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yìyi4
  • 拼音:yi
  • 注音:ㄧˋyi4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8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KRWY
  • 五筆98:KTGY
  • 五行:
  • Unicode:U+5479
  • 四角號碼:65080
  • 倉頡輸入法:RHQO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呹字拼音(帶聲調(diào))
    yìyi4
  • 呹字筆順
    豎折橫撇橫橫撇捺
  •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yì ? ㄧˋ ◎ 牛羊嚼草的樣子。 ◎ 疾速的樣子。

  • 漢語字典

    漢語字典

    [①][yì][《集韻》弋質(zhì)切,入質(zhì),以。](1)迅速散發(fā)貌。(2)迅速散發(fā)貌。

    音韻參考

    [國 語]:yì

  •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丑集上】【口字部】 呹; 康熙筆畫:8; 頁碼:頁183第08【集韻】弋質(zhì)切,音逸?!居衿颗Q騾诓菝??!炯崱垦騾诿病!∮帧炯崱考惨?。 又勑栗切,音抶。聲也?!緭P(yáng)雄·甘泉賦】薌呹肸以掍根兮,聲駍隱而歷鐘?!驹]】師古曰:風(fēng)之動樹,聲響振起衆(zhòng)根,合同駍隱,而盛歷入殿上之鐘也。薌,讀與響同。呹,丑乙反。考證:〔【揚(yáng)雄·甘泉賦】薌呹肹以棍根兮?!场≈?jǐn)照原文肹改肸。棍改掍。
  • 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韓國明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