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li
  • 注音:ㄌㄧˇ
  • 部首筆畫:6
  • 總筆畫:13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YJFE
  • 五筆98:YJFE
  • 五行:
  • Unicode:U+88CF
  • 四角號碼:00732
  • 倉頡輸入法:YWGV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裏字拼音(帶聲調(diào))
  • 裏字筆順
    捺橫豎折橫橫豎橫橫撇折撇捺
  • 基本解釋

    lǐ ? ㄌㄧˇ ◎ 見“里”。

  • 漢語字典

    [①][lǐ][《廣韻》良士切,上止,來。]亦作“裡1”。(1)衣服的內(nèi)層。(2)指器具的內(nèi)層。(3)里面,內(nèi)部。與“外”相對。表示方位。(4)專指家或家鄉(xiāng)。(5)里面,內(nèi)部。與“外”相對。附著在“這、那、哪”等字后邊,表示處所。(6)里面,內(nèi)部。與“外”相對。表示范圍。(7)里面,內(nèi)部。與“外”相對。表時間。(8)中醫(yī)指腹脅之內(nèi)。(9)指胞胎。《詩·小雅·小弁》:“不屬于毛,不罹于裏?!泵珎鳎骸懊谕怅栆匝愿?,裏在內(nèi)陰以言母?!编嵭{:“今我獨不得父皮膚之氣乎?獨不處母之胞胎乎?”一說通“理”,指腠理。(10)助詞。用在句末,相當于“哩”、“呢”。(11)助詞。用在句中。相當于“得”、“的”、“底”。(12)通“理”。治理,整理。

    音韻參考

    [上古音]:之部來母,li?[廣 韻]:良士切,上6止,lǐ,止開三上之來[平水韻]:上聲四紙·去聲四寘[粵 語]:lei5leoi5[閩南語]:li2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下】【衣字部】 裏;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1117第04【唐韻】良士切【集韻】【韻會】兩耳切,??音里?!菊f文】衣內(nèi)也。【詩·邶風】綠衣黃裏。又【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种窝Y,謂道氣也?!景喙獭び耐ㄙx】單治裏而外凋兮。 又【類篇】良志切,音吏。義同?!靖傻撟謺克鬃餮Y。裏字作重下??。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金文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