稠餳一大匙。再煎盡。溫服。舊有微溏?;驀I者。不用餳。
人參順氣散治丈夫婦人風(fēng)虛氣弱。榮衛(wèi)不和。肢節(jié)疼痛。身體沉重。頭目眩暈。
肩背拘急。手足冷麻。半身不遂??谘弁嵝薄L迪巡焕?。言語謇澀?;蚱⑽覆缓汀P母?/p>
刺痛。胸膈痞滿。倦怠少力?;魜y轉(zhuǎn)筋。吐瀉不止。胎前產(chǎn)后。并宜服之。
干姜人參(各一兩)川芎(去蘆頭)甘草(炙)白術(shù)(去蘆)苦梗(去蘆)濃樸(去皮姜汁制)陳皮(洗去白)白芷麻黃(去節(jié))干葛(去蘆各四兩)上為細(xì)末。每服二枚。
薄荷五七葉。同煎八分。不拘時候。如傷寒感風(fēng)冷。頭疼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