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生僻字
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xìn
  • 拼音:xin
  • 注音:ㄒㄧㄣˋ
  • 部首筆畫:4
  • 總筆畫:11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EQDH
  • 五筆98:ERDH
  • 五行:
  • Unicode:U+812A
  • 四角號碼:74227
  • 倉頡輸入法:BKKB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脪字拼音(帶聲調(diào))
    xìn
  • 脪字筆順
    撇折橫橫撇捺橫撇豎折豎
  • 基本解釋

    xìn ? ㄒㄧㄣˋ ◎ 傷口愈合時,新肉略微突出。 ◎ 腫起。

  • 漢語字典

    [①][xìn][《廣韻》香靳切,去焮,曉。](1)創(chuàng)傷愈合處新肉微突。(2)表皮組織紅腫發(fā)炎。[②][chī][《廣韻》丑飢切,平脂,徹。]畜水腸。

    音韻參考

    [廣 韻]:丑飢切,上平6脂,chī,止開三平脂B徹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下】【肉字部】 脪; 康熙筆畫:13; 頁碼:頁984第09【集韻】香靳切,音憖。【說文】創(chuàng)肉反出也。一曰?脪,熱氣著膚中?!居衿磕[起也?!∮帧緩V韻】【集韻】??興忍切。又【集韻】許謹(jǐn)切,音?。義??同?!∮帧緩V韻】丑飢切【集韻】抽遲切,??音絺?!緩V韻】??脪,牛馬子腸?!炯崱??脪,畜水腸?! 炯崱炕蜃?????????。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xì)明體韓國明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