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 拼音:bi
  • 注音:ㄅㄧˋ
  • 部首筆畫:6
  • 總筆畫:19
  • 漢字結構:上下結構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NKUE
  • 五筆98:NKUE
  • 五行:
  • Unicode:U+895E
  • 四角號碼:70732
  • 倉頡輸入法:SJYHV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6417
提交資料
  • 襞字拼音(帶聲調)
  • 襞字筆順
    折橫撇豎折橫捺橫捺撇橫橫豎捺橫撇折撇捺
  • 襞字的組詞
    襞褶 襞染 襞斂 襞錦 襞牋 襞箋 襞襀 襞績 襞積 襞幅 襞方 灌襞 卷襞 迷幻襞魚 搖襞
  • 基本解釋

    bì ? ㄅㄧˋ ◎ 衣服和腸、胃等內部器官上的褶子:皺襞。胃襞。 ◎ 摺疊衣裙。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bì? 〈動〉 (1) 折疊衣裙 [fold] 固不如襞而幽之離房?!稘h書·揚雄傳》。注:“疊衣也?!? 美襞積以酷烈兮?!獜埡狻端夹x》 衣襞不縣有蟲?!醭洹墩摵狻ど滔x》 (2) 又如:襞方(端午節(jié)風俗。用五色絲纏紙帛折成菱角方片,按一定方位(青、赤、白、黑為四方。黃居中央)綴于胸前,以示婦人養(yǎng)蠶之功);襞幅(折疊布幅為衣裳) (3) 裂,剖分 [split]。如:襞箋(裁紙作畫。又作擘箋、劈箋)詞性變化 bì? 〈名〉 衣服上打的褶子,泛指衣服的皺紋 [lap]。如:襞積(衣服上的褶子)

  • 漢語字典

    [①][bì][《廣韻》必益切,入昔,幫。](1)折疊衣物。(2)泛指折疊。(3)衣服上的褶裥。(4)比喻皺紋。(5)量詞。多用于稱布條。

    音韻參考

    [廣 韻]:必益切,入22昔,bi,梗開三入清幫[平水韻]:入聲十一陌[粵 語]:bik1pik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申集下】【衣字部】 襞; 康熙筆畫:19; 頁碼:頁1125第33【唐韻】【韻會】??必益切,音璧。【說文】韏衣也。【徐鉉曰】革中辨也,衣襞積如辨也?!厩皾h·司馬相如傳】襞積褰縐?!編煿旁弧眶欧e,卽今之帬褶。【揚雄·反騷】芳酷烈而莫聞兮,不如襞而幽之離房?!驹]】襞,??衣也。考證:〔【揚雄·反騷】芳酷烈而莫聞今,不如襞而幽之離房?!场≈斦赵慕窀馁狻?/dd>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