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zōng
  • 拼音:zong
  • 注音:ㄗㄨㄥ
  • 部首筆畫:3
  • 總筆畫:12
  • 漢字結(jié)構(gòu):上下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MQBT
  • 五筆98:MRBT
  • 五行:
  • Unicode:U+5D4F
  • 四角號碼:22407
  • 倉頡輸入法:XUUCE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
提交資料
  • 嵏字拼音(帶聲調(diào))
    zōng
  • 嵏字筆順
    豎折豎撇捺折豎撇捺撇折捺
  • 基本解釋

    zōng ? ㄗㄨㄥˉ ◎ 〔九嵏山〕山名,中國陜西、湖北等省均有此山名。 ◎ 數(shù)峰并峙的山:“夷嵏筑堂,壘臺(tái)增成。”

  • 漢語字典

    [①][zōng][《廣韻》子紅切,平東,精。]亦作“嵕1”。數(shù)峰并峙的山。

    音韻參考

    [國 語]:zōng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寅集中】【山字部】 嵏; 康熙筆畫:12; 頁碼:頁316第22【唐韻】子紅切【集韻】【韻會(huì)】祖叢切,??音騣。九嵏,山名,在馮翊谷口?!厩皾h·地理志註】在醴泉界?!景喙獭の鞫假x】前乘秦嶺,後越九嵏。 又【范雍詩】山奇號九嵏,見孝感縣志,亦名九宗山??咀鲘??!∮址寰壑皆粛?。【揚(yáng)雄·校獵賦】虎路三嵏?!驹]】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今醴泉、屯留二縣,有三嵏山,言三峰聚也?!舅抉R相如·上林賦】凌三嵏之危。 【正字通】俗譌作嵕。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韓國明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