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pèi
  • 拼音:pei
  • 注音:ㄆㄟˋ
  • 部首筆畫:4
  • 總筆畫:10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原為形聲
  • 五筆86:YTGH
  • 五筆98:YTGH
  • 五行:
  • Unicode:U+65C6
  • 四角號碼:08227
  • 倉頡輸入法:YSOJB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4627
提交資料
  • 旆字拼音(帶聲調(diào))
    pèi
  • 旆字筆順
    捺橫折撇撇橫橫豎折豎
  • 旆字的組詞
    白旆 車旆 辰旆 赤旆 遲旆 春旆 村旆 軺旆 幡旆 返旆 反旆 風(fēng)旆 宮旆 鼓旆 虹旆 紅旆 還旆 麾旆 回旆 火旆 旌旆 酒旆 龍旆 霓旆 旆旃 旆旆 旆旍 旆旌 旗旆 前旆 青旆 戎旆 素旆 隼旆 危旆 文旆 霞旆 小旆 旋旆 懸旆 牙旆 雨旆 玉旆 云旆 整旆 征旆 珠旆 駐旆 朱旆
  • 基本解釋

    pèi ? ㄆㄟˋ ◎ 古代旗末端狀如燕尾的垂旒。 ◎ 泛指旌旗。

  • 詳細(xì)解釋

    詳細(xì)字義 pèi? 〈名〉 (1) (形聲。本義: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飄帶) (2) 同本義 [flag] 旆,繼旐之帛也。——《說文》 白旆央央。——《詩·小雅·六月》 (3) 又如:旆旆(旗旒下垂的樣子;生長茂盛的樣子) (4) 泛指旌旗 [banner;flag] 白旆,殷旌也?!夺屆め尡? 拔旆投衡?!蹲髠鳌ば辍?。注:“大旗也?!? 亡大旆之左旃。——《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5) 又如:旆旃;旆旌

  • 漢語字典

    [①][pèi][《廣韻》蒲盍切,去泰,並。]亦作“斾1”。(1)古代旐末狀如燕尾的垂旒。(2)借喻累累的花蕊。(3)泛指旌旗。(4)指春秋時晉楚的前軍。后亦泛指軍隊。(5)前軍車輛。亦泛指車駕或車輛。

    音韻參考

    [上古音]:月部并母,bat[廣 韻]:蒲蓋切,去14泰,bèi,蟹開一去泰並[平水韻]:去聲九泰[唐 音]:bhɑ?i[國 語]:pèi[粵 語]:pui3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卯集下】【方字部】 旆; 康熙筆畫:10; 頁碼:頁483第08【唐韻】【集韻】【韻會】??蒲蓋切,音沛。【說文】作旆。繼旐之旗也,沛然而垂。從?,??聲。【爾雅·釋天】繼旐曰旆?!驹]】帛續(xù)旐,末爲(wèi)燕尾者?!踞屆侩s帛爲(wèi)旆,以雜色綴其邊爲(wèi)翅尾也。將帥所建,象物雜也?!驹姟ば⊙拧堪嘴费胙??!緜鳌堪嘴罚^旐者也。【左傳·昭十三年】建而不旆?!驹]】旆,游也?!∮帧驹姟ば⊙拧勘藬鶖硭?,胡不旆旆?!緜鳌快缝罚即姑?。【朱傳】旆旆,飛揚之貌?!∮帧驹姟ご笱拧寇筝撵缝??!緜鳌快缝啡婚L也?!∮帧炯崱科讯耷?,音跋。義同?!∮帧卷嵮a(bǔ)】葉蒲枚切。【??琳·大荒賦】華蓋建杠,招搖樹旆。攝提運杓,文昌承魁。旆原字從?從??。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