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字典
詞典
成語
古詩
國學(xué)
百家姓
古籍分類
集部
子部
史部
經(jīng)部
精選古籍
穆天子傳
大唐新語
五虎平南
萬花樓
五虎征西
海上花列傳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
醒世姻緣傳
夢中緣
十二樓
敬齋古今黈 卷之十二
作者:
《敬齋古今黈》李冶
孟子。不下帶而道存焉。趙臺卿以為帶近于心。意謂道不離心。心不離道云耳。然而道之在人心也。使孟氏而雖不言。其誰不知此乎。禮。凡視上于面則敖。下于帶則憂。孟子雖獨舉不下帶。而亦互明之。蓋謂于其上下兩間瞥而見之。道已有所在矣。此與孔子之見溫伯雪子。目擊而道存。文則異而意則同。彼所謂目擊者。不待言語而得之者也。此所謂不下帶者。不待上下視而得之者也。
褚淵母。宋始安公主。繼母。吳郡公主。又尚巴西公主。王儉母。武康公主。又尚陽羨公主。齊高帝既受禪于宋。淵、儉以佐命功。進爵增戶。處士何點謂人曰。我作齊書已竟。贊云。淵既世族。儉亦國華。不賴舅氏。遑恤國家。詳點大意。遑恤國家。當(dāng)作遑恤婦家。然后上下意完。直云國家。不惟意斷。語亦太露。必后人傳寫之誤。
宋武大明六年。策秀才于中堂。揚州秀才顧法對策曰。源清則流潔。神圣則形全。神圣當(dāng)作神勝。
王弼既注易。又作略例上下二篇。唐四門博士邢為之序。有云。臣舞象之年。鼓篋鳣序。按禮記內(nèi)則云。十有三年。學(xué)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xué)射御。鄭玄云。成童十五以上。又云。擊鼓警眾。乃發(fā)篋出所治經(jīng)業(yè)。又后漢楊震傳。鸛雀銜三鳣魚。飛集講堂前。鳣、音善。然則自謂年十五始入學(xué)也。
魯直喜見八叔父詩云。稍詢耆舊閑。大半歸山邱。小兒攜婦子。襁褓皆裹頭。東坡詩有云。當(dāng)時襁褓皆七尺。而我安得留康強。蘇、黃所狀皆一類。而黃不若蘇之簡而詣理也。
俗語作不露樸。此出馬援傳。曰。援三兄況、余、員。并有才能。王莽時皆為二千石。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諸兄奇之。嘗受齊詩。意不能守章句。乃辭況。欲就邊郡田牧。況曰。汝大才。良工不示人以樸。且從所好。不示人以樸。謂不令他人見其短長也。況此語。謂援齒雖少而才器遠大。不能窺其際。今雖不好學(xué)而欲就田牧。然將來或不可測。以故從所請。
孟子。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釋文。行如字。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則音下孟反。二字旨意果同音否。論語。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先王之遺文。能行已上諸事。即在身之行(去聲。)也。治以為論、孟此三字。皆當(dāng)從下孟反。
靜言庸違。靜言、安靜有理之言也。靜則對亂言之。庸、用也。書中庸字。皆為用義。言則甚美。及用之。則常自違之。
東坡赤壁賦。此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一本作共樂。當(dāng)以食為正。賦本韻語。此賦自以月、色、竭、食、籍、白為協(xié)。若作樂字。則是取下客喜而笑。洗盞更酌為協(xié)。不特文勢萎薾。而又段絡(luò)叢雜。東坡大筆。必不應(yīng)爾。所謂食者。乃自己之真味。受用之正地。非他人之所與知者也。今蘇子有得乎此。則其閑至樂。蓋不可以容聲矣。又何必言樂而后始為樂哉。素問云。精食氣。形食味。啟玄子為之說曰。氣化則精生。味和則形長。又云。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啟玄子為之說曰。氣生壯火。故云壯火食氣。少火滋氣。故云氣食少火。東坡賦意。正與此同。
后漢光武紀論曰?;士寄项D君初為濟陽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于縣舍。有赤光照室中。欽異焉。南頓君名欽。雖見于光武紀。而此論初無有也。此論方敘南頓君事。而據(jù)以稱欽。則欽謂誰乎。止云君異焉??梢?。
葛稚川西京雜記。或問揚子云欲為賦何如。子云曰。讀賦千首。乃能之。以予思之。亦不待如是之多也。果擇其古今健筆??梢詾榉▌t者。得百。能熟誦之。足矣。故今之學(xué)者。每相與語曰。賦百詩千。若謂讀賦千首乃能為之。則學(xué)者當(dāng)云賦千詩萬。文章雖難事。那有此理。
歐陽棐、永叔第三子也。永叔嘗書以教之曰。藏精于晦則明。養(yǎng)神以靜則安?;匏孕钣谩lo所以應(yīng)物。善蓄則不竭。善應(yīng)則無窮。雖學(xué)則可至。然性近則得之易也。宣仁后崩。哲宗親政。蘇子瞻知定州。朝辭上書曰。古之圣人將以有為也。必先處晦而觀明。處靜而觀動。則萬物之情畢陳于前。陛下欲有為也。惟憂太蚤。不患稍遲。近世趙禮部秉文周臣作平定涌云樓記。全用歐、蘇語意曰。古之君子。內(nèi)淵靜而外昭曠。昭曠則悔吝不生。淵靜則不蔽于物。其于居室也亦然。窔奧之處。淵如也。高明之居。曠如也。淵靜所以存神。昭曠所以知政。靜以養(yǎng)恬。動以應(yīng)物。萬變之來。了然吾胸中而不惑。茲曠也。祇其所以為達也歟。趙禮部語雖出于歐、蘇。然歐、蘇大旨。一本于易。易之明夷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系辭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元稹苦樂相倚曲前云。漢皇眼瞥飛燕時。可憐斑女恩已衰。未有因由相決絕。猶得半年佯暖熱。轉(zhuǎn)將深意喻旁人。緝綴疵瑕遣才說。后云。白首宮人前再拜。愿將日月相揮解??鄻废鄬円归e。鐙光那得天明在。主今被奪心應(yīng)苦。妾奪深恩初為主。欲知妾意恨主時。主令為妾思量取。班姬收淚抱妾身。我曾排擯無恨人。詩人之口。夫亦何所不有。此作雖借班姬以命意。褒貶初不主姬。然謂姬曾排擯無恨人。則誣亦甚矣。按漢書。許皇后與班倢伃皆有寵于上。上嘗游后庭。欲與倢伃同輦。倢伃力辭。太后聞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倢伃。倢伃又嘗進待者李平得幸。亦為倢伃。又趙飛燕姊娣。貴傾后宮。許皇后、班倢伃皆失寵。于是飛燕譖告許皇后、班倢伃。挾媚道。咒詛后宮。詈及主上。許后廢黜昭臺宮。后姊謁等皆誅死。考問班倢伃。對曰。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脩正尚未蒙福。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愬。如其無知。愬之何益。故不為也。上善其對。赦之。賜黃金百斤。趙氏姊弟驕妒。倢伃恐久見危。乃求供養(yǎng)太后于長信宮。婦人中為人如倢伃者。古今罕儔。曷嘗有排擯之事哉。文人貪為夸辭。執(zhí)此忘彼。救一失一。若是者不可勝數(shù)。學(xué)者固不可不知也。
退之詩。和盧云夫云。閉門長安三日雪。推書撲筆歌慷慨。王昌齡詩。秋山寄陳讜言云。感激不能寐。中宵時慨慷???、口蓋切??兑艨?。二字見文宣。云。中矯厲而慨慷。
公孫丑下。且比化者無使土親膚。于人心獨無恔乎。比固親比之比。比化謂親其死者?!踽尀榧耙嗤?。謂比及變化銷鑠?;掴纸獗葹闉?。竊所未喻。
荀子正論。朱、象者。天下之嵬。一時之瑣也。又非十二子云。飭邪說。文奸言。以梟亂天下。矞宇嵬瑣。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存者有人矣。注云。矞與譎同。宇、大也。放蕩恢大也。嵬謂狂險之行也?,嵵^奸細之行也。說文云。嵬、高不平也。今此言嵬者。其行狂險。亦猶山之高不平也。周大司樂云。大傀災(zāi)則去樂。鄭云??q怪也。晏子春秋曰??溲钥?。自謹于饑寒。命之曰狂僻之民。嵬當(dāng)為傀。義同五每反。□彼反。李子曰。嵬固為高不平。然以嵬配瑣言之。乃細碎之義。故謂朱、象者。天下之嵬。一時之瑣也。嵬正當(dāng)同猥讀之。按韻。嵬、五罪反。猥、烏賄反。其在十賄中同也。古人用字寬。雖它韻猶得葉。況一韻乎。且朱、象非有過高之行。不當(dāng)以險為譏。謂猥瑣蓋得其實。猥瑣者。鄙猥瑣屑云耳。故至今謂人蹇淺卑污而不能自立者。皆謂之猥瑣。楊倞又引周禮傀字說之。贅矣。又一說。嵬太高?,嵦?。義亦通。然非朱、象所得言。
溫公詩。瞑目云。瞑目思千古。飄然一烘塵。山川宛如舊。多少未來人。舊傳云。多少未歸人。然公又有逍遙四章。其三云。閉目念前古。飄然一烘塵。兩儀仍以舊。萬物互爭新。詳后詩意。則前詩作未來人為正。
漢順帝時。梁冀為大將軍?;矢σ?guī)對策曰。君者舟也。民者水也。群臣乘舟者也。將軍兄弟操楫者也。如規(guī)所言。則利害在于群臣而無系于其君。正當(dāng)云。國者舟也。君者乘舟者也。民者水也。將軍兄弟操楫者也。群臣其操楫之具也。如此言之。則利害系于其君矣。不然。止當(dāng)削去群臣乘舟一句。語意自通。
筆談云。算術(shù)多門。如求一、上驅(qū)、搭因、重因之類。皆不離于乘除。惟增乘一法稍異。其術(shù)都不用乘除。但補虧就盈而已。假如除欲九者。增一便是。八除者。增二便是。但一位一因之。予因存中此說。乃悟算術(shù)無窮。存中去今未遠。特著此術(shù)于筆談中。是必前未有以為新奇而纂之耳。然今之算家。自以此法為九訣。而不以為增乘也。若增乘者尋常不用。惟求如積則用之。其法左右上下。各宜位以相繼乘耳。與九歸絕不相類。
孟子。時子因陳子而以告孟子。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此蓋時子因陳子而先已告孟子矣?;蛎献訜o以語之?;蜿愖舆m不在側(cè)。既而陳子又以時子之言告孟子也。觀其文勢。義自可見。趙氏謂時子因陳子使告孟子。其意固順。但其文謂因陳子而以告孟子。則是自告之也。非使告之也。若使陳子告之。當(dāng)云時子因陳子使以告孟子。今直云。因陳子而以告孟子。其為先已自告。無可疑者。
又進不隱賢。必以其道。趙說謂自不隱其賢。意旨頗乖。祇是不蔽賢才耳。惟于其進也。能不蔽賢。故于其退也。能不怨不憫。
又兄戴蓋祿萬鐘。戴蓋祇是乘軒。
史記大宛傳。黎軒、條支在安息西數(shù)千里。善眩。后又云。安息國以黎軒善眩人獻于漢。應(yīng)邵曰。眩。相詐惑。從應(yīng)說。則眩字止當(dāng)正讀。然作幻音讀之亦通。張平子西京賦云。奇幻倏忽。易貌分形。吞刀吐火。云霧杳冥。畫地成川。流渭通徑。此正指眩人之屬。列子稱西極之國有化人來。亦此類。
李長吉歌詩編。金銅仙人辭漢歌序云。魏明帝青龍五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按通鑒云。景初元年。是歲徙長安鐘虡橐銅人承露盤于洛陽。盤折。聲聞數(shù)十里。銅人重不可致。留于灞城。二說半載不同者。青龍止有四年。無五年。其五年。即景初元年也。長吉言五年。當(dāng)是據(jù)未改元時言之。長吉又云。宮官既折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此未必實。設(shè)其事實。亦無它利害。祇為異事耳。通鑒不取。良為得體。
蜀志。劉焉傳評曰。劉焉聞董扶之辭則心存益土。聽相者之言則求婚吳氏。相者事。本傳及全書俱不載而遂以引論。似疏。
黃魯直作東坡墨戲賦云。筆力跌宕于風(fēng)煙無人之境。蓋道人之所易。而畫工之所難。又其他詩多喜用跌宕二字。此出于蜀志簡雍傳。云。雍優(yōu)游風(fēng)儀。性簡傲跌宕。風(fēng)儀。疑作風(fēng)議。
檀弓上??鬃雍显嵊诜涝圃?。先反。門人后。雨甚至??鬃訂栄?。曰。爾來何遲。曰。防墓崩??鬃硬粦?yīng)。三??鬃鱼涣魈樵?。吾聞之。古不修墓。石林先生疑此事云。墓之崇才四尺。葬之日。雨至而崩。何如是之簡也。既崩而不得修。將遂仍之可乎。又謂葬不旋踵而崩。崩又不得修。其何能久而識之乎。石林之疑。誠有由來。然其墓新封。遇甚雨而崩。初亦不足訝也。本不足訝。而孔子為之流涕者。其意必以為葬貴堅固。窆竁甫畢。而有所摧剝。中必戚焉。故不得不為之泫然也。且弟子所謂崩者。夫豈謂陷壞而無余哉。但舉其土封少少摧落耳??鬃铀^古不脩墓者。夫豈謂墓壞而不許重脩哉。但謂窀穸之事。欲其安穩(wěn)一定。毋或茍簡而使至于重修耳。后人因其弟子有墓崩之語。便以為防墓隳壞而無余。因孔子繼有古不修墓之語。便以為古者墓壞則不得重修也。誠使防墓大崩。崩而不許再修。則是孔子非孝子。而古人教人之忘其親也。無乃悖理甚歟。庾蔚之又以為防守其墓。備擬其崩??追f達雖破蔚之終執(zhí)舊聞。皆昧夫雨甚土落之義。而強為辭也。余悉不取。
史記太倉公淳于意傳。詔召問所以為治病死生驗者幾何人。主名為誰。又問方伎所長。及所能治病者。其有書無有。皆安受學(xué)。受學(xué)幾何歲。而史記盡具所對云。治謂史筆不當(dāng)如此。政當(dāng)云。意所對凡數(shù)十條。皆詣理??梢詾槿朔?。則足矣。自不必廣錄而備書之。史、經(jīng)之亞也。煩猥則不足以傳久。且事之有可簡者猶須簡之。況言乎。其有文賦篇翰之富贍者。亦當(dāng)載其目而略其辭。惟有功于天下國家之大利害者。如董仲舒之三策、賈誼政事疏、過秦論之文。雖多。亦不可以不盡錄也。
莊子曰。道術(shù)之為天下裂。又曰。古之所謂道術(shù)者。果烏乎在。曰。無乎不在。道術(shù)云者。謂眾人之所由也。故從所由言之。則道即術(shù)。術(shù)即道也。若從大小言之。則道固不得以為術(shù)。術(shù)固不得以為道也。趙岐序孟子云。治儒術(shù)之道。似不成語。
莊子山木篇。少私而寡欲。私或思字誤。少思寡欲。固老子語。然私之一字。亦不為無理。
馬季長長笛賦。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鳴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季長謂龍吟水中。不見羌人。羌人故得截竹吹之。以效其聲。而文選音注。大與此別。不見之見。音胡練反。張銑注云。龍吟水中。不見其身。李善注云。己謂龍也。皆謂龍在水中不顯現(xiàn)其身。實違馬旨。
離。為火、為日、為電。自是文明之象。皇極經(jīng)世。不取附著之說。當(dāng)矣。日月麗乎天。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皆文彩著見之意。王以附著為主。蓋古說。
東坡云。王莽敗時。省中黃金三十萬斤。陳平以四萬斤閑楚。近世金不以斤計。雖人主未有以百金與人者。何古多而今少也。鑿山披沙無虛日。金為何往哉。頗疑寶貨神變不可知。其復(fù)歸山澤也耶。李子曰。人雖號為大聰明者。亦必有所敝。夫金古多而今□少。自是今世糜耗者眾。東坡乃謂寶貨神變。復(fù)歸山澤。此亦與顧愷之謂妙畫通靈何以異。
武珪燕北雜記云。契丹行軍不擇日。用艾和馬糞于白羊琵琶骨正灸。破便出軍。不破即不出。李子曰。灸琵琶骨不獨契丹。凡蠻貊皆為之。番禺記。載嶺表占卜甚多。有骨卜。田螺卜。雞卵卜。牛卜。鼠米卜。箸卜。篾卜。乃知四夷尚鬼。遇物皆得以為卜也。今北方灸琵琶骨者。與珪記特異。所灸之法蓋有可入不可入者。疾病飲食。一動一止。悉有條理。珪則專謂灸破便出軍。不破即不出。蓋當(dāng)時所見適然。自以為說耳。
上一章
返回目錄
下一章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
魯ICP備19034508號-2
褚淵母。宋始安公主。繼母。吳郡公主。又尚巴西公主。王儉母。武康公主。又尚陽羨公主。齊高帝既受禪于宋。淵、儉以佐命功。進爵增戶。處士何點謂人曰。我作齊書已竟。贊云。淵既世族。儉亦國華。不賴舅氏。遑恤國家。詳點大意。遑恤國家。當(dāng)作遑恤婦家。然后上下意完。直云國家。不惟意斷。語亦太露。必后人傳寫之誤。
宋武大明六年。策秀才于中堂。揚州秀才顧法對策曰。源清則流潔。神圣則形全。神圣當(dāng)作神勝。
王弼既注易。又作略例上下二篇。唐四門博士邢為之序。有云。臣舞象之年。鼓篋鳣序。按禮記內(nèi)則云。十有三年。學(xué)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xué)射御。鄭玄云。成童十五以上。又云。擊鼓警眾。乃發(fā)篋出所治經(jīng)業(yè)。又后漢楊震傳。鸛雀銜三鳣魚。飛集講堂前。鳣、音善。然則自謂年十五始入學(xué)也。
魯直喜見八叔父詩云。稍詢耆舊閑。大半歸山邱。小兒攜婦子。襁褓皆裹頭。東坡詩有云。當(dāng)時襁褓皆七尺。而我安得留康強。蘇、黃所狀皆一類。而黃不若蘇之簡而詣理也。
俗語作不露樸。此出馬援傳。曰。援三兄況、余、員。并有才能。王莽時皆為二千石。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諸兄奇之。嘗受齊詩。意不能守章句。乃辭況。欲就邊郡田牧。況曰。汝大才。良工不示人以樸。且從所好。不示人以樸。謂不令他人見其短長也。況此語。謂援齒雖少而才器遠大。不能窺其際。今雖不好學(xué)而欲就田牧。然將來或不可測。以故從所請。
孟子。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釋文。行如字。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則音下孟反。二字旨意果同音否。論語。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先王之遺文。能行已上諸事。即在身之行(去聲。)也。治以為論、孟此三字。皆當(dāng)從下孟反。
靜言庸違。靜言、安靜有理之言也。靜則對亂言之。庸、用也。書中庸字。皆為用義。言則甚美。及用之。則常自違之。
東坡赤壁賦。此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一本作共樂。當(dāng)以食為正。賦本韻語。此賦自以月、色、竭、食、籍、白為協(xié)。若作樂字。則是取下客喜而笑。洗盞更酌為協(xié)。不特文勢萎薾。而又段絡(luò)叢雜。東坡大筆。必不應(yīng)爾。所謂食者。乃自己之真味。受用之正地。非他人之所與知者也。今蘇子有得乎此。則其閑至樂。蓋不可以容聲矣。又何必言樂而后始為樂哉。素問云。精食氣。形食味。啟玄子為之說曰。氣化則精生。味和則形長。又云。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啟玄子為之說曰。氣生壯火。故云壯火食氣。少火滋氣。故云氣食少火。東坡賦意。正與此同。
后漢光武紀論曰?;士寄项D君初為濟陽令。以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夜生光武于縣舍。有赤光照室中。欽異焉。南頓君名欽。雖見于光武紀。而此論初無有也。此論方敘南頓君事。而據(jù)以稱欽。則欽謂誰乎。止云君異焉??梢?。
葛稚川西京雜記。或問揚子云欲為賦何如。子云曰。讀賦千首。乃能之。以予思之。亦不待如是之多也。果擇其古今健筆??梢詾榉▌t者。得百。能熟誦之。足矣。故今之學(xué)者。每相與語曰。賦百詩千。若謂讀賦千首乃能為之。則學(xué)者當(dāng)云賦千詩萬。文章雖難事。那有此理。
歐陽棐、永叔第三子也。永叔嘗書以教之曰。藏精于晦則明。養(yǎng)神以靜則安?;匏孕钣谩lo所以應(yīng)物。善蓄則不竭。善應(yīng)則無窮。雖學(xué)則可至。然性近則得之易也。宣仁后崩。哲宗親政。蘇子瞻知定州。朝辭上書曰。古之圣人將以有為也。必先處晦而觀明。處靜而觀動。則萬物之情畢陳于前。陛下欲有為也。惟憂太蚤。不患稍遲。近世趙禮部秉文周臣作平定涌云樓記。全用歐、蘇語意曰。古之君子。內(nèi)淵靜而外昭曠。昭曠則悔吝不生。淵靜則不蔽于物。其于居室也亦然。窔奧之處。淵如也。高明之居。曠如也。淵靜所以存神。昭曠所以知政。靜以養(yǎng)恬。動以應(yīng)物。萬變之來。了然吾胸中而不惑。茲曠也。祇其所以為達也歟。趙禮部語雖出于歐、蘇。然歐、蘇大旨。一本于易。易之明夷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系辭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元稹苦樂相倚曲前云。漢皇眼瞥飛燕時。可憐斑女恩已衰。未有因由相決絕。猶得半年佯暖熱。轉(zhuǎn)將深意喻旁人。緝綴疵瑕遣才說。后云。白首宮人前再拜。愿將日月相揮解??鄻废鄬円归e。鐙光那得天明在。主今被奪心應(yīng)苦。妾奪深恩初為主。欲知妾意恨主時。主令為妾思量取。班姬收淚抱妾身。我曾排擯無恨人。詩人之口。夫亦何所不有。此作雖借班姬以命意。褒貶初不主姬。然謂姬曾排擯無恨人。則誣亦甚矣。按漢書。許皇后與班倢伃皆有寵于上。上嘗游后庭。欲與倢伃同輦。倢伃力辭。太后聞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倢伃。倢伃又嘗進待者李平得幸。亦為倢伃。又趙飛燕姊娣。貴傾后宮。許皇后、班倢伃皆失寵。于是飛燕譖告許皇后、班倢伃。挾媚道。咒詛后宮。詈及主上。許后廢黜昭臺宮。后姊謁等皆誅死。考問班倢伃。對曰。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脩正尚未蒙福。為邪欲以何望。使鬼神有知。不受不臣之愬。如其無知。愬之何益。故不為也。上善其對。赦之。賜黃金百斤。趙氏姊弟驕妒。倢伃恐久見危。乃求供養(yǎng)太后于長信宮。婦人中為人如倢伃者。古今罕儔。曷嘗有排擯之事哉。文人貪為夸辭。執(zhí)此忘彼。救一失一。若是者不可勝數(shù)。學(xué)者固不可不知也。
退之詩。和盧云夫云。閉門長安三日雪。推書撲筆歌慷慨。王昌齡詩。秋山寄陳讜言云。感激不能寐。中宵時慨慷???、口蓋切??兑艨?。二字見文宣。云。中矯厲而慨慷。
公孫丑下。且比化者無使土親膚。于人心獨無恔乎。比固親比之比。比化謂親其死者?!踽尀榧耙嗤?。謂比及變化銷鑠?;掴纸獗葹闉?。竊所未喻。
荀子正論。朱、象者。天下之嵬。一時之瑣也。又非十二子云。飭邪說。文奸言。以梟亂天下。矞宇嵬瑣。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存者有人矣。注云。矞與譎同。宇、大也。放蕩恢大也。嵬謂狂險之行也?,嵵^奸細之行也。說文云。嵬、高不平也。今此言嵬者。其行狂險。亦猶山之高不平也。周大司樂云。大傀災(zāi)則去樂。鄭云??q怪也。晏子春秋曰??溲钥?。自謹于饑寒。命之曰狂僻之民。嵬當(dāng)為傀。義同五每反。□彼反。李子曰。嵬固為高不平。然以嵬配瑣言之。乃細碎之義。故謂朱、象者。天下之嵬。一時之瑣也。嵬正當(dāng)同猥讀之。按韻。嵬、五罪反。猥、烏賄反。其在十賄中同也。古人用字寬。雖它韻猶得葉。況一韻乎。且朱、象非有過高之行。不當(dāng)以險為譏。謂猥瑣蓋得其實。猥瑣者。鄙猥瑣屑云耳。故至今謂人蹇淺卑污而不能自立者。皆謂之猥瑣。楊倞又引周禮傀字說之。贅矣。又一說。嵬太高?,嵦?。義亦通。然非朱、象所得言。
溫公詩。瞑目云。瞑目思千古。飄然一烘塵。山川宛如舊。多少未來人。舊傳云。多少未歸人。然公又有逍遙四章。其三云。閉目念前古。飄然一烘塵。兩儀仍以舊。萬物互爭新。詳后詩意。則前詩作未來人為正。
漢順帝時。梁冀為大將軍?;矢σ?guī)對策曰。君者舟也。民者水也。群臣乘舟者也。將軍兄弟操楫者也。如規(guī)所言。則利害在于群臣而無系于其君。正當(dāng)云。國者舟也。君者乘舟者也。民者水也。將軍兄弟操楫者也。群臣其操楫之具也。如此言之。則利害系于其君矣。不然。止當(dāng)削去群臣乘舟一句。語意自通。
筆談云。算術(shù)多門。如求一、上驅(qū)、搭因、重因之類。皆不離于乘除。惟增乘一法稍異。其術(shù)都不用乘除。但補虧就盈而已。假如除欲九者。增一便是。八除者。增二便是。但一位一因之。予因存中此說。乃悟算術(shù)無窮。存中去今未遠。特著此術(shù)于筆談中。是必前未有以為新奇而纂之耳。然今之算家。自以此法為九訣。而不以為增乘也。若增乘者尋常不用。惟求如積則用之。其法左右上下。各宜位以相繼乘耳。與九歸絕不相類。
孟子。時子因陳子而以告孟子。陳子以時子之言告孟子。此蓋時子因陳子而先已告孟子矣?;蛎献訜o以語之?;蜿愖舆m不在側(cè)。既而陳子又以時子之言告孟子也。觀其文勢。義自可見。趙氏謂時子因陳子使告孟子。其意固順。但其文謂因陳子而以告孟子。則是自告之也。非使告之也。若使陳子告之。當(dāng)云時子因陳子使以告孟子。今直云。因陳子而以告孟子。其為先已自告。無可疑者。
又進不隱賢。必以其道。趙說謂自不隱其賢。意旨頗乖。祇是不蔽賢才耳。惟于其進也。能不蔽賢。故于其退也。能不怨不憫。
又兄戴蓋祿萬鐘。戴蓋祇是乘軒。
史記大宛傳。黎軒、條支在安息西數(shù)千里。善眩。后又云。安息國以黎軒善眩人獻于漢。應(yīng)邵曰。眩。相詐惑。從應(yīng)說。則眩字止當(dāng)正讀。然作幻音讀之亦通。張平子西京賦云。奇幻倏忽。易貌分形。吞刀吐火。云霧杳冥。畫地成川。流渭通徑。此正指眩人之屬。列子稱西極之國有化人來。亦此類。
李長吉歌詩編。金銅仙人辭漢歌序云。魏明帝青龍五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置前殿。按通鑒云。景初元年。是歲徙長安鐘虡橐銅人承露盤于洛陽。盤折。聲聞數(shù)十里。銅人重不可致。留于灞城。二說半載不同者。青龍止有四年。無五年。其五年。即景初元年也。長吉言五年。當(dāng)是據(jù)未改元時言之。長吉又云。宮官既折盤。仙人臨載。乃潸然淚下。此未必實。設(shè)其事實。亦無它利害。祇為異事耳。通鑒不取。良為得體。
蜀志。劉焉傳評曰。劉焉聞董扶之辭則心存益土。聽相者之言則求婚吳氏。相者事。本傳及全書俱不載而遂以引論。似疏。
黃魯直作東坡墨戲賦云。筆力跌宕于風(fēng)煙無人之境。蓋道人之所易。而畫工之所難。又其他詩多喜用跌宕二字。此出于蜀志簡雍傳。云。雍優(yōu)游風(fēng)儀。性簡傲跌宕。風(fēng)儀。疑作風(fēng)議。
檀弓上??鬃雍显嵊诜涝圃?。先反。門人后。雨甚至??鬃訂栄?。曰。爾來何遲。曰。防墓崩??鬃硬粦?yīng)。三??鬃鱼涣魈樵?。吾聞之。古不修墓。石林先生疑此事云。墓之崇才四尺。葬之日。雨至而崩。何如是之簡也。既崩而不得修。將遂仍之可乎。又謂葬不旋踵而崩。崩又不得修。其何能久而識之乎。石林之疑。誠有由來。然其墓新封。遇甚雨而崩。初亦不足訝也。本不足訝。而孔子為之流涕者。其意必以為葬貴堅固。窆竁甫畢。而有所摧剝。中必戚焉。故不得不為之泫然也。且弟子所謂崩者。夫豈謂陷壞而無余哉。但舉其土封少少摧落耳??鬃铀^古不脩墓者。夫豈謂墓壞而不許重脩哉。但謂窀穸之事。欲其安穩(wěn)一定。毋或茍簡而使至于重修耳。后人因其弟子有墓崩之語。便以為防墓隳壞而無余。因孔子繼有古不修墓之語。便以為古者墓壞則不得重修也。誠使防墓大崩。崩而不許再修。則是孔子非孝子。而古人教人之忘其親也。無乃悖理甚歟。庾蔚之又以為防守其墓。備擬其崩??追f達雖破蔚之終執(zhí)舊聞。皆昧夫雨甚土落之義。而強為辭也。余悉不取。
史記太倉公淳于意傳。詔召問所以為治病死生驗者幾何人。主名為誰。又問方伎所長。及所能治病者。其有書無有。皆安受學(xué)。受學(xué)幾何歲。而史記盡具所對云。治謂史筆不當(dāng)如此。政當(dāng)云。意所對凡數(shù)十條。皆詣理??梢詾槿朔?。則足矣。自不必廣錄而備書之。史、經(jīng)之亞也。煩猥則不足以傳久。且事之有可簡者猶須簡之。況言乎。其有文賦篇翰之富贍者。亦當(dāng)載其目而略其辭。惟有功于天下國家之大利害者。如董仲舒之三策、賈誼政事疏、過秦論之文。雖多。亦不可以不盡錄也。
莊子曰。道術(shù)之為天下裂。又曰。古之所謂道術(shù)者。果烏乎在。曰。無乎不在。道術(shù)云者。謂眾人之所由也。故從所由言之。則道即術(shù)。術(shù)即道也。若從大小言之。則道固不得以為術(shù)。術(shù)固不得以為道也。趙岐序孟子云。治儒術(shù)之道。似不成語。
莊子山木篇。少私而寡欲。私或思字誤。少思寡欲。固老子語。然私之一字。亦不為無理。
馬季長長笛賦。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鳴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季長謂龍吟水中。不見羌人。羌人故得截竹吹之。以效其聲。而文選音注。大與此別。不見之見。音胡練反。張銑注云。龍吟水中。不見其身。李善注云。己謂龍也。皆謂龍在水中不顯現(xiàn)其身。實違馬旨。
離。為火、為日、為電。自是文明之象。皇極經(jīng)世。不取附著之說。當(dāng)矣。日月麗乎天。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皆文彩著見之意。王以附著為主。蓋古說。
東坡云。王莽敗時。省中黃金三十萬斤。陳平以四萬斤閑楚。近世金不以斤計。雖人主未有以百金與人者。何古多而今少也。鑿山披沙無虛日。金為何往哉。頗疑寶貨神變不可知。其復(fù)歸山澤也耶。李子曰。人雖號為大聰明者。亦必有所敝。夫金古多而今□少。自是今世糜耗者眾。東坡乃謂寶貨神變。復(fù)歸山澤。此亦與顧愷之謂妙畫通靈何以異。
武珪燕北雜記云。契丹行軍不擇日。用艾和馬糞于白羊琵琶骨正灸。破便出軍。不破即不出。李子曰。灸琵琶骨不獨契丹。凡蠻貊皆為之。番禺記。載嶺表占卜甚多。有骨卜。田螺卜。雞卵卜。牛卜。鼠米卜。箸卜。篾卜。乃知四夷尚鬼。遇物皆得以為卜也。今北方灸琵琶骨者。與珪記特異。所灸之法蓋有可入不可入者。疾病飲食。一動一止。悉有條理。珪則專謂灸破便出軍。不破即不出。蓋當(dāng)時所見適然。自以為說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