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jiù
  • 拼音:jiu
  • 注音:ㄐㄧㄡˋ
  • 部首筆畫:6
  • 總筆畫:13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VLLB
  • 五筆98:ELER
  • 五行:
  • Unicode:U+8205
  • 四角號碼:77427
  • 倉頡輸入法:HXWKS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2957
提交資料
  • 舅字拼音(帶聲調(diào))
    jiù
  • 舅字筆順
    撇豎橫折橫橫豎折橫豎橫折撇
  • 舅字的組詞
    阿舅 表舅 伯舅 曹國舅 豺舅 從考舅 從舅 大舅子 大舅爺 大舅 嫡舅 父舅 父舅 姑舅 國舅 虎舅 皇舅 繼舅 家舅 舅舅黨 舅祖 舅子 舅爺 舅兄 舅太太 舅氏 舅嫂 舅母 舅媽 舅老爺 舅舅 舅姑 舅公 舅父 舅弟 郎舅 母舅 娘舅 妻舅 蛇舅母 甥舅 叔舅 堂舅 外舅 萬尼亞舅舅 我舅舅是司令 我舅是華仔 烏舅 先舅 小舅子
  • 基本解釋

    jiù ? ㄐㄧㄡˋ ◎ 母親的弟兄:舅舅。舅父。舅母。 ◎ 妻的弟兄:妻舅。 ◎ 古代稱丈夫的父親:舅姑(公婆)?!拔粽呶峋怂烙诨ⅰ薄? ◎ 古代帝王稱異姓大邦諸侯為“伯舅”,異姓小邦諸侯為“叔舅”。諸侯亦稱異姓大夫為“舅”。

    英文翻譯

    mother's brother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jiù? 〈名〉 (1) (形聲。從男,臼聲。本義:舅父,指母之兄或弟) (2) 同本義 [mother's brother] 母之兄、弟。妻之父為外舅,從男,臼聲。凡異姓之稱,不得稱父,則舅之?!墩f文》 王之元舅?!对姟ご笱拧め赂摺? 于舅家見?!巍?王安石《傷仲永》 復(fù)到舅家。 (3) 又如:舅氏(對舅的尊稱);舅公(父親的舅父);舅弟(舅父的兒子,年紀(jì)小于自己的。即表弟);舅兄(舅父之子年長于己者) (4) 妻的弟或兄 [wife's brother]。如:妻舅;小舅子 (5) [古]∶古代稱丈夫的父親 [husband's father] 舅在則君舅,舅沒則曰先舅。——朱駿聲《說文通訓(xùn)定聲》 吾舅死于虎。——《禮記·檀弓》 (6) 又如:舅姑(公婆) (7) 稱妻之父 [wife’s father] 婿親迎,見于舅姑。——《禮記·坊記》 (8) 古時天子稱異姓大邦諸侯為伯舅,異姓小邦諸侯為叔舅。又諸侯稱異姓大夫為舅 [dukes] 小邦則曰叔舅?!秲x禮·覲禮》 使孔賜伯舅胙?!蹲髠鳌べ夜拍辍?/p>

  • 漢語字典

    [①][jiù][《廣韻》其九切,上有,羣。](1)舅父。即母之兄或弟。(2)稱夫之父。(3)稱妻之父。(4)稱妻之兄或弟。(5)古時天子稱異姓大邦諸侯為伯舅,異姓小邦諸侯為叔舅。參見“伯舅”、“叔舅”。(6)古時諸侯稱異姓大夫為舅。

    音韻參考

    [上古音]:幽部群母,giu[廣 韻]:其九切,上44有,jiù,流開三上尤群[平水韻]:上聲二十五有[粵 語]:kau3kau5[閩南語]:kiu7,ku7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下】【臼字部】 舅;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1004第09【廣韻】其久切【集韻】【韻會】【正韻】巨九切,??音臼?!緺栄拧め層H】母之晜弟爲(wèi)舅,母之從父晜弟爲(wèi)從舅。【詩·秦風(fēng)】我送舅氏,曰至渭陽。又【大雅】王之元舅,文武是憲?!∮帧緺栄拧め層H】婦稱夫之父曰舅,稱夫之母曰姑?!径Y·內(nèi)則】婦事舅姑,如事父母。 又【爾雅·釋親】妻之父爲(wèi)外舅?!∮中铡!拘兆V】晉大夫舅犯之後?!∮滞ㄗ骶??!緝x禮·士昏禮註】古文舅皆作咎。【??天子傳】咎氏?!竟痹]】咎猶舅也。 又【韻補】葉暨幾切,音麂。【前漢·敘傳】遭成之逸,政自諸舅。陽平作威,誅加卿宰。宰,獎里切。又【易林】潔身白齒,衰老復(fù)起。多孫衆(zhòng)子,宜利姑舅?!∮秩~跽許切,音矩?!卷n愈·元和聖德詩】皇帝曰吁,伯父叔舅。各安爾位,訓(xùn)厥甿畮。畮音姥。
  • 字源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