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典
熱門搜索:
lóu
  • 拼音:lou
  • 注音:ㄌㄡˊ
  • 部首筆畫:6
  • 總筆畫:17
  • 漢字結(jié)構(gòu):左右結(jié)構(gòu)
  • 簡體部首:
  • 造字法:
  • 五筆86:DIKV
  • 五筆98:FSLV
  • 五行:
  • Unicode:U+802C
  • 四角號(hào)碼:55944
  • 倉頡輸入法:QDLWV
  • GBK編碼:
  • 規(guī)范漢字編號(hào):
提交資料
  • 耬字拼音(帶聲調(diào))
    lóu
  • 耬字筆順
    橫橫橫豎撇捺豎折橫橫豎折橫豎折撇橫
  • 基本解釋

    lóu ?ㄌㄡˊ ◎ 見“耬”。

  • 漢語字典

    [①][lóu][《廣韻》落侯切,平侯,來。]“耬1”的繁體字。(1)耬車。(2)覆種。

    音韻參考

    [廣 韻]:落侯切,下平19侯,lóu,流開一平侯來[粵 語]:lau4[閩南語]:lu1

  •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 【未集中】【耒字部】 耬; 康熙筆畫:17; 頁碼:頁964第22〔古文〕??【廣韻】落侯切【集韻】郞侯切,??音婁。【玉篇】犂也。【正字通】下種具。一曰耬車,狀如三足犂,中置耬斗,藏種以牛駕之,一人執(zhí)耬,且行且搖,種乃隨下。崔實(shí)云:漢趙過敎民耕殖,其法,三犂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日種一頃。按此卽耬車也。見齊民要術(shù)。 又【集韻】朗口切,婁上聲。耕畦謂之耬?! 炯崱炕蜃?。
  •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楷體 字形對(duì)比: 中國大陸宋體臺(tái)灣細(xì)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