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學(xué)生作文 學(xué)門教育

國學(xué)古籍

無名氏28首

  •   《仙呂?寄生草?閒評》無名氏

      一、

      問什麼虛名利,管什麼閒是非。想著他擊珊瑚列錦\幛石崇勢,

      則不如卸羅裾納象簡張良退,學(xué)取他枕清風(fēng)鋪明月陳摶睡???br>
      了那吳山青似越山青,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二、

      爭閒氣、使見識,赤壁山正中周郎計(jì),烏江岸枉費(fèi)重瞳力,馬

      嵬坡空灑明皇淚。前人勛業(yè)後人看,不如今朝醉了明朝醉。

      《正宮?塞鴻秋》無名氏

      愛他時(shí)似愛初生月,喜他時(shí)似喜梅梢月,想他時(shí)道幾首西江月,

      盼他時(shí)似盼辰鉤月。當(dāng)初意兒別,今日相拋撇,要相逢似水底撈

      明月?!  墩龑m?塞鴻秋?山行警》無名氏

      東邊路、西邊路、南邊路,五裡鋪、七裡鋪、十裡鋪,  行一步、盼一步、懶一步。霎時(shí)間、天也暮、日也暮、

      雲(yún)也暮,斜陽滿地鋪,回首生煙霧,兀的不、山無數(shù)、

      水無數(shù)、情無數(shù)。

      《正宮?塞鴻秋》無名氏

      一對紫燕兒雕梁上肩相並,一對粉蝶兒花叢上偏相趁,

      一對鴛鴦兒水面上相交頸,一對虎貓兒繡凳上相偎定。

      覷了動人情,不由人心兒硬,冷清清偏俺合孤零。

      《商調(diào)?梧葉兒?嘲謊人》無名氏

      東村裡雞生鳳,南莊上馬變牛,六月裡裹皮裘。

      瓦壟上宜栽樹,陽溝裡好駕舟。甕來大肉饅頭,

      俺家茄子大如斗。

      《商調(diào)?梧葉兒?嘲貪漢》無名氏

      一粒米針穿著吃,一文錢剪截充,但開口昧神靈。

      看兒女如銜泥燕,愛錢財(cái)似競血蠅。

      無明夜攢金銀,都做充饑畫餅?!  墩龑m?叨叨令》無名氏

      一、  黃塵萬古長安路,折碑三尺邙山墓。西風(fēng)一葉烏江渡,夕陽十裡邯鄲樹。

      老了人也麼哥,老了人也麼哥,英雄盡是傷心處。

      二、

      只見青簾高掛垂楊樹,朱簾暮卷西山雨。  誰待向禁城狼虎叢中去,我則待儂家鸚鵡洲邊住?! 〉勾髞砜旎钜颤N哥,快活也麼哥,

      抵多少夢回明月生南浦。

      《中呂?紅繡鞋》無名氏

      一、

      窗外雨聲聲不住,枕邊淚點(diǎn)點(diǎn)長吁,雨聲淚點(diǎn)急相逐。

      雨聲兒添淒慘,淚點(diǎn)兒助長吁。枕邊淚倒多如窗外雨。

      二、  孤雁叫教人怎睡?一聲聲叫的孤淒,向月明中和影一雙飛。

      你雲(yún)中聲嘹亮,我枕上淚雙垂,雁兒我爭你個(gè)甚的。

      《中呂?朝天子?誌感》無名氏  不讀書有權(quán),不識字有錢,不曉事倒有人夸薦。

      老天只恁忒心偏,賢和愚無分辨。

      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聰明越運(yùn)\蹇。

      誌高如魯連,德高如閔蹇,依本分只落的人輕賤。

      《正宮?醉太平?無題》無名氏

      堂堂大元,奸佞專權(quán)。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

      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

      賊\做官,官做賊\,混愚賢,哀哉可憐。

      《正宮?醉太平?譏貪小利者》無名氏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xì)搜求,無中覓有。

      鵪鶉嗉裡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nèi)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

      《雙調(diào)?水仙子?失題》無名氏

      青山隱隱水茫茫,時(shí)節(jié)登高卻異鄉(xiāng)。孤城孤客孤舟上,鐵石人也斷腸,

      淚漣漣斷送了秋光。黃花夢,一夜香,過了重陽。

      夕陽西下水東流,一事無成兩鬢秋。傷心人比黃花瘦,怯重陽九月九。

      強(qiáng)登臨情思悠悠,望故國三千裡,倚秋風(fēng)十二樓。沒來由惹起閒愁。

      常記的離筵飲泣餞行時(shí),折盡青青楊柳枝。欲拈斑管書心事,

      無那可乾坤天樣般紙。意懸懸訴不盡相思,謾寫下鴛鴦字,

      空吟就花月詞,憑何人付與嬌姿?! ∫淮呼~雁杳無聞,千裡關(guān)山勞夢魂。數(shù)歸期屈指春纖困,結(jié)燈花猶未

      準(zhǔn)。嘆芳年已過三旬,退蓮臉消了紅暈。壓春山長出皺紋,虛度了青春。

      《折桂令?微雪》無名氏  朔風(fēng)寒吹下銀沙,蠹砌穿簾,拂柳驚鴉,輕若鵝毛,嬌如柳絮,瘦似梨花。

      多應(yīng)是憐貧困天教少灑,止不過慶豐年眾與農(nóng)家。數(shù)片瓊葩,點(diǎn)綴槎丫。孟浩然

      容易尋梅,陶學(xué)士不彀烹茶。  《梧葉兒?失題》無名氏

      青銅鏡,不敢磨,磨著後照人多。一尺水,一尺波,信人唆,那一個(gè)心腸似

      我。

      《紅繡鞋?贈妓》無名氏

      長江水流不盡心事,終條山隔不斷情思。想著你,夜深沉,人靜悄,自來時(shí)

      ,來時(shí)節(jié)三兩句話,去時(shí)節(jié)一篇詞,記在你心窩兒裡直到死。

      《普天樂?失題》無名氏

      他生得臉兒崢,龐兒正。諸余裡耍俏,所事裡聰明。忒可憎,沒薄幸。行裡

      坐裡茶裡飯裡相隨定,恰便似紙幡兒引了人魂靈。想那些個(gè)滋滋味味,風(fēng)風(fēng)韻韻

      ,老老成成。

      《中呂?快活三過朝天子四換頭?嘆四美》無名氏

      良辰媚景換今古,賞心樂事暗乘除,人生四事豈能無?不可教輕辜負(fù)。喚取,

      伴侶,正好向西湖路,花前沉醉倒玉壺,香[?翁]霧,紅飛雨。九十韶華,人間客

      寓,把三分分?jǐn)?shù)數(shù),一分是流水,二分是塵土,不覺的春將暮。西園杖屨,望眼  無窮恨有余,飄殘香絮,歌殘白苧,海棠花底鷓鴣,楊柳梢頭杜宇,都喚取春歸

      去。

      《雁兒落帶過得勝令?失題》無名氏

      一年老一年,一日沒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輩催一輩,一聚一離別,一喜一  傷悲。一榻一身臥,一生一夢裡。尋一夥相識,他一會咱一會,都一般相知,吹  一回,唱一回。

      《醉太平?無題》無名氏

      利名場事冗。林泉下心沖。

      小柴門畫戟古城東。隔風(fēng)波數(shù)重。

      華山雲(yún)不到陽臺夢。  [王蓋]溪水不接桃源洞。

      洛陽城不到武夷峰。老先生睡濃。

      《醉中平?無題》無名氏  淚濺端溪硯。情寫錦\花箋。

      日暮簾櫳生暖煙。睡煞梁間燕?! ∪吮惹嗌礁h(yuǎn)。梨花庭院。

      月明閒卻秋千。

      《喜春來?閨情》無名氏

      窄裁衫裉安排瘦。淡掃蛾眉準(zhǔn)備愁。

      思君一度一登樓。凝望久。

      雁過楚天秋。

      《朝天子?廬山》無名氏

      早霞。晚霞。裝點(diǎn)廬山畫。

      仙翁何處煉丹砂。一縷白雲(yún)下。

      客去齋餘。人來茶罷。

      嘆浮生指落花。楚家。漢家?! ∽隽藵O樵話?!  督鹱纸?jīng)?秋夜》無名氏  我來山中宿。夜深雲(yún)滿衣。  月皎風(fēng)清星斗稀。驚鳥無所依。

      乖秋意。臥將簫管吹。

      《慶東原?奇遇》無名氏

      參旗動。斗柄挪。

      為多情攬下風(fēng)流禍。眉攢翠蛾。

      裙拖絳羅。襪冷凌波。

      耽驚怕萬千般。得受用些兒個(gè)。

      《清江引?九日》無名氏  蕭蕭五株門外柳。屈指重陽又?! ∷遄闲贩省B独潼S花瘦。

      白衣不來琴當(dāng)酒。  《梧葉兒?秋》無名氏

      秋來製。漸漸涼。寒雁兒往南翔。

      梧桐樹。葉又黃。好淒涼。

      繡被兒空閒了半張。

      《駐馬聽?無題》無名氏  月小潮平。紅蓼灘頭秋水冷?! √炜针?yún)淨(jìng)。夕陽江上亂峰青。

      一簑全卻子陵名。五湖救了鴟夷命?! m勞事不聽。龍蛇一任相吞並。  《憑闌人?無題》無名氏

      點(diǎn)破蒼苔牆角螢。戰(zhàn)退西風(fēng)檐外鈴。

      畫樓風(fēng)露清。玉闌桐葉零。

作者:無名氏

法書論

  • 蔡希綜,唐代天寶年間書法家。曲阿(今江蘇丹陽)人。希逸、希寂之弟。希綜工翰墨。兄弟三人皆為時(shí)所重,唐《治浦橋記》即天寶十二載蔡希綜撰并行書?!斗〞摗芬痪?,唐蔡希綜撰(《宋史·藝文志》作‘悰’,又作‘宗’、‘琮’)。自述家世及諸家授受淵源,雜采諸家論旨,而歸本于用筆。



    余家歷世皆傳儒素,尤尚書法。十九代祖東漢左中郎邕有篆、籀、八體之妙,六世祖陳侍中景歷,五世伯祖隋蜀王府記室君知,咸能楷隸,俱為時(shí)所重;從叔父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有鄰,繼于八體之跡;第四兄緱氏主簿希逸,第七兄洛陽尉希寂,并深工草隸,頗為當(dāng)代所稱也。周宣王史籀作大篆,秦始皇程邈改為隸書,東漢上谷王次仲以隸書改為楷法,仲又以楷法變?yōu)榘朔郑浜罄^跡者,伯喈得之極,元?;蚱鋪?。草圣始自楚屈原,章草興于漢章帝,楷法則曹喜、師宜官、梁鵠、皇象、羅景、趙嗣、邯鄲淳、胡昭、杜度;窮草法則崔瑗、崔寔、張芝、張昶、索靖、衛(wèi)瓘、衛(wèi)恒、羲、獻(xiàn)。宋齊之間王僧虔、羊欣、李鎮(zhèn)東、蕭子云、蕭思話、陶隱居、永禪師;唐初房喬、杜如晦、楊師道、裴行儉、高士廉、歐陽詢、虞世南、陸柬之、褚遂良、薛稷,其次有瑯琊王紹宗、潁川鐘紹京、范陽張庭珪,亦深有意焉。父子兄弟相繼其能者,東漢崔瑗及寔、弘農(nóng)張芝與弟昶、河?xùn)|衛(wèi)瓘及子恒、潁川鐘繇及子會、瑯琊王羲之及子獻(xiàn)之、西河宋令文及子之愻、東海徐嶠之及子浩、蘭陵蕭誠及弟諒,如是數(shù)公等,并遭盛明之世,得從容于筆硯。始其學(xué)也,則師資一同,及爾成功,乃菁華各擅,亦猶綠葉紅花、長松翠柏,雖沾雨露孕育于陰陽,而盤錯(cuò)森梢,豐茸艷逸,各入門自媚,詎聞相下,咸自我而作古,或因奇而立度。若盛傳千代以為貽家之寶,則八體之極是歸乎鐘、蔡,草隸之雄是歸乎張、王,此四賢者,自數(shù)百載來未之逮也。

    右軍《筆陣圖》云:“夫三端之妙,莫先用筆?!蔽衾钏挂娭苣峦鯐?,七日興嘆,曬其無骨;蔡書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近代以來多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夫書匪獨(dú)不調(diào)端周正,先藉其筆力,始其作也,須急回疾下,鷹視鵬游,信之自然’猶鱗之得水,羽之乘風(fēng),高下恣情,流轉(zhuǎn)無礙。蔡中郎云:“欲書先適意任情,然后書之。若迫于事,雖中山之毫不能佳也?!贝雾氄o慮,隨意所擬,言不出口,氣不再息,則無不善矣。凡欲結(jié)構(gòu)字體,未可虛發(fā),皆須象其一物,若鳥之形,若蟲食禾,若山若樹,若云若霧,縱橫有托,運(yùn)用合度,可謂之書。

作者:蔡希綜

魏鄭公諫錄

  • 魏鄭公即魏征,是唐初著名諫官,傳其事跡者有敬播、劉祎之、張大業(yè)、王方慶等數(shù)家,多已失傳,獨(dú)方慶此書傳世。此書編錄魏征事跡,側(cè)重其諫奏及與太宗的問對,列載129事,言簡意賅。《四庫全書總目》評此書史料價(jià)值云:"于征諫爭之語,摭錄最詳,司馬光《通鑒》所記征事,多以是書為依據(jù)。其未經(jīng)采錄者,亦皆確實(shí)可信,足與正史相參證。"就魏征事跡而論,此書所載遠(yuǎn)多于兩《唐書》本傳、《通鑒》以及《貞觀政要》,且??煽家姳徽穭h略之處。其中有40事不見或少見于他書,更顯出其獨(dú)特的文獻(xiàn)價(jià)值,如諫斬叱奴騭、諫于虢州采銀、對周孔儒教商…

作者:王方慶

岑參詩選

  • 南陽人。文本之后,少孤貧,篤學(xué)。登天寶三載進(jìn)士第,由率府參軍累官右闕。論斥佞,改起居郎,尋出為虢州長史。復(fù)入為太子中允。代宗總?cè)株兎?,委以書奏之任,由庫部郎出刺嘉州。杜鴻漸鎮(zhèn)西川,表為從事,以職方郎兼侍御史戀幕職。使罷,流寓不還,遂終于蜀。參詩辭意清切,迥拔孤秀,多出佳境。每一篇出,人競傳寫,比之吳均、何遜焉。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xiàn)上

      胡地苜蓿美,輪臺征馬肥。

      大夫討匈奴,前月西出師。   甲兵未得戰(zhàn),降虜來如歸。

      囊駝何連連,穹帳亦累累。

      陰山烽火滅,劍水羽書稀。

      卻笑霍嫖姚,區(qū)區(qū)徒爾為。   西郊候中軍,平沙懸落暉。

      驛馬從西來,雙節(jié)夾路馳。

      喜鵲捧金印,蛟龍盤畫旗。

      如公未四十,富貴能及時(shí)。

      直上排青云,傍看疾若飛。

      前年斬樓蘭,去歲平月支。

      天子日殊寵,朝廷方見推。

      何幸一書生,忽蒙國士知。

      側(cè)身佐戎幕,斂衽事邊陲。

      自逐定遠(yuǎn)侯,亦著短后衣。

      近來能走馬,不弱并州兒。

      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宮諸故人

      黜官自西掖,待罪臨下陽。   空積犬馬戀,豈思鹓鷺行。

      素多江湖意,偶佐山水鄉(xiāng)。

      滿院池月靜,卷簾溪雨涼。

      軒窗竹翠濕,案牘荷花香。

      白鳥上衣璧,青苔生筆床。

      數(shù)公不可見,一別盡相忘。

      敢恨青瑣客,無情華省郎。

      早年迷進(jìn)退,晚節(jié)悟行藏。

      他日能相訪,嵩南舊草堂。

      過梁州奉贈張尚書大夫公

      漢中二良將,今昔各一時(shí)。

      韓信此登壇,尚書復(fù)來斯。

      手把銅虎符,身總丈人師。

      錯(cuò)落北斗星,照耀黑水湄。

      英雄若神授,大材濟(jì)時(shí)危。

      頃歲遇雷云,精神感靈祇。

      勛業(yè)振青史,恩德繼鴻私。

      羌虜昔未平,華陽積僵尸。

      人煙絕墟落,鬼火依城池。   巴漢空水流,褒斜惟鳥飛。

      自公布德政,此地生光輝。

      百堵創(chuàng)里閭,千家恤悼婪。   層城重鼓角,甲士如熊羆。

      坐嘯風(fēng)自調(diào),行春雨仍隨。

      芃芃麥苗長,藹藹桑葉肥。

      浮客相與來,群盜不敢窺。

      何幸承嘉惠,小年即相知。   富貴情易疏,相逢心不移。   置酒宴高館,嬌歌雜青絲。   錦席繡拂廬,玉盤金屈卮。   春景透高戟,江云篲長麾。

      櫪馬嘶柳陰,美人映花枝。

      門傳大夫印,世擁上將旗。

      承家令名揚(yáng),許國苦節(jié)施。

      戎幕寧久駐,臺階不應(yīng)遲。

      別有彈冠士,希君無幾遺。

      登北庭北樓呈幕中諸公

      嘗讀西域傳,漢家得輪臺。   古塞千年空,陰山獨(dú)崔嵬。   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風(fēng)來。

      日暮上北樓,殺氣凝不開。

      大荒無鳥飛,但見白龍塠。

      舊國眇天末,歸心日悠哉。

      上將新破胡,西郊絕煙埃。

      邊城寂無事,撫劍空徘徊。

      幸得趨幕中,托身廁群才。

      早知安邊計(jì),未盡平生懷。

      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

      平明發(fā)咸陽,暮及隴山頭。

      隴水不可聽,嗚咽令人愁。

      沙塵撲馬汗,霧露凝貂裘。

      西來誰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發(fā)安西,路上無停留。

      都護(hù)猶未到,來時(shí)在西州。

      十日過沙磧,終朝風(fēng)不休。   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

      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   山口月欲出,先照關(guān)城樓。

      溪流與松風(fēng),靜夜相颼颼。   別家賴歸夢,山塞多離憂。

      與子且攜手,不愁前路修。

      陪狄員外早秋登府西樓因呈院中諸公

      常愛張儀樓,西山正相當(dāng)。

      千峰帶積雪,百里臨城墻。   煙氛掃晴空,草樹映朝光。

      車馬隘百井,里闬\盤二江。

      亞相自登壇,時(shí)危安此方。

      威聲振蠻貊,惠化鐘華陽。

      旌節(jié)羅廣庭,戈鋋凜秋霜。   階下貔虎士,幕中鹓鷺行。

      今我忽登臨,顧恩不望鄉(xiāng)。

      知己猶未報(bào),鬢毛颯已蒼。

      時(shí)命難自知,功業(yè)豈暫忘。

      蟬鳴秋城夕,鳥去江天長。

      兵馬休戰(zhàn)爭,風(fēng)塵尚蒼茫。   誰當(dāng)共攜手,賴有冬官郎。

      冬夜宿仙游寺南涼堂呈謙通人

      太乙連太白,兩山知幾重。

      路盤石門窄,匹馬行才通。

      日西倒山寺,林下逢支公。

      昨夜山北時(shí),星星聞此鐘。

      秦女去已久,仙臺在中峰。

      簫聲不可聞,此地留遺蹤。   石潭積黛色,每歲投金龍。

      亂流爭迅湍,噴薄如雷風(fēng)。

      夜來聞清磬,月出蒼山空。

      空山滿清光,水樹相玲瓏。

      回廊映密竹,秋殿隱深松。   燈影落前溪,夜宿水聲中。

      愛茲林巒好,結(jié)宇向溪東。

      相識唯山僧,鄰家一釣翁。

      林晚栗初拆,枝寒梨已紅。

      物幽興易愜,事勝趣彌濃。

      愿謝區(qū)中緣,永依金人宮。   寄報(bào)乘輦客,簪裾爾何容。   潼關(guān)鎮(zhèn)國軍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胡寇尚未盡,大軍鎮(zhèn)關(guān)門。

      旌旗遍草木,兵馬如云屯。

      圣朝正用武,諸將皆承恩。

      不見征戰(zhàn)功,但聞歌吹喧。

      儒生有長策,閉口不敢言。

      昨從關(guān)東來,思與故人論。

      何為廊廟器,至今居外藩。

      黃霸寧淹留,蒼生望騰騫。   卷簾見西岳,仙掌明朝暾。

      昨夜聞春風(fēng),戴勝過后園。

      各自限官守,何由敘涼溫。

      離憂不可忘,襟背思樹萱。

      青山峽口泊舟懷狄侍御

      峽口秋水壯,沙邊且停橈。   奔濤振石壁,峰勢如動搖。

      九月蘆花新,彌令客心焦。

      誰念在江島,故人滿天朝。

      無處豁心胸,憂來醉能銷。   往來巴山道,三見秋草雕。

      狄生新相知,才調(diào)凌云霄。

      賦詩析造化,入幕生風(fēng)飆。

      把筆判甲兵,戰(zhàn)士不敢驕。

      皆云梁公后,遇鼎還能調(diào)。

      離別倏經(jīng)時(shí),音塵殊寂寥。

      何當(dāng)見夫子,不嘆鄉(xiāng)關(guān)遙。

      寄青城龍溪奐道人

      五岳之丈人,西望青瞢瞢。

      云開露崖嶠,百里見石棱。

      龍溪盤中峰,上有蓮華僧。   絕頂小蘭若,四時(shí)嵐氣凝。

      身同云虛無,心與溪清澄。   誦戒龍每聽,賦詩人則稱。

      杉風(fēng)吹袈裟,石壁懸孤燈。

      久欲謝微祿,誓將歸大乘。

      愿聞開士說,庶以心相應(yīng)。

      梁州對雨懷麴二秀才便麴大判官時(shí)疾贈余新詩

      江上云氣黑,脾山昨夜雷。

      水惡平明飛,雨從嶓冢來。

      濛濛隨風(fēng)過,蕭颯鳴庭槐。

      隔簾濕衣巾,當(dāng)暑涼幽齋。

      麴生住相近,言語阻且乖。

      臥疾不見人,午時(shí)門始開。

      終日看本草,藥苗滿前階。

      兄弟早有名,甲科皆秀才。

      二人事慈母,不弱古老萊。

      昨嘆攜手遲,未盡平生懷。

      愛君有佳句,一日吟幾回。

      潼關(guān)使院懷王七季友

      王生今才子,時(shí)輩咸所仰。

      何當(dāng)見顏色,終日勞夢想。

      驅(qū)車到關(guān)下,欲往阻河廣。

      滿目徒春華,思君罷心賞。

      開門見太華,朝日映高掌。

      忽覺蓮花蜂,別來更如長。   無心顧微祿,有意在獨(dú)往。

      不負(fù)林中期,終當(dāng)出塵網(wǎng)。

      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

      一從棄魚釣,十載干明王。

      無由謁天階,卻欲歸滄浪。

      仲秋至東郡,遂見天雨霜。

      昨日夢故山,蕙草色已黃。   平明辭鐵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蕭條景,拔刺飛兜鸧。

      四郊陰氣閉,萬里無晶光。

      長風(fēng)吹白茅,野火燒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壺贈,置之君子堂。

      宿華陰東郭客舍憶閻防

      次舍山郭近,解鞍鳴鐘時(shí)。

      主人炊新粒,行子充夜饑。

      關(guān)月生首陽,照見華陰祠。

      蒼茫秋山晦,蕭瑟寒松悲。

      久從園廬別,說與朋知辭。

      舊壑蘭杜晚,歸軒今已遲。

      宿東溪王屋李隱者

      山店不鑿井,百家同一泉。

      晚來南村黑,雨色和人煙。   霜畦吐寒菜,沙雁噪河田。

      隱者不可見,天壇飛鳥邊。

      郊行寄杜位   崷崪空城姻,凄清寒山景。

      秋風(fēng)引歸夢,昨夜到汝潁。

      近寺聞鐘聲,映陂見樹影。

      所思何由見,東北徒引領(lǐng)。

      懷葉縣關(guān)操姚曠韓涉李叔齊

      數(shù)子皆故人,一時(shí)吏宛葉。

      經(jīng)年總不見,書札徒滿篋。

      斜日半空庭,旋風(fēng)走梨葉。

      去君千里地,言笑何時(shí)接。   西蜀旅舍春嘆寄朝中故人呈狄評事

      春與人相乖,柳青頭轉(zhuǎn)白。   生平未得意,覽鏡私自惜。

      四海猶未安,一身無所適。

      自從兵戈動,遂覺天地窄。   功業(yè)悲后時(shí),光陰嘆虛擲。

      卻為文章累,幸有開濟(jì)策。

      何負(fù)當(dāng)途人,無心矜窘厄。

      回瞻后來者,皆欲肆轥轢。   起草思南宮,寄言憶西掖。   時(shí)危任舒卷,身退知損益。

      窮巷草轉(zhuǎn)深,閑門日將夕。

      橋西暮雨黑,籬外春江碧。

      昨者初識君,相看俱是客。

      聲華同道術(shù),世異通往昔。

      早須歸天階,不得安孔席。

      吾先稅歸鞅,舊國如咫尺。

      太白東溪張老舍即事寄舍弟侄等   渭上秋雨過,北風(fēng)何騷騷。

      天晴諸山出,太白峰最高。

      主人東溪老,兩耳生長毫。

      遠(yuǎn)近知百歲,子孫皆二毛。   中庭井闌上,一架獼猴桃。

      石泉飯香梗,酒甕開新槽。

      愛茲田中趣,始悟世上勞。

      我行有勝事,書此寄爾曹。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題惠凈上人幽居寄兵部楊郎中

      并序青衣之山,在大江之中。屹然迥絕,崖壁蒼峭,周廣七里,長波四匝。有惠凈上人,廬于其顛,唯繩床竹杖而已。恒持蓮花經(jīng),十年不下山。予自公浮舟,聊一登眺。友人夏官弘農(nóng)楊侯,清談之士也,素工為文,獨(dú)立刀世。與余有方外之約,每多獨(dú)往之意。今者幽躅勝概,嘆不得與此公俱。爰命小吏,刮磨石壁以識其事,乃詩以達(dá)楊友爾。

      青衣誰開鑿,獨(dú)在水中央。

      浮舟一躋攀,側(cè)徑緣穹蒼。

      絕頂詣老僧,豁然登上方。

      諸嶺一何小,三江奔茫茫。   蘭若向西開,峨眉正相當(dāng)。   猿鳥樂鐘磬,松蘿泛天香。   江云入袈裟,山月吐繩床。

      早知清凈理,久乃機(jī)心忘。

      尚以名宦拘,聿來夷獠鄉(xiāng)。

      吾友不可見,郁為尚書郎。

      早歲愛丹經(jīng),留心向青囊。

      渺渺云智遠(yuǎn),幽幽海懷長。   勝賞欲與俱,引領(lǐng)遙相望。

      為政愧無術(shù),分憂幸時(shí)康。   君子滿天朝,老夫憶滄浪。   況值廬山遠(yuǎn),抽簪歸法王。

      入劍門作寄杜楊二郎中時(shí)二公并力杜元帥判官   不知造化初,此山誰開坼。

      雙崖倚天立,萬仞從地劈。   云飛不到頂,鳥去難過壁。

      速駕畏巖傾,單行愁路窄。

      平明地仍黑,停午日暫赤。

      凜凜三伏寒,攫垃五丁跡。   與時(shí)忽開閉,作固或順逆。

      磅礴跨岷峨,巍蟠限蠻貊。

      星當(dāng)觜參分,地處西南僻。   陡覺煙景殊,杳將華夏隔。

      劉氏昔顛覆,公孫曾敗績。

      始知德不修,恃此險(xiǎn)何益。

      相公總師旅,遠(yuǎn)近罷金革。

      杜母來何遲,蜀人應(yīng)更惜。   暫回丹青慮,少用開濟(jì)策。

      二友華省郎,俱為幕中客。

      良籌佐戒律,情理皆碩畫。

      高文出詩騷,奧學(xué)窮討賾。

      圣朝無外戶,寰宇被德澤。

      四海今一家,徒然劍門石。

      鞏北秋興寄崔明允   白露披梧桐,玄蟬晝夜號。

      秋風(fēng)萬里動,日暮黃云高。

      君子佐休明,小人事蓬蒿。

      所適在魚鳥,焉能徇錐刀。

      孤舟向廣武,一鳥歸成皋。

      勝概日相與,思君心郁陶。   春遇南使貽趙知音

      端居春心醉,襟背思樹萱。

      美人在南州,為爾歌北門。

      北風(fēng)吹煙物,戴勝鳴中園。

      枯楊長新條,芳草滋舊根。

      網(wǎng)絲結(jié)寶琴,塵埃被空樽。

      適遇江海信,聊與南客論。

      冀州客舍酒酣貽王綺寄題南樓時(shí)王子欲應(yīng)制舉西上

      夫子傲常調(diào),詔書下征求。   知君欲謁帝,秣馬趨西周。

      逸足何骎骎,美聲實(shí)風(fēng)流。

      學(xué)富贍清詞,下筆不能休。

      君家一何盛,赫奕難為儔。

      伯父四五人,同時(shí)為諸侯。   憶昨始相值,值君客貝丘。   相看復(fù)乘興,攜手到冀州。

      前日在南縣,與君上北樓。

      野曠不見山,白日落草頭。

      客舍梨花繁,深花隱鳴鳩。

      南鄰新酒熟,有女彈箜篌。   醉后或狂歌,酒醒滿離憂。

      主人不相識,此地難淹留。

      吾廬終南下,堪與王孫游。

      何當(dāng)肯相尋,澧上一孤舟。

      終南云際精舍尋法澄上人不遇歸高冠東潭石淙望秦嶺微雨作貽友人

      昨夜云際宿,旦從西峰回。

      不見林中僧,微雨潭上來。

      諸峰皆青翠,秦嶺獨(dú)不開。

      石鼓有時(shí)鳴,秦王安在哉。   東南云開處,突兀獼猴臺。

      崖口懸瀑流,半空白皚皚。

      噴壁四時(shí)雨,傍村終日雷。   北瞻長安道,日夕生塵埃。   若訪張仲蔚,衡門滿蒿萊。

      敬酬杜華淇上見贈兼呈熊曜

      杜侯實(shí)才子,盛名不可及。

      祇曾效一官,今已年四十。

      是君同時(shí)者,已有尚書郎。

      憐君獨(dú)夫遇,淹泊在他鄉(xiāng)。   我從京師來,到此喜相見。   共論窮途事,不覺淚滿面。

      憶作癸未歲,吾兄自江東。

      得君江湖詩,骨氣凌謝公。

      熊生尉淇上,開館常待客。

      喜我二人來,歡笑朝復(fù)夕。

      縣樓壓春岸,戴勝鳴花枝。

      吾徒在舟中,縱酒兼彈棋。

      三月猶未還,寒愁滿春草。

      賴蒙瑤華贈,諷詠慰懷抱。

      酬成少尹駱谷行見呈

      聞君行路難,惆悵臨長衢。

      豈不憚險(xiǎn)艱,王程剩相拘。   憶昨蓬萊宮,新授刺史符。

      明主仍賜衣,價(jià)直千萬馀。   何幸承命日,得與夫子俱。

      攜手出華省,連鑣赴長途。

      五馬當(dāng)路嘶,按節(jié)投蜀都。   千崖信縈折,一徑何盤紆。

      層冰滑征輪,密竹礙隼旟。

      深林迷昏旦,棧道凌空虛。

      飛雪縮馬毛,烈風(fēng)擘我膚。

      峰攢望天小,亭午見日初。

      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滿車。

      泉澆百罅坼,火入松心枯。

      亞尹同心者,風(fēng)流賢大夫。

      榮祿上及親,之官隨板輿。

      高價(jià)振臺閣,清詞出應(yīng)徐。   成都春灑香,且用俸錢沽。

      浮名何足道,海上堪乘桴。   虢中酬陜西甄判官見贈

      微才棄散地,拙宦慚清時(shí)。

      白發(fā)徒自負(fù),青云難可期。   胡塵暗東洛,亞相方出師。

      分陜振鼓鼙,二崤滿旌旗。

      夫子廊廟器,迥然青冥姿。   閫外佐戎律,幕中吐兵奇。

      前者驛使來,忽枉行軍詩。   晝吟庭花落,夜諷山月移。

      昔君隱蘇門,浪跡不可羈。

      詔書自征用,令譽(yù)天下知。

      別來春草長,東望轉(zhuǎn)相思。

      寂寞山城暮,空聞畫角悲。

      送許子擢第歸江寧拜親因寄王大昌齡

      建異控京口,金陵款滄溟。   君家臨秦淮,傍對石頭城。

      十年自勤學(xué),一鼓游上京。   青春登甲科,動地聞香名。

      解榻皆五侯,結(jié)交盡群英。

      六月槐花飛,忽思莼菜羹。

      跨馬出國門,丹陽返柴荊。

      楚云引歸帆,淮水浮客程。

      到家拜親時(shí),入門有光榮。

      鄉(xiāng)人盡來賀,置酒相邀迎。

      閑眺北顧樓,醉眠湖上亭。

      月從海門出,照見茅山青。   昔為帝王州,今幸天地平。

      王朝變?nèi)耸?,千載空江聲。

      玄元告靈符,丹洞獲其銘。

      皇帝受玉冊,群臣羅天庭。

      喜氣薄太陽,祥光徹窅冥。

      奔走朝萬國,崩騰集百靈。

      王兄尚謫宦,屢見秋云生。   孤城帶后湖,心與湖水清。

      一縣無諍辭,有時(shí)開道經(jīng)。

      黃鶴垂兩翅,徘徊但悲鳴。   相思不可見,空望牛女星。

      武威送劉單判官赴安西行營便呈高開府熱海亙鐵門,火山赫金方。

      白草磨天涯,湖沙莽茫茫。   夫子佐戎幕,其鋒利如霜。

      中歲學(xué)兵符,不能守文章。

      功業(yè)須及時(shí),立身有行藏。   男兒感忠義,萬里忘越鄉(xiāng)。

      孟夏邊候遲,胡國草木長。

      馬疾過飛鳥,天窮超夕陽。

      都護(hù)新出師,五月發(fā)軍裝。

      甲兵二百萬,錯(cuò)落黃金光。

      揚(yáng)旗拂昆侖,伐鼓震蒲昌。

      太白引官軍,天威臨大荒。   西望云似蛇,戎夷知喪亡。

      渾驅(qū)大宛馬,系取樓蘭王。

      曾到交河城,風(fēng)土斷人腸。

      寒驛遠(yuǎn)如點(diǎn),邊烽互相望。

      赤亭多飄風(fēng),鼓怒不可當(dāng)。

      有時(shí)無人行,沙石亂飄揚(yáng)。

      夜靜天蕭條,鬼哭夾道傍。   地上多髑髏,皆是古戰(zhàn)場。

      置酒高館夕,邊城月蒼蒼。

      軍中宰肥牛,堂上羅羽觴。

      紅淚金燭盤,嬌歌艷新妝。   望君仰青冥,短翮難可翔。

      蒼然西郊道,握手何慨慷。

      送王大昌齡赴江寧

      對酒寂不語,悵然悲送君。   明時(shí)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澤國從一官,滄波幾千里。   群公滿天闕,獨(dú)去過淮水。

      舊家富春渚,嘗憶臥江樓。

      自聞君欲行,頻望南徐州。

      窮巷獨(dú)閉門,寒燈靜深屋。   北風(fēng)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時(shí)。

      舟中饒孤興,湖上多新詩。

      潛虬且深蟠,黃鵠舉未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飯。

      送祁樂歸河?xùn)|

      祁樂后來秀,挺身出河?xùn)|。

      往年詣驪山,獻(xiàn)賦溫泉宮。   天子不召見,揮鞭遂從戎。

      前月還長安,囊中金已空。

      有時(shí)忽乘興,畫出江上峰。

      床頭蒼梧云,簾下天臺松。

      忽如高堂上,颯颯生清風(fēng)。

      五月火云屯,氣燒天地紅。

      鳥且不敢飛,子行如轉(zhuǎn)蓬。

      少華與首陽,隔河勢爭雄。

      新月河上出,清光滿關(guān)中。

      置酒灞亭別,高歌披心胸。

      君到故山時(shí),為謝五老翁。

      北庭貽宗學(xué)士道別

      萬事不可料,嘆君在軍中。

      讀書破萬卷,何事來從戎。

      曾逐李輕車,西征出太蒙。   荷戈月窟外,擐甲昆侖東。

      兩度皆破胡,朝廷輕戰(zhàn)功。

      十年祇一命,萬里如飄蓬。

      容鬢老胡塵,衣裘脆邊風(fēng)。

      忽來輪臺下,相見披心胸。

      飲酒對春草,彈棋聞夜鐘。

      今且還龜茲,臂上懸角弓。

      平沙向旅館,匹馬隨飛鴻。

      孤城倚大磧,海氣迎邊空。

      四月猶自寒,天山雪蒙蒙。   君有賢主將,何謂泣途窮。

      時(shí)來整六翮,一舉凌蒼穹。

      送許拾遺恩歸江寧拜親   詔書下青瑣,駟馬還吳洲。

      束帛仍賜衣,恩波漲滄流。

      微祿將及親,向家非遠(yuǎn)游。

      看君五斗米,不謝萬戶侯。

      適出西掖垣,如到南徐州。

      歸心望海日,鄉(xiāng)夢登江樓。

      大江盤金陵,諸山橫石頭。

      楓樹隱茅屋,橘林系漁舟。

      種藥疏故畦,釣魚垂舊鉤。   對月京口夕,觀濤海門秋。

      天子憐諫官,論事不可休。   早來丹墀下,高駕無淹留。

      虢州郡齋南池幽興因與閻二侍御道別

      池色凈天碧,水涼雨凄凄。   康風(fēng)從東南,荷葉翻向西。

      性本愛魚鳥,未能返巖溪。

      中歲徇微官,遂令心賞睽。

      及茲佐山郡,不異尋幽棲。

      小吏趨竹徑,訟庭侵藥畦。

      胡塵暗河洛,二陜震鼓鼙。

      故人佐戎軒,逸翮凌云霓。

      行軍在函谷,兩度聞鶯啼。

      相看紅旗下,飲酒白日低。

      聞君欲朝天,駟馬臨道嘶。

      仰望浮與沈,忽如云與泥。   夜眠驛樓月,曉發(fā)關(guān)城雞。

      惆悵西郊暮,鄉(xiāng)書對君題。

      青龍招提歸一上人遠(yuǎn)游吳楚別詩

      久交應(yīng)真?zhèn)H,最嘆青龍僧。

      棄官向二年,削發(fā)歸一乘。   了然瑩心身,潔念樂空寂。

      名香泛窗戶,幽磬清曉夕。   往年仗一劍,由是佐二庭。

      于焉久從戎,兼復(fù)解論兵。   世人猶未知,天子愿相見。

      朝從青蓮宇,暮入白虎殿。

      宮女擎錫杖,御筵出香爐。   說法開藏經(jīng),論邊窮陣圖。

      忘機(jī)厭塵喧,浪跡向江海。   思師石可訪,惠遠(yuǎn)峰猶在。

      今旦飛錫去,何時(shí)持缽還。

      湖煙冷吳門,淮月銜楚山。

      一身如浮云,萬里過江水。

      相思眇天末,南望無窮已。

      送李翥游江外

      相識應(yīng)十載,見君只一官。

      家貧祿尚薄,霜降衣仍單。

      惆悵秋草死,蕭條芳?xì)q闌。   且尋滄洲路,遙指吳云端。

      匹馬關(guān)塞遠(yuǎn),孤舟江海寬。

      夜眠楚煙濕,曉飯湖山寒。

      砧凈紅鲙落,袖香朱橘團(tuán)。

      帆前見禹廟,枕底聞嚴(yán)灘。

      便獲賞心趣,豈歌行路難。

      青門須醉別,少為解征鞍。   送王著作赴淮西幕府

      燕子與百勞,一西復(fù)一東。   天空信寥廓,翔集何時(shí)同。

      知己悵難遇,良朋非易逢。

      憐君心相親,與我家又通。

      言笑日無度,書札凡幾封。

      湛湛萬頃陂,森森千丈松。

      不知有機(jī)巧,無事干心胸。

      滿堂皆酒徒,豈復(fù)羨王公。

      早年抱將略,累歲依幕中。   昨者從淮西,歸來奏邊功。

      承恩長樂殿,醉出明光宮。

      逆旅悲寒蟬,客夢驚飛鴻。

      發(fā)家見春草,卻去聞秋風(fēng)。

      月色冷楚城,淮光透霜空。

      各自務(wù)功業(yè),當(dāng)須激深衷。   別后能相思,何嗟山水重。

      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

      前年見君時(shí),見君正泥蟠。

      去年見君處,見君已風(fēng)摶。

      朝趨赤墀前,高視青云端。

      新登麒麟閣,適脫獬豸冠。

      劉公戀舟楫,汴水揚(yáng)波瀾。

      萬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寬。

      昨夜動使星,今旦送征鞍。

      老親在吳郡,令弟雙同官。

      鱸鲙??皯洠桓饪刹?。

      即參幕中畫,復(fù)展膝下歡。

      因送故人行,試歌行路難。

      何處路最難,最難在長安。

      長安多權(quán)貴,珂珮聲珊珊。   儒生直如弦,權(quán)貴不須干。

      斗酒取一醉,孤琴為君彈。

      臨岐欲有贈,持以握中蘭。

      冬宵家會餞李郎司兵赴同州

      急管雜青絲,玉瓶金屈卮。

      寒天高堂夜,撲地飛雪時(shí)。

      賀君關(guān)西掾,新綬腰下垂。

      白面皇家郎,逸翮青云姿。

      明旦之官去,他辰良會稀。   惜別冬夜短,務(wù)歡杯行遲。

      季女猶自小,老夫未令歸。

      且看匹馬行,不得鳴鳳飛。

      昔歲到馮翊,人煙接京師。

      曾上月樓頭,遙見西岳祠。

      沙苑逼官舍,蓮峰壓城池。

      多暇或自公,讀書復(fù)彈棋。

      州縣信徒勞,云霄亦可期。

      應(yīng)須力為政,聊慰此相思。

      送顏平原并序

      十二年春,有詔補(bǔ)尚書十?dāng)?shù)公為郡守。上親賦詩觴群公,宴于蓬萊前殿,仍贈以繒帛,寵餞加等。參美顏公是行,為寵別章句。

      天子念黎庶,詔書換諸侯。

      仙郎授剖符,華省輟分憂。

      置酒會前殿,賜錢若山丘。

      天章降三光,圣澤該九州。   吾兄鎮(zhèn)河朔,拜命宣皇猷。

      駟馬辭國門,一星東北流。

      夏云照銀印,暑雨隨行辀。   赤筆仍在篋,爐香惹衣裘。   此地鄰東溟,孤城吊滄洲。

      海風(fēng)掣金戟,導(dǎo)吏呼鳴騶。

      郊原北連燕,剽劫風(fēng)未休。

      魚鹽隘里巷,桑柘盈田疇。

      為郡豈淹旬,政成應(yīng)未秋。

      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馴鷗。   蒼生已望君,黃霸寧久留。

      送狄員外巡按西山軍得霽字

      兵馬守西山,中國非得計(jì)。

      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

      八州崖谷深,千里云雪閉。

      泉澆閣道滑,水凍繩橋脆。

      戰(zhàn)士??囵?,糗糧不相繼。

      胡兵猶不歸,空山積年歲。

      儒生識損益,言事皆審諦。

      狄子幕府郎,有謀必康濟(jì)。

      胸中懸明鏡,照耀無巨細(xì)。

      莫辭冒險(xiǎn)艱,可以裨節(jié)制。

      相思江樓夕,愁見月澄霽。

      虢州送鄭興宗弟歸扶風(fēng)別廬

      佐郡已三載,豈能長后時(shí)。

      出關(guān)少親友,賴汝常相隨。

      今旦忽言別,愴然俱淚垂。

      平生滄洲意,獨(dú)有青山知。   州縣不敢說,云霄誰敢期。

      因懷東溪老,最憶南峰緇。   為我多種藥,還山應(yīng)未遲。

      澧頭送蔣侯

      君住澧水北,我家澧水西。

      兩村辨喬木,五里間鳴雞。

      飲酒溪雨過,彈棋山月低。

      徒聞蔣生徑,爾去誰相攜。

      送永壽王贊府徑歸縣得蟬字

      當(dāng)官接閑暇,暫得歸林泉。   百里路不宿,兩鄉(xiāng)山復(fù)連。

      夜深露濕簟,月出風(fēng)驚蟬。

      且盡主人酒,為君從醉眠。

      南池宴餞辛子賦得蝌斗子

      臨池見蝌斗,羨爾樂有馀。

      不憂網(wǎng)與釣,幸得免為魚。

      且愿充文字,登君尺素書。

      登嘉州凌云寺作   寺出飛鳥外,青峰戴朱樓。

      搏壁躋半空,喜得登上頭。

      始知宇宙闊,下看三江流。

      天晴見峨眉,如向波上浮。

      迥曠姻景豁,陰森棕楠稠。

      愿割區(qū)中緣,永從塵外游。

      回風(fēng)吹虎穴,片雨當(dāng)龍湫。

      僧房云蒙蒙,夏月寒颼颼。

      回合俯近郭,寥落見遠(yuǎn)舟。

      勝概無端倪,天宮可淹留。

      一官詎足道,欲去令人愁。

      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fēng)。

      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guān)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蒙蒙。

      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登千福寺楚金禪師法華院多寶塔

      多寶滅已久,蓮華付吾師。

      寶塔凌太空,忽如涌出時(shí)。   數(shù)年功不成,一志堅(jiān)自持。

      明主親夢見,世人今始知。

      千家獻(xiàn)黃金,萬匠磨疏璃。

      既空泰山木,亦罄天府貲。

      焚香如云屯,幡蓋珊珊垂。   悉窣神繞護(hù),眾魔不敢窺。   作禮睹靈境,焚香方證疑。

      庶割區(qū)中緣,脫身恒在茲。   出關(guān)經(jīng)華岳寺訪法華云公   野寺聊解鞍,偶見法華僧。

      開門對西岳,石壁青棱層。

      竹徑厚蒼苔,松門盤紫藤。   長廊列古畫,高殿懸孤燈。

      五月山雨熱,三峰火云蒸。

      側(cè)聞樵人言,深谷猶積冰。

      久愿尋此山,至今嗟未能。

      謫官忽東走,王程苦相仍。

      欲去戀雙樹,何由窮一乘。

      月輪吐山郭,夜色空清澄。

      春半與群公同游元處士別業(yè)

      郭南處士宅,門外羅群峰。

      勝概忽相引,春華今正濃。

      山廚竹里挺,野碓藤間舂。   對酒云數(shù)片,卷簾花萬重。

      巖泉嗟到晚,州縣欲歸慵。   草色帶朝雨,灘聲兼夜鐘。

      愛茲清俗慮,何事老塵容。   況有林下約,轉(zhuǎn)懷方外蹤。

      陪群公龍岡寺泛舟得盤字   漢水天一色,寺樓波底看。

      鐘鳴長空夕,月出孤舟寒。

      映酒見山火,隔簾聞夜灘。

      紫鱗掣芳餌,紅燭然金盤。

      良友興正愜,勝游情未闌。

      此中堪倒載,須盡主人歡。

      終南山雙峰草堂作   斂跡歸山田,息心謝時(shí)輩。

      晝還草堂臥,但與雙峰對。

      興來恣佳游,事愜符勝概。

      著書高窗下,日夕見城內(nèi)。

      曩為世人誤,遂負(fù)平生愛。   久與林壑辭,及來松杉大。   偶茲近精廬,屢得名僧會。

      有時(shí)逐樵漁,盡日不冠帶。

      崖口上新月,石門破蒼靄。

      色向群木深,光搖一潭碎。

      緬懷鄭生谷,頗憶嚴(yán)子瀨。

      勝事猶可追,斯人邈千載。

      左仆射相國冀公東齋幽居同黎拾遺賦獻(xiàn)

      丞相百僚長,兩朝居此官。

      成功云雷際,翊圣天地安。

      不矜南宮貴,祇向東山看。

      宅占鳳城勝,窗中云嶺寬。

      午時(shí)松軒夕,六月藤齋寒。

      玉珮罥女蘿,金印耀牡丹。   山蟬上衣璧,野鼠緣藥盤。   有時(shí)披道書,竟日不著冠。

      幸得趨省闈,常欣在門闌。

      何當(dāng)復(fù)持衡,短翮期風(fēng)摶。   過緱山王處士黑石谷隱居   舊居緱山下,偏識緱山云。

      處士久不還,見云如見君。

      別來逾十秋,兵馬日紛紛。

      青溪開戰(zhàn)場,黑谷屯行軍。   遂令巢由輩,遠(yuǎn)逐麋鹿群。

      獨(dú)有南澗水,潺湲如昔聞。   緱山西峰草堂作

      結(jié)廬對中岳,青翠常在門。

      遂耽水木興,盡作漁樵言。

      頃來闕章句,但欲閑心魂。   日色隱空谷,蟬聲喧暮村。

      囊聞道士語,偶見清凈源。

      隱幾閱吹葉,乘秋眺歸根。

      獨(dú)游念求仲,開徑招王孫。

      片雨下南澗,孤峰出東原。

      棲遲慮益澹,脫略道彌敦。

      野靄晴拂枕,客帆遙入軒。

      尚平今何在,此意誰與論。

      佇立云去盡,蒼蒼月開園。

      觀楚國寺璋上人寫一切經(jīng)院南有曲池深竹   璋公不出院,群木閉深居。

      誓寫一切經(jīng),欲向萬卷馀。

      揮毫散林鵲,研墨警池魚。   音翻四句偈,字譯五天書。

      鳴鐘竹陰晚,汲水桐花初。   雨氣潤衣缽,香煙泛庭除。

      此地日清靜,諸天應(yīng)未如。

      不知將錫杖,早晚躡空虛。   尋鞏縣南李處士別業(yè)

      先生近南郭,茅屋臨東川。

      桑葉隱村戶,蘆花映釣船。

      有時(shí)著書暇,盡日窗中眠。   且喜閭井近,灌田同一泉。

      聞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報(bào)恩寺

      聞君尋野寺,便宿支公房。   溪月冷深殿,江云擁回廊。

      然燈松林靜,煮茗柴門香。

      勝事不可接,相思幽興長。

      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

      草堂近少室,夜靜聞風(fēng)松。

      月出潘陵尖,照見十六峰。

      九月山葉赤,谿云淡秋容。

      火點(diǎn)伊陽村,煙深嵩角鐘。

      尚子不可見,蔣生難再逢。

      勝愜只自知,佳趣為誰濃。

      昨詣山僧期,上到天壇東。

      向下望雷雨,云間見回龍。   夕與人群疏,轉(zhuǎn)愛丘壑中。

      心澹水木會,興幽魚鳥通。   稀微了自釋,出處乃不同。

      況本無宦情,誓將依道風(fēng)。

      南池夜宿思王屋青蘿舊齋

      池上臥煩暑,不櫛復(fù)不巾。

      有時(shí)清風(fēng)來,自謂羲皇人。   天晴云歸盡,雨洗月色新。   公事常不閑,道書日生塵。   早年家王屋,五別青蘿春。   安得還舊山,東溪垂釣綸。   過王判官西津所居

      勝跡不在遠(yuǎn),愛君池館幽。

      素懷巖中諾,宛得塵外游。

      何必到清溪,忽來見滄洲。

      潛移岷山石,暗引巴江流。

      樹密晝先夜,竹深夏已秋。

      沙鳥上筆床,溪花篲簾鉤。

      夫子賤簪冕,注心向林丘。   落日出公堂,垂綸乘釣舟。   賦詩憶楚老,載酒隨江鷗。

      翛然一傲吏,獨(dú)在西津頭。

      因假歸白閣西草堂

      雷聲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東望白閣云,半入紫閣松。

      勝概紛滿目,衡門趣彌濃。   幸有數(shù)畝田,得延二仲蹤。

      早聞達(dá)士語,偶與心相通。

      誤徇一微官,還山愧塵容。   釣竿不復(fù)把,野碓無人舂。

      惆悵飛鳥盡,南谿聞夜鐘。

      題華嚴(yán)寺瓌公禪房

      寺南幾十峰,峰翠晴可掬。   朝從老僧飯,昨日崖口宿。   錫杖倚枯松,繩床映深竹。

      東谿草堂路,來往行自熟。

      生事在云山,誰能復(fù)羈束。   東歸留題太常徐卿草堂在蜀

      不謝古名將,吾知徐太常。

      年才三十馀,勇冠西南方。   頃曾策匹馬,獨(dú)出持兩槍。

      虜騎無數(shù)來,見君不敢當(dāng)。   漢將小衛(wèi)霍,蜀將凌關(guān)張。

      卿月益清澄,將星轉(zhuǎn)光芒。

      復(fù)居少城北,遙對岷山陽。

      車馬日盈門,賓客常滿堂。

      曲池蔭高樹,小徑穿叢篁。

      江鳥飛入簾,山云來到床。

      題詩芭蕉滑,封酒棕花香。

      諸將射獵時(shí),君在翰墨場。

      圣主賞勛業(yè),邊城最輝光。   與我情綢繆,相知久芬芳。

      忽作萬里別,東歸三峽長。   太一石鱉崖口潭舊廬招王學(xué)士   驟雨鳴淅瀝,憚镲谿谷寒。   碧潭千馀尺,下見蛟龍?bào)础?

      石門吞眾流,絕岸呀層巒。

      幽趣倏萬變,奇觀非一端。

      偶逐干祿徒,十年皆小官。   抱板尋舊圃,弊廬臨迅湍。   君子滿清朝,小人思掛冠。

      釀酒漉松子,引泉通竹竿。

      何必濯滄浪,不能釣嚴(yán)灘。

      此地可遺老,勸君來考槃

      林臥

      偶得魚鳥趣,復(fù)茲水木涼。

      遠(yuǎn)峰帶雨色,落日搖川光。   臼中西山藥,袖里淮南方。

      唯愛隱幾時(shí),獨(dú)游無何鄉(xiāng)。

      驪姬墓   下作夷吾、重耳墓,隔河相去十三里。

      驪姬北原上,閉骨已千秋。

      澮水日東注,惡名終不流。

      獻(xiàn)公恣耽惑,視子如仇茹。

      此事成蔓草,我來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蟬鬢野云愁。

      欲吊二公子,橫汾無輕舟。

      東歸晚次潼關(guān)懷古

      暮春別鄉(xiāng)樹,晚景低津樓。

      伯夷在首陽,欲往無輕舟。

      遂登關(guān)城望,下見洪河流。

      自從巨靈開,流血千萬秋。

      行行潘生賦,赫赫曹公謀。

      川上多往事,凄涼滿空洲。

      楚夕旅泊古興

      獨(dú)鶴唳江月,孤帆凌楚云。

      秋風(fēng)冷蕭瑟,蘆荻花紛紛。

      忽思湘川老,欲訪云中君。

      騏驎息悲鳴,愁見豺虎群。   先主武侯廟

      先主與武侯,相逢云雷際。

      感通君臣分,義激魚水契。   遺廟空蕭然,英靈貫千歲。

      文公講堂

      文公不可見,空使蜀人傳。   講席何時(shí)散,高臺豈復(fù)全。

      豐碑文字滅,冥漠不知年。

      揚(yáng)雄草玄臺

      吾悲子云居,寂寞人已去。

      娟娟西江月,猶照草玄處。

      精怪喜無人,睢淼藏老樹。

      司馬相如琴臺

      相如琴臺古,人去臺亦空。

      臺上寒蕭條,至今多悲風(fēng)。

      荒臺漢時(shí)月,色與舊時(shí)同。

      嚴(yán)君平卜肆

      君平曾賣卜,卜肆蕪已久。

      至今杖頭錢,時(shí)時(shí)地上有。

      不知支機(jī)石,還在人間否。   張儀樓

      傳是秦時(shí)樓,巍巍至今在。

      樓南兩江水,千古長不改。

      曾聞昔時(shí)人,歲月不相待。   升仙橋   長橋題柱去,猶是未達(dá)時(shí)。

      及乘駟馬車,卻從橋上歸。

      名共東流水,滔滔無盡期。

      萬里橋

      成都與維揚(yáng),相去萬里地。   滄江東流疾,帆去如鳥翅。

      楚客過此橋,東看盡垂淚。

      石犀

      江水初蕩潏,蜀人幾為魚。

      向無爾石犀,安得有邑居。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龍女祠

      龍女何處來,來時(shí)乘風(fēng)雨。

      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語。

      蜀人競祈恩,捧酒仍擊鼓。

      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腳其地苦熱無雨雪獻(xiàn)封大夫

      奉使按胡俗,平明發(fā)輪臺。

      暮投交河城,火山亦崔巍。

      九月尚流汗,炎風(fēng)吹沙埃。   何事陰陽工,不遣雨雪來。

      吾君方憂邊,分閫資大才。

      昨者新破胡,安西兵馬回。

      鐵關(guān)控天涯,萬里何遼哉。

      煙塵不敢飛,白草空皚皚。

      軍中日無事,醉舞傾金罍。

      漢代李將軍,微功合可咍。   與鮮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

      剖竹向西蜀,岷峨眇天涯。

      空深北闕戀,豈憚南路賒。   前日登七盤,曠然見三巴。

      漢水出嶓冢,梁山控褒斜。

      棧道籠迅湍,行人貫層崖。

      巖傾劣通馬,石窄難容車。

      深林怯魑魅,洞穴防龍蛇。

      水種新插秧,山田正燒畬。

      夜猿嘯山雨,曙鳥鳴江花。

      過午方始飯,經(jīng)時(shí)旋及瓜。

      數(shù)公各游宦,千里皆辭家。   言笑忘羈旅,還如在京華。

      下外江舟懷終南舊居

      杉冷曉猿悲,楚客心欲絕。

      孤舟巴山雨,萬里陽臺月。

      水宿已淹時(shí),蘆花白如雪。

      顏容老難赪,把鏡悲鬢發(fā)。

      早年好金丹,方士傳口訣。

      敝廬終南下,久與真?zhèn)H別。

      道書誰更開,藥灶煙遂滅。

      頃來壓塵網(wǎng),安得有仙骨。

      巖壑歸去來,公卿是何物。   安西館中思長安   家在日出處,朝來起東風(fēng)。

      風(fēng)從帝鄉(xiāng)來,不異家信通。

      絕域地欲盡,孤城天遂窮。   彌年但走馬,終日隨飄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   胡塵凈古塞,兵氣屯邊空。

      鄉(xiāng)路眇天外,歸期如夢中。   遙憑長房術(shù),為縮天山東。

      暮秋山行

      疲馬臥長坡,夕陽下通津。

      山風(fēng)吹空林,颯颯如有人。

      蒼旻霽涼雨,石路無飛塵。

      千念集暮節(jié),萬籟悲蕭晨。

      鶗鴂昨夜鳴,蕙草色已陳。

      況在遠(yuǎn)行客,自然多苦辛。   赴犍為經(jīng)龍閣道

      側(cè)徑轉(zhuǎn)青壁,危梁透滄波。

      汗流出鳥道,膽碎窺龍渦。   驟雨暗谿口,歸云網(wǎng)松蘿。

      屢聞羌兒笛,厭聽巴童歌。   江路險(xiǎn)復(fù)永,夢魂愁更多。

      圣朝幸典郡,不敢嫌岷峨。

      江上阻

      江上風(fēng)欲來,泊舟未能發(fā)。

      氣昏雨已過,突兀山復(fù)出。   積浪成高丘,盤渦為嵌窟。

      云低岸花掩,水漲灘草沒。

      老樹蛇蛻皮,崩崖龍退骨。   平生抱忠信,艱險(xiǎn)殊可忽。   經(jīng)火山

      火山今始見,突兀蒲昌東。

      赤焰燒虜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陰陽炭,何獨(dú)然此中。

      我來嚴(yán)冬時(shí),山下多炎風(fēng)。   人馬盡汗流,孰知造化功。

      題鐵門關(guān)樓

      鐵關(guān)天西涯,極目少行客。

      關(guān)門一小吏,終日對石壁。

      橋跨千仞危,路盤兩崖窄。

      試登西樓望,一望頭欲白。

      早上五盤嶺

      平旦驅(qū)駟馬,曠然出五盤。

      江回兩崖斗,日隱群峰攢。   蒼翠煙景曙,森沈云樹寒。

      松疏露孤驛,花密藏回灘。

      棧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為知己,不覺蜀道難。

      峨眉東腳臨江聽猿懷二室舊廬

      峨眉煙翠新,昨夜秋雨洗。

      分明峰頭樹,倒插秋江底。   久別二室間,圖他五斗米。   哀猿不可聽,北客欲流涕。

      東歸發(fā)犍為至泥溪舟中作

      前日解侯印,泛舟歸山東。

      平旦發(fā)犍為,逍遙信回風(fēng)。   七月江水大,滄波漲秋空。

      復(fù)有峨眉僧,誦經(jīng)在舟中。

      夜泊防虎豹,朝行逼魚龍。   一道鳴迅湍,兩邊走連蜂。

      猿拂岸花落,鳥啼檐樹重。

      煙靄吳楚連,溯沿湖海通。

      憶昨在西掖,復(fù)曾入南宮。

      日出朝圣人,端笏陪群公。

      不意今棄置,何由豁心胸。

      吾當(dāng)海上去,且學(xué)乘桴翁。

      阻戎瀘間群盜

      蔚申歲,余罷官東歸,屬斷江路時(shí)淹泊戎州作。

      南州林莽深,亡命聚其間。

      殺人無昏曉,尸積填江灣。

      餓虎銜髑髏,饑烏啄心肝。

      腥囊灘草死,血流江水殷。

      夜雨風(fēng)蕭蕭,鬼哭連楚山。

      三江行人絕,萬里無征船。

      唯有白鳥飛,空見秋月圓。

      罷官自南蜀,假道來茲川。   瞻望陽臺云,惆悵不敢前。   帝鄉(xiāng)北近日,瀘口南連蠻。

      何當(dāng)遇長房,縮地到京關(guān)。

      愿得隨琴高,騎魚向云煙。

      明主每憂人,節(jié)使恒在邊。

      兵革方御寇,爾惡胡不悛。

      吾竊悲爾徒,此生安得全。

      郡齋閑坐

      負(fù)郭無良田,屈身徇微祿。

      平生好疏曠,何事就羈束。

      幸曾趨丹墀,數(shù)得侍黃屋。

      故人盡榮寵,誰念此幽獨(dú)。

      州縣非宿心,云山欣滿目。

      頃來廢章句,終日披案牘。

      佐郡竟何成,自悲徒碌碌。

      衙郡守還   洪邁曰:監(jiān)司郡守,初上事,既受官吏參謁。至晡時(shí),僚屬復(fù)伺刀客次。胥吏立庭下通刺曰衙,以聽進(jìn)退之命。

      世事何反覆,一身難可料。

      頭白翻折腰,還家私自笑。

      所嗟無產(chǎn)業(yè),妻子嫌不調(diào)。

      五斗米留人,東溪憶垂釣。

      行軍詩二首時(shí)扈從在鳳翔   吾竊悲此生,四十幸未老。

      一朝逢世亂,終日不自保。

      胡兵奪長安,宮殿生野草。

      傷心五陵樹,不見二京道。

      我皇在行軍,兵馬日浩浩。

      胡雛尚未滅,諸將懇征討。

      昨聞咸陽敗,殺戮凈如掃。

      積尸若丘山,流血漲豐鎬。   干戈礙鄉(xiāng)國,豺虎滿城堡。

      村落皆無人,蕭條空桑棗。

      儒生有長策,無處豁懷抱。

      塊然傷時(shí)人,舉首哭蒼昊。

      早知逢世亂,少小謾讀書。

      悔不學(xué)彎弓,向東射狂胡。

      偶從諫官列,謬向丹墀趨。

      未能匡吾君,虛作一丈夫。

      撫創(chuàng)傷世路,哀歌泣良圖。

      功業(yè)今已遲,覽鏡悲白須。

      平生抱忠義,不敢私微軀。

      秋夕聽羅山人彈三峽流泉   皤皤岷山老,抱琴鬢蒼然。   衫袖拂玉徽,為彈三峽泉。

      此曲彈未半,高堂如空山。

      石林何憚镲,忽在窗戶間。   繞指弄嗚咽,青絲激潺湲。

      演漾怨楚云,虛徐韻秋煙。   疑兼陽臺雨,似雜巫山猿。

      幽引鬼神聽,凈令耳目便。   楚客腸欲斷,湘妃淚斑斑。   誰裁青桐枝,絙以朱絲弦。

      能含古人曲,遞與今人傳。

      知音難再逢,惜君方老年。   曲終月已落,惆悵東齋眠。

      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樹降甘露詩

      相國尹京兆,政成人不欺。

      甘露降府庭,上天表無私。

      非無他人家,豈少群木枝。

      被茲甘棠樹,美掩召伯詩。

      團(tuán)團(tuán)甜如蜜,皛皛凝若脂。

      千柯玉光碎,萬葉珠顆垂。

      昆侖何時(shí)來,慶云相逐飛。   魏宮銅盤貯,漢帝金掌持。

      王澤布人和,精心動靈祇。

      君臣日同德,吊瑞方潛施。

      何術(shù)令大臣,感通能及茲。   忽驚政化理,暗與神物期。

      卻笑趙張輩,徒稱今古稀。   為君下天酒,曲蘗將用時(shí)。

      劉相公中書江山畫障

      相府徵墨妙,揮毫天地窮。

      始知丹青筆,能奪造化功。

      瀟湘在簾間,廬壑橫座中。

      忽疑鳳凰池,暗與江海通。

      粉白湖上云,黛青天際峰。

      晝?nèi)蘸阋娫拢路缬酗L(fēng)。

      巖花不飛落,澗草無春冬。   擔(dān)錫香爐緇,釣魚滄浪翁。

      如何平津意,尚想塵外蹤。

      富貴心獨(dú)輕,山林興彌濃。

      喧幽趣頗異,出處事不同。   請君為蒼生,未可追赤松。

      精衛(wèi)

      負(fù)劍出北門,乘桴適東溟。

      一鳥海上飛,云是帝女靈。   玉顏溺水死,精衛(wèi)空為名。

      怨積徒有志,力微竟不成。

      西山木石盡,巨壑何時(shí)平。

      石上藤得上字

      石上生孤藤,弱蔓依石長。

      不逢高枝引,未得凌空上。

      何處堪托身,為君長萬丈。

      臨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題縣南樓

      黎陽城南雪正飛,黎陽渡頭人未歸。

      河邊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縫衣。   故人高臥黎陽縣,一別三年不相見。

      邑中雨雪偏著時(shí),隔河?xùn)|郡人遙羨。

      鄴都唯見古時(shí)丘,漳水還如舊日流。

      城上望鄉(xiāng)應(yīng)不見,朝來好是懶登樓。

      客舍悲秋有懷兩省舊游呈幕中諸公

      三度為郎便白頭,一從出守正經(jīng)秋。

      莫言圣主長不用,其那蒼生應(yīng)未休。   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fēng)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誰論,江上蟬鳴空滿耳。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然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hù)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黲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shí)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   側(cè)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

      海上眾鳥不敢飛,中有鯉魚長且肥。

      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遙旋滅。

      蒸沙爍石然虜云,沸浪炎波煎漢月。

      陰火潛燒天地爐,何事偏烘西一隅。

      勢吞月窟侵太白,氣連赤坂通單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見夕陽海邊落。   柏臺霜威寒逼人,熱海炎氣為之薄。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云屯,戰(zhàn)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fēng)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bào)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敷水歌送竇漸入京

      羅敷昔時(shí)秦氏女,千載無人空處所。

      昔時(shí)流水至今流,萬事皆逐東流去。

      此水東流無盡期,水聲還似舊來時(shí)。   岸花仍自羞紅臉,堤柳猶能學(xué)翠眉。

      春去秋來不相待,水中月色長不改。

      羅敷養(yǎng)蠶空耳聞,使君五馬今何在。

      九月霜天水正寒,故人西去度征鞍。

      水底鯉魚幸無數(shù),愿君別后垂尺素。   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   天山有雪常不開,千峰萬嶺雪崔嵬。

      北風(fēng)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漢月照銀山,復(fù)逐胡風(fēng)過鐵關(guān)。

      交河城邊飛鳥絕,輪臺路上馬蹄滑。

      晻靄寒氛萬里凝,闌干陰崖千丈冰。

      將軍狐裘臥不暖,都護(hù)寶刀凍欲斷。

      正是天山雪下時(shí),送君走馬歸京師。   雪中何以贈君別,惟有青青松樹枝。

      火山云歌送別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

      平明乍逐胡風(fēng)斷,薄暮渾隨塞雨回。   繚繞斜吞鐵關(guān)樹,氛氳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東,山上孤云隨馬去。

      青門歌送東臺張判官

      青門金鎖平旦開,城頭日出使車回。

      青門柳枝正堪折,路傍一日幾人別。

      東出青門路不窮,驛樓官樹灞陵東。

      花撲征衣看似繡,云隨去馬色疑驄。

      胡姬酒壚日未午,絲繩玉缸酒如乳。

      灞頭落花沒馬蹄,昨夜微雨花成泥。   黃鸝翅濕飛轉(zhuǎn)低,關(guān)東尺書醉懶題。

      須臾望君不可見,揚(yáng)鞭飛禎疾如箭。

      借問使乎何時(shí)來,莫作東飛伯勞西飛燕。

      梁園歌河南王說判官

      君不見梁孝王修竹園,頹墻隱轔勢仍存。   嬌娥曼臉成草蔓,羅帷珠簾空竹根。

      大梁一旦人代改,秋月春風(fēng)不相待。

      池中幾度雁新來,洲上千年鶴應(yīng)在。

      梁園二月梨花飛,卻似梁王雪下時(shí)。

      當(dāng)時(shí)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

      萬事翻覆如浮云,昔人空在今人口。   單父古來稱芯生,祇今為政有吾兄。   輶軒若過梁園道,應(yīng)傍琴臺聞?wù)暋?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fēng)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fēng)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

      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fēng)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yīng)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xiàn)捷。

      函谷關(guān)歌送劉評事使關(guān)西   君不見函谷關(guān),崩城毀壁至今在。

      樹根草蔓遮古道,空谷千年長不改。

      寂寞無人空舊山,圣朝無外不須關(guān)。   白馬公稱何處去,青牛老人更不還。

      蒼苔白骨空滿地,月與古時(shí)長相似。

      野花不省見行人,山鳥何曾識關(guān)吏。

      故人方乘使者車,吾知郭丹卻不如。

      請君時(shí)憶關(guān)外客,行到關(guān)西多致書。

      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

      君不聞胡笳聲最悲,紫髯綠眼胡人吹。

      吹之一曲猶未了,愁殺樓蘭征戍兒。

      涼秋八月蕭關(guān)道,北風(fēng)吹斷天山草。

      昆侖山南月欲斜,胡人向月吹胡笳。

      胡笳怨兮將送君,秦山遙望隴山云。

      邊城夜夜多愁夢,向月胡笳誰喜聞。

      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

      汝不聞秦箏聲最苦,五色纏弦十三柱。

      怨調(diào)慢聲如欲語,一曲未終日移午。

      紅亭水木不知暑,忽彈黃鐘和白纻。

      清風(fēng)颯來云不去,聞之酒醒淚如雨。

      汝歸秦兮彈秦聲,秦聲悲兮聊送汝。

      與獨(dú)孤漸道別長句兼呈嚴(yán)八侍御

      輪臺客舍春草滿,潁陽歸客腸堪斷。

      窮荒絕漠鳥不飛,萬磧千山夢猶懶。

      憐君白面一書生,讀書千卷未成名。

      五侯貴門腳不到,數(shù)畝山田身自耕。

      興來浪跡無遠(yuǎn)近,及至辭家憶鄉(xiāng)信。

      無事垂鞭信馬頭,西南幾欲窮天盡。

      奉使三年獨(dú)未歸,邊頭詞客舊來稀。

      借問君來得幾日,到家不覺換春衣。

      高齋清晝卷帷幕,紗帽接[上四下離]慵不著。   中酒朝眠日色高,彈棋夜半燈花落。   冰片高堆金錯(cuò)盤,滿堂凜凜五月寒。

      桂林蒲萄新吐蔓,武城刺蜜未可餐。

      軍中置酒夜撾鼓,錦筵紅燭月未午。

      花門將軍善胡歌,葉河蕃王能漢語。

      知爾園林壓渭濱,夫人堂上泣羅裙。

      魚龍川北盤溪雨,鳥鼠山西洮水云。

      臺中嚴(yán)公于我厚,別后新詩滿人口。

      自憐棄置天西頭,因君為問相思否。

      送費(fèi)子歸武昌

      漢陽歸客悲秋草,旅舍葉飛愁不掃。

      秋來倍憶武昌魚,夢著只在巴陵道。

      曾隨上將過祁連,離家十年恒在邊。

      劍鋒可惜虛用盡,馬蹄無事今已穿。

      知君開館常愛客,樗蒱百金每一擲。

      平生有錢將與人,江上故園空四壁。   吾觀費(fèi)子毛骨奇,廣眉大口仍赤髭。

      看君失路尚如此,人生貴餞那得知。

      高秋八月歸南楚,東門一壺聊出祖。

      路指鳳皇山北云,衣沾鸚鵡洲邊雨。

      勿嘆蹉跎白發(fā)新,應(yīng)須守道勿羞貧。

      男兒何必戀妻子,莫向江村老卻人。   送韓巽入都覲省便赴舉

      槐葉蒼蒼柳葉黃,秋高八月天欲霜。

      青門百壺送韓侯,白云千里連嵩丘。   北堂倚門望君憶,東歸扇枕后秋色。

      洛陽才子能幾人,明年桂枝是君得。   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火山六月應(yīng)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祇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梁州。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fēng)蕭蕭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琵琶長笛曲相和,羌兒胡雛齊唱歌。

      渾炙犂牛烹野駝,交河美酒歸叵羅。   三更醉后軍中寢,無奈秦山歸夢何。

      偃師東與韓樽同詣景云暉上人即事

      山陰老僧解楞伽,潁陽歸客遠(yuǎn)相過。

      煙深草濕昨夜雨,雨后秋風(fēng)渡漕河。   空山終日塵事少,平郊遠(yuǎn)見行人小。

      尚書磧上黃昏鐘,別駕渡頭一歸鳥。

      醉題匡城周少府廳壁

      婦姑城南風(fēng)雨秋,婦姑城中人獨(dú)愁。

      愁云遮卻望鄉(xiāng)處,數(shù)日不上西南樓。

      故人薄暮公事閑,玉壺美酒琥珀殷。

      潁陽秋草今黃盡,醉臥君家猶未還。   敦煌太守后庭歌   敦煌太守才且賢,郡中無事高枕眠。

      太守到來山出泉,黃砂磧里人種田。

      敦煌耆舊鬢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頭月出星滿天,曲房置酒張錦筵。   美人紅妝色正鮮,側(cè)垂高髻插金鈿。

      醉坐藏鉤紅燭前,不知鉤在若個(gè)邊。

      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黃金錢。   此中樂事亦已偏。

      喜韓樽相過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

      甕頭春酒黃花脂,祿米只充沽酒資。

      長安城中足年少,獨(dú)共韓侯開口笑。

      桃花點(diǎn)地紅斑斑,有酒留君且莫還。

      與君兄弟日攜手,世上虛名好是閑。

      銀山磧西館

      銀山磧口風(fēng)似箭,鐵門關(guān)西月如練。

      雙雙愁淚沾馬毛,颯颯胡沙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

      感遇

      五花驄馬七香車,云是平陽帝子家。

      鳳皇城頭日

作者:岑參

答萬季埜詩問

  •   昨東海諸英俊問:“出韻詩,唐人多有之,而王麟洲極以為非,何也?”答曰:“出韻必是起句,起句可用仄聲字,出韻何傷?蓋起句不在韻數(shù)中,故一絕止言二韻,一律止言四韻。如《滕王閣詩》,本是六韻,而序云:‘四韻俱成?!浴尽?、‘悠’不在韻數(shù)中故也?!?br>
      又問:“和詩必步韻乎?”答曰:“和詩之體不一:意如答問而不同韻者,謂之和詩;同其韻而不同其字者,謂之和韻;用其韻而次第不同者,謂之用韻;依其次第者,謂之步韻。步韻最困人,如相毆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為韻所束,于命意布局,最難照顧。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嚴(yán)滄浪已深斥之。而施愚山侍讀嘗曰:‘今人只解作韻,誰會作詩?’此言可畏。出韻必當(dāng)嚴(yán)戒,而或謂步韻思路易行,則陷溺其心者然也。此體元、白不多,皮、陸多矣,至明人而極?!?br>
      又問:“初、盛、中、晚之界云何?”答曰:“三唐與宋、元易辨,而盛唐與明人難辨。讀唐人詩集,知其性情,知其學(xué)問,知其立志。明人以聲音笑貌學(xué)唐人,論其本力,尚未及許渾、薛能,而皆自以為李、杜、高、岑。故讀其詩集,千人一體,雖紅紫雜陳,絲竹競響,唐人能事渺然,一望黃茅白葦而已。唐、明之辨,深求于命意布局寄托,則知有金矢之別;若唯論聲色,則必為所惑。夫唐無二‘盛’,盛唐亦無多人;而明自弘、嘉以來,千人萬人,孰非盛唐?

      則鼎之真贗可知矣。晚唐雖不及盛唐、中唐,而命意布局寄托固在。宋人多是實(shí)話,失《三百篇》之六義。元詩猶在深入處。明詩唯堪應(yīng)酬之用,何足言詩?”

      又曰:“下手處如何?”答曰:“姑言其淺處。如少陵《黑鷹》、曹唐《病馬》,其中有人;袁凱《白燕》詩,膾炙人口,其中無人,誰不可作?畫也,非詩也??胀疲骸嗽娮钪钕??!w嫌其唯有豐致,全無氣骨耳。安知詩中無人,則氣骨豐致,同是皮毛耶?”又問:“唐人詩,盡如《黑鷹》、《病馬》否?”答曰:“不能。崔鴛鴦、鄭鷓鴣,皆以一詩得名,詩中絕無二人,有志者取法乎上耳。”諸君因以拙作相質(zhì)。答曰:“眼見易遠(yuǎn),下足處必近,后人何敢與古人同日語耶?”諸君相逼不已。答曰:“拙草名托物,非詠物也。如《蜂詩》云:‘利劍行空猶俠客,細(xì)腰成病似詩人。’《燈花》云:

      ‘脂浮初夜根無托,灺落三更子不成?!堵浠ā吩疲骸畞須q東皇別造蕊,不曾容汝復(fù)青枝。’其中有不佞在。無手病,有賢子,不處革運(yùn)者,不得作此語也?!敝T君又曰:“同朋發(fā)矢,方知中的與否,煩君亦作《白燕》詩見示。”偶爾妄言,撞此禍?zhǔn)?,袁公必大笑于前,吾兄必大笑于今矣?br>
      問云:“今人忽尚宋詩如何?”答曰:“為此說者,其人極負(fù)重名,而實(shí)是清秀李于鱗,無得于唐。唐詩如父母然,豈有能識父母更認(rèn)他人者乎?宋之最著者蘇、黃,全失唐人一唱三嘆之致,況陸放翁輩乎?但有偶然撞著者,如明道云:‘未須愁日暮,天際是輕陰?!液窈推?,不滅義山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矣。唐人大率如此,宋詩鮮也。唐人作詩,自述己意,不必求人知之,亦不在人人說好;宋人皆欲人人知我意;明人必欲人人說好,故不相入。然宋詩亦非一種,如梅圣俞卻有古詩意,陳去非得少陵實(shí)落處。不知今世學(xué)宋詩者,尊尚誰人也?子瞻、魯直、放翁,一瀉千里,不堪咀嚼,文也,非詩矣。

      又問:“詩與文之辨?”答曰:“二者意豈有異?唯是體制辭語不同耳。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為飯,詩喻之釀而為酒;飯不變米形,酒形質(zhì)盡變;啖飯則飽,可以養(yǎng)生,可以盡年,為人事之正道;飲酒則醉,憂者以樂,喜者以悲,有不知其所以然者。如《凱風(fēng)》、《小弁》之意,斷不可以文章之道平直出之,詩其可已于世乎?”  又問云:“人謂作詩須合于《三百篇》,其說如何?

      ”答曰:“未卵而求時(shí)夜,耳食者之言也。尚未識唐人命意遣辭之體,而輕言《三百篇》,可乎?且《三百篇風(fēng)》與《雅》、《頌》異,變與正異,宋注與漢注異,仆實(shí)寡學(xué),不敢妄說。如少陵《玄元廟詩》,誰人做得?尚只是變雅耳。卑之無甚高論,嚴(yán)絕宋、元、明,而取法乎唐,亦足自立矣。如楊妃事,唐人云:‘薛王沉醉壽王醒?!稳嗽疲骸瞰I(xiàn)君王一玉環(huán)?!M直金矢之界而已哉?使其作《凱風(fēng)》《小弁》,必大詬父母矣。余所見《三百篇》僅此,馀實(shí)不能測也。

      《苕溪漁隱》曰:‘彼時(shí)薛王之死已久?!穼W(xué)善矣,不必如是責(zé)酒以飽也。宋人長于文,而詩不及唐,三體不能辨。”

      又問:“宋、明之界云何?”答曰:“宋人不可輕也。宋詩如三家村叟,布袍草履,是一個(gè)人。明詩土偶蒙金。昨日已言之矣。唐人死話亦活,實(shí)話亦虛,明人反是。如‘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六宮處處如秋水,不獨(dú)長門玉漏長’,未見有幾篇也。”  又問:“丈丈何故舍盛唐而為晚唐?”答曰:“二十歲以前,鼻息拂云,何屑作‘中’‘晚’耶?二十歲以后,稍知唐、明之真?zhèn)?,見‘盛唐體’被明人弄壞,二李已不堪,學(xué)二李以為盛唐者,更自畏人,深愧前非,故舍之耳。世人誰敢夸大步?士庶不敢作卿大夫事,卿大夫不敢作公侯事。自分稷、卨自許,愛君憂國之心,未是少陵,無其心而強(qiáng)為其說,縱得遣辭逼肖,亦是優(yōu)孟冠裳,與土偶蒙金者何異?無過奴才而已。寒士衣食不充,居室同于露處,可謂至貧且賤矣,而此身不屬于人。刁家奴侯服玉食,交游卿相,然無奈其為人奴也。二李、刁家奴,學(xué)二李者又重佁矣。”又問:“學(xué)晚唐者,寧無此過?”答曰:“人于詩文,寧無乳母?脫得攜抱,便成一人。二李與其徒,一生在乳母懷抱間,腳不立地,故足賤也。誰人少時(shí)無乳母耶?”

      又問:“唐詩亦有直遂者,何以獨(dú)咎宋人?”答曰:“世間龍蛇混雜,誠是淆訛公案也。七律自沈宋以至溫李,皆在起承轉(zhuǎn)合規(guī)矩之中。唯少陵一氣直下,如古風(fēng)然,乃是別調(diào)。白傳得其直遂,而失其氣。昭諫益甚。宋自永叔而后,竟以為詩道當(dāng)然,謬引少陵以為據(jù);而不知少陵婉折者甚多,不可屈古人以遂非也。且唐人直遂者亦不止少陵,皆少分如是,非詩道優(yōu)柔敦厚之旨亦然,唯一嘆耳!”  又問:“少陵七律異于諸家處,幸示之。”答曰:“如‘劍外忽傳收薊北’等詩,全非起承轉(zhuǎn)合之體,論者往往失之。于‘吹笛關(guān)山’篇,則曰次聯(lián)應(yīng)前首‘風(fēng)’字‘月’字,三聯(lián)嘆美,有何關(guān)涉?不知此前六句皆興,末二句方是賦,意只在‘故園愁’三字耳。論者謂‘蓬萊宮闕’篇,首句刺土木,次句刺禱祠,次聯(lián)應(yīng)首句,三聯(lián)應(yīng)次句。有何關(guān)涉?不知此詩全篇皆賦,前六句追述昔日之繁華,末二句悲嘆今日之流落耳。更有異體如‘童稚情親’篇,只須前半首,詩意已完,后四句以興足之。去后四句,于義不缺;然不可以其無意而竟去之者,如畫之有空紙,不可以其無樹石人物而竟去之也。義山‘人生何處不離群’篇,前有后無,錢似此篇,故題曰:《杜工部蜀中離席》,乃擬此篇而作也。義山初時(shí)亦學(xué)少陵,如《有感》五言二長韻可見矣,到后來力能自立,乃別走《楚辭》一路,如《重感》七律,亦為‘甘露之變’而作,而體格迥殊也。介甫謂義山深有得于少陵,而止贊‘雪嶺未歸’一聯(lián),是見其煉句,而未見其煉局也。又唐人七言絕句,大抵由于起承轉(zhuǎn)合之法,唯李、杜不然,亦如古風(fēng)浩然長往,不可捉摸。此體最難,宋、明人學(xué)之,則如急流小棹,一瞬而過,無意味也”

      又問:“嚴(yán)滄浪之說詩,耑貴妙悟,如何?”答曰:“作詩者于唐人無所悟入,終落宋、明死句。貴悟之言是也,但不言六義,從何處下手而得悟入?彼實(shí)無見于唐人,作玄妙恍惚語耳。且道理之深微難明者,以事之粗淺易見者譬而顯之。禪深微,詩粗淺,嚴(yán)氏以深微者譬粗淺,既已顛倒;而所引臨濟(jì)、曹、洞等語,全無本據(jù),亦何為哉?”又告之曰:“唐人精于詩,而詩話則少;宋人詩離于唐,而詩話乃多。今人拘于宋人之說詩,而不問其與唐人違合,莫不稱王稱伯,狐魅后學(xué),使尊奉己說;學(xué)之者亦尊奉一先生之言,如圣經(jīng)王律,愚何人而敢為此?諸君皆智慧絕人,當(dāng)自取法乎上。唐人數(shù)百家,各有能事,非鄙朽一人所能盡測也。已前所說,不過我心所見者云爾,非唐人止于此也。諸君當(dāng)屏絕宋以后議論,細(xì)讀唐人之詩,自必深有所得;不獨(dú)王、李、鐘、譚以己意判唐人者不足道,即鄙朽以唐人論唐人者,亦不足道。且人之學(xué)問,莫非以楔出楔;前去者是楔,后入者獨(dú)非楔乎?唐人多有不合于漢、魏者,何況《三百篇》?‘功德天黑暗,女寸步不離’,堅(jiān)守唐人之詩,猶是金屑在眼,后人之說,亦何為哉?至于羔雁應(yīng)酬之用,則明人自有榘矱,可稱當(dāng)行作家,‘刺繡文不如倚市門’也?!?br>
      諸君又曰:“《三百篇》之意渺矣,請更詳言之?!贝鹪唬?br>
      “‘《國風(fēng)》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l(fā)乎情,止乎禮義。所謂性情也。興、賦、比、風(fēng)、雅、頌,其體格也。優(yōu)柔敦厚,其立言之法也。于六義中,姑置風(fēng)、雅、頌而言興、賦、比,此三義者,今之村歌俚曲,無不暗合,矯語稱詩者自失之耳。如‘月子灣灣照九州’,興也?!陿蝽毾埋R,有路莫登舟’,賦也?!仙巾斏弦慌栌汀纫?。行之而不著之者也。明人多賦,興、比則少,故論唐詩亦不中竅。如薛能云:‘當(dāng)時(shí)諸葛成何事,只合終身作臥龍?!娞剖抑豢煞龆谌胧送?,興也。升庵誤以為賦,謂其譏薄武侯。

      義山云:‘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賜金莖露一杯?!栽票砺段茨苤尾?,何況神仙?托漢事以刺憲、武,比也。于鱗以為宮怨,評曰:‘望幸之思悵然。’呂望何等人物?胡曾詩云:‘當(dāng)時(shí)未入非熊夢,幾向斜陽嘆白頭?!怯竟湃耍俗詻r耳。讀唐詩須識活句,莫墮死句也。”

      又問:“命意如何?”答曰:“詩不同于文章,皆有一定之意,顯然可見。蓋意從境生,熟讀《新舊唐書》、《通鑒》、稗史,知其時(shí)事,知其處境,乃知其意所從生。如少陵《麗人行》,不知五楊所為,則‘丞相嗔’之意沒矣?!淙樟敉跄浮烫媾朗恳嗳弧qR嵬事,鄭畋云:‘終是圣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與少陵‘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正同。此命意之可法者也?!?br>
      又問:“布局如何?”答曰:“古詩如古文,其布局千變?nèi)f化。

      七律頗似八比:首聯(lián)如起講、起頭,次聯(lián)如中比,三聯(lián)如后比,末聯(lián)如束題。但八比前中后一定,詩可以錯(cuò)綜出之,為不同耳。七絕,偏師也,或斗山上,或斗地下,非必堂堂之陣,正正之旗者也。五律氣脈須從五古中來,‘初’‘盛’皆然,中唐鮮矣。明人多以七律馀材成之,是以悉不足觀。五絕最易成篇,卻難得好。五古須通篇無偶句,漢、魏則然,晉、宋漸有偶句,履霜堅(jiān)冰,至唐人遂成律。明之選唐詩者,‘中原還逐鹿’、‘秋氣集南澗’皆置古詩中,盲矣?!?br>
      問曰:“丈丈于唐詩,皆如義山《無題》之見作者意乎?”答曰:

      “是何言歟?安可淺視唐人也?茅塞之心,有見者,有不見者,有疑者。其見者,如韓偓《落花》云:‘眼尋片片隨流去’,言昭宗之出幸也。‘恨滿枝枝被雨侵’,言諸王之被殺也?!v得苔遮猶慰意’,望李克用、王師范之勤王也?!艚棠鄾@更傷心’,恨韓建之為賊臣弱帝室也?!R階一盞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綠陰’,悲硃溫之將篡弒也。明人云:不讀大歷以后一字。其所自作,未有命意如晚唐此詩之深遠(yuǎn)者也,可易言‘初’‘盛’哉?疑者不可枚舉,止就致堯言之。

      如‘動天金鼓逼神州’一律,觀其起句及‘杜郵’、‘鳳池’,酷似李茂貞兵犯京師,天子賜宰相杜讓能死,代其姬人之作,而題又絕不相近。白傳挽元微之云:‘銘旌官重威儀盛,騎吹聲繁鹵簿長。后魏帝孫唐宰相,六年七月葬咸陽?!嗽娪兴凭呶囊娨?。‘具文見意’,乃杜元凱《左傳序》之言,謂但紀(jì)其事,不著議論而意自見。周伯弜以王建‘五色云中駕六龍’后二首卻哀惜當(dāng)之。此所不同者,極其褒美,無哀惜之義,即似譏刺,然與平生交情不合故也。”

      又問;“‘小犬隔花空吠影’,意何所指?”答曰:“太祖破陳友諒,貯其姬妾于別室,李善長子弟有窺覘者,故詩云然。李、高之得禍,皆以此也?!?br>
      又問:“施愚山所謂今人只解作韻者若何?”答曰:“每得一題,守住五字,于《韻府群玉》、《五車韻瑞》上,覓得現(xiàn)成韻腳子,以句輳韻,以意輳句,扭捻一上,自心自身,俱不照管,非做韻而何?陷溺之甚者,遂至本是倡作,亦覓古人詩之韻而步之,烏得不為愚山所鄙哉?古詩不對偶,不論粘,不拘長短,韻法又寬。唐律悉反之,已是束縛事。若又步韻,陶、謝、李、杜,無以措手?!?br>
      又問:“金圣嘆謂唐詩必在第五句轉(zhuǎn),信乎?”答曰:“不盡然也。如曹鄴‘荻花蘆葉滿汀洲,一簇笙歌在水樓。金管曲長人盡醉,玉簪恩重獨(dú)生愁?!诘诙?lián)流水對中轉(zhuǎn)去。杜少陵律詩如古詩,難論轉(zhuǎn)處,而‘童稚情親’篇竟無后半首,何以曰第五句轉(zhuǎn)乎?起承轉(zhuǎn)合,唐詩之大凡耳,不可固也?!?br>
      又問曰:“丈丈極輕二李,與牧齋之論同乎?”答曰:“渠論于鱗者盡之矣,空同猶有屈處。于鱗才本薄弱,而又學(xué)問淺,見識卑;空同唯是心粗氣浮,橫戴少陵于額上,輕蔑一世,是可厭賤。若其匠心而出,如‘臥病一春違報(bào)主,啼鶯千里伴還鄉(xiāng)’,上句敘坐獄,得昌黎‘臣罪當(dāng)誅兮天王圣明’造語之法;下句言人情涼薄,從《楚辭》‘波滔滔兮來迎。魚鱗鱗兮媵予’而來,豈馀人所及?以此詩情事,用不著少陵,只得匠心而出,所以優(yōu)柔敦厚,深入唐人之室。若平生盡然,豈右涯量也?謝茂秦于明人中最不落節(jié),而全集中無此深入處?! ∮^其所以教王、李諸公學(xué)唐人者,不過聲色邊事,見處可知。仲默才最秀,亦以見處不深,用于摹擬,入目燦然,吟泳即如嚼蠟。鳳洲日出萬言,不暇用心,何以能佳?中郎欲翻王、李,而力有不逮。至于鐘、譚,直是兒童之見,何足言詩?”

      又曰:“請將風(fēng)、雅、頌,再詳細(xì)言之?!贝鹪唬骸啊峨x騷》出于變風(fēng)、變雅。唐人大抵宗之,不可具述。如‘明堂圣天子,月朔朝諸侯’、‘得罪風(fēng)霜苦,全生天地仁。青山數(shù)行淚,白首一窮鱗’、‘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錢’,盛唐人《早朝》諸篇,不可謂非《二雅》之遣音也。少陵《玄元廟詩》,極似《頌》體,而《頌》乃稱道老君功德于宗廟中,此詩多諷刺,體似《頌》而意非也。今世用于宗廟中者,皆是元曲宮調(diào),難以詩言,此義置之可也?!?br>
      又問:“《尚書》云:‘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瘎t詩乃樂之根本也。樂既變而為元曲,則詩全不關(guān)樂事;不關(guān)樂事,何以為詩?”答曰:“古今之變難言,夫子云:‘《雅》、《頌》各得其所?!瘎t《三百篇》莫不入于歌喉。漢人窮經(jīng),聲歌、意義,分為二途。太常主聲歌,經(jīng)學(xué)之士主意義,即失夫子《雅頌》正樂之意。而唐人《陽關(guān)三疊》,猶未離于詩也。迨后變?yōu)樾≡~,又變?yōu)樵?,則聲歌與詩,絕不相關(guān)矣,尚可以《尚書》之意求之乎?詩在今日,但可為文人遣興寫懷之作而已。漢人五言古詩,平淡高遠(yuǎn),而樂府則濃譎吞吐;意者樂府入歌喉,而古詩已是遣興寫懷之作也。古今事變不能窮究矣?!?br>
      問:“《焦仲卿妻》在樂府中,又與馀篇不同,何也?”答曰:

      “意者此篇如董解元《西廂》、今之?dāng)?shù)落《山坡羊》,乃一人彈唱之詞,無可考矣?!?br>
      問:“詩唯情景,其用處何如?”答曰:“《十九首》言情者十之八,敘景者十之二。建安之詩,敘景已多,日甚一日。至晚唐有清空如話之說,而少陵如‘暫往北鄉(xiāng)去’等,卻又全不敘景。在今卑之無甚高論,但能融景入情,如少陵之‘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寄情于景,如嚴(yán)維之‘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哀樂之意宛然,斯盡善矣。明人于此,大不留心,所以無味?!?br>
      問:“三唐變而愈弱,其病安在?”答曰:“須在此處識得唐人好處,方脫二李陋習(xí)?!蹲髠鳌芬蝗酥P,而前則典重,后則流麗,所托者然也,豈必前高于后乎?三唐人各自作詩,各自用心,寧使體格稍落,而不肯為前人奴隸,是其好處,豈可不知,而唯舉其???楊、劉學(xué)義山而不能流動,竟成死句。歐、蘇學(xué)少陵,只成一家之體,尚能自立。至于空同,唯以高聲大氣為少陵;于鱗,唯以皮毛鮮潤為盛唐,其義本欲振起‘中’‘晚’,而不知全無自己,以病為樂也。然在今日,遂為不祧之祖,何也?事之關(guān)系功名富貴者,人肯用心。唐世功名富貴在詩,故唐世人用心而有變,一不自做,蹈襲前人,便為士林中滯貨也。明代功名富貴在時(shí)文,全段精神,俱在時(shí)文用盡,詩其暮氣為之耳。此間有二種人:一則得意者不免應(yīng)酬,誤以二李之作為唐詩,便于應(yīng)酬之用;一則失意者不免代筆,亦唯二李最便故耳?!?br>
      問:“六朝詩,多有本非詩人,偶然出句即絕佳者。唐人不然,何也?”答曰:“六朝體寬無粘,韻得葉用,粘綴但情真意切,得句即佳。故‘城上草’一篇,止十三字,而意味無窮。唐詩法嚴(yán),非老于此工能之至者不佳也。此實(shí)唐詩難于古詩處,耳食者是古非唐耳?!?br>
      問:“古詩如何?”答曰:“以文譬之,脫盡時(shí)文,方可入古文門庭。鄙人未嘗于此有苦心,焉敢妄對?”

作者:吳喬

蜀亂述聞

  •   自東南軍起,四川獨(dú)稱完富,是以調(diào)餉恒仰于蜀。乃咸豐九年,忽有藍(lán)、李之亂。藍(lán)、李者,藍(lán)朝鼎、李永和。居南昭通大關(guān),以私販鴉片,往來敘州,為老鴉灘汛弁所覺,以賂免。宜賓典史于育金羨之不滿所欲,則告縣令汪覲光、千總胡安邦,誘新場煙販至郡,置之獄。其黨初謀劫獄,既聞奉批照屯積例斬,于是其黨聚眾起事。時(shí)承平日久,州縣不知兵,奸民和之,遂陷筠連、高縣、慶符。知縣武來雨仰藥死,勢益披猖。時(shí)有鳳山將軍署總督、檄提督馬天貴守?cái)⒏嫖渖郊暗觞S樓,至石梯橋,遇藍(lán)、李,敗死。藍(lán)、李長驅(qū)而西,殺都司余振海于犍為之箭板場,副將張萬祿敗死于榮縣之黃石坡,遂據(jù)五通橋?yàn)槌惭?,掠鹽丁為兵。

      清令曾望顏督蜀。望顏無他策,惟以巡城擊柝為事,自昏至旦,柝聲不絕,又以軍防井研以自固而已。先是,越西同知翁祖烈以賂驟升首府,望顏謂其非資,更以知府楊重雅代,祖烈遂結(jié)有風(fēng),傾望顏,皆罷去。而駐藏大臣崇實(shí)為將軍。望顏征兵湖南,命蕭啟江率八營四千人入成都。啟江道病,不能退軍,未幾即死。其部無統(tǒng)屬,大掠成都市,居民驚呼蕭兵變,皆閉戶奔走。是時(shí)藍(lán)軍圍錦州,提督占泰自羅江皂角鋪赴援,被擒不屈,死。遂陷安縣,殺知縣張香海;遂至趙家渡,殺總兵李莫粲。而大吏但以增募為事,游弁驕將,坐食行掠,未嘗出師,州縣則仗鄉(xiāng)團(tuán)為保衛(wèi)。然李、藍(lán)亦除攻掠無他技也。布政使祥奎素有貪名,而蜀中新設(shè)厘以助餉,皆以賄任。其幕友金峨峰、秀子昌為之通賂,以故吏治益濁。督標(biāo)副將張定川無軍功,由行伍夤至軍中,亦以貪名。二人皆握蜀中大權(quán),見望顏罷,無騶從,至與爭道,鞭其舁夫。代望顏者為東純,道卒。更命曹樹鐘,以奪情被劾,于是清詔湘撫駱秉章督辦四川軍務(wù)。是時(shí)土匪起者益眾,多冒藍(lán)、李,獨(dú)眉州之陳祥順招募無賴,號“祥字營”,與藍(lán)、李通,沿途掠食。時(shí)藍(lán)、李蔓延川南諸州縣,又?jǐn)_及川東,湘軍將胡中和等,蜀將唐友耕等奔命往來,莫能制也。秉章初畏為崇實(shí)所,崇實(shí)亦知己材不足辦賊,虛心倚秉章。秉章既大會諸將于夔,適與望顏遇。望顏泣訴蜀中軍情吏治,秉章益知其得失,奏辦捐輸二百余萬以裕國用。時(shí)黃淳熙所部先發(fā),將從萬縣援順慶,探知敵已趨定遠(yuǎn),淳熙恐失賊,急馳攻之。遇于姚店,敵無敢迎敵者,遂大敗,死者數(shù)千人。時(shí)方五月,臭聞數(shù)十里。淳熙益?zhèn)少\所向,自率前軍五更發(fā)令,后隊(duì)繼之。行七八里,遇于燕子窩,敵從兩山抄官軍,淳熙知中伏不能退,遂戰(zhàn)沒。

      自軍興以來,蜀中諸軍皆避敵,敵未大被懲創(chuàng),至是始有大戰(zhàn),而敵亦畏官軍,自此破散矣。秉章奏疏有云:“蜀賊悍而不狡,亦知其無能為也?!笔菚r(shí)秉章駐順慶,藍(lán)圍綿州,李圍眉州,皆布其黨擾旁縣,于是湘軍、蜀軍、黔軍大會于綿州城下。時(shí)知州唐炯以堅(jiān)壁清野之法守城,至六十日,是圍始解。湘軍以索供給,與黔軍大哄于州署,黔軍將顏?zhàn)舨彭较孳娪诠競?cè)。秉章劾罷炯而系佐才于獄,并劾布政使及中軍副將,劉蓉遂以附生署布政使。于是湘、蜀、黔軍分道攻敵。敵連擾川東北州縣,攻掠而不逗留,往往為民團(tuán)所擊殺。藍(lán)逆所部,遂入漢陰,惟李賊猶踞犍為之鐵山。川東別寇周紹勇、郭刀刀亦有陷城戕宮之事,然遇清軍,輒伏藏山谷,且與李賊聲息亦不相應(yīng)。防軍或破之,或擒之,從無大隊(duì)接戰(zhàn)者,故其禍亦不烈,但騷擾糜爛而已。李既棄鐵山走宜賓之八角砦,又回犍為之龍孔場,劉蓉督胡中利等擒之,并擒其將卯得興。得興尤兇悍,當(dāng)時(shí)呼之為“卯先鋒”者也。

      先是,江南既平,扶王陳得才猶出沒于陜西、湖北、河南之間,為清軍所攻,遂全軍入陜。至是川東諸股出境與之合,而蜀內(nèi)寇漸靖,獨(dú)石達(dá)開擁眾入蜀境。初,達(dá)開既與洪秀全相離,念江西為己攻掠之地,欲據(jù)以自固。既已不能自立,遂突浙、閩、湘、桂、滇、黔,入川境,崎嶇山谷,蓋已七年。至是,由寧遠(yuǎn)渡大渡河,值水漲,更期次日,而唐友耕防江之軍至矣。達(dá)開糧盡,煮桑葉、殺馬為食,遂為土司嶺承恩所擒。劉蓉往受俘時(shí),藍(lán)朝鼎及入陜之川寇,并陳得才縱橫于漢中、興安。秦將毛震壽不能制,詔以劉蓉?fù)彡?,止巴州不進(jìn)。藍(lán)賊在漢陰,為在籍主事管澇帥團(tuán)捕殺,而黃鼎新自敵中出,則謂朝鼎死于丹棱,其族兄朝柱統(tǒng)其眾,亦不知死何處,澇所殺實(shí)姓曹也。多隆阿既以攻周至傷目薨,益征蜀將援陜,時(shí)賊已攔入隴西矣。庭議劉蓉?zé)o實(shí),不可用,更以喬松年為撫,猶令領(lǐng)軍,又潰于灞橋。后左宗棠督陜甘,始平諸寇,然多用蜀軍,故蜀軍將功多著在陜甘。

      初,蜀亂既平,秉章進(jìn)爵輕車都尉,益飭吏治。同治五年卒,當(dāng)時(shí)請建專祠,歲時(shí)奉祀。先是,奉旨建祠者,多因現(xiàn)有之廟宇,分一室以祀之,至秉章,則湘軍諸將醵金拓大地,特立一廟。吳棠繼秉章。張之洞為學(xué)政,益以經(jīng)史提倡蜀士,首建尊經(jīng)書院,刊刻殿本四史諸書。之洞復(fù)倡設(shè)學(xué)田以惠寒唆,始于南川,而漸及于各縣云。

作者:祝介

詩 (歷代諸家)

  • 這是集漢代樂府至明清詩歌匯集。

作者:

禾譜

  • 曾安止(1048—1098)字移忠,號屠龍翁,泰和人。北宋農(nóng)學(xué)家。熙寧進(jìn)士。曾任豐城主簿、彭澤知縣。潛心研究水稻栽培。所著《禾譜》為我國古代第一部水稻品種專著,詳述泰和水稻品種資源和附近地區(qū)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狀況。蘇軾稱其“文既溫雅,事亦詳實(shí)”。泰和曾氏族譜中有該書部分內(nèi)容。據(jù)載,北宋時(shí)泰和水稻品種多達(dá)五十個(gè)。南宋中期,其后裔曾之謹(jǐn)又撰《農(nóng)器譜》以補(bǔ)《禾譜》之缺。
    ==============================================================================
    曾安止(1048-1074年),字移忠,號屠龍翁。熙寧(1068-1074年)進(jìn)士,嘗為彭澤令。紹圣初(1094年)撰《禾譜》5卷,介紹水稻的各個(gè)品種、特征、栽培方法等。它是中國第一部水稻品種專志,在中國農(nóng)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他將該書獻(xiàn)給蘇東坡。蘇東坡認(rèn)為,該文既溫雅,事亦詳實(shí),惜不譜農(nóng)器,故為之賦《秧馬歌》附之。


    -----------------------------------------------------------------------

      禾譜題序  元豐辛酉年,余初舉進(jìn)士于鄱陽,時(shí)泰和曾公安止為考試官。明年南省奏言,以余為第一,既賜集英第。曾公走書,自慶得士,又恨未識余面。及紹圣丙子,家君充戶部出使江南,余自大學(xué)博士,自乞?yàn)榘l(fā)運(yùn)司,干當(dāng)公事,侍親以行。丁丑春,始過螺川。是時(shí),曾公喪明,退居泰和。雖一造其廬,承其語緒,而識面之恨,竟不果償。曾公示余以《禾譜》,屬予取予為之?dāng)?,縣許以送其書。未及,而遽以不起。爾后,初心不遂,每載其事,頗佇延陵季子掛劍之想。政和甲午,予假守廬陵郡,會鄉(xiāng)人朱元禮來為泰和宰,遂托尋訪其書。一日元禮得寫本以遺余,亟取讀之,不覺潸然。嗚呼,曾公之墓木拱矣,而其故意,廑廑草草答塞,豈事之流傳有數(shù),其不可知者如此耶?—曾公常語余以黃帝問師曠之說,“杏多實(shí)不蟲者,來歲秋必善。五木為五谷之先,故欲知五谷,但視五木,擇其盛者,來年必益種之”。此說出《師曠占》中,老農(nóng)往往以為信。然今其書中無有是事,并秧馬一段,亦不收載。以此頗疑,尚非全書,不然則曾公所自筆削,固不可得而知也。余家舊有曾公所撰《車說》一篇,兼收博引,凡所以為車者,洪纖小大,無不具有。蓋該博曲盡倫美,而於立言不苛。是以創(chuàng)一說,紀(jì)一物,必委曲詳?shù)蕉笾?。所謂根底之學(xué)者,不幸賦命不偶,而不得自見于昭世也,悲夫。

      賜進(jìn)士第一集英第大學(xué)博士程祁撰。

      禾譜序  江南俗厚,以農(nóng)為生。吉居其右,尤殷且勤。漕臺歲貢百萬斛④,調(diào)之吉者十常六七,凡此致之縣官者耳。春夏之間,淮甸荊湖,新陳不續(xù),小民艱食豪商巨賈水浮陸驅(qū),通此饒而阜彼乏者,不知其幾千萬億計(jì)。朽腐之逮,實(shí)半天下,嗚呼盛哉。嘗觀三代之隆,家有宅,夫有田,養(yǎng)生之具,如此其備。垂綏五雨,異服以愧其心;屋粟里布,厚征以困其財(cái)。督責(zé)之法,又如此其嚴(yán),猶以為未能丁寧反復(fù),以作其怠惰之氣。田畯至喜,以勸其力,曾孫不怒,以慰其心。故方此時(shí),民無游手,而地?zé)o遺利,亦以其法制全而道化行也。滅裂于秦漢,鹵莽于五季,宅不家給,田不夫制,兼并者得以連阡陌,而貧乏者不能有立錐。游怠者無恥,不耕者無罰,而天下之民,始猖狂汗漫,若牛馬麋鹿群群逐于曠野,惟所適往,曾莫之禁。獨(dú)吉之民,承雕憊之余,能不謬于斯習(xí),盻盻然,惟稼穡之為務(wù)。凡髫齔之相與嬉,厘井之相與言,無非耰、鋤、錢、镈之器,作訛成易之事,故自邑以及郊,自郊以及野,巉崖重谷,昔人足跡所未嘗者,今皆為膏腴之壤,而民生其間者,雖椎魯樸鈍,不覘詩書札義之文,不哦經(jīng)生儒士之言,而孝弟之行,誠意之心,醇然無異于三代之盛時(shí)。豈非處中國之一偏,干戈瘡痍所不及,上下日以播種為俗,無流離凍餒之迫,而有飽食逸居之計(jì)。是以歷世雖久,去先王雖遠(yuǎn),而余澤猶在也。豈惟民哉,儒而士者,干居之日,孰不介止以蒸之作,其有政,爰知小人之依,然則有天下之大者,安可旦晝不及乎此也。近時(shí)士大夫之好事者,嘗集牡、荔枝與茶之品,為經(jīng)及譜,以夸于市肆⑩。予以為農(nóng)者,政之所先,而稻之品亦不一,惜其未有能集之者,適清河公表臣持節(jié)江右,以是屬余,表臣職在將明,而恥知物之不博。野人之事,為賤且勞,周爰咨訪,不自倦逸,可謂善究其本者哉。予愛其意,而為之書焉。

      室德郎曾安止敘。

      正文:

      稻有總名,有復(fù)名,有散名。曰谷云者,舉凡種以為言?!逗榉丁吩唬骸鞍俟扔贸伞??!洞笤住吩唬骸叭r(nóng)生九谷”。《孟子》曰:“五谷熟而民人育”。今江南呼稻之有稃者曰稻谷,黍之有稃者曰黍谷,而不及麥菽者,以禾為主也。曰粟云者,谷之未成米者也。許氏曰:“粟二十斗;為米十斗,曰毇;為米六斗太半斗,曰粲”。今西昌呼稷為粟,長通二者,尤為谷粟之總名而已。稻之所以為稻,禾之所以為禾,一類之中,又有總名焉。曰稻云者,兼早晚之名。大率西昌俗以立春芒種節(jié)種,小暑大暑節(jié)刈為早稻;清明節(jié)種,寒露霜降節(jié)刈為晚稻。自類以推之,有秔有糯,其別凡數(shù)十種。許氏曰:“二月而生,八月而熟,得時(shí)之中,故曰禾”。言二月生,則立春清明在其間矣;言八月熟,則寒露霜降在其問矣。賈思勰曰:“二月三月種為稙禾,四月五月種為稚禾”。許氏曰:“稙,早種也”。稚,晚種也。以二月三月種為稙,則今江南早禾種率以正月二月種之,惟有閏月,則春氣差晚,然后晚種,至三月始種,則三月者,未為早種也。以四月五月種為稚,則今江南蓋無此種。《詩》曰:“彼有不獲稚”,許氏以為幼禾。而今江南之再生禾;亦謂之女禾,宜為可用,未知賈氏何證而有是說,此總名之辯也?!对姟吩唬骸柏S年多黍多稌”;《食醫(yī)》曰:“牛宜稌”;康成曰:“稌,稻也”;郭璞曰:“沛國人以稌為稻”。蓋一物而方言異,此復(fù)名之辯也。詩》曰:黍稷重穋”,司稼掌辯重穋之種。毛、鄭、郭璞等曰:“先種后熟曰重,后種先熟曰穋?!苯窠嫌悬S穋禾者,大署節(jié)刈早種畢而種,霜降節(jié)未刈晚稻而熟?!对姟吩唬骸熬S穈維芑”;康成曰:“穈,赤苗也,芑,白苗也”;郭璞曰:“穈,赤苗粟也,芑,白苗粟也”。以江南早晚種較之,早種如六月白,晚種如白圓禾之類,其谷芒皆黃白,豈非所謂芑耶?早種如小赤禾,晚種如蜜谷烏禾,其谷芒皆赤,豈非所謂穈耶?許氏曰:“稻紫莖不粘曰(禾糞)”,今江南晚種中有所謂紫眼禾者,其葉當(dāng)節(jié)處有紫色,抑亦許氏所?謂也歟?又曰:“芒粟曰穬”,今西昌早晚種中,自稻禾而外,多有芒者,抑亦許氏所謂穬也歟:今西昌晚種中,亦有所謂穬稻禾者。其谷無芒,蓋名同而實(shí)非,此散名之辯也。百谷之種,其略見于經(jīng),具備見于今,其種或產(chǎn)于中國,或生于四夷,今西昌早種中有早占禾,晚種中有晚占禾,乃海南占城國所有,西昌傳之才四五十年,推今驗(yàn)古,此其類也。賈思勰乃引《周書》:“神農(nóng)氏世,天雨粟,神農(nóng)耕而種之”。此小說之舉,不可用之。而其敘土宜有曰,按《禹貢》,揚(yáng)州厥土涂泥,厥田下下,厥賦下上錯(cuò)。荊州厥土涂泥,厥田下中,厥賦上下。又按《職方氏》,揚(yáng)州,荊州,其谷宜稻。以漢郡國志考之。廬陵郡隸揚(yáng)州刺史,與荊州長沙為切境,而吉之安福在漢長沙為安城,則吉之壤正當(dāng)古荊揚(yáng)之交?!堵毞健范萁砸说?,而吉在其兩間,兼二州之美?!队碡暋范葜廖┩磕?;《稻人》亦曰:“掌稼下地”。則下地者,涂泥之所在,為種稻之宜也。然《禹貢》揚(yáng)州田第九等,賦第七等;荊州田第八,賦第三者,亦以人功修故也。惟其壤有骍、緹、墳、澤之異,潟、勃、壚、(上臨下木)爨之殊⑩,故其種亦有早晚大小之不同,堅(jiān)弱精粗之不一,或一物而彼此有異名,或所稱雖近而俗有訛正。則宜顛倒,錯(cuò)而難辯。今之見于譜者,尚記西昌大略而已。

      蕓稻篇  記禮者曰:仲夏之月,利以殺草,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疆。蓋耘除之草,和泥渥漉,深埋禾苗根下,漚罨既久,地草腐爛而泥土肥美,嘉谷蕃茂矣。大抵耘治水田之法,必先審度形勢,先於最上處潴水,勿令走失,然后自下旋放旋蕓之。其法須用蕓爪。不問草之有無,必遍以手排漉,務(wù)令稻根之傍,液液然而后已。荊揚(yáng)厥士涂泥,農(nóng)家皆用此法。又有足蕓,為木杖如拐子,兩手倚以用力,以趾塌拔泥上草穢,壅之苗根之下,則泥沃而苗興,其功與蕓爪相類,亦各從其便也。今創(chuàng)有一器,曰耘蕩,見農(nóng)器譜,以代手足,工過數(shù)倍,宜普效之。纂文曰,養(yǎng)苗之道,鋤不如耨。耨,今小鋤也。《呂氏春秋》曰:先生者為米,后生者為粃,是故其耨也,長其兄而去其弟。不知稼者,其耨也,去其兄而養(yǎng)其弟,不收其粟而收其粃,此失耨之道也。鋤后復(fù)有薅拔之法,以繼成鋤之功也。夫稂莠秕稗,雜其稼出,蓋鋤后莖葉漸長,使可分別,非薅不可,故有薅鼓、薅馬之說。事見農(nóng)器譜。

      祈報(bào)篇

      《記》曰:有其事必有其治,故農(nóng)事有折焉,有報(bào)焉,所以治其事也。天下通祀,惟社與稷;社祭土,勾龍配焉,稷祭谷,后稷配焉。此二祀者,實(shí)主農(nóng)事。載芟之詩,春籍田而祈社稷也、良耜之詩,秋報(bào)社稷也。此先王祈報(bào)之明典也。匪直此也。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不時(shí),於是乎禜之。月星辰之神,則雪霜風(fēng)雨之不時(shí),放是乎禜之。與夫法施於民者,以勞定國者,能御大災(zāi)者,能捍大患者,莫不秩祀。先王載之典禮,著之令式,歲時(shí)行之,凡以為民祈報(bào)也。周禮“龠章”“凡國祈年於田祖”,則「吹豳雅,擊士鼓、以樂田畯」。爾雅注曰,畯音俊。乃先農(nóng)也。于先農(nóng)有祈焉,則神農(nóng)后稷與世俗流傳所為田父、田母,皆在所祈報(bào)可知矣。大田之詩言:“去其螟螣,用其蟊賊,無害我田穉。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有渰萋萋,興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此祈之之辭也。甫田之詩言“以我齊明,與我犧羊,以社以方。我田既臧,農(nóng)夫之慶。此報(bào)之之辭也。繼而“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此又因所報(bào)而寓所祈之義也。若夫噫嘻之詩,言春夏祈谷於上帝,蓋大雩、帝之樂歌也;豐年之詩,言秋冬報(bào)者,烝嘗之樂歌也。其詩曰,“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然於上帝,則有祈而無報(bào),於祖妣、有報(bào)而無祈,豈闕文哉?抑互言之耳。此祈報(bào)之大者也。

      周禮“大祝掌六祈,以同鬼神示?!薄靶∽U菩〖漓?,將事侯禳祠之祝號,以祈福祥,順豐年,逆時(shí)雨,寧風(fēng)旱,弭災(zāi)兵,遠(yuǎn)罪疾?!迸e是而言,則祈報(bào)禬禳之事,先王所以媚於神而和於人,皆所以與民同吉兇之患者也。凡在祀典,烏可已耶?記禮者曰:伊耆氏之始為蠟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主先嗇而祭司嗇,饗農(nóng)及郵表畷,禽獸,迎貓迎虎而祭之。祭坊與水庸,其辭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無作,草木歸其澤。”由此觀之,饗先嗇先農(nóng)而及於貓虎,祭坊水庸而及於昆蟲,所以示報(bào)功之禮大小不遺也??贾铝睿兴^「祈來年於天宗」者,有所謂「祈谷實(shí)」者,有所謂「為麥祈實(shí)」者,而《春秋》有一蟲獸之為災(zāi)害,一雨旸之致愆忒,則必雩,圣人特書之,以見先王勤恤民隱,無所不用其至也。夫惟如此,是以物由其道,而無夭閼疪癘,民遂其性,而無札瘥災(zāi)害,神之聽之,有相之道,固如此也。後世從事於農(nóng)者,類不能然。借或有一焉,亦勉強(qiáng)茍且而已,豈能悉循用先王之典故哉?田祖之祭,民間或多行之,不過豚蹄盂酒;春秋社祭,有司僅能舉之,牲酒等物,取之臨時(shí);其為禮、蓋蔑如也。水旱相仍,蟲螟為敗,饑饉薦臻,民卒流亡,未必不由祈報(bào)之禮廢,匱神乏祀,以致然也。

      今取其尤關(guān)于農(nóng)事者言之。社稷之神,自天子至郡縣,下及庶人,莫不得祭。在國曰大社、國社、王社、侯社,在官曰官社、官稷,在民曰民社。自漢以來,歷代之祭,雖粗有不同,而春秋二仲之祈報(bào),皆不廢也。又育蠶者亦有祈禳報(bào)謝之禮?;屎蠹老刃Q,至庶人之婦,亦皆有祭。此后妃與庶人之祭,雖貴賤之儀不同,而祈報(bào)之心則一。古有有養(yǎng)馬一節(jié),春祭馬祖,夏祭先牧,秋祭馬社,冬祭馬步,此馬之祈謝,歲時(shí)惟謹(jǐn)。至於牛,最農(nóng)事之所資,反闕祭禮。至於蠟祭,迎貓迎虎,豈牛之功不如貓虎哉?蓋古者未有耕牛,故祭有闕典。至春秋之間,始教牛耕,後世田野開辟,谷實(shí)滋盛,皆出其力。雖知有愛重之心,而曾無愛重之實(shí)。近年耕牛疫癘,損傷甚多,亦盍禳禱祓除,祛禍祈福,以報(bào)其功力,豈為過哉?故於此篇祭馬之後,以祭牛之說繼之,庶不忘乎谷之所自,農(nóng)之所本也。

      禾品

      早禾秔品十二

      稻禾赤米占禾烏早禾小赤禾歸生禾黃谷早禾六月白黃菩蕾禾紅桃仙禾大早禾女兒紅禾住馬香禾

      早禾糯品十  稻白糯黃糯竹枝糯青稿糯白糯秋風(fēng)糯黃梔糯赤稻糯烏糯椒皮糯

      晚禾秔品八

      住馬香禾八月白禾土雷禾紫眼禾大黃禾蜜谷烏禾矮赤秔禾稻禾

      晚禾糯品十二  黃梔糯矮稿糯龍爪糯馬蹄糯白糯大椒糯大烏糯小焦糯大谷糯青稿糯骨雷糯竹枝糯

      附早禾品二

      早稻禾早糯禾

      附晚禾品二

      赤稑糯烏子糯

      宋進(jìn)士宣德郎移忠公墓志銘

      曾君諱安止,字移忠,世為廬陵泰和人。曾祖再盈,祖德誼,父肅,皆以善行稱于鄉(xiāng)。君之為人,外和內(nèi)剛,操行修潔。熙寧登第,同學(xué)究出身為恥,不離上庠,勵己修業(yè),夜以繼日,至傷厥明,后三年復(fù)登戊科,詔升甲焉。君謝恩畢,即奏:“臣父年已高,久困場屋,愿回授臣父一散官”。先帝嘉其誠,以無例止。至父得疾且重。即默禱以身代之,厥疾果瘳。初調(diào)洪州豐城主簿,除江州彭澤令,檢身清勤,蒞事端敏,而導(dǎo)民以孝為本,故政譽(yù)藹然,而薦者交彰矣。以目疾棄官,授宣德郎,號屠龍翁,傷技成而無所用。有《禾譜》五卷,《車說》一卷,《屠龍集》幾卷。東坡蘇公所稱《禾譜》,謂文既溫雅,事亦詳實(shí),惜乎其有所缺,不譜農(nóng)器也。作《秧馬歌》以附其后,不幸元符戊寅五月十六日以無疾而卒,享年五十有一。娶楊氏生子二人,(蟲賓)舉進(jìn)士,蠟尚幼,女三人,適仕族。三年庚辰十有二月三日葬于千秋鄉(xiāng)武山南。前期乃弟舒州司法參軍安強(qiáng)來請銘。遂從而銘之。銘曰:嗚呼,士莫尚于志,志莫本于道,道不可聞,聞而死之矣,況榮辱得失之端乎。君可謂有志之士,而勇于見義者也。惜夫止于斯,而遽終焉,使得聞斯行諸宜何如哉。余司上庠,熟君所為,昭昭無窮,貽以銘詩。

      右正議大夫守尚書左丞上柱國會稽郡開國公食邑三千六百戶實(shí)封五百戶黃履撰  右朝議大夫直龍圖閣知福州宣州事兼福建路兵馬鈴轄江夏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柯述書

作者:曾安止

奴書訂

  • 觚管士有“書奴”之論,亦自昔興,吾獨(dú)不解此。藝家一道,庸詎繆執(zhí)至是,人間事理,至處有二乎哉?為圓不從規(guī),擬方不按矩,得乎?自粗歸精,既據(jù)妙地,少自翔異,可也。必也革其故而新是圖,將不故之并亡,而第新也與。故嘗謂自卯金當(dāng)涂,底于典午,音容少殊,神骨一也。沿晉游唐,守而勿失。今人但見永興勻圓,率更勁瘠,郎邪雄沉,誠懸強(qiáng)毅,與會稽分鑣,而不察其為祖宗本貌自粲如也(帖間固存)。邇后皆然,未暇遑計(jì)。趙室四子,莆田恒守惟肖,襄陽不違典刑;眉、豫二豪,嚙羈蹋靮,顧盼自得。觀者昧其所宗:子瞻骨干平原,股肱北海,被服大令,以成完軀。魯直自云得長沙三昧。諸師無常而俱在,安得謂果非陪臣門舍耶?而后人泥習(xí)耳聆,未嘗神訪,無怪執(zhí)其言而失其旨也。遂使今士舉為秘談,走也狂簡,良不合契,且即膚近。為君謀之,繪日月者,心規(guī)圓而烜麗,方而黔之,可乎?啖必谷,舍谷而草,曰谷者“奴餐”,可乎?學(xué)為賢人必法淵賜;晞圣者必師孔。違洙泗之邪曲,而曰為孔、顏者“奴賢”、“奴圣”者也,可乎?

作者:祝允明

莊氏史案

  •   莊廷龍《明史》案,又稱《莊氏史案》,系清順治、康熙時(shí)文字獄之一?! ∏屙樦文觊g,南潯富戶莊廷龍購得明大學(xué)士、首輔朱國楨生前的部分明史稿后,聘請了一批江浙學(xué)者,對尚未刊刻的《明史概。諸臣列傳》等稿本進(jìn)行重編,增補(bǔ)了天啟、崇禎兩朝史事,輯成《明書輯略》。編纂完成后,莊去世。其父莊允城為遂子遺愿,請閑居在家的原明禮部主事李令析作序后刊刻,于順治十六年(1660)冬正式在書坊出售?!睹魇份嬄浴肥且郧迕捞弥焓肥系拿x刊刻的,除作序者外,其余羅列的“參訂者”18人?! ⊥?2月,查繼佐、范驤、陸圻三人因未參與編寫工作,也未見過刊刻出售的書,卻被莊氏列于“參訂者”不滿,遂向?qū)W道胡尚衡提出控告。胡批示湖州府學(xué)查報(bào)。府學(xué)教授趙君宋從該書中摘出數(shù)十處“毀謗語”,在府學(xué)門前張貼通報(bào)。莊氏即以高價(jià)將已售出的四十多部《明史輯略》贖回,對書中一些忌諱處加以修改,改動數(shù)十頁后重新刻印。又疏通關(guān)節(jié),通過前任守道、時(shí)任通政司使的王永祚的關(guān)系,由湖州府將書分呈通政司、禮部和都察院三衙門備案。同時(shí),莊氏重賄湖州知府陳永命,將書版吊出劈毀置庫。

      前任歸安縣令吳之榮,因貪贓獲罪,赦免后閑居在湖,得知此事后,在李廷樞的唆使下,向莊氏敲詐錢財(cái),莊氏不理。吳即于十八年(1661)七月告發(fā)于鎮(zhèn)浙將軍柯奎。柯將此事轉(zhuǎn)告浙江巡撫朱昌祚,朱下文由湖州學(xué)道胡尚衡處理。莊氏聞訊后,一面向有關(guān)官員行賄,一面請松江提督梁化鳳向柯奎說情,使事情暫告平息。吳之榮因觸怒莊氏,被巡道派兵送出境。吳之榮詐財(cái)不成,又遭驅(qū)斥,惱羞成怒,于康熙元年(1662)初冬將初刻本直接上京至刑部告發(fā)莊氏“私編明史,毀謗朝廷”。行前,吳將初刻本中序文及參訂人員姓名之頁撕去,另補(bǔ)刻上朱佑明的名字。當(dāng)即引起朝廷震怒,執(zhí)掌大權(quán)的顧命四大臣隨即指派刑部侍朗等滿族大員赴杭辦案。接著,莊、朱等一批人犯被捕羈押?! 〕?,朱佑明和趙君宋關(guān)押在一起,朱遂求于趙,并許以家產(chǎn)一半相報(bào)。趙君宋在審問時(shí)即為朱佑明開脫,稱朱與莊史無涉,有家藏《明史輯略》初刻本為證,致使此案牽連的人員越來越多,成為清初第一大案(也為清朝最大的“文字獄”)。結(jié)案被捕殺的除莊氏、朱氏家屬外,還包括參與此書寫序、校閱、賣書、刻字、印刷的人,甚至購買該書的人。同時(shí),一些地方官吏也被捕殺。史載,在莊氏史案中被處死刑的達(dá)70余人,被流放的家屬達(dá)數(shù)百人(最多時(shí)收監(jiān)人犯達(dá)兩千余人)。


      《榴龕隨筆》。烏程朱文肅國楨致政家居,留心史事,所著有《大事記》。其已付剞劂者,謂之《史概》。未刻者尚多也,秘藏于家。后因寇盜,有莊氏賃朱氏之居。其子子相廷鎏偶見此書,竊為己有,招集知名之士,妄以己意增損于其間。而朱氏原本遂泊沒矣。子相既死,乃父君維胤城,于鎮(zhèn)北圓通庵召匠刻之。凡五年而告成,號曰《明書》。不知利害,冒昧從事,且自以為不世之業(yè),夸張其事。一時(shí)趨附,廁名于其間。豈知遂召大禍也?先君子每扼腕太息曰:“可惜文肅公一生心血,付之東流。然取非其有,立名非真者,定有奇禍。天理昭昭,可畏也?!薄 ≈焓现畷?,至啟、禎兩朝而止耳。竊之者子相也,續(xù)之者所聘諸子也。受其子臨終之囑而必欲刻之者,君維也。與其幼子左黃鉞無與也。左黃一紈褲少年耳。當(dāng)科試不得意,其妻為買妾以娛之。建百尺樓于后圃,雜藝花木,日與文士豪飲于其中,刻百尺樓詩草。乃父聞之,弗善也。后為兵備使者所賞,相見留茶款語。父乃大悅。及父就逮,左黃隨護(hù)維謹(jǐn)。及見司敗,已喑不能言,乃頭觸獄門而死。左黃頭棘,無可為計(jì),疾馳至通州。而籍沒之令下,族屬無噍類,兼及朱峋。峋湖濱人,家故微賤,以入貲貢。凡商賈經(jīng)營,無不貸其金。冀三倍之息,以此自雄。其視令長,蔑如也。言利析秋毫,而于文墨之事,則無涉也。亦以得罪。歸安令指為逆書有名,并其三子俱就逮。家人鳥獸散,封樁庫廄盡入于官。左黃知事不可為,恐累及親黨,遂自呈身。是時(shí),部撫司道郡縣守令僚佐俱在潯鎮(zhèn),以民居作公館者十有二所。聞左黃歸,蜂擁之去,絕無他言。惟有皈命投誠而已。惟力辨與朱峋父子無涉,始終無異詞,當(dāng)事者莫不偉之。至于朱峋素行,以貲傲睨一世,父子駢戮,妻孥皆徙極邊,非不幸也。

      莊氏居潯未久,因其饒于貲,故世情不替。初發(fā)難為歸安令,令吳姓,故墨吏也,不過為恐嚇之詞,以冀升斗耳。而君維即挾書入長安,草疏欲上陳。輦下諸公漫詞慰遣之。時(shí)予居西村,君維歸,以疏稿示余,自以為無恙矣。而墨令乃捃摭其書中悖亂之語,以達(dá)于部使者。部使者不敢隱,上之于朝,而獄不可解矣。或問逆書致罪之由,余不知其細(xì)。但聞之前人曰:“如書中所云王某孫婿,即清之德祖。所云建州都督,即清之太祖也,而直書名。又云‘長山衄而銳士飲恨于沙磷,大將還而勁卒銷亡于左衽’,如此之言,散見于李如柏、李化龍、熊明遇傳中。又指孔耿為叛。又自丙辰迄癸未俱不書清年號,而于隆武、永歷之即位正朔,必大書特書。其取禍之端有如此。況無志、表、帝紀(jì)、世家,止有列傳。即王陽明一傳,有上下卷,共三百余頁。其冗長無體裁可知已。所謂三長五難者安在也?”

      事在辛丑之春,決獄在癸卯之秋。潘、吳諸子在獄日,以賦詩為事。時(shí)余寓鳧溪,而戴子蕓野笠館于廟址之南,相距里許。時(shí)相過從,得見諸子傳出音訊詩篇。及既授命,蕓野為潘、吳立傳,獨(dú)于左黃則言其少年游冶,至于慷慨激烈。力辨朱峋之冤,則未之悉也。余為備述其故,蕓野始為改竄一篇。是夜,余夢己身在一荷亭之上,左黃在水次搏顙謝余。余急起掖之,則已沉水中矣。次日,與蕓野言,共嗟異之。

      蔣西宿麟征,一字轅文,為蔣儀仲之子,姬載先生之猶子也。詩文敏妙,風(fēng)儀秀穎。莊氏招之,初不愿就,為貧所累,不得已而赴。命之作文,不容留稿,恐其竊歸也。并禁其出入,苦不可言,痛哭辭去,后竟及難。

      張文通館于莊氏,草稿皆作細(xì)楷。時(shí)子相已死矣。張以有明一代理學(xué)諸儒無人作傳,故勉應(yīng)之,亦不虞其至是也。聞其膝上有淡墨痕“成都楊慎”四字。張非仲雋,一名僧愿,為博士弟子員。于經(jīng)史百家,無不得其旨趣。所與游皆名彥。樓居積書甚富,手錄者千余卷,擁列左右,己則坐臥其中。后為莊氏所招,作有明理學(xué)諸人傳。其稿另錄出,名曰《與斯集》。禍未發(fā)時(shí),已知其非,逃于僧舍。年已七十余。丁母憂,煢然縞素。有詩云:“空樓獨(dú)夜雨床床,卻把平生細(xì)較量。災(zāi)異日新憂患短,悲歌不足寤思長。曾無入巷哀王烈,徒有拋娘學(xué)范滂。好個(gè)與斯題目在,輕謳緩板赴排場。”就逮時(shí),談笑自若。與潘、吳諸人同遇害。所著有《西廬詩草》四卷。

      董誦孫二酉,少有神童之名,學(xué)問淵博。與周安節(jié)相好,倡和勒詩箋。書法亦精妙。史事發(fā)時(shí),沒已三年矣,發(fā)冢斫棺甚慘。子濯萬與沂,九歲有感懷五言古詩四章。顧茂倫為之跋,亦英品也。及禍至,從容就縛。士林惜之。

      潘力田檉,居平望,藏書千卷。善著述,有《松陵文獻(xiàn)》十卷。今某府二卷行世。與吳赤溟炎有志作史而未敢,商之牧齋先生。深許之。亦未有成書。其就莊氏之請,非所愿也。授命之際,談笑自若,真杰士云。

      韋元介全祉,一字真長。弟次申全。進(jìn)士。青岑明杰之子也。祖鏡臺先生,精岐黃之術(shù)。元介先卒,次申被難。

      茅鼎升元銘,鹿門先生之孫也。以明經(jīng)為學(xué)博,少有文名,試每高等。與章諤臣上奏、陳暗仙騮、吳大雍盤四子齊名。偽書編纂,僅數(shù)月耳。已而之任,逮于任所。

      南昌黎博庵元寬,督學(xué)兩浙,年高望重。逆書有名。督撫移檄,兵圍其第,全家抄沒。苕城李霜回令,逆書有序,被逮時(shí)適其家有慶祝之事,親族七十余人悉被擒至。官以漸訊免。

      吳心一者,潯上董氏之仆也。少時(shí)竄身徐氏,欲讀書,遐周先生怒之,必欲令入府供灑掃之役。此子徒跣哭請于先祖。遂受業(yè)門下,得列青衿。聞莊氏有史事,心艷之,得列名其中,亦被慘戮。曾有唐詩之選。吳芳輪系為之序。幸刑尊廖公昭雪,得以無恙。

      刻工湯達(dá)甫、刷匠李祥甫亦為饑所驅(qū),禍亦及之。齊康成治為博士弟子,好學(xué)能詩。子相以脯招之,其約已具二十四金矣。后批曰:“果能專精勤敏,則愿加六金?!鼻财退椭痢}R覽而訝之,遂堅(jiān)不赴,以免于禍。后以貢為學(xué)博。潘友龍爾夔,慷慨有風(fēng)致,能文工書。莊氏慕之,列其名于簡端。偶與君維有財(cái)帛交,以致詬。君維怒,削其名。得不罹禍。

      《隨筆》云:所列纂錄諸子,與余有交,故略序其概。其余不相知者,不及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