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參
  • 拼 音:
  • 注 音:
  • 繁體字:
提交資料
  • 基本解釋

     白鶴參bái hè cān

    白鶴參,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陰涼、濕潤的氣候,多生長于晝夜溫差小的海拔1600~3500米山地緩坡或斜坡地的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中。

  • 詳細解釋


     形態(tài)特征

    植株高18--55厘米。塊莖橢圓形或卵球形,長1--2厘米,肉質(zhì)。莖伸長,圓柱 形,粗壯,直立,具3--6枚葉,上部具1--4枚苞片狀小葉,基部具2--3枚筒狀鞘。 葉互生,葉片卵形或長圓形,長5—13厘米,寬2 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成抱莖的 鞘??偁罨ㄐ蜷L7--30厘米,具數(shù)朵至40余朵花,稀疏或密集,圓柱狀;花苞片披針 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下部的較子房長或等長;子房圓柱狀紡錘形,扭轉(zhuǎn),稍弓 曲,連花梗長13--22毫米;花中等大或較大,帶黃綠色,萼片被短柔毛,邊緣具睫毛 狀細齒,具3脈;中萼片直立,舟狀,寬卵形或近圓形,長6---7毫米,寬4--4.5毫 米,先端圓鈍;側(cè)萼片反折或張開,稍偏斜的卵形,長7.5—8毫米,寬約3.5毫米,先 端鈍;花瓣直立,稍偏斜的半卵形或卵形,長6--7毫米,基部寬(3--)4--5毫米, 肉質(zhì),先端鈍或稍尖,具1(--2)脈,與中萼片相靠合;唇瓣線形或披針形,長6.5— 13毫米,寬約1毫米,肉質(zhì),先端鈍,近基部具1枚凸出的胼胝體;距圓筒狀,粗壯或 細長,下垂,稍內(nèi)曲后上彎,常較子房長,甚至超過1倍多,末端鈍或稍尖;蕊柱短, 直立;花藥短而寬,藥室平行,藥隔頂部稍凹陷;花粉團倒卵形,具很短的柄和小、近 圓形的粘盤;退化雄蕊小,近方形;蕊喙矮,直立;柱頭2個,隆起,長圓形或狹長圓 形,并行伸出至唇瓣基部兩邊。 花期7—8月。

    產(chǎn)地分布

    產(chǎn)于四川西南部(普格、美姑、會理、會東、木里)、云南東北部至西北部(東川、 祿勸、昆明、雙柏、麗江、鶴慶、貢山、景東、龍陵、騰沖)和西藏東南部至南部(察 隅、墨脫、波密、亞東、樟木、吉隆)。生于海拔1600--3500米的山坡林下、灌叢下 或草地。印度東北部、不丹、錫金、尼泊爾至克什米爾地區(qū)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印 度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