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nán
  • 拼音:nan
  • 注音:ㄋㄢˊ
  • 部首筆畫:4
  • 總筆畫:9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jiǎn)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SMFG
  • 五筆98:SMFG
  • 五行:
  • Unicode:U+67DF
  • 四角號(hào)碼:45947
  • 倉頡輸入法:DGB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
提交資料
  • 柟字拼音(帶聲調(diào))
    nán
  • 柟字筆順
    橫豎撇捺豎折豎橫橫
  • 柟字的組詞
    杞柟 石柟
  • 基本解釋

    nán ?ㄋㄢˊ ◎ 同“楠”。

  • 漢語字典

    [①][nán][《廣韻》那含切,平覃,泥。]亦作“枏1”。亦作“柟1”。常綠大喬木。葉橢圓形或長披針形,革質(zhì),下面有毛?;ㄐ?,綠色。結(jié)漿果,藍(lán)黑色。木材堅(jiān)密芳香,為貴重的建筑材料,也可供造船用。產(chǎn)于云南、四川、貴州、湖南等地。

    音韻參考

    [廣 韻]:那含切,下平22覃,nán,咸開一平覃泥[平水韻]:下平十三覃·下平十四鹽·上聲二十八琰[唐 音]:nom[國 語]:nán[粵 語]:naam4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辰集中】【木字部】 柟; 康熙筆畫:9; 頁碼:頁520第01【廣韻】同枏?!∮侄校羧?。義同。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楷體 字形對(duì)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韓國明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