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zhēng
  • 拼音:zheng
  • 注音:ㄓㄥ
  • 部首筆畫:6
  • 總筆畫:14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TEVH
  • 五筆98:TEVH
  • 五行:
  • Unicode:U+7B8F
  • 四角號碼:88507
  • 倉頡輸入法:HBSD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箏字拼音(帶聲調(diào))
    zhēng
  • 箏字筆順
    撇橫捺撇橫捺撇捺捺撇折橫橫豎
  • 基本解釋

    zhēng ? ㄓㄥˉ ◎ 同“箏”。

  • 漢語字典

    [①][zhēng][《廣韻》側(cè)莖切,平耕,莊。]“箏1”的新字形。亦作“1”。撥弦樂器。形似瑟。傳為秦時蒙恬所作。其弦數(shù)歷代由五弦增至十二弦、十三弦、十六弦,現(xiàn)經(jīng)改革,增至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五弦等。

    音韻參考

    [廣 韻]:側(cè)莖切,下平13耕,zhēng,梗開二平耕莊[平水韻]:下平八庚[粵 語]:zaang1zang1[閩南語]:cheng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上】【竹字部】 箏;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887第15【廣韻】側(cè)莖切【集韻】【韻會】甾莖切。【正韻】甾耕切,??音爭?!菊f文】鼓絃竹身樂也?!就ǖ洹抗~,秦聲也?!炯本推]】箏,瑟類,本十二絃,今則十三?!撅L(fēng)俗通】箏,蒙恬所造。【集韻】秦俗薄惡,有父子爭瑟者,各入其半,當(dāng)時名爲(wèi)箏?!踞屆抗~,施絃高急,箏箏然也?!靖翟す~賦序】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zhǔn)六合,柱擬十二月,設(shè)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fā)。【史記·樂書】唐有軋箏?!驹]】以片竹潤其端,而軋之有聲?!∮趾櫱拌F馬曰風(fēng)箏。風(fēng)動成音,自諧宮商?!驹 みB昌宮辭】鳥啄風(fēng)箏碎珠玉?!∮植菝?。【爾雅·釋草】傅,橫木?!驹]】一名結(jié)縷,俗謂之鼓箏草。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