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kuí,wěi
  • 拼音:wei
  • 注音:ㄎㄨㄟˊ,ㄨㄟˇ
  • 部首筆畫:2
  • 總筆畫:11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形聲
  • 五筆86:BRQC
  • 五筆98:BRQC
  • 五行:
  • Unicode:U+9697
  • 四角號碼:76213
  • 倉頡輸入法:NLHI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5015
提交資料
  • 隗字拼音(帶聲調(diào))
    kuí,wěi
  • 隗字筆順
    折豎撇豎折橫橫撇折折捺
  • 隗字的組詞
    大隗 龔隗 郭隗尊 郭隗臺 郭隗請始 郭隗金 郭隗宮 隗照版 隗炤版 隗囂泥 隗囂宮 隗臺 隗始 隗山 隗俄 磊隗 請自隗始 雙隗 先自隗始 燕隗 杳隗
  • 基本解釋

    wěi ?ㄨㄟˇ ◎ 高峻的樣子。 ◎ 姓。

  •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Kuí 〈名〉 (1) 姓 (2) 另見 wěi?詞性變化 Wěi 〈名〉 古國名 [Wei state]。地在今湖北省秭歸縣東 楚人滅 隗。——《公羊傳》 ◎ wěi? 〈動〉 (1) 倒塌 [collapse] 有客乘之,隗若山頹?!毒瀑潯? (2) 另見 kuí?

  • 漢語字典

    [①][wěi][《廣韻》五罪切,上賄,疑。](1)傾頹,倒塌。(2)春秋國名。故址在今湖北省秭歸縣東夔子城。(3)姓。漢有隗囂。見《後漢書》本傳。

    音韻參考

    [廣 韻]:五罪切,上14賄,wěi,蟹合一上灰疑[平水韻]:上平四支·上平十灰·上聲十賄[粵 語]:ngai5wai4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戌集中】【阜字部】 隗; 康熙筆畫:18; 頁碼:頁1358第22【唐韻】【正韻】午罪切【集韻】【韻會】五賄切,??音頠?!菊f文】陮隗也?!居衿扛咭病!緭P雄·甘泉賦】???隗虖其相嬰?!驹]】??隗,猶崔嵬也?!∮謬??!竟騻鳌べ叶辍砍藴缵?,以隗子歸?!距嵳Z】西有虞虢晉隗霍楊魏芮?!∮中??!咀髠鳌べ叶辍康胰朔Z咎如,獲其二女,叔隗季隗?!驹]】隗姓。又【僖二十四年】昭公奔齊,王復(fù)之。又通于隗氏?!驹]】隗氏,狄后?!局苷Z】翟隗,姓也?!臼酚洝で厥蓟始o(jì)】丞相隗林?!驹]】隗,姓。林,名?!∮帧炯崱课峄厍小卷崟眶~回切,??音桅?!炯崱扛呙病!∮秩嗣!緫?zhàn)國策】欲將報讎,故往見郭隗?!纠畎自姟垦嗾蜒庸?,遂築黃金臺?!∮帧炯崱俊绢惼??俱爲(wèi)切,音龜?!炯崱可矫!咀謴 看筅螅矫?。○按莊子徐無鬼篇: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具茨旣爲(wèi)山,則大隗必非山也。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小篆 楷體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