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dài
  • 拼音:dai
  • 注音:ㄉㄞˋ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1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FVIY
  • 五筆98:FVIY
  • 五行:
  • Unicode:U+57ED
  • 四角號(hào)碼:45199
  • 倉頡輸入法:GLE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4742
提交資料
  • 埭字拼音(帶聲調(diào))
    dài
  • 埭字筆順
    橫豎橫折橫橫豎捺橫撇捺
  • 埭字的組詞
    陂埭 埭程 埭岸 津埭 牛埭 前埭 牽埭 石埭 塘埭 堰埭
  • 基本解釋

    dài ? ㄉㄞˋ ◎ 土壩:石埭(在中國安徽?。?。鐘埭(在中國浙江?。?。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dài? 〈名〉 (1) 堵水的土壩 [earthen dam] 及到新城,策埭于城北?!稌x書·謝安傳》 (2) 又如:埭岸(堤岸);埭程(過堰錢。古時(shí)在江河水流湍急、沿路險(xiǎn)阻處設(shè)埭,用?;蛉肆χ^埭,借以收稅)

  • 漢語字典

    [①][dài][《廣韻》徒耐切,去代,定。](1)堵水的土壩。古時(shí)于水淺不利行船處,筑土遏水,兩岸樹立轉(zhuǎn)軸,遇有船過,以纜系船,用人或畜力挽之而渡。(2)方言。量詞。動(dòng)量詞,相當(dāng)于“次”、“趟”。(3)方言。量詞。物量詞。相當(dāng)于“座”。

    音韻參考

    [廣 韻]:徒耐切,去19代,dài,蟹開一去咍定[平水韻]:去聲十一隊(duì)[國 語]:dài[粵 語]:dai6doi6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丑集中】【土字部】 埭; 康熙筆畫:11; 頁碼:頁230第40【唐韻】徒耐切【集韻】【韻會(huì)】待戴切【正韻】度耐切,??音代。以土堰水也。往來舟舶征??之所,兩岸樹轉(zhuǎn)軸,遇舟過,以綆繫舟尾,或以人,或以牛,推軸輓之而前。【晉中興書】以牛車牽埭,取其稅。又謝元堰呂梁埭通漕。 又地名。石埭,在池州東南?!惧居钣洝抠F池之源有兩石,橫亙溪上如埭,因名。 ??通作??。俗作埭。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duì)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